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北风毛菊属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青松 丹晓峰 +1 位作者 黄涛 赵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713-4716,4739,共5页
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文献研究法,结合系统植物学的标本采集和数据库查询,对滇西北风毛菊属(Saussurea DC.)药用植物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滇西北风毛菊属药用植物丰富,共19种,分属3亚属。这些风毛菊属药用植物依照形态特征... 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文献研究法,结合系统植物学的标本采集和数据库查询,对滇西北风毛菊属(Saussurea DC.)药用植物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滇西北风毛菊属药用植物丰富,共19种,分属3亚属。这些风毛菊属药用植物依照形态特征、药用功效分为8类,分别是雪莲花、杂赤巴冒卡、鲁孜多保、索贡曼巴、火梅草、公巴嘎几、蛇眼草和莪吉秀类。其中最主要的是雪莲花类,其下又可以分为恰果苏巴、梅朵冈拉、煞杜构固、杯拖勒4类。研究表明,民族民间医药对滇西北风毛菊属药用植物具有一定的分类,但命名没有统一规律;"类药"的概念在进行民族药资源调查或民族药资源化学研究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与丰富的风毛菊属植物种类相比,该属植物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开展是比较薄弱的,今后需要加强这类研究,从中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风毛菊属(Saussurea DC ) 民族药 资源 民族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产川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黄相中 张润芝 +3 位作者 刘飞 程春梅 朱芸 郭俊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5-179,共5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春季产川芎叶和夏季产川芎叶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春季产川芎叶和夏季产川芎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84、51个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两种挥发...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春季产川芎叶和夏季产川芎叶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春季产川芎叶和夏季产川芎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84、51个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两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7.8%和98.2%;春季产川芎叶挥发油和夏季产川芎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它们分别是3,4-二亚甲基环戊酮、5,7,8-三甲基苯并二氢吡喃酮、石竹烯、反-罗勒烯、顺-罗勒烯、(+)-香桧烯、α-蒎烯、α-金合欢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产紫苏茎和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飞 戴建辉 +4 位作者 张润芝 蒋孟圆 郭俊明 黄相中 刘晓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518-4520,4587,共4页
[目的]对云南产紫苏茎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紫苏茎和果实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鉴定出51和42个... [目的]对云南产紫苏茎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紫苏茎和果实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鉴定出51和42个化合物,紫苏茎的主要成分为戊基-2-呋喃酮、二异丁基邻苯二甲酸、正十六酸、2,5-二(1-甲基丙基)-苯酚等;紫苏果实的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醚、戊基-2-呋喃酮、(Z)-β-金合欢烯、石竹烯、苯乙醛等。[结论]云南产紫苏茎和果实中挥发油主要成分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板藤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世波 张润芝 +4 位作者 江志勇 田凯 李文娟 白溪山 黄相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4-558,共5页
目的研究采自云南省楚雄州地板藤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地板藤根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板藤根的石油醚和乙酸乙... 目的研究采自云南省楚雄州地板藤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地板藤根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板藤根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三萜类及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豆甾-3,6-二酮(1),3β-羟基豆甾-5-烯-7-酮(2),β-谷甾醇(3),β-香树脂醇(4),齐墩果酸(5),α-香树脂醇乙酸酯(6),3-O-乙酰基齐墩果酸(7),槲皮素(8),芹菜素(9),木犀草素(10),(2R,3R)-(+)-二氢槲皮素(11),北美圣草素(12),柚皮素(13)。结论除化合物3,4,5,6及9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板藤 化学成分 甾体类 三萜类 黄酮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批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蒋孟圆 胡琳 +3 位作者 杨青松 冉亚莉 赵丽 李文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26-2328,共3页
建立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超高效液相-柱后衍生方法,并通过两种衍生方法进行比对确认阳性样品.样品用70%的甲醇水提取,经M226多功能净化柱净化,以甲醇-水等度洗脱,利用超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柱后光化学衍生及碘化学衍生进行分析测定.黄... 建立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超高效液相-柱后衍生方法,并通过两种衍生方法进行比对确认阳性样品.样品用70%的甲醇水提取,经M226多功能净化柱净化,以甲醇-水等度洗脱,利用超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柱后光化学衍生及碘化学衍生进行分析测定.黄曲霉毒素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加标回收率范围81.85%—94.75%,方法精密度范围0.79%—2.67%,两种方法均准确稳定.18批次样品中有3批次检出黄曲霉毒素,检出率为16.67%,但均符合药典的限量要求.该两种柱后衍生方法均前处理便捷,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性好,适用于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 光化学衍生法 碘化学衍生法 中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叶青牛胆中巴马汀与药根碱的匀浆提取工艺 被引量:3
6
