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份生产帝泊洱茶珍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顺航 徐咏全 +2 位作者 李长文 何忠荣 王超 《茶叶通讯》 2016年第2期24-29,共6页
本研究对2011-2014年生产的20个帝泊洱茶珍样品进行分析,建立了帝泊洱茶珍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同时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帝泊洱茶珍和竞品茶珍进行区分。结果表明:指纹图谱相似性分析,帝泊洱茶珍相似系数均大于0.995,而10个竞品茶珍相似... 本研究对2011-2014年生产的20个帝泊洱茶珍样品进行分析,建立了帝泊洱茶珍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同时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帝泊洱茶珍和竞品茶珍进行区分。结果表明:指纹图谱相似性分析,帝泊洱茶珍相似系数均大于0.995,而10个竞品茶珍相似度均小于0.970。通过系统聚类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明显区分帝泊洱茶珍和竞品茶珍。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研究显示,没食子酸(GA)、3号峰(未知物)、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5种化合物相对含量的不同是区分帝泊洱茶珍与竞品茶珍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泊洱茶珍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付秀娟 宋文军 +1 位作者 徐咏全 李长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5-330,共6页
为阐明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作用机制,进行了普洱生茶单菌发酵实验,通过跟踪不同菌种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的影响,发现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的作用,并对优势菌种进行混菌发酵实验,以期为工业化微生物发酵普洱茶... 为阐明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作用机制,进行了普洱生茶单菌发酵实验,通过跟踪不同菌种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的影响,发现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的作用,并对优势菌种进行混菌发酵实验,以期为工业化微生物发酵普洱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叶色由黄绿变为猪肝色,茶汤的苦涩感逐渐减弱,汤色红浓明亮,理化成分中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减少,茶褐素和咖啡碱含量增加,且霉菌对这些成分的影响最大,酵母次之,细菌最小。混菌发酵茶样20 d即具有普洱熟茶的品质。结果证明采用合理配比微生物发酵普洱茶可以缩短发酵时间,而且能更好地控制和规范普洱茶的发酵趋势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定向发酵 霉菌 酵母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对小鼠血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苏静静 王雪青 +7 位作者 宋文军 白晓丽 李长文 罗崇景 徐金葵 赵心怡 陈钊琦 王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0-263,共4页
将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普洱茶低(0.45 g/(kg·d))、中(0.90 g/(kg·d))、高(1.35 g/(kg·d))剂量组。每天灌胃给药,测体质量,连续处理30 d后,禁食24 h,取血测血糖、胰岛素、... 将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普洱茶低(0.45 g/(kg·d))、中(0.90 g/(kg·d))、高(1.35 g/(kg·d))剂量组。每天灌胃给药,测体质量,连续处理30 d后,禁食24 h,取血测血糖、胰岛素、α-葡萄糖苷酶活力,以研究普洱茶对小鼠血糖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普洱茶能显著降低小鼠的体质量、脂肪系数、血糖、胰岛素和α-葡萄糖苷酶活力。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普洱茶低、中、高剂量处理组小鼠的血糖分别降低为16.86%、29.64%、49.5 8%;胰岛素依次降低为17.17%、32.32%、47.47%;α-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降低了8.86%、17.86%、32.43%。因此,普洱茶具有减肥降脂作用,同时降低血清中的胰岛素、α-葡萄糖苷酶活力水平,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可作为预防治疗糖尿病和高糖症的潜在保健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血糖 胰岛素 Α-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茶色素对小鼠的预防肥胖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苏静静 王雪青 +8 位作者 宋文军 白晓丽 李长文 周彤 罗崇景 徐金葵 赵心怡 陈钊琦 王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46-350,共5页
