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云南主要食用姜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露 谢文申 江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4期95-97,146,共4页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2种主要食用姜的化学成分,比较2种姜品质的差异。[方法]采用GC/MS的方法对云南农贸市场上的2种食用姜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一种是市场上的普通白姜,简称"姜",一种是罗平的小黄姜,简称"罗平姜"...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2种主要食用姜的化学成分,比较2种姜品质的差异。[方法]采用GC/MS的方法对云南农贸市场上的2种食用姜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一种是市场上的普通白姜,简称"姜",一种是罗平的小黄姜,简称"罗平姜"。[结果]姜挥发油中检测出56个成分,鉴定了50个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β-水芹烯(14.800%)、2-十一烷酮(12.648%)、莰烯(12.349%)、香叶醛(8.361%)、龙脑(6.985%)、柠檬烯(6.342%)、香茅醇(2.895%)、β-红没药烯(2.842%)、α-蒎烯(2.824%)、6-甲基-5-庚烯-2-酮(2.598%)等。罗平姜挥发油中检测出67个成分,鉴定了60个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β-水芹烯(10.832%)、莰烯(8.317%)、香叶醛(8.301%)、桂酸乙酯(6.799%)、1,8-桉叶素(5.795%)、龙脑(5.357%)、柠檬烯(4.643%)、香叶醇(3.650%)、别芳萜烯(2.940%)、乙酸香茅酯(2.675%)、芳香姜黄烯(2.318%)等。[结论]对2种姜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发现,两者主要香气特征成分大致相同,罗平姜的香气层次更丰富、更柔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油瓜开发研究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许锐 周露 秦太峰 《热带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33-36,42,共5页
油瓜是一种很具开发潜力的热带油料植物,自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1933年在云南发现以来,就开始了油瓜的驯化栽培研究,2008年云南农业大学香料研究所进行包括油瓜在内的油料作物立体栽培模式研究,对油瓜驯化栽培和开发有新的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 油瓜 驯化 立体栽培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叶天竺葵离体芽的培养及生产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易清元 夏凯国 +1 位作者 江明 任洪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1-564,共4页
香叶天竺葵生产上采用扦插繁殖,存在病害加重,品种退化的现象。本实验用离体芽进行诱导培养,探索产业化快繁优质种苗的方法,从而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试验表明:MS+BA0.5~2.0mg/L+NAA0~0.2mg/L的配比可直接诱导产生较多的... 香叶天竺葵生产上采用扦插繁殖,存在病害加重,品种退化的现象。本实验用离体芽进行诱导培养,探索产业化快繁优质种苗的方法,从而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试验表明:MS+BA0.5~2.0mg/L+NAA0~0.2mg/L的配比可直接诱导产生较多的不定芽;MS+NAA0.1mg/L可作为微型扦插的继代培养基;MS+IBA0.5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天竺葵 离体芽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薄荷脱毒苗低成本组培快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谢文申 周恒苍 +1 位作者 付晏昆 周宇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低成本下薄荷脱毒苗的快繁技术。[方法]以脱毒野薄荷试管苗为外植体,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配制不同培养基,对液体培养与固体培养的薄荷脱毒苗继代、生根及移栽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浅层液体培养继代增殖系数、根长、根数、... [目的]探讨低成本下薄荷脱毒苗的快繁技术。[方法]以脱毒野薄荷试管苗为外植体,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配制不同培养基,对液体培养与固体培养的薄荷脱毒苗继代、生根及移栽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浅层液体培养继代增殖系数、根长、根数、生根率均优于固体培养;来源于浅层液体培养生根的薄荷脱毒苗移栽成活率明显高于来源于固体培养基的脱毒苗;与固体培养基相比,采用浅层液体培养可节约成本57.44%,同时减少大量用工。[结论]以30 g/L食用白糖代替蔗糖、以凉开水代替蒸馏水的浅层液体培养更适合于脱毒薄荷种苗的大量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薄荷脱毒苗 快繁技术 低成本 浅层液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里香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敏 《园艺与种苗》 CAS 2018年第11期68-70,75,共4页
百里香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广泛的药用及食用价值,该文综述了百里香的化学成分及应用价值,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百里香 抗菌 抗氧化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薄荷组织培养脱病毒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文申 付晏昆 +1 位作者 周露 张青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6期61-62,64,共3页
[目的]采用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薄荷组培脱毒技术。[方法]以薄荷组培苗为试材,在高温热处理不同天数后剥取茎尖,进行薄荷花《病毒脱毒技术研究,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其脱毒效果。[结果]适合薄荷热处理时间为20~45 d... [目的]采用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薄荷组培脱毒技术。[方法]以薄荷组培苗为试材,在高温热处理不同天数后剥取茎尖,进行薄荷花《病毒脱毒技术研究,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其脱毒效果。[结果]适合薄荷热处理时间为20~45 d,试管苗的成活率可达66.7%~90.0%;32~38益热处理35~45 d剥取0.3~0.5 mm的茎尖进行培养,脱毒率为100.0%。[结论]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是一种脱除薄荷病毒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组织培养 热处理 脱毒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不同产地草果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任洪涛 练强 +2 位作者 周恒苍 吴莲张 范源洪 《热带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29-31,34,共4页
