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产紫苏茎和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飞 戴建辉 +4 位作者 张润芝 蒋孟圆 郭俊明 黄相中 刘晓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518-4520,4587,共4页
[目的]对云南产紫苏茎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紫苏茎和果实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鉴定出51和42个... [目的]对云南产紫苏茎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紫苏茎和果实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鉴定出51和42个化合物,紫苏茎的主要成分为戊基-2-呋喃酮、二异丁基邻苯二甲酸、正十六酸、2,5-二(1-甲基丙基)-苯酚等;紫苏果实的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醚、戊基-2-呋喃酮、(Z)-β-金合欢烯、石竹烯、苯乙醛等。[结论]云南产紫苏茎和果实中挥发油主要成分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产川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黄相中 张润芝 +3 位作者 刘飞 程春梅 朱芸 郭俊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5-179,共5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春季产川芎叶和夏季产川芎叶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春季产川芎叶和夏季产川芎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84、51个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两种挥发...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春季产川芎叶和夏季产川芎叶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春季产川芎叶和夏季产川芎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84、51个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两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7.8%和98.2%;春季产川芎叶挥发油和夏季产川芎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它们分别是3,4-二亚甲基环戊酮、5,7,8-三甲基苯并二氢吡喃酮、石竹烯、反-罗勒烯、顺-罗勒烯、(+)-香桧烯、α-蒎烯、α-金合欢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板藤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世波 张润芝 +4 位作者 江志勇 田凯 李文娟 白溪山 黄相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4-558,共5页
目的研究采自云南省楚雄州地板藤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地板藤根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板藤根的石油醚和乙酸乙... 目的研究采自云南省楚雄州地板藤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地板藤根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板藤根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三萜类及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豆甾-3,6-二酮(1),3β-羟基豆甾-5-烯-7-酮(2),β-谷甾醇(3),β-香树脂醇(4),齐墩果酸(5),α-香树脂醇乙酸酯(6),3-O-乙酰基齐墩果酸(7),槲皮素(8),芹菜素(9),木犀草素(10),(2R,3R)-(+)-二氢槲皮素(11),北美圣草素(12),柚皮素(13)。结论除化合物3,4,5,6及9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板藤 化学成分 甾体类 三萜类 黄酮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分析姜花属四种植物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6
4
作者 芦燕玲 高则睿 +3 位作者 徐世涛 魏杰 崔明珠 施红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15,共6页
分析姜花属白姜花、黄姜花、小花姜花、圆瓣姜花这四种植物的挥发性成分。建立了同时蒸馏萃取GC/MS法对这四种植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这四种植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从四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05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类及... 分析姜花属白姜花、黄姜花、小花姜花、圆瓣姜花这四种植物的挥发性成分。建立了同时蒸馏萃取GC/MS法对这四种植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这四种植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从四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05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四种姜花属植物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四者化合物组成相似,但黄姜花中各成分含量与其他三者区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花属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批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蒋孟圆 胡琳 +3 位作者 杨青松 冉亚莉 赵丽 李文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26-2328,共3页
建立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超高效液相-柱后衍生方法,并通过两种衍生方法进行比对确认阳性样品.样品用70%的甲醇水提取,经M226多功能净化柱净化,以甲醇-水等度洗脱,利用超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柱后光化学衍生及碘化学衍生进行分析测定.黄... 建立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超高效液相-柱后衍生方法,并通过两种衍生方法进行比对确认阳性样品.样品用70%的甲醇水提取,经M226多功能净化柱净化,以甲醇-水等度洗脱,利用超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柱后光化学衍生及碘化学衍生进行分析测定.黄曲霉毒素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加标回收率范围81.85%—94.75%,方法精密度范围0.79%—2.67%,两种方法均准确稳定.18批次样品中有3批次检出黄曲霉毒素,检出率为16.67%,但均符合药典的限量要求.该两种柱后衍生方法均前处理便捷,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性好,适用于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 光化学衍生法 碘化学衍生法 中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普洱茶中16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19
6
作者 胡琳 师真 +4 位作者 赵丽 刘晓松 董玉英 蒋孟圆 李文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00-1708,共9页