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普洱茶茶色素低(0.45g/kg)、中(0.90g/kg)、高(1.35g/kg)浓度组。每天灌胃给药,称体重及测体长,连续灌胃29d后,禁食24h,取血测血清中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 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普洱茶茶色素低(0.45g/kg)、中(0.90g/kg)、高(1.35g/kg)浓度组。每天灌胃给药,称体重及测体长,连续灌胃29d后,禁食24h,取血测血清中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处死小鼠,记录体内脂肪湿重,计算小鼠的Lee’s指数和脂体比,以研究普洱茶茶色素对小鼠的预防肥胖作用。结果显示:普洱茶茶色素能显著降低小鼠的体重、脂体比、Lee’s指数和脂肪系数(p<0.05),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Glu、TG、TC、LDL-C的水平(p<0.05),升高HDL-C的水平(p<0.05)。因此,普洱茶茶色素对小鼠具有预防肥胖、降血糖及调节血脂的作用,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肥胖症、II型糖尿病及血症异常的功能性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茶色素 肥胖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液态自然发酵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徐瑞雪 杜丽平 +3 位作者 郝瑞雪 王超 肖冬光 李长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3-246,共4页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利用自身菌体,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培菌温度、发酵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和固液比等对普洱茶液态发酵液中主要成分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因素对普洱茶液态发酵液中茶褐素含量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利用自身菌体,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培菌温度、发酵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和固液比等对普洱茶液态发酵液中主要成分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因素对普洱茶液态发酵液中茶褐素含量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固液比、摇床转速、发酵温度、培菌温度、装液量;最佳工艺参数:培菌温度30℃、发酵温度50℃、摇床转速120r/min、装液量50mL、固液比3∶80。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6.62%,茶褐素含量29.20%,茶多酚含量2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液态自然发酵 可溶性固形物 茶褐素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pG2细胞模型研究普洱茶茶色素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亚蓝 王雪青 +7 位作者 王怡雯 郑子晴 叶美霞 付芳芳 宋文军 王素英 白晓丽 李长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6-231,共6页
采用正常培养和油酸诱导培养的HepG2细胞为模型,通过测定普洱茶茶色素对HepG2细胞外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和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以研究普洱茶茶色素的抗氧化作用。结... 采用正常培养和油酸诱导培养的HepG2细胞为模型,通过测定普洱茶茶色素对HepG2细胞外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和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以研究普洱茶茶色素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普洱茶茶色素对正常培养的HepG2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影响不显著,而对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模型抗氧化作用有显著的提高。抗氧化作用提高的程度依赖于普洱茶茶色素的质量浓度。当400μg/m L普洱茶茶色素作用HepG2油酸诱导模型24 h,细胞外GSH含量由0.004 4 g/L增加到0.010 3g/L,CAT活力由0.136 U/m L提高至1.174 U/m L,细胞内MDA含量由15.146 nmol/mg减少到7.635 nmol/mg,从而使这些指标接近正常培养HepG2细胞模型水平。因此,普洱茶茶色素的抗氧化作用是通过提高清除活性氧的酶活力和促进合成还原性物质来干预细胞的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 抗氧化 细胞模型 普洱茶 茶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茶色素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亚蓝 王雪青 +8 位作者 王怡雯 郑子晴 叶美霞 付芳芳 赵培 宋文军 王素英 白晓丽 李长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03-209,共7页
以正常培养和油酸诱导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human hepatocellular liver carcinoma cell line,Hep G2)细胞为模型,通过测定普洱茶茶色素对Hep G2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细胞中脂肪酸合成... 以正常培养和油酸诱导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human hepatocellular liver carcinoma cell line,Hep G2)细胞为模型,通过测定普洱茶茶色素对Hep G2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的转录水平,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普洱茶茶色素的减肥降脂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普洱茶茶色素能明显降低油酸诱导的Hep G2细胞模型中TG和TC含量,作用程度依赖于普洱茶的作用质量浓度。但对正常培养的Hep G2的TG、TC作用影响不显著。经过普洱茶茶色素作用油酸诱导Hep G2细胞24 h后,能显著下调细胞的FAS和SREBP-1c的m 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ABCA1的转录水平(P<0.05),且使CYP7A1的转录水平呈上升趋势,并显著上调p-AMPK蛋白的表达量(P<0.05)。因此,普洱茶茶色素可通过调控上述调控因子和酶的表达而改善油酸诱导下Hep G2细胞的脂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 脂质代谢 普洱茶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熟茶化学成分与品质特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白晓丽 张建勇 +2 位作者 江和源 李长文 张晨霞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53,共4页
