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吻蝮蛇蛇毒金属蛋白酶cDNA序列抗原位点分析及免疫保护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志晓 杨彦 +5 位作者 叶锋平 范泉水 李东江 张希 符云新 郑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尖吻蝮蛇蛇毒金属蛋白酶cDNA序列的关键抗原位点,并观察根据这些位点设计合成的新型免疫原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扩增尖吻蝮蛇蛇毒金属蛋白酶cDNA序列,采用Jameson-Wolf方法和ClustalX软件结合的生物信息学方...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尖吻蝮蛇蛇毒金属蛋白酶cDNA序列的关键抗原位点,并观察根据这些位点设计合成的新型免疫原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扩增尖吻蝮蛇蛇毒金属蛋白酶cDNA序列,采用Jameson-Wolf方法和ClustalX软件结合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抗原位点,人工合成筛选的抗原位点序列,并连接到pIRESneo表达载体,3次(0、2、4周)对BALB/c小鼠进行核酸免疫,ELISA法测定免疫后机体抗体水平,出血中和实验和攻毒实验初步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得到6个关键抗原位点(MPA-1~MPA-6);ELISA法检测抗血清结果表明,抗原位点序列诱导小鼠产生的抗血清相对未免疫的小鼠血清稀释100倍后仍能表现出阳性结果;出血中和实验和攻毒实验表明,将抗原位点序列免疫小鼠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体内产生抗体,能有效中和蛇毒,从而对尖吻蝮蛇蛇毒引起的出血有防护作用。结论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成功获得尖吻蝮蛇蛇毒金属蛋白酶cDNA序列的6个关键抗原位点,针对这些位点设计合成的新型免疫原展示出初步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尖吻蝮蛇 蛇毒液类 表位 抗蛇毒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皮中三萜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防治活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丹 马青云 +3 位作者 程忠泉 黄圣卓 莫明和 赵友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茯苓皮中三萜成分的生物防治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方法从茯苓皮中分离三萜类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9种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去氢齿孔酸(1)、去氢齿孔酸乙酰酯(2)、去氢齿孔酮酸(3)、... 为进一步研究茯苓皮中三萜成分的生物防治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方法从茯苓皮中分离三萜类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9种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去氢齿孔酸(1)、去氢齿孔酸乙酰酯(2)、去氢齿孔酮酸(3)、3-epi-去氢土莫酸(4)、茯苓酸D(5)、茯苓酸C(6)、25-羟基-3-epi-去氢土莫酸(7)、16-脱氧茯苓酸B(8)、3α,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羧基(9)。化合物4-7对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抑菌圈范围为3.00~5.90mm,化合物(1~5)和(9)对杀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活性的校正致死率在15.6%~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皮 三萜 烟草青枯病菌 全齿复活线虫 生物防治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线虫微生物防控病原线虫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娟 张克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1-489,共9页
植物寄生线虫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植物病害,其中尤以根结线虫、胞囊线虫最为严重。利用食线虫微生物资源开发生物杀线虫剂来防治植物病原线虫日益受到各国科研人员的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食线虫微生物资源挖掘、食线虫微生物侵... 植物寄生线虫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植物病害,其中尤以根结线虫、胞囊线虫最为严重。利用食线虫微生物资源开发生物杀线虫剂来防治植物病原线虫日益受到各国科研人员的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食线虫微生物资源挖掘、食线虫微生物侵染线虫的机制和具杀线虫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分离、纯化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并总结分析了食线虫微生物防控植物病原线虫的成功实例。期盼为研发高效环保的植物线虫生防菌剂提供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线虫 食线虫微生物 生物防控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12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分离及抗肿瘤活性菌株筛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海燕 刘丽 +1 位作者 魏大巧 赵之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65-771,共7页
从马尾树、断肠草和白花蛇舌草等十二种云南药用植物中共分离到内生真菌263株,以卤虫模型对其中130株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有56.9%的菌株LD50≥4,39.2%的菌株LD50≥8,25.4%的菌株LD50≥16。以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对LD50≥16... 从马尾树、断肠草和白花蛇舌草等十二种云南药用植物中共分离到内生真菌263株,以卤虫模型对其中130株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有56.9%的菌株LD50≥4,39.2%的菌株LD50≥8,25.4%的菌株LD50≥16。以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对LD50≥16的高活性菌株进行MTT法复筛,结果表明,有12株菌显示了细胞毒活性,抑制率从39.24%到100%不等。进一步研究表明,菌株D126和MT13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1∶438和1∶919。在12种植物中,小桐子的抗肿瘤活性菌株比率最高,为37.5%,其次为曼陀罗,为25.0%,而乌头、木瓜红、大花八角和重楼中未分离到抗肿瘤活性菌株。经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内生真菌 卤虫 MTT法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76个微卫星标记分析滇南小耳猪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7
5
作者 霍金龙 霍海龙 +4 位作者 苗永旺 李大林 刘丽仙 刘建平 李云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38-643,共6页
