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立
1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云南大学 研究中心 文化产业 国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文化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初探——以云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丽舒 杜东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87-292,共6页
在文化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对高校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造成了新的困扰。根据云南大学调查报告,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情况,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找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 在文化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对高校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造成了新的困扰。根据云南大学调查报告,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情况,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找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对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我们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文化产业民间投资渠道拓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春梅 陈文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4期39-41,共3页
尽管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云南民间投资民族文化产业的规模仍在不断扩大、领域继续延伸。实践证明,民间投资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动力源。民间资本的介入,能够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结构,极大地丰富文化产品类型,实现文化产品... 尽管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云南民间投资民族文化产业的规模仍在不断扩大、领域继续延伸。实践证明,民间投资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动力源。民间资本的介入,能够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结构,极大地丰富文化产品类型,实现文化产品的多元化,从而积极引导多元化的文化消费。但目前云南民间投资文化产业仍存在投资不足和乏力的严峻形势,于是,如何动员民间力量,拓展民间投资渠道就成了一个迫切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文化产业 民间投资 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林艺 李健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6期71-75,共5页
传统村落承载着各族人民的历史记忆,是延续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见证,保护和发展好传统村落对于传承我国农耕社会的历史文化、寻找人们的记忆乡愁和树立乡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广大地区传统... 传统村落承载着各族人民的历史记忆,是延续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见证,保护和发展好传统村落对于传承我国农耕社会的历史文化、寻找人们的记忆乡愁和树立乡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广大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文章选取国家保护名录中云南几个代表性传统村落作为田野点对其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及资料整理,分析在当前环境下传统村落发展的现状以及现有保护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传统村落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与布局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方伟洁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73,共5页
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是增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扩大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步骤。“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合作平台、技术平台、市场平台和资源平台。当前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面临文化品牌不... 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是增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扩大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步骤。“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合作平台、技术平台、市场平台和资源平台。当前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面临文化品牌不响、文化距离尚存、文化贸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借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深耕中国传统文化、打造中国特色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创新、减少文化折扣,优化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结构,是复兴中华文化、进一步打开国际文化市场和增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实力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文化贸易 文化产业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仪式、文化象征与经济发展——基于云南起飞村彝族阿细人的调查
6
作者 刘婷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阿细是我国彝族的一个支系,现聚居于云南省弥勒市西山区。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到二月初二,云南省起飞村的彝族阿细人都会举行祭密枝活动、祭火仪式及狂欢仪式。从这些仪式中探知,彝族阿细人的经济发展与其传统仪式中的文化象征具有联动关... 阿细是我国彝族的一个支系,现聚居于云南省弥勒市西山区。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到二月初二,云南省起飞村的彝族阿细人都会举行祭密枝活动、祭火仪式及狂欢仪式。从这些仪式中探知,彝族阿细人的经济发展与其传统仪式中的文化象征具有联动关系。仪式习俗等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彝族阿细人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应充分尊重和保护其传统文化的价值,以促进其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阿细人 传统仪式 文化象征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与文化治理能力建设”研究笔谈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惠林 祁述裕 +6 位作者 郭嘉 杨传张 李炎 陈少峰 于小涵 章军杰 詹一虹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09,共1页
文化具有治理性。文化产业的治理性是文化治理性的延伸和发展。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发展的三阶段,实现从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向文化治理发展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趋势。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治理国家危机的性质,而且应当把国... 文化具有治理性。文化产业的治理性是文化治理性的延伸和发展。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发展的三阶段,实现从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向文化治理发展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趋势。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治理国家危机的性质,而且应当把国家文化治理能力的建设作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和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出发点。