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8份甜荞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翟冰欣 黄春燕 +6 位作者 王宇 谭静 卢文洁 刘鑫 谢佳星 王莉花 孙道旺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5-1055,共11页
【目的】对不同甜荞种质资源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为甜荞种质改良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源于国内外各地的68份甜荞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2个产量性状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目的】对不同甜荞种质资源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为甜荞种质改良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源于国内外各地的68份甜荞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2个产量性状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68份甜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12个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59%46.56%,平均为30.23%,其中主花序空瘪种子率、株粒数、主花序未结实花朵率、株粒重和小区产量的变异系数较高,分别为46.56%、44.95%、42.58%、42.08%和35.24%,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在0.06~12.25,平均为4.41,说明参试甜荞种质资源间产量性状差异较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小区产量与主花序种子数、株粒数、株高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79.544%,第一主成分(PC1)主要由小区产量、株粒数、主花序种子数和株高决定,第二主成分(PC2)主要由主花序未结实花朵率和茎粗决定,第三主成分(PC3)主要由主花序空瘪种子率、主茎节数和株高决定。聚类分析显示,68份甜荞种质资源可分为四大类,类群Ⅰ包含17份材料,类群Ⅱ包含29份材料,类群Ⅲ包含6份材料,类群Ⅳ包含16份材料,4个类群材料各有特点,改良品种时可根据特点选择亲本,其中类群Ⅰ产量的平均值最高(0.54 kg);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F)大于2.500,筛选出3份甜荞种质资源。【结论】68份甜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高产优质材料2022-资-甜-22、2022-资-甜-34和2022-资-甜-7,可作为云南甜荞新品种选育的优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产量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OMR1-7菌株对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黑腐病的生防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爽 唐锐 +4 位作者 谭丹 薛治峰 李梦杰 张廷萍 秦世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3,共10页
【目的】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拟石莲花属(Echeveria)多肉植物黑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防效果。【方法】从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根部分离和鉴定了1株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OMR... 【目的】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拟石莲花属(Echeveria)多肉植物黑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防效果。【方法】从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根部分离和鉴定了1株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OMR1-7菌株,测定其对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品种血色罗密欧黑腐病菌F.oxysporum KMEARM-2菌株和静夜黑腐病菌F.oxysporum KMJY6菌株的拮抗效果、产铁载体和生物膜能力、定殖能力以及温室防效。【结果】OMR1-7菌株对2种黑腐病菌菌丝抑制率分别为57.15%和74.29%,菌体抑制率分别为84.82%和86.15%。该菌株可造成2种黑腐病菌的侵染结构畸形,产孢量减少。该菌株产铁载体相对量为80.98%,具有较强的铁元素竞争能力,且能够产生生物膜,在血色罗密欧和静夜植株的根、茎、叶内稳定定殖,预防黑腐病菌的侵入和蔓延。OMR1-7菌株对血色罗密欧和静夜黑腐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温室防效分别为80.08%和78.89%。【结论】研究结果将为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黑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微生物菌种资源,为相关生防菌剂及制剂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石莲花属 多肉植物黑腐病 尖孢镰刀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调控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庆毅 陈本佳 +4 位作者 杨立凡 马永海 李沁妍 李庆懋 黄立钰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植物分生组织的发育主要依赖于植物体内多功能干细胞群体,并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控,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调控通路及其相互作用是调控分生组织形成和分化的主要因素。了解植物分生组织的形态建成及信号途径相关分子机制,将加深人们对... 植物分生组织的发育主要依赖于植物体内多功能干细胞群体,并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控,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调控通路及其相互作用是调控分生组织形成和分化的主要因素。了解植物分生组织的形态建成及信号途径相关分子机制,将加深人们对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认识,为植物资源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为此,综述了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的结构特征及核心调控基因,对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独脚金内酯、茉莉酸)协同调控植物分生组织发育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分生组织 调控途径 干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木农布 郭蓉 +4 位作者 木丽海 和杨祥 杜光辉 郭鸿彦 杨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4-17,共4页
设施栽培是一种利用设施设备控制作物生长环境从而实现高效生产的栽培模式,目前在很多作物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不同形式的设施栽培对不同类型作物产量、品质、生理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为设施栽培的高效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栽培 作物 环境因子 产量 品质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肝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和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的预测和比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田霄 田云霞 +6 位作者 汪威 薛治峰 薛笑然 龚禹瑞 姬梦琳 田青霖 张树竹 《食用菌》 CAS 2021年第6期9-15,共7页