作者 焦立响 黄相中 +3 位作者 李文娟 关小丽 叶艳青 郭俊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55-257,共3页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药根碱、巴马汀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法,以甲醇体积分数、匀浆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对波叶青牛胆(Tinospora crispa)中巴马汀与药根碱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90%、...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药根碱、巴马汀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法,以甲醇体积分数、匀浆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对波叶青牛胆(Tinospora crispa)中巴马汀与药根碱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90%、匀浆时间2.5 min、液料比1 g∶10 mL。该提取工艺简单、稳定性好,为青牛胆的提取提供科学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叶青牛胆 HPLC 匀浆提取 巴马汀 药根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产石菖蒲根和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润芝 关小丽 +5 位作者 刘飞 焦立响 蒋孟圆 王韦 郭俊明 黄相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6-979,共4页
目的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昆明夏季产石菖蒲根和叶的挥发油。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昆明夏季产石菖蒲根和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31和45个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2种... 目的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昆明夏季产石菖蒲根和叶的挥发油。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昆明夏季产石菖蒲根和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31和45个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2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各占总峰面积的96.8%、97.2%。结论昆明夏季产石菖蒲根和叶挥发油的主要香气成分基本相同,分别是α-蒎烯、莰烯、β-芳樟醇、樟脑、龙脑、甲基丁香酚、反式-甲基异丁香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异长(松)叶烷-8-醇、α-细辛醚、γ-古芸烯、β-细辛醚、脱氢异菖蒲二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熔法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云南红壤中的铜、铅、锌、镉 被引量:6
8
作者 项朋志 王振锋 杨洋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10期85-86,共2页
采用碱熔法对云南红壤进行消解,再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铜、铅、锌、镉的含量。结果表明,铜、铅、锌、镉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32%、93.00%、120.56%、90.80%。该方法操作条件易于控制,精密度高,适用于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测定。
关键词 碱熔法 消解 火焰原子吸收法 红壤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建水草牙中金属元素的光谱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郭俊明 戴建辉 +2 位作者 白红丽 张虹 王宝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607-14608,共2页
[目的]测定云南建水草牙(Typha latifolia L.)中8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期为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草芽中的Fe、Zn、Cu、N i、Co、Cd、Pb和Cr元素的含量。[结果]建水草牙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 [目的]测定云南建水草牙(Typha latifolia L.)中8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期为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草芽中的Fe、Zn、Cu、N i、Co、Cd、Pb和Cr元素的含量。[结果]建水草牙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7种金属元素含量顺序为Fe>Zn>Cu>N i>Co>Cd>Pb,Cr未检测出;Fe元素含量较高,而Cu含量相对较低。[结论]建水草牙含矿物元素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牙(Typha LATIFOLIA L.) 金属元素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药翅荚决明树皮中一个新异喹啉生物碱及其细胞毒活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玲 马航赢 +5 位作者 杨艳 邢欢欢 叶艳青 胡秋芬 周敏 李建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17-1519,共3页
对傣药翅荚决明Cassia alata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PR-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一个新的异喹啉生物碱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命名为3-hydroxy-1-(7-hydroxy-6-methoxyisoquinolin-1... 对傣药翅荚决明Cassia alata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PR-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一个新的异喹啉生物碱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命名为3-hydroxy-1-(7-hydroxy-6-methoxyisoquinolin-1-yl)propan-1-one(1),中文名为翅荚决明(1)。生物活性测试中,其对NB4、A549、SHSY5Y、PC3和MCF7的IC50值分别为2.2、1.6、3.8、5.3和1.6μM。翅荚决明(1)为新化合物,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药 翅荚决明 异喹啉生物碱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蒙自野生野蚕豆根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杰 白文伟 +1 位作者 李文娟 郭俊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445-11446,共2页