以50个普洱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11个化学成分和感官审评结果间的相关性,揭示影响品质特性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水浸出物、总糖、茶多糖、茶多酚、氨基酸和茶色素与品质呈正相关;水分、总灰分、p... 以50个普洱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11个化学成分和感官审评结果间的相关性,揭示影响品质特性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水浸出物、总糖、茶多糖、茶多酚、氨基酸和茶色素与品质呈正相关;水分、总灰分、pH值、粗纤维和咖啡碱与品质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化学成分 品质特性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对大鼠肥胖的干预和保肝护肝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吴雅倩 陈亚蓝 +5 位作者 冯伟 郭志鹏 王雪青 宋文军 白小丽 李长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1-285,共5页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普洱茶低(0.45 g/kg)、中(0.90 g/kg)、高(1.35 g/kg)浓度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普洱茶,连续处理十二周后,禁食24 h,取大鼠肝脏,测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普洱茶低(0.45 g/kg)、中(0.90 g/kg)、高(1.35 g/kg)浓度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普洱茶,连续处理十二周后,禁食24 h,取大鼠肝脏,测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及与脂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以研究普洱茶的预防肥胖和保肝护肝作用。结果显示,普洱茶能降低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肝脏中TG和TC的含量,显著提高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p <0.05),极显著下调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的m RNA表达水平(p <0.01),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因此,普洱茶具有良好的预防肥胖和保肝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干预 普洱茶 基因表达 保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酶对普洱生茶浸提液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春花 宋文军 +4 位作者 李霏 于霞 康洁 徐咏全 王光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43-146,150,共5页
向普洱生茶浸提液中添加不同的外源酶(漆酶、蛋白酶、单宁酶),考察酶的种类及剂量对浸提液内含成分含量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添加不同浓度外源酶可显著调节普洱生茶浸提液内含成分的比例,改善茶浸提液品质。正交实验以茶褐素为指... 向普洱生茶浸提液中添加不同的外源酶(漆酶、蛋白酶、单宁酶),考察酶的种类及剂量对浸提液内含成分含量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添加不同浓度外源酶可显著调节普洱生茶浸提液内含成分的比例,改善茶浸提液品质。正交实验以茶褐素为指标,结果显示三种酶对茶褐素氧化贡献由大到小顺序为漆酶、蛋白酶、单宁酶;三种酶最优配比为:0.15%、0.05%、0.03%,此条件下,茶多酚含量28.71%,与酶处理前试样比较降低了8.45%;可溶性糖、氨基酸、茶褐素含量分别为11.97%、3.58%、8.60%,是酶处理前的3.49倍、1.10倍、4.32倍。与渥堆发酵相比较,此工艺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普洱生茶浸提液内含成分配比,快速氧化形成茶褐素,使茶浸提液回甘效果增强,汤色红浓明亮。本文为实现普洱茶产业走向酶法快速提高茶品质的液态化道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外源酶 液态酶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对膳食诱导肥胖大鼠降低体质量及调节细胞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冯伟 王雪青 +7 位作者 陈沛 安文文 张超英 李生英 燕强 王鹏基 白晓丽 李长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5-181,共7页
为探究普洱茶的减肥机理和保健功效,本研究以正常体质量的雄性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将膳食诱导的肥胖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肥胖对照组,西布曲明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普洱茶处理组,每天灌胃给药,每周测体质量,连续给药42 ... 为探究普洱茶的减肥机理和保健功效,本研究以正常体质量的雄性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将膳食诱导的肥胖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肥胖对照组,西布曲明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普洱茶处理组,每天灌胃给药,每周测体质量,连续给药42 d后禁食24 h,眼底取血,测定血清中的葡萄糖、胰岛素、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α、IL-1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的水平。