牛肝菌是一类美味的食用真菌,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生态价值,但多数未被人工驯化栽培。因此,探究牛肝菌环境适应性和食药用品质的遗传基础,对其栽培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分别利用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CBRF网站和微生物次级代谢物基因簇预... 牛肝菌是一类美味的食用真菌,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生态价值,但多数未被人工驯化栽培。因此,探究牛肝菌环境适应性和食药用品质的遗传基础,对其栽培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分别利用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CBRF网站和微生物次级代谢物基因簇预测数据库对9种牛肝菌基因组进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植物细胞壁降解酶(CWDEs)和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簇进行注释和分析。9种牛肝菌的CAZymes基因分类属6种CAZymes家族,其CWDEs主要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鉴定牛肝菌的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和基因簇,发现9种牛肝菌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类型为萜类、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I型聚酮类。另外,9种牛肝菌CAZymes基因、CWDEs基因、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均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牛肝菌的驯化栽培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菌 基因组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 细胞壁降解酶 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6
作者 张坤 陈璇 +7 位作者 杜光辉 郭鸿彦 郭蓉 吕品 郭孟璧 许艳萍 张庆滢 杨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9-1538,共10页
【目的】为探究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代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种植下主要农艺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特点。【方法】以‘云麻1号’和‘Dame Blanche’杂交获得的F代株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对亲本和F代分离群体的株高、茎粗和分... 【目的】为探究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代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种植下主要农艺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特点。【方法】以‘云麻1号’和‘Dame Blanche’杂交获得的F代株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对亲本和F代分离群体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对这些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广义遗传力估算。【结果】8个农艺性状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F_(2)代群体中多数农艺性状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但群体中各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在3个生态环境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超过10%,平均变异系数(3个生态环境下变异系数之和/3)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分枝高>鲜重>分枝长>分枝数>株高>茎粗>叶宽>小叶宽>叶长宽比>叶长。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除小叶宽、叶宽、叶长宽比(叶形)3个性状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在3个生态环境下均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分枝数、分枝长等农艺性状分布呈连续正态分布,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10个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变化幅度为29.508%~82.575%,由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株高>第一分枝高>叶长>分枝数>茎粗>叶宽>小叶宽>鲜重>叶长宽比,其中分枝长和株高广义遗传力超过80%。【结论】在F_(2)代群体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丰富,表现出广泛的性状分离,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离特征,结论可为大麻不同用途品种选育和相关性状的QTL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 农艺性状 杂交F_(2)代 遗传变异 广义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灰菌和毛韧革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和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薛治峰 张树竹 +6 位作者 刘金涛 姬梦琳 田青霖 薛笑然 陈本佳 杨立凡 田霄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96-107,共12页
香灰菌(Annulohypoxylon stygium)和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分别是银耳和金耳的伴生菌,对银耳和金耳的栽培、品质和产量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对香灰菌和毛韧革菌的基因组进行了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基因、细胞壁降解酶基因、... 香灰菌(Annulohypoxylon stygium)和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分别是银耳和金耳的伴生菌,对银耳和金耳的栽培、品质和产量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对香灰菌和毛韧革菌的基因组进行了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基因、细胞壁降解酶基因、次生代谢物相关基因注释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香灰菌和毛韧革菌CAZymes基因数量分别为525和519,其中GH、AA家族的基因数量最多;(2)香灰菌和毛韧革菌细胞壁降解酶数量分别为495和467,主要涉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淀粉和菊粉降解相关酶类;(3)毛韧革菌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编码基因数量多于香灰菌,而半纤维素酶编码基因数量少于香灰菌;(4)香灰菌和毛韧革菌次生代谢物合成相关基因数量分别为1458和547个,合成产物主要为萜类、聚酮类、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类次生代谢物质。以上结果表明,香灰菌相较于毛韧革菌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细胞壁降解酶数量更多,可能具有更强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能够适应更多种类的木质纤维素基料,2种伴生菌对基质中木质纤维素成分具有一定偏好性。另外,香灰菌和毛韧革菌均能合成多种不同的次生代谢物,特别是香灰菌合成的次生代谢物种类明显多于毛韧革菌,可能增加了银耳和金耳的食药用价值。本研究挖掘了银耳和金耳伴生菌的营养吸收和食药用活性相关基因,为银耳和金耳的人工栽培和品质改良提供一定分子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灰菌 毛韧革菌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 细胞壁降解酶 次生代谢物合成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