发展文化产业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全面变革和转型的大变革时期提出来的,是为解决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遭遇到的矛盾和障碍提出来的,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用开放促改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是在社会主义事业遭遇到苏联和东欧阵营的集体性解体的危机中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决策是为一系列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和克服与解决国家危机而提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治理国家危机的性质。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治理国家危机,这就是本文的"国家文化治理"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不仅提出了解放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也提出了重建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的任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对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同时也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文化管理的重构。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不提文化产业,到肯定文化产业,再到大力发展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转变过程。这不仅是对文化产业态度与认识及其政策的一般性转变,而且是国家治理观和国家文化治理观的一次深刻变革。文化产业具有治理性。文化产业的治理性是指通过发展不同形态的文化产业,建构满足不同人群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精神文化生产格局,进而通过这种格局的建构,实现不同阶层参与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投资需求,从而实现人们普遍的文化权利与权力,并通过这一权力格局形成,建构具有不同文化诉求的精神政治秩序。国家文化治理能力是被生产出来的,同时,也是基于一种在文化创造过程中改变自身、重塑自我所形成与建构的力量之上展示出来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发现。网络视听、区域发展、国有文化企事业、技术创新和文化产业政策发展,是当前我国国家文化治理领域里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没有文化和文化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祁述裕等人的《网络视听产业发展亟需优化监管方式》、李炎的《区域文化发展与国家文化治理》、陈少峰的《国有文化企事业改革与国家文化治理》、于小涵的《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双重驱动下的数字创意产业实践》和詹一虹的《"十三五"时期推进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的思考》,对当前我国文化治理领域中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论述,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极具参考意义。继续深入讨论这一课题将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治理理论,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 政治治理 经济治理 文化治理 国家危机 国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消费语境与民族歌舞艺术的发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炎 王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民族歌舞艺术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化消费、大众文化消费语境的影响下,民族歌舞艺术在其生存环境、表现形式和意义、功能方面发生着变化。民族歌舞通过广泛融入当下大众日常生活和狂欢式的娱乐实现新的传承和发展。许... 民族歌舞艺术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化消费、大众文化消费语境的影响下,民族歌舞艺术在其生存环境、表现形式和意义、功能方面发生着变化。民族歌舞通过广泛融入当下大众日常生活和狂欢式的娱乐实现新的传承和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族歌舞艺术迅速复苏发展,公共民族演艺产品大量涌现,同时,民族歌舞艺术还呈现出向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商业化舞台演艺产品发展的趋势,共同演绎了文化消费语境下民族歌舞艺术的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消费 语境 民族歌舞艺术 演艺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资本化与民族村寨社会转型——以云南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覃雪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民族文化资本化 民族村寨文化 社会转型 云南省 民族文化资源 少数民族人口 文化产业发展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问题探索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航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9-163,共5页
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边疆民族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已经具备了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但是... 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边疆民族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已经具备了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但是在发展模式、消费市场、产品流通等方面又存在一些特殊性。文章从谁来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等方面提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包括"引导者"和"参与者"相结合、"特色化"和"多样化"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线路化发展"和"链条化发展"相结合、"引发关注"和"让人记住"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边疆民族地区 发展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族文化商品的“品牌化”发展
11
作者 楼艺婵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7-148,共2页
从根本上讲,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商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或设计及其组合,并用以区分一个或一群卖主和竞争者的品牌,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品牌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就表现在这种符号对于人的文化意义的追求具有区隔、定... 从根本上讲,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商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或设计及其组合,并用以区分一个或一群卖主和竞争者的品牌,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品牌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就表现在这种符号对于人的文化意义的追求具有区隔、定位以及标识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商品 品牌化 民族 文化符号 经济生活 文化意义 竞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文化空间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83
12
作者 耿达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7-146,共10页
公共文化空间集生产、供给、分配和消费为一体,具有多重属性和多种功能,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一个“空间转向”的过程,即由“管治空间”向“服务空间”、“由权威空间”向生活空间和... 公共文化空间集生产、供给、分配和消费为一体,具有多重属性和多种功能,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一个“空间转向”的过程,即由“管治空间”向“服务空间”、“由权威空间”向生活空间和由单向式空间向互动式空间转变的发展趋势。当前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存在着传统形态的功能弱化与现代形态的机制缺失两大困境,处于一种“两边夹生、中间空心”的过渡形态。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进行“空间重塑”,打造一种“内嵌型”公共文化空间,以调动民间文化力量的主动性、积极性,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治理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文化生态及其评估指标 被引量:11
13
作者 施惟达 肖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92,共6页