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普洱茶处理组与肥胖对照组相比,大鼠体质量分别显著下降了24.80%、26.59%和27.62%(P<0.05);LDL-C浓度显著下降了7.11%、9.11%和25.74%(P<0.05),葡萄糖浓度极显著下降了57.3%、67.1%、72.7%(P<0.01),胰岛素含量下降了8.6%、17.2%、41.7%,瘦素质量浓度极显著下降了68.6%、66.8%和64.6%(P<0.01),VEGF质量浓度极显著下降了45.3%、44.6%、40.5%(P<0.01),TNF-α质量浓度极显著下降了25.0%、27.8%、33.3%(P<0.01);HDL-C浓度显著升高了20.4%、22.2%、25.0%(P<0.05);脂联素质量浓度显著增加了5.9%、7.6%和9.7%(P<0.05),IL-1α质量浓度升高,IL-1β质量浓度降低,调节了IL-1α/IL-1β的比例,因此,普洱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具有减轻体质量和调节细胞因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饮食诱导肥胖 细胞因子 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溶普洱茶中水分、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12
作者 白晓丽 郭卫华 +2 位作者 孔俊豪 刘顺航 李长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4-238,245,共6页
以随机抽取的42个市售速溶茶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对其水分、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进行定标建模分析。建模结果以校正集相关系数(R_c)、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_(cv))和交... 以随机抽取的42个市售速溶茶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对其水分、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进行定标建模分析。建模结果以校正集相关系数(R_c)、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_(cv))和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指标评价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水分较为理想的定标模型R_c=0.9266,RMSEC=0.6439,R_(cv)=0.8809,RMSECV=0.8509;咖啡碱的最优定标模型R_c=0.9964,RMSEC=0.1337,R_(cv)=0.9543,RMSECV=0.4958;茶多酚较为理想的定标模型R_c=0.9845,RMSEC=1.2097,R_(cv)=0.9679,RMSECV=1.8083。经验证集样品检验,水分、咖啡碱、茶多酚的预测相关系数分别是0.9050、0.9350、0.9557,与实际测定值吻合度较高,可为速溶普洱茶制品理化成分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普洱茶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感官品质分析及风味轮构建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向波 刘顺航 +3 位作者 贾黎晖 黄景丽 胡琴芬 张琼飞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1期32-34,37,共4页
风味轮是品质标准化定量分析的基础框架,将茶叶的风味用专业描述语按照类型归类整理成圆盘形状。风味轮的建立与推广应用,能够使感官评价和交流有可靠的依据,企业可使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科研工作者可针对性地研究不同风味的形成机理,更... 风味轮是品质标准化定量分析的基础框架,将茶叶的风味用专业描述语按照类型归类整理成圆盘形状。风味轮的建立与推广应用,能够使感官评价和交流有可靠的依据,企业可使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科研工作者可针对性地研究不同风味的形成机理,更好地帮助建立茶叶风味的记忆库,辨析茶叶的味道,区分好茶与劣茶。构建茶叶风味轮是一项基础工作,有助于茶叶感官审评理论研究的深入。本研究以普洱产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普洱熟茶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晒青毛茶 感官品质 云南大叶种 感官审评 基础框架 记忆库 茶多酚含量 定量分析 汤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法测定普洱茶焙烤制品中儿茶素及咖啡碱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丽维 徐咏全 +1 位作者 李长文 凌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38-139,143,共3页
为准确测定普洱茶经焙烤后有效物质儿茶素及咖啡碱的保留率,建立了高效液相法,采用70%甲醇提取液提取茶焙烤制品中的儿茶素,并使用C18反相色谱柱,以乙酸乙腈-乙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在波长为270 nm下经紫外分光法检... 为准确测定普洱茶经焙烤后有效物质儿茶素及咖啡碱的保留率,建立了高效液相法,采用70%甲醇提取液提取茶焙烤制品中的儿茶素,并使用C18反相色谱柱,以乙酸乙腈-乙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在波长为270 nm下经紫外分光法检测,结果表明:普洱茶粉的有效成分在焙烤过程中的保留率高,其中总儿茶素的平均保留率达90.55%,咖啡碱的平均保留率高达99.46%,因此该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的优点,适用于检测茶焙烤食品中儿茶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儿茶素 咖啡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焙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冲泡次数与浸出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向波 刘顺航 +3 位作者 贾黎晖 黄景丽 王梦娇 李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3期214-215,共2页
