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绿1号’辣椒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7
1
作者 钟源源 李思琦 +3 位作者 何小帆 李彪 肖丰坤 何承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建立高辣度辣椒的高效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为其工厂化育苗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云南宏绿辣素有限公司选育的高辣度辣椒品种宏绿1号种子为试材获得无菌外植体,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基本培养基、芽诱导分化、增殖、... 【目的】建立高辣度辣椒的高效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为其工厂化育苗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云南宏绿辣素有限公司选育的高辣度辣椒品种宏绿1号种子为试材获得无菌外植体,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基本培养基、芽诱导分化、增殖、生根培养及移栽等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不定芽诱导的适宜基本培养基为MS+30 g/L蔗糖+7 g/L琼脂;筛选出MS+2.5 mg/L 6-BA+0.05 mg/L NAA+5 mg/L AgNO3为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分化率达93.3%;在MS+5 mg/L 6-BA+0.1 mg/L NAA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茎伸长诱导,伸长率可达100%;最适生根培养基为B5+30 g/L蔗糖+7 g/L琼脂,生根率达100%,炼苗移栽后成活率可达98.0%。【结论】建立了该辣椒品种高效的离体快繁培养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辣度辣椒 不定芽分化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辣椒素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然 李彪 +4 位作者 韦勇 杨金茹 沙慧英 苏仙辉 肖丰坤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66-69,共4页
以天然辣椒素为原料,采用含毒介质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的辣椒素对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三七根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番茄早疫菌(Alternaria solani)、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白菜黑斑菌(Alte... 以天然辣椒素为原料,采用含毒介质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的辣椒素对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三七根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番茄早疫菌(Alternaria solani)、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白菜黑斑菌(Alternaria brassicae)、玉米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等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天然辣椒素对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同等条件下天然辣椒素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大小表现为番茄灰霉菌>白菜黑斑菌>芒果炭疽菌>番茄早疫菌>尖孢镰刀菌>玉米赤霉菌>三七根腐菌。在一定的试验范围内,天然辣椒素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与辣椒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但达到一定浓度与处理时间后抑菌效果呈下降趋势。当天然辣椒素含量为0.11%,处理72 h左右时,对这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达到最高,其中对番茄灰霉菌的抑制率为7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辣椒素 植物病原菌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重楼内生菌分离及其发酵液抑菌活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施蕊 王娟 +3 位作者 叶敏 赵能 夏箐 李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88,共3页
为研究滇重楼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先从滇重楼块茎中分离得到98株内生真菌,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有8株内生真菌对供试植物病原菌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烟草黑胫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内生真菌发酵液初提物抑菌试验结果表明,3株内生... 为研究滇重楼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先从滇重楼块茎中分离得到98株内生真菌,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有8株内生真菌对供试植物病原菌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烟草黑胫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内生真菌发酵液初提物抑菌试验结果表明,3株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提取物对供试植物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分别为PPC-25、PPC-43、PPC-78,其他菌株的发酵液提取物对供试植物病原菌没有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内生菌 分离 发酵液提取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重楼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施蕊 夏菁 +3 位作者 王娟 叶敏 赵一鹤 李彪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69-71,共3页
为了解滇重楼内生菌的多样性及其抗菌能力,采用切块法分离内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法初步鉴定内生真菌,采用对峙试验法分析内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滇重楼植物中分离到98株内生真菌,经微生物学形态观察,初步鉴定归属于4个目,6个科... 为了解滇重楼内生菌的多样性及其抗菌能力,采用切块法分离内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法初步鉴定内生真菌,采用对峙试验法分析内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滇重楼植物中分离到98株内生真菌,经微生物学形态观察,初步鉴定归属于4个目,6个科和12个属。分别是根霉属(Rhizopus)、镰孢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束丝菌属(Ozonium)、组丝核菌属(Sclerotium)、青霉属(Penicillium)、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梳霉属(Kickxella)、筒孢霉属(Cylindrium)、刚毛孢属(Pleiochaete)、小单头孢霉属(Acremoniella)及孔球孢属(Gilmaniella)。对植物土传病原菌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烟草黑胫病菌有抑菌效果的共有8株,其中PPC-78和PPC-43对供试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强,PPC-43对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88.76%、93.67%和82.31%,而PPC-78的抑制率分别是93.55%、100.00%和9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土厚度对中国沙棘幼苗出土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曹子林 王挺 +2 位作者 王晓丽 王吉 李根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8-743,共6页
中国沙棘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的多用途树种,但干旱往往使其种群衰退。为将其引种到降水较为充沛的滇中高原,选取该区云南松林土壤并设置0.5 cm、1.0 cm、1.5 cm、2.0 cm、2.5 cm的覆土厚度,研究覆土厚度对中国沙棘幼苗出土... 中国沙棘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的多用途树种,但干旱往往使其种群衰退。为将其引种到降水较为充沛的滇中高原,选取该区云南松林土壤并设置0.5 cm、1.0 cm、1.5 cm、2.0 cm、2.5 cm的覆土厚度,研究覆土厚度对中国沙棘幼苗出土、生长、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以期为沙棘育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覆土厚度对中国沙棘出苗过程产生影响,沙棘出苗天数、到达出苗高峰的天数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而推迟,到达出苗高峰的出苗数随着覆土加厚而下降。覆土厚度对中国沙棘出苗情况、幼苗生长、生物量及其分配产生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沙棘出苗率、出苗指数,地径、高度、根长,总干重、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单株干重及叶片比均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些指标均与覆土厚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根比、茎比、根冠比均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些指标均与覆土厚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土厚度 中国沙棘 幼苗出土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杀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玉春 周富婷 +4 位作者 肖丰坤 韦勇 李彪 周艳梅 蒋水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4期49-52,共4页
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和微量点滴法,分别测定蒜头果油、紫茎泽兰精油、青蒿精油、蓖麻子油、巴豆油和桉树油6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成虫的熏杀和触杀活性。结果表明,蒜头果油、桉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强... 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和微量点滴法,分别测定蒜头果油、紫茎泽兰精油、青蒿精油、蓖麻子油、巴豆油和桉树油6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成虫的熏杀和触杀活性。结果表明,蒜头果油、桉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强烈的杀虫活性,处理24 h后,熏蒸和触杀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4%以上;青蒿精油处理48 h后,触杀校正死亡率为94.19%,在100μL/L浓度下熏蒸校正死亡率达83.33%;巴豆油、紫茎泽兰精油和蓖麻子油具有一定的触杀和熏杀作用,但触杀作用均明显强于熏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 植物精油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