民族文化生态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的产生、存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大子系统。民族文化生态的本质是其"创生性"。要使民族文化能够存续和发展,就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 民族文化生态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的产生、存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大子系统。民族文化生态的本质是其"创生性"。要使民族文化能够存续和发展,就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民族文化生态评估指标,将有助于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创生性",有效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生态 创生性 评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翀炜 晏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3,共6页
文化产业是为社会提供包含符号、价值、意义与社会规范的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行为的集合。将文化产业的经济分析置于文化人类学视域下来进行是十分重要的。人类文化多元性存在使得文化产业只能以民族文化产业的形... 文化产业是为社会提供包含符号、价值、意义与社会规范的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行为的集合。将文化产业的经济分析置于文化人类学视域下来进行是十分重要的。人类文化多元性存在使得文化产业只能以民族文化产业的形式获得理解。经济性、文化性以及民族性应成为研究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经济性 文化性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资源到产业:乡村文化的现代性重构 被引量:57
15
作者 李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1,共5页
乡村文化有丰厚的资源,从资源到产业的转化,须通过现代性重构。但现代性重构困厄重重:一方面,乡村文化现代产业基础缺失;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努力融入以城市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逻辑中,乡村社会的文化内涵日益损耗和缺失。本土价值观的复兴... 乡村文化有丰厚的资源,从资源到产业的转化,须通过现代性重构。但现代性重构困厄重重:一方面,乡村文化现代产业基础缺失;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努力融入以城市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逻辑中,乡村社会的文化内涵日益损耗和缺失。本土价值观的复兴和村民经济利益的诉求为乡村文化的现代性重构提供了契机。乡村文化产业现代性重构的路径,一是精神性重构,即对乡村文化空间和文化意象的重构,二是制度性重构,建立起符合现代产业方式的合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产业 资源 现代性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与文化多样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翀炜 覃雪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1,共6页
在探讨文化产业时,单纯对消费性、可复制性等的强调其实就是对资本攫取利润的权利的强调。而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存在的忽视,在客观上起到了对文化霸权的遮蔽作用。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消费产品既是出于满足作为生物个体的生命存在的需要,... 在探讨文化产业时,单纯对消费性、可复制性等的强调其实就是对资本攫取利润的权利的强调。而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存在的忽视,在客观上起到了对文化霸权的遮蔽作用。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消费产品既是出于满足作为生物个体的生命存在的需要,也是为了获得社会性的存在的需要。文化价值的导向性是文化产业发展中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受到文化图式的影响的。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是涉及不同民族文化安全的问题,也是文化产业是否真的有创意的问题,还是一个人类是否会拥有丰富的关于未来的想象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生活方式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品的分类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庆德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9-105,共7页
文化产品分类的逻辑范畴来自社会范畴。产权关系的层面上,不同的文化产品可以归属为个体(私人)产品、共有产品与公共产品三种主要类型,这一区分最基本的功能,是明晰不同文化产品的供给源流,确认不同文化产品供给者的身份;在产品供给层面... 文化产品分类的逻辑范畴来自社会范畴。产权关系的层面上,不同的文化产品可以归属为个体(私人)产品、共有产品与公共产品三种主要类型,这一区分最基本的功能,是明晰不同文化产品的供给源流,确认不同文化产品供给者的身份;在产品供给层面上,不同的文化产品可以区分为生产性产品和服务性产品两大类。不同的分类范式,反映了不同的理论切入点,从不同的侧面再度指认了不同文化产品生产的社会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品 分类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产业分工理论之于文化贸易的借鉴与局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建华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7,共5页
产业分工理论之于文化贸易,有其可贵的理论与实践借鉴意义,但缘于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在国际文化贸易中,该理论存在较大局限,包括:分工理论无法解释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分工理论无法解释普遍的文化贸易配额;分工理论无法解释无形文化资... 产业分工理论之于文化贸易,有其可贵的理论与实践借鉴意义,但缘于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在国际文化贸易中,该理论存在较大局限,包括:分工理论无法解释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分工理论无法解释普遍的文化贸易配额;分工理论无法解释无形文化资源的无疆界;分工理论无法解释文化跨国公司的无中间投入品生产;分工理论无法解释文化产品的凝聚力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分工理论 文化贸易 借鉴 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文化模式中的交换行为及其理性取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春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5-146,共2页
互动情境和背景文化的共享,是经济交换行为实现的前提,不同的文化模式为经济交换行为提供着价值导向和意义图式。如不同民族通过习俗、传统、宗教、甚至于时尚等诸多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规范,对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 互动情境和背景文化的共享,是经济交换行为实现的前提,不同的文化模式为经济交换行为提供着价值导向和意义图式。如不同民族通过习俗、传统、宗教、甚至于时尚等诸多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规范,对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所实施的禁忌或鼓励,就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基本经济行为形成了根本性的规约。而文化模式又总是可以具象化为不同的社会结构,从而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经济交换行为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范式或类型,表现出价值取向和实体内容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行为 文化模式 经济行为 理性 社会结构 背景文化 互动情境 制度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实践反思:当代中国三个维度下的工艺品产业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0-185,共6页
将当代中国的工艺品产业放置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所代表的三个维度来分析,有助于看清文化变迁、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在文化上的倾向性。当代中国的工艺品产业正处在一种... 将当代中国的工艺品产业放置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所代表的三个维度来分析,有助于看清文化变迁、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在文化上的倾向性。当代中国的工艺品产业正处在一种不断转化、创造的过程中,文化实践的理论提醒人们关注该产业对于中国文化的作用,要对工艺品进行合理的文化定位。创新中国文化、创造新的工艺品离不开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实践,既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各种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本土文化当中汲取营养,适当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还要继承精英文化,改造大众文化,从而创造出新的现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实践 工艺品产业 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