分别对普洱茶进行不同程度的冲泡处理,对处理前的普洱茶样品和处理后的茶渣样品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和茶褐素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综合3项指标来看,日常饮用普洱茶冲泡10泡左右是较为科学的,11泡以后可通过延长冲泡时间来获取较多的内... 分别对普洱茶进行不同程度的冲泡处理,对处理前的普洱茶样品和处理后的茶渣样品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和茶褐素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综合3项指标来看,日常饮用普洱茶冲泡10泡左右是较为科学的,11泡以后可通过延长冲泡时间来获取较多的内含物质;且通过冲泡,普洱茶中的主要内含成分茶褐素的获取率高于茶多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冲泡 水浸出物 茶多酚 茶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粉挥发性成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顺航 徐咏全 +2 位作者 李长文 何忠荣 王超 《茶叶通讯》 2016年第3期13-18,共6页
以非极性柱Rxi-5Sil MS为第一维柱,中等极性柱Rtx-200为第二维柱,对普洱茶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普检索图库与全二维特有结构信息谱图,鉴定出相似度大于800、含量≥0.1%的物质90种,占总... 以非极性柱Rxi-5Sil MS为第一维柱,中等极性柱Rtx-200为第二维柱,对普洱茶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普检索图库与全二维特有结构信息谱图,鉴定出相似度大于800、含量≥0.1%的物质90种,占总峰面积的66.306%。研究结果表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的高分离度、高峰容量和高灵敏度,以及全二维分离特有的结构谱图特征,非常适合于普洱茶粉中复杂挥发性组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粉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 挥发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工艺对晒青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顺航 赵甜甜 +1 位作者 贾黎晖 严生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284,421,共3页
比较了不同干燥方式对晒青茶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的影响,旨在寻找晒青茶适宜的干燥方式。结果显示:在晒茶棚内以3 cm摊叶厚度直接日晒至足干的晒青茶感官品质较好,但叶底仍有红梗出现。先1 cm日晒,再3 cm厚晒处理,随着1 cm日晒时间的延长... 比较了不同干燥方式对晒青茶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的影响,旨在寻找晒青茶适宜的干燥方式。结果显示:在晒茶棚内以3 cm摊叶厚度直接日晒至足干的晒青茶感官品质较好,但叶底仍有红梗出现。先1 cm日晒,再3 cm厚晒处理,随着1 cm日晒时间的延长,晒青茶茶汤浓度随着"先1 cm日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茶理化性质含量增加的指标逐渐减少。不同程度辅助鼓风可避免叶底红梗的产生,却使其滋味品质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茶 干燥方式 感官品质 理化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渣有机肥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顺航 贾黎辉 +4 位作者 吴春燕 赵甜甜 郭龙 张津榕 唐建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1期165-167,共3页
[目的]优化茶渣有机肥最佳发酵工艺参数。[方法]以茶渣废弃物为试验对象,通过添加锯末、油枯、石灰、木醋,共设8个处理,筛选最优处理和最佳参数。[结果]各发酵处理中,添加油枯处理的平均发酵温度比添加锯末的高出3.1℃;添加石灰处理的p ... [目的]优化茶渣有机肥最佳发酵工艺参数。[方法]以茶渣废弃物为试验对象,通过添加锯末、油枯、石灰、木醋,共设8个处理,筛选最优处理和最佳参数。[结果]各发酵处理中,添加油枯处理的平均发酵温度比添加锯末的高出3.1℃;添加石灰处理的p H为8.055和8.444,添加木醋处理的p H为6.274和7.611;添加油枯和木醋处理可提高茶渣堆肥的电导率。[结论]初始发酵水分60%,每3 d翻堆1次,油枯和木醋添加量为5%的配方组合,可以得到茶渣有机肥最佳发酵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有机肥 参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冲泡方式对滇红工夫茶滋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甜甜 刘顺航 +7 位作者 贾黎晖 李向波 严生积 谢金玲 刀德良 郭永康 黄景丽 徐琼波 《中国茶叶》 2020年第3期34-37,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投茶量(6 g、8 g)、冲泡水温(70℃、85℃)和冲泡时间模式(15 s-20 s-25 s、20 s-25 s-30 s和25 s-30 s-35 s) 3个影响因素对盖碗冲泡滇红工夫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汤滋味醇度和浓度变化无明显规...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投茶量(6 g、8 g)、冲泡水温(70℃、85℃)和冲泡时间模式(15 s-20 s-25 s、20 s-25 s-30 s和25 s-30 s-35 s) 3个影响因素对盖碗冲泡滇红工夫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汤滋味醇度和浓度变化无明显规律,投茶量8 g,茶汤滋味易显涩;采用投茶量6 g、水温85℃、冲泡时间模式20 s-25 s-30 s方式冲泡的滇红工夫茶滋味品质较优;滋味总评分>80分的5个滇红工夫茶样9泡茶汤的水浸出物总量为10.61%~1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红工夫茶 冲泡方式 滋味品质 水浸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渣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其欢 武珊珊 +3 位作者 钱杨杨 马占霞 李向波 熊昌云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66-70,共5页
中国茶渣资源丰富,近些年国内研究利用较多。本文综述茶渣在工业废水、畜禽饲料、肥料、有效成分提取以及利用茶渣造纸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茶渣的综合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茶渣 工业废水 饲料 肥料 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