[目的]测定云南蒙自野生野蚕豆根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野蚕豆根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野蚕豆根中Ca、Fe、Zn、Cu、Pb和Cr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云南野生野蚕豆根中含有丰富的金... [目的]测定云南蒙自野生野蚕豆根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野蚕豆根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野蚕豆根中Ca、Fe、Zn、Cu、Pb和Cr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云南野生野蚕豆根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Ca、Zn、Cu和Fe,且含量分布为Ca>Fe>Zn>Cu;未检出有害元素Pb和Cr。[结论]云南蒙自野生野蚕豆根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蚕豆根 野生 金属元素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资源分布及产业基本概况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东华 汪庆平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46-51,共6页
在缅甸13个含葡甘聚糖的野生魔芋种中,黄魔芋、白魔芋和红魔芋是当地民众习惯上按色泽进行区分的3类魔芋,每类又各包含几个种。其中,上缅甸以红魔芋和缅甸白魔芋居多,下缅甸则以黄魔芋和耐热型白魔芋(A.variabilis)为多。缅甸魔芋现仍... 在缅甸13个含葡甘聚糖的野生魔芋种中,黄魔芋、白魔芋和红魔芋是当地民众习惯上按色泽进行区分的3类魔芋,每类又各包含几个种。其中,上缅甸以红魔芋和缅甸白魔芋居多,下缅甸则以黄魔芋和耐热型白魔芋(A.variabilis)为多。缅甸魔芋现仍以野生资源为主,加工品以干片为多,大宗产品出口中国,部分销往日本。因比较优势明显,日本已开始与缅方合作在缅规模化种植弥勒魔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勒魔芋 缅甸珠芽魔芋 缅甸白魔芋 缅甸红魔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英 高云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8-421,共4页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咖啡酸与DN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扫速对咖啡酸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表明,DNA存在使咖啡酸氧化峰的电位正移,咖啡酸的氧化峰峰电流减小,咖啡酸在320 nm吸收光谱的吸收峰降低,呈减色效应,且出现两个等电吸收点,说明...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咖啡酸与DN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扫速对咖啡酸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表明,DNA存在使咖啡酸氧化峰的电位正移,咖啡酸的氧化峰峰电流减小,咖啡酸在320 nm吸收光谱的吸收峰降低,呈减色效应,且出现两个等电吸收点,说明咖啡酸与DNA的相互作用以嵌插作用为主。双链DNA(dsDNA)与咖啡酸的结合能力大于单链DNA(ssDNA),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β为2.32×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DNA 循环伏安法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英 高云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9-822,共4页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修饰玻碳电极,并研究了咖啡酸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方法,与裸玻碳电极(GCE)相比,MWNT膜修饰电极(MWNT/GCE)能显著提高咖啡酸的氧化峰电流。在pH=3.29的B-R缓冲溶液中,咖啡酸在MWNT/GCE电极上出现1对...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修饰玻碳电极,并研究了咖啡酸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方法,与裸玻碳电极(GCE)相比,MWNT膜修饰电极(MWNT/GCE)能显著提高咖啡酸的氧化峰电流。在pH=3.29的B-R缓冲溶液中,咖啡酸在MWNT/GCE电极上出现1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Epa=0.47V,Epc=0.32V,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7~2.0×10-5 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7mol/L。实际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2%(n=5),平均回收率为100.7%。MWNT膜对咖啡酸的电化学氧化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该法是一种快捷、可靠、灵敏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咖啡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多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种质资源ISSR标记研究的引物筛选
15
作者 陈名红 李玉 +2 位作者 熊华斌 刘多 李成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6-58,共3页
为筛选出适合于百合种质资源ISSR标记研究的有效引物,利用58个ISSR引物,对百合属的卷丹、川百合、西伯利亚和索邦进行PCR扩增,共筛选出11条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好的有效引物,11条引物在4个样品中共扩增出125条DNA带,其中108... 为筛选出适合于百合种质资源ISSR标记研究的有效引物,利用58个ISSR引物,对百合属的卷丹、川百合、西伯利亚和索邦进行PCR扩增,共筛选出11条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好的有效引物,11条引物在4个样品中共扩增出125条DNA带,其中108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6.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1.4条带。该研究结果为应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分子鉴别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属 ISSR标记 引物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分析姜花属四种植物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6
16
作者 芦燕玲 高则睿 +3 位作者 徐世涛 魏杰 崔明珠 施红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15,共6页
分析姜花属白姜花、黄姜花、小花姜花、圆瓣姜花这四种植物的挥发性成分。建立了同时蒸馏萃取GC/MS法对这四种植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这四种植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从四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05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类及... 分析姜花属白姜花、黄姜花、小花姜花、圆瓣姜花这四种植物的挥发性成分。建立了同时蒸馏萃取GC/MS法对这四种植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这四种植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从四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05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四种姜花属植物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四者化合物组成相似,但黄姜花中各成分含量与其他三者区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花属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普洱茶中16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19
17