为建立云南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FB1-FB3)、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T-2毒素、HT-2毒素以及杂色曲霉毒素等16种真菌毒素便捷准确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采用有... 为建立云南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FB1-FB3)、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T-2毒素、HT-2毒素以及杂色曲霉毒素等16种真菌毒素便捷准确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采用有机溶剂(甲醇-水-甲酸体积比为70∶29∶1)提取,通过PriboFast■ Multi-Toxin IAC免疫亲和净化柱净化,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多反应监测进行测定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6种真菌毒素的回归方程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84.2%~102.7%,相对标准偏差为2.18%~4.78%。16种真菌毒素在174件云南普洱茶叶检测中,有53件茶叶检出DON,检出率为30.63%,96件茶叶检测出FB1,检出率为55.17%,12件茶叶检测出FB2,检出率为6.90%,12件茶叶中检测出FB3,检出率为6.90%,其他真菌毒素均未检测出,且检出的4种真菌毒素含量在0.2~6.0μg·kg-1,均未超过国际食品安全规定的真菌毒素限量标准。说明云南省普洱茶叶中真菌毒素的检出率低,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该检测方法准确、可靠、便捷,适用于茶叶特别是批量茶叶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普洱茶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叶青牛胆中巴马汀与药根碱的匀浆提取工艺 被引量:3
7
作者 焦立响 黄相中 +3 位作者 李文娟 关小丽 叶艳青 郭俊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55-257,共3页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药根碱、巴马汀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法,以甲醇体积分数、匀浆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对波叶青牛胆(Tinospora crispa)中巴马汀与药根碱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90%、...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药根碱、巴马汀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法,以甲醇体积分数、匀浆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对波叶青牛胆(Tinospora crispa)中巴马汀与药根碱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90%、匀浆时间2.5 min、液料比1 g∶10 mL。该提取工艺简单、稳定性好,为青牛胆的提取提供科学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叶青牛胆 HPLC 匀浆提取 巴马汀 药根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产石菖蒲根和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润芝 关小丽 +5 位作者 刘飞 焦立响 蒋孟圆 王韦 郭俊明 黄相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6-979,共4页
目的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昆明夏季产石菖蒲根和叶的挥发油。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昆明夏季产石菖蒲根和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31和45个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2种... 目的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昆明夏季产石菖蒲根和叶的挥发油。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昆明夏季产石菖蒲根和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31和45个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2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各占总峰面积的96.8%、97.2%。结论昆明夏季产石菖蒲根和叶挥发油的主要香气成分基本相同,分别是α-蒎烯、莰烯、β-芳樟醇、樟脑、龙脑、甲基丁香酚、反式-甲基异丁香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异长(松)叶烷-8-醇、α-细辛醚、γ-古芸烯、β-细辛醚、脱氢异菖蒲二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基质固相分散萃取-HPLC法测定蔬菜中的啶虫脒残留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敏 方树桔 +2 位作者 谭伟 李彬 王红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99-302,336,共5页
建立了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萃取剂的基质固相萃取(MSPD)、HPLC测定蔬菜中啶虫脒残留的方法。将样品与工业级碳纳米管、无水硫酸镁混合研磨后装柱,并用乙酸乙酯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C18柱(3.0mm×100mm,1.8... 建立了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萃取剂的基质固相萃取(MSPD)、HPLC测定蔬菜中啶虫脒残留的方法。将样品与工业级碳纳米管、无水硫酸镁混合研磨后装柱,并用乙酸乙酯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C18柱(3.0mm×100mm,1.8μm)分离,甲醇-水(3:2,v/v)为流动相,流速0.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0nm,进样量2.5p.L,柱温为30℃。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蔬菜样品中啶虫脒的回收率为84.0%~106.0%,精密度为0.1%-12.5%,方法最低检出限为O.0085mg/L。该法简便、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MSPD)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建水草牙中金属元素的光谱测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俊明 戴建辉 +2 位作者 白红丽 张虹 王宝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607-14608,共2页