滇南小耳猪是云南省优良地方猪种之一,其数量大,分布广。为了阐明其群体遗传变异情况,以对其进一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分布在家猪19条染色体上的76个微卫星标记对该猪群体54个个体进行了群体遗传变异检测。... 滇南小耳猪是云南省优良地方猪种之一,其数量大,分布广。为了阐明其群体遗传变异情况,以对其进一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分布在家猪19条染色体上的76个微卫星标记对该猪群体54个个体进行了群体遗传变异检测。共检测到338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2~8个之间,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9560~5.71432:间,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4.4474±1.2044)个,有效等位基因数(3.5091±0.9197)个,群体平均杂合度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917±0.09797和0.6388±0.1142。研究结果表明,滇南小耳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滇南小耳猪 遗传多样性 杂合度 多态信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娟 张克勤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99-1408,共10页
微生物是生物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自然界生态平衡。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从形态学水平、蛋白水平进入到了DNA水平。而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我们理解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微生物是生物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自然界生态平衡。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从形态学水平、蛋白水平进入到了DNA水平。而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我们理解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和有力的证据,也对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相关内容,如物种的分离鉴定、微生物群体遗传结构、物种形成以及系统发育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群体遗传 物种形成 系统发育与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茶树菇菌渣提取真菌多糖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党立志 毕薇 +6 位作者 邢占厂 莫明和 陈兴 夏建军 王文元 蒋举兴 段焰青 《食用菌》 2014年第2期58-60,69,共4页
以茶树菇菌渣为提取原料,探索了"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真菌多糖的可行性,并优化了该提取工艺的主要差数。结果表明,出菇1~3次的菌渣多糖含量高达56.34~63.51 mg/g,得率高达17.95%~18.83%。水提法工艺中,料液比、料液... 以茶树菇菌渣为提取原料,探索了"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真菌多糖的可行性,并优化了该提取工艺的主要差数。结果表明,出菇1~3次的菌渣多糖含量高达56.34~63.51 mg/g,得率高达17.95%~18.83%。水提法工艺中,料液比、料液初始pH、超声波处理时间和提取温度对茶树菇菌渣真菌多糖得率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差数值为∶料液比=1∶60、初始pH 8.0、20 W超声仪超波处理20 min、提取温度90℃。在此优化差数下水提法茶树菇菌渣的多糖得率在22.63%~24.62%,显著高于差数优化前的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真菌多糖 菌渣 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建华 董锦艳 宋洪川 《农业与技术》 2006年第3期43-47,共5页
本文综述了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种类,降解的原理和方式,以及影响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因素,提出了在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方面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微生物 微生物源酶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微生物对钛及其合金的腐蚀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何玥 屈庆 李蕾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1-346,共6页
钛及其合金以其良好的耐蚀性能、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牙科领域;口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对钛及其合金的腐蚀影响不可忽视。综述了几种常见口腔微生物对钛及其合金的腐蚀研究现状,探讨了钛材在口腔环境中的... 钛及其合金以其良好的耐蚀性能、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牙科领域;口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对钛及其合金的腐蚀影响不可忽视。综述了几种常见口腔微生物对钛及其合金的腐蚀研究现状,探讨了钛材在口腔环境中的腐蚀机理,并对钛及其合金的口腔微生物腐蚀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及其合金 口腔微生物 研究进展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烟叶等级和醇化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巩效伟 段焰青 +3 位作者 黄静文 者为 李红娟 杨金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4,50,共5页
以9种不同醇化时间和不同等级的云南K326烤烟品种为研究对象,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测定其pH值。结果表明: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烟叶中总氮、烟碱和挥发碱的含量均有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还原糖、总... 以9种不同醇化时间和不同等级的云南K326烤烟品种为研究对象,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测定其pH值。结果表明: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烟叶中总氮、烟碱和挥发碱的含量均有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还原糖、总糖和纤维素的含量没有规律性变化,三者含量的变化与烟叶等级相关。对于上部烟叶(B3F),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逐渐下降,纤维素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对于中部烟叶(C3F),还原糖含量逐渐上升,总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纤维素含量逐渐上升;对于下部烟叶(X3F),还原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总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纤维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随着烟叶醇化时间的延长,烟叶pH值逐渐下降,其中中部烟叶(C3F)的pH值变化幅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化学成分 烟叶等级 醇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主要致香成分和烟叶等级以及醇化时间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黄静文 段焰青 +3 位作者 杨金奎 者为 巩效伟 张克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0-445,共6页