研究云南3个不同产地怒江贡山县、文山马关县、红河金平县草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采用索氏提取法,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草果籽油,草果籽油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对草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云南3个不同产地怒江贡山县、文山马关县、红河金平县草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采用索氏提取法,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草果籽油,草果籽油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对草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3个不同产地的草果籽油中共检出18种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15.69%)、硬脂酸(2.06%)、木蜡酸(0.75%)、花生酸(0.64%)等9种饱和脂肪酸,油酸(61.63%)、亚油酸(9.04%)、(Z)-7-十六烯酸(1.53%)、顺式-11-二十碳烯酸(1.03%)等9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3.70%。此外,从草果籽油中还检测到少量的豆甾醇、β-谷甾醇、角鲨烯和生育酚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籽油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弥勒葡萄园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小卓 秦太峰 张乃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80-2385,共6页
目前,国内外对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葡萄园的土壤肥力状况研究很少,本研究采集云南弥勒县酿酒葡萄原料基地10个生产核心区域的土壤样品,分析了pH值、CEC、有机质、氮、磷、钾等肥力指标,并采用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了该基地土壤的肥力... 目前,国内外对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葡萄园的土壤肥力状况研究很少,本研究采集云南弥勒县酿酒葡萄原料基地10个生产核心区域的土壤样品,分析了pH值、CEC、有机质、氮、磷、钾等肥力指标,并采用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了该基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弥勒县酿酒葡萄原料基地土壤酸碱性适宜,有机质缺乏,平均含量为0.72%;碱解氮含量偏低,平均值为67.81 mg/kg;速效磷、钾含量一般;全氮、磷、钾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呈现养分区域不平衡现象。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基地土壤肥力为Ⅱ级,即一般肥力水平。单项肥力指数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处于贫瘠水平,其他指标处于一般肥力水平或较高肥力水平。对此,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施肥,提高弥勒县酿酒葡萄原料基地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酿酒 土壤肥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香茅草精油含量及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许智萍 范源洪 +4 位作者 何璐 任洪涛 范建成 袁建民 杨晓琼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15-120,共6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香茅草中提取精油,对云南的6份香茅草的精油得率进行研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临沧、芒市、西双版纳、元谋、盈江和红河地区香茅草精油得率分别...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香茅草中提取精油,对云南的6份香茅草的精油得率进行研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临沧、芒市、西双版纳、元谋、盈江和红河地区香茅草精油得率分别为27%、45%、36%、41%、76%和46%;元谋、西双版纳、芒市和临沧地区栽种的香茅草,其精油含有6种主要成分,分别为α-蒎烯、香茅醛、α-柠檬醛(香叶醛)、香叶醇、β-柠檬醛(橙花醛)、乙酸香茅酯,而红河和盈江地区栽种的香茅草,其精油具有11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柠檬烯、香茅醇、芳樟醇、乙酸香叶酯、β-榄香烯、大根香叶烯、δ-杜松烯、榄香醇、香茅醛、乙酸香茅酯、香叶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精油 化学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荚兰浸膏的制备和酶促生香工艺优化
10
作者 杨敏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57,65,共8页
为探究香荚兰浸膏的酶促生香工艺,对香荚兰浸膏进行β-葡萄糖苷酶酶解并对酶解条件进行研究。以香荚兰豆荚为试材,采用乙醇为提取溶剂,索式提取法制备香荚兰浸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酶促生香工艺,提取物中香兰素含... 为探究香荚兰浸膏的酶促生香工艺,对香荚兰浸膏进行β-葡萄糖苷酶酶解并对酶解条件进行研究。以香荚兰豆荚为试材,采用乙醇为提取溶剂,索式提取法制备香荚兰浸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酶促生香工艺,提取物中香兰素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结果表明,最佳酶促生香工艺条件为:加酶量62.5 U/g,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26 h,料液比1∶8(g/mL),该工艺条件下香荚兰浸膏中香兰素含量最高。上述结果表明酶促生香工艺可明显提高香荚兰浸膏中香兰素的含量,具有潜在的生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兰浸膏 香兰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酶促生香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无患子果皮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初探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露 谢文申 +1 位作者 任洪涛 周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3-437,共5页
为了研究从川滇无患子果皮中提取无患子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总皂苷的生物活性,本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用药膜法研究了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用MIC方法研究了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川滇无患子... 为了研究从川滇无患子果皮中提取无患子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总皂苷的生物活性,本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用药膜法研究了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用MIC方法研究了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川滇无患子果皮中提取无患子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乙醇浓度为75%,提取时间为5 h,料液比为1∶5,萃取时正丁醇用量为200 mL。杀虫活性方面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物对杀灭甘蓝蚜、小菜蛾有一定活性,对杀灭甘蓝蚜有一定速效性。其中,无患子总皂苷浓度为5 000 mg/L时对小菜蛾的致死率及化蛹抑制率有较明显的效果,无患子总皂苷浓度为10 000 mg/L时对甘蓝蚜致死作用明显。在抗菌活性方面本研究发现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物的抗菌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无患子 皂苷 提取工艺 杀虫作用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美藤果油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7
12