[目的]测定云南建水草牙(Typha latifolia L.)中8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期为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草芽中的Fe、Zn、Cu、N i、Co、Cd、Pb和Cr元素的含量。[结果]建水草牙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 [目的]测定云南建水草牙(Typha latifolia L.)中8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期为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草芽中的Fe、Zn、Cu、N i、Co、Cd、Pb和Cr元素的含量。[结果]建水草牙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7种金属元素含量顺序为Fe>Zn>Cu>N i>Co>Cd>Pb,Cr未检测出;Fe元素含量较高,而Cu含量相对较低。[结论]建水草牙含矿物元素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牙(Typha LATIFOLIA L.) 金属元素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MS测定烟叶中的营养元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浩雅 马金晶 +5 位作者 卢伟 张群芳 孙力 叶艳青 任一鹏 蔡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76-278,共3页
建立快速而简便的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烟叶中的营养元素含量,采用4 mL 60%HNO3和2 mL 30%H2O2作为消解体系,对烟叶样品进行微波消解,节省了赶酸的繁琐步骤,减小了由于标准溶液与样品溶液酸度不一致所带来的误差... 建立快速而简便的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烟叶中的营养元素含量,采用4 mL 60%HNO3和2 mL 30%H2O2作为消解体系,对烟叶样品进行微波消解,节省了赶酸的繁琐步骤,减小了由于标准溶液与样品溶液酸度不一致所带来的误差;采用EDR模式测定K、Na、Ca、Mg、Fe,消除了干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5种元素的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 5,检出限在0.015 4~0.042 3μg/L之间,回收率在90.71%~98.27%之间,RSD在1.17%~4.27%之间,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验证了ICP-MS不仅适用于痕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测定,还适用于宏量元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ICP—MS 营养元素 微波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肺衣抗氧化物质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满红 刘晓芳 +2 位作者 戴建辉 高云涛 王海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0-244,共5页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肺衣中提取抗氧化物质,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DPPH自由基法检测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基于单因素实验,以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做三因素五水平响应面优化,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肺衣中提取抗氧化物质,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DPPH自由基法检测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基于单因素实验,以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做三因素五水平响应面优化,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5.0%,液固比为18.6m L/g时,超声提取时间为20.0min,在此条件下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1.69%,预测值为92.829%,与预测值偏差为-1.227%。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法是一种较好的实验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衣 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 超声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NH_4)_2SO_4双水相提取蜂胶黄酮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玉芬 戴云 +2 位作者 雷雨 丁仲娟 丁永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05-207,212,共4页
建立了PEG-(NH4)2SO4双水相提取蜂胶中总黄酮的方法,并利用CCD-RSM优化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考察PEG浓度、硫酸铵用量、pH3个因素对蜂胶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在PEG浓度为13.3%,pH为6.4,硫酸铵用量18.8%时... 建立了PEG-(NH4)2SO4双水相提取蜂胶中总黄酮的方法,并利用CCD-RSM优化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考察PEG浓度、硫酸铵用量、pH3个因素对蜂胶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在PEG浓度为13.3%,pH为6.4,硫酸铵用量18.8%时,总黄酮提取率可以达到97.28%,该工艺具有价廉、简单快速、环境友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双水相分离 总黄酮 响应面分析法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蒙自野生野蚕豆根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杰 白文伟 +1 位作者 李文娟 郭俊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445-11446,共2页
[目的]测定云南蒙自野生野蚕豆根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野蚕豆根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野蚕豆根中Ca、Fe、Zn、Cu、Pb和Cr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云南野生野蚕豆根中含有丰富的金... [目的]测定云南蒙自野生野蚕豆根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野蚕豆根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野蚕豆根中Ca、Fe、Zn、Cu、Pb和Cr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云南野生野蚕豆根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Ca、Zn、Cu和Fe,且含量分布为Ca>Fe>Zn>Cu;未检出有害元素Pb和Cr。[结论]云南蒙自野生野蚕豆根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蚕豆根 野生 金属元素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资源分布及产业基本概况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东华 汪庆平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46-51,共6页