以云南烤烟K326为研究对象,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9种不同醇化时间和不同等级烟叶中的主要致香成分(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9种醇化烟叶中的醇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为29.9~46.8μg/g;醛类物质的含量变... 以云南烤烟K326为研究对象,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9种不同醇化时间和不同等级烟叶中的主要致香成分(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9种醇化烟叶中的醇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为29.9~46.8μg/g;醛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为3.8~6.7μg/g;酮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为47.9~75.7μg/g;酸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为33.2~45.5μg/g;酯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为21.6~42.8μg/g。不同等级的烟叶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5类致香成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的变化。对于上部烟叶,醇类物质的含量在醇化18个月时有所减少后又增加,其余4种的含量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都有所增加;对于中部烟叶,醇类物质、醛类物质、酮类物质、酸类物质、酯类物质的含量均随醇化时间的延长有所增加;对于下部烟叶,醇化时间18个月时酮类物质含量最高,其余4种的含量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香成分 烟叶等级 醇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娟 杨金奎 +1 位作者 梁连铭 张克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6-520,共5页
近年来,丝状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丝状真菌的转化方法、选择标记、转化系统的应用等。
关键词 丝状真菌 转化方法 选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内生细菌ZY-9-13菌株的鉴定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奚家勤 林碧莲 +4 位作者 莫明和 薛超群 王广山 郭建华 方敦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2-616,共5页
烟草内生菌种类丰富,其在烟草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烤烟品种K326叶片中分离的内生细菌ZY-9-13菌株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拮抗作用,表现出对真菌病原菌的广谱抗菌活性。菌株ZY-9-13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 烟草内生菌种类丰富,其在烟草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烤烟品种K326叶片中分离的内生细菌ZY-9-13菌株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拮抗作用,表现出对真菌病原菌的广谱抗菌活性。菌株ZY-9-13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腐皮镰孢菌(F.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omysporum f.sp.cucumerinum)、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sanbinetti)和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8.13%、68.53%、52.23%、46.61%、57.85%和43.45%。显微特征观察表明ZY-9-13菌株能使真菌病原菌菌丝和孢子畸形膨大和滞育。通过对菌株ZY-9-13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ZY-9-13鉴定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烟草内生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杠板归中化学成分生防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马青云 黄圣卓 +3 位作者 李红芳 奚家勤 莫明和 赵友兴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245-5247,共3页
首次报道了分离自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的12个单体化合物的抗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杀全齿复活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的活性。结果表明,4个黄酮、苯醌、生物碱等类型化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有拮抗活性,7... 首次报道了分离自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的12个单体化合物的抗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杀全齿复活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的活性。结果表明,4个黄酮、苯醌、生物碱等类型化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有拮抗活性,7个三萜、甾体、黄酮、糖脂类成分具有杀线虫活性。杠板归对烟草青枯病菌和线虫具有化学防治功效,可为其相关农药研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化学成分 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全齿复活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 生防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对木霉生防菌株的抑制作用及这种作用的解除 被引量:12
15
作者 许传坤 莫明和 张克勤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7-80,共4页