作者 胡琳 师真 +4 位作者 赵丽 刘晓松 董玉英 蒋孟圆 李文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00-1708,共9页
为建立云南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FB1-FB3)、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T-2毒素、HT-2毒素以及杂色曲霉毒素等16种真菌毒素便捷准确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采用有... 为建立云南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FB1-FB3)、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T-2毒素、HT-2毒素以及杂色曲霉毒素等16种真菌毒素便捷准确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采用有机溶剂(甲醇-水-甲酸体积比为70∶29∶1)提取,通过PriboFast■ Multi-Toxin IAC免疫亲和净化柱净化,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多反应监测进行测定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6种真菌毒素的回归方程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84.2%~102.7%,相对标准偏差为2.18%~4.78%。16种真菌毒素在174件云南普洱茶叶检测中,有53件茶叶检出DON,检出率为30.63%,96件茶叶检测出FB1,检出率为55.17%,12件茶叶检测出FB2,检出率为6.90%,12件茶叶中检测出FB3,检出率为6.90%,其他真菌毒素均未检测出,且检出的4种真菌毒素含量在0.2~6.0μg·kg-1,均未超过国际食品安全规定的真菌毒素限量标准。说明云南省普洱茶叶中真菌毒素的检出率低,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该检测方法准确、可靠、便捷,适用于茶叶特别是批量茶叶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普洱茶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雪茶多糖过氧化氢脱色工艺优化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艳 王白娟 +3 位作者 杨青松 秦向东 杨姝 周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0-714,共5页
【目的】优化红雪茶多糖过氧化氢(H_2O_2)脱色工艺条件,为红雪茶多糖的纯化及其资源深度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脱色时间、脱色温度、H_2O_2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以多糖脱色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红... 【目的】优化红雪茶多糖过氧化氢(H_2O_2)脱色工艺条件,为红雪茶多糖的纯化及其资源深度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脱色时间、脱色温度、H_2O_2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以多糖脱色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红雪茶多糖的H_2O_2脱色工艺,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结果】3个因素对红雪茶多糖脱色效果影响的排序为:H_2O_2体积分数>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其中H_2O_2体积分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红雪茶多糖的最佳H_2O_2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温度55℃、脱色时间20 min、H_2O_2体积分数20%,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81.55%。【结论】H_2O_2脱色法对红雪茶多糖的脱色效率较高,且成本低廉、工艺稳定,是红雪茶多糖脱色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雪茶 多糖 过氧化氢(H2O2)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不同组织水提取液对水稻·玉米化感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熊勇 马卜功 +2 位作者 杨青松 姜传亮 熊开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222-8225,8249,共5页
[目的]研究紫茎泽兰不同组织根、茎、叶水浸提取液对2种农作物玉米、水稻化感作用及对受试农作物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化感物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不同浓度根、茎、叶水浸提液对受试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影响,并检... [目的]研究紫茎泽兰不同组织根、茎、叶水浸提取液对2种农作物玉米、水稻化感作用及对受试农作物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化感物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不同浓度根、茎、叶水浸提液对受试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影响,并检测受试农作物生理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的变化。[结果]紫茎泽兰根、茎、叶水浸提液对受试玉米、水稻的发芽率和幼苗根长、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受试农作物幼苗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结论]紫茎泽兰不同组织水提液对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过程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茎的化感敏感效应大于根、叶,水提液抑制受试农作物光合效率,提高了幼苗体内的MDA含量,并降低了POD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化感作用 抑制率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超声波处理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赵艳 杨青松 +3 位作者 王莹 陈毅坚 罗万玲 刘云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92,共3页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不同时间超声波处理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持续时间进行测定,以探寻最佳的超声波处理时间促进种子萌发条件。结果表明,与未经预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超声波处理10、20 mi...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不同时间超声波处理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持续时间进行测定,以探寻最佳的超声波处理时间促进种子萌发条件。结果表明,与未经预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超声波处理10、20 min和30 min均促进了油菜种子的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升高。在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对照相比,油菜的幼根长和幼芽长均显著增加。超声波处理不同的时间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不同的影响效果,经40 kHz、1 000 W超声波处理20 min,黔油18号油菜种子的萌发情况和幼苗生长情况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种子 超声波 萌发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