在缅甸13个含葡甘聚糖的野生魔芋种中,黄魔芋、白魔芋和红魔芋是当地民众习惯上按色泽进行区分的3类魔芋,每类又各包含几个种。其中,上缅甸以红魔芋和缅甸白魔芋居多,下缅甸则以黄魔芋和耐热型白魔芋(A.variabilis)为多。缅甸魔芋现仍... 在缅甸13个含葡甘聚糖的野生魔芋种中,黄魔芋、白魔芋和红魔芋是当地民众习惯上按色泽进行区分的3类魔芋,每类又各包含几个种。其中,上缅甸以红魔芋和缅甸白魔芋居多,下缅甸则以黄魔芋和耐热型白魔芋(A.variabilis)为多。缅甸魔芋现仍以野生资源为主,加工品以干片为多,大宗产品出口中国,部分销往日本。因比较优势明显,日本已开始与缅方合作在缅规模化种植弥勒魔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勒魔芋 缅甸珠芽魔芋 缅甸白魔芋 缅甸红魔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英 高云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9-822,共4页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修饰玻碳电极,并研究了咖啡酸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方法,与裸玻碳电极(GCE)相比,MWNT膜修饰电极(MWNT/GCE)能显著提高咖啡酸的氧化峰电流。在pH=3.29的B-R缓冲溶液中,咖啡酸在MWNT/GCE电极上出现1对...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修饰玻碳电极,并研究了咖啡酸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方法,与裸玻碳电极(GCE)相比,MWNT膜修饰电极(MWNT/GCE)能显著提高咖啡酸的氧化峰电流。在pH=3.29的B-R缓冲溶液中,咖啡酸在MWNT/GCE电极上出现1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Epa=0.47V,Epc=0.32V,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7~2.0×10-5 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7mol/L。实际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2%(n=5),平均回收率为100.7%。MWNT膜对咖啡酸的电化学氧化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该法是一种快捷、可靠、灵敏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咖啡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多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英 高云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8-421,共4页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咖啡酸与DN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扫速对咖啡酸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表明,DNA存在使咖啡酸氧化峰的电位正移,咖啡酸的氧化峰峰电流减小,咖啡酸在320 nm吸收光谱的吸收峰降低,呈减色效应,且出现两个等电吸收点,说明...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咖啡酸与DN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扫速对咖啡酸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表明,DNA存在使咖啡酸氧化峰的电位正移,咖啡酸的氧化峰峰电流减小,咖啡酸在320 nm吸收光谱的吸收峰降低,呈减色效应,且出现两个等电吸收点,说明咖啡酸与DNA的相互作用以嵌插作用为主。双链DNA(dsDNA)与咖啡酸的结合能力大于单链DNA(ssDNA),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β为2.32×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DNA 循环伏安法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种质资源ISSR标记研究的引物筛选
18
作者 陈名红 李玉 +2 位作者 熊华斌 刘多 李成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6-58,共3页
为筛选出适合于百合种质资源ISSR标记研究的有效引物,利用58个ISSR引物,对百合属的卷丹、川百合、西伯利亚和索邦进行PCR扩增,共筛选出11条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好的有效引物,11条引物在4个样品中共扩增出125条DNA带,其中108... 为筛选出适合于百合种质资源ISSR标记研究的有效引物,利用58个ISSR引物,对百合属的卷丹、川百合、西伯利亚和索邦进行PCR扩增,共筛选出11条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好的有效引物,11条引物在4个样品中共扩增出125条DNA带,其中108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6.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1.4条带。该研究结果为应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分子鉴别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属 ISSR标记 引物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α-氨基膦酸酯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燕 谷利军 +2 位作者 宿连征 张智平 王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737-2738,共2页
[目的]研究新型α-氨基膦酸酯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方法]以DMF/DCM混合溶剂为反应介质,在DCC/HOBt作用下,经缩合反应将3-氧代修饰的齐墩果酸拼接上α-氨基膦酸芳香酯。[结果]合成了4个水溶性好、结构新颖的α-氨基膦酸酯齐墩果... [目的]研究新型α-氨基膦酸酯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方法]以DMF/DCM混合溶剂为反应介质,在DCC/HOBt作用下,经缩合反应将3-氧代修饰的齐墩果酸拼接上α-氨基膦酸芳香酯。[结果]合成了4个水溶性好、结构新颖的α-氨基膦酸酯齐墩果酸衍生物。[结论]HOBt与DCC协同缩合制备新型的α-氨基膦酸酯齐墩果酸衍生物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Α-氨基膦酸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雪茶多糖过氧化氢脱色工艺优化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艳 王白娟 +3 位作者 杨青松 秦向东 杨姝 周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0-714,共5页
【目的】优化红雪茶多糖过氧化氢(H_2O_2)脱色工艺条件,为红雪茶多糖的纯化及其资源深度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脱色时间、脱色温度、H_2O_2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以多糖脱色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红... 【目的】优化红雪茶多糖过氧化氢(H_2O_2)脱色工艺条件,为红雪茶多糖的纯化及其资源深度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脱色时间、脱色温度、H_2O_2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以多糖脱色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红雪茶多糖的H_2O_2脱色工艺,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结果】3个因素对红雪茶多糖脱色效果影响的排序为:H_2O_2体积分数>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其中H_2O_2体积分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红雪茶多糖的最佳H_2O_2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温度55℃、脱色时间20 min、H_2O_2体积分数20%,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81.55%。【结论】H_2O_2脱色法对红雪茶多糖的脱色效率较高,且成本低廉、工艺稳定,是红雪茶多糖脱色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雪茶 多糖 过氧化氢(H2O2)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