通过测试 80份不同来源的土壤对 15株木霉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 ,研究土壤的抑真菌作用 .结果显示木霉在土壤中的萌发受到强烈的抑制 (孢子平均萌发率仅为 2 6% ) ,具有显著的普遍性 .但是 ,高温灭菌处理后 ,土壤的抑真菌作用能够部分甚... 通过测试 80份不同来源的土壤对 15株木霉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 ,研究土壤的抑真菌作用 .结果显示木霉在土壤中的萌发受到强烈的抑制 (孢子平均萌发率仅为 2 6% ) ,具有显著的普遍性 .但是 ,高温灭菌处理后 ,土壤的抑真菌作用能够部分甚至完全消除 .另外 ,将葡萄糖或糖蜜作为额外碳源与木霉孢子同时添加到土壤中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木霉 生物防治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发育研究中“长枝吸引”假象概述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黎一苇 于黎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9-667,共9页
系统发育研究(phylogeny)不仅有助于重建地球所有生物体的进化历史,而且还可以揭示进化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清晰了解各生物物种进化历程及不同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是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生物学其他学科的基础。但是现今广泛应用... 系统发育研究(phylogeny)不仅有助于重建地球所有生物体的进化历史,而且还可以揭示进化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清晰了解各生物物种进化历程及不同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是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生物学其他学科的基础。但是现今广泛应用的所有系统发育分析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消除各种误差,从而不能客观地处理和分析数据,也就不能成功重建生物进化历程,真实反映物种进化关系。系统发育研究中,"长枝吸引"(Long-branch Attraction,LBA)假象是最为困扰研究者的问题。文章从"长枝吸引"问题的产生原由、检测方法以及消除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详尽概述,并通过列举典型实例,阐述了解决"长枝吸引"问题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研究 长枝吸引 系统发育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马铃薯块茎色素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山云 隋启君 +3 位作者 杨琼芬 卢丽丽 李文鹏 李先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4-89,共6页
提取四个彩色马铃薯新品系皮和肉中的色素,对色素液进行紫外及可见光谱分析、感官分析及薄层层析分析。结果表明,彩色马铃薯色素主要为花青素类色素,其在酸性条件下比在碱性条件下稳定,紫色马铃薯中含有的花色苷种类比红色马铃薯多,层... 提取四个彩色马铃薯新品系皮和肉中的色素,对色素液进行紫外及可见光谱分析、感官分析及薄层层析分析。结果表明,彩色马铃薯色素主要为花青素类色素,其在酸性条件下比在碱性条件下稳定,紫色马铃薯中含有的花色苷种类比红色马铃薯多,层析系统7(正丁醇∶冰乙酸∶水=3∶1∶3)对色素的分离效果最好。根据色素层析的Rf值和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特点,参考已有相关资料,初步判断在紫色马铃薯中的色素主要是锦葵色素衍生物,而红色马铃薯中的色素主要是天竺葵色素衍生物。研究结果可以为食品工业天然色素源的探索和彩色马铃薯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块茎 色素 薄层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热激因子HSF1的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丽红 王定康 +2 位作者 袁燕 刘开庆 张乐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1444-11445,共2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拟南芥热激因子HSF1。[方法]以构建的能表达热激因子HSF1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M15(pQE32/His6-HSF1,pREP4)为材料,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HSF1,再通过镍亲和层析纯化表达的HSF1,通过变性的聚... [目的]表达和纯化拟南芥热激因子HSF1。[方法]以构建的能表达热激因子HSF1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M15(pQE32/His6-HSF1,pREP4)为材料,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HSF1,再通过镍亲和层析纯化表达的HSF1,通过变性的聚丙酰胺(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蛋白和纯化蛋白。[结果]试验获得了表达的HSF1,并且进一步获得了纯化的HSF1。[结论]该研究为探讨拟南芥HSF1在基因组的结合位点提供了试验材料,为全面认识HSF1作用机理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热激因子HSF1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段受体结合蛋白(SPA-SPG)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在IgG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孟照辉 林兵 +1 位作者 谢月辉 张克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 ,遴选编码SPA及SPG蛋白的基因 ,进行密码子优化 ,将目的基因分割成互为重叠的小片段寡聚核苷酸链 ,采用一步升温后T4DNA连接酶连接的方法 ,合成了编码SPA及SPG蛋白的融合基因 .将其克隆到pSK质粒进行扩增 ,经测序、修正... 利用生物信息学 ,遴选编码SPA及SPG蛋白的基因 ,进行密码子优化 ,将目的基因分割成互为重叠的小片段寡聚核苷酸链 ,采用一步升温后T4DNA连接酶连接的方法 ,合成了编码SPA及SPG蛋白的融合基因 .将其克隆到pSK质粒进行扩增 ,经测序、修正后再克隆到表达载体 ,高效表达了带His6的融合蛋白———蛋白AG .将蛋白AG共价结合到表面带羧基的磁粒上 ,形成蛋白AG磁粒复合物 ,用此复合物可在 1h内从大鼠、小鼠、人、猕猴、马、羊及猪等常用实验动物血清中纯化Ig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段受体结合蛋白 SPA-SPG 融合基因合成 蛋白AG磁粒 IGG 纯化 受体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发育基因组学——重建生命之树的一条迷人途径 被引量:16
20
作者 于黎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45-1450,共6页
生物基因组计划的相继启动对系统发育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将基因组学和系统发育学结合起来的“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这门崭新交叉学科的出现成为重建“生命之树”的一条迷人途径。文章重点围绕系统发育基... 生物基因组计划的相继启动对系统发育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将基因组学和系统发育学结合起来的“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这门崭新交叉学科的出现成为重建“生命之树”的一条迷人途径。文章重点围绕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的概念以及分析方法进行扼要介绍,并探讨了它目前潜在的问题以及将来有待发展和完善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学 基因组学 系统发育基因组学 罕有基因组改变 全基因组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