作者 任洪涛 夏凯国 +2 位作者 周恒苍 王海宁 范源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美藤果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美藤果油中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6.73%,主要有(2E,4E)-2,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美藤果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美藤果油中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6.73%,主要有(2E,4E)-2,4-庚二烯醛、(2E,4Z)-2,4-庚二烯醛、乙酰基环己烯、(E,E)-3,5-辛二烯-2-酮、3,5-辛二烯-2-酮、反式-2-戊烯、正己醛、(E)-2-庚烯醛等,以醛类、酮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的醇类和呋喃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藤果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叶天竺葵精油和纯露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20
13
作者 任洪涛 周斌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63-467,共5页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和同时蒸馏萃取法对香叶天竺葵精油和纯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鉴定其化学组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香叶天竺葵精油中鉴定出71种化合物,主...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和同时蒸馏萃取法对香叶天竺葵精油和纯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鉴定其化学组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香叶天竺葵精油中鉴定出7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有香茅醇、甲酸香茅酯、香叶醇、异薄荷酮、β-古芸烯、芳樟醇和惕各酸苯乙酯等;香叶天竺葵纯露中鉴定出3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有香茅醇、芳樟醇、香叶醇、异薄荷酮、α-松油醇、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反式芳樟醇氧化物等。其中香叶天竺葵纯露中的挥发性成分大多存在于香叶天竺葵精油中,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采用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对香叶天竺葵精油和纯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香叶天竺葵精油和纯露均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香叶天竺葵纯露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稍强于香叶天竺葵精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天竺葵精油 香叶天竺葵纯露 挥发性成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变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任洪涛 周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6-1153,共8页
【目的】研究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变化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富集不同烘焙阶段云南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挥发性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化学组成,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 【目的】研究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变化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富集不同烘焙阶段云南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挥发性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化学组成,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铁离子还原(FRAP)法评价不同烘焙阶段咖啡豆挥发性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分析抗氧化活性与主要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杂环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大幅增加;挥发性物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抗氧化能力随烘焙程度的加深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结论】咖啡豆挥发性物质的抗氧化能力与吡咯、吡嗪、呋喃和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豆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草果组培苗生根实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江明 易清元 王梦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86,共5页
以濒危植物山草果无菌培养苗为实验材料,利用ABT6、2,4-D、ABT1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分别置于不同的光照强度(≤1 000 Lx;2 000~3 000 Lx;≥3 500 Lx)和不同的培养温度(≤20℃;25±2℃;≥30℃)条件下培养30... 以濒危植物山草果无菌培养苗为实验材料,利用ABT6、2,4-D、ABT1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分别置于不同的光照强度(≤1 000 Lx;2 000~3 000 Lx;≥3 500 Lx)和不同的培养温度(≤20℃;25±2℃;≥30℃)条件下培养30天后调查其生根率及根系生长情况,通过极差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不同的浓度配比对山草果组培苗生根的影响有显著差异。ABT6和2,4-D对山草果组培苗生根的促进作用显著,ABT1的作用较小。山草果组培苗在1/2 SH+ABT61.0 mg/L+2,4-D 0.01~0.1 mg/L培养基中生根较好,其最佳培养基为1/2 SH+ABT61.0 mg/L+2,4-D 0.1 mg/L;在培养温度为25±2℃和光照强度2 000~3 000 Lx重要条件下更利于山草果组培苗的芽条生根;培养30天后生根率可达82.5%。山草果组培苗带有2~3条根、苗高3~5 cm时进行移栽,其生根苗移栽成活率可达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草果 濒危植物 生根培养 生长调节剂 温度 光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授粉对香荚兰果荚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文进 江明 谢文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52-55,共4页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 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荚生长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兰 人工授粉 自花授粉 异花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草果的组织培养实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明 易清元 文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44-47,共4页
以山草果茎尖及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共22处理,3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SH培养基较有利于山草果的培养,外植体在SH+6~BA0.5~2.0mg/L的培养基中有利于顶芽和腋芽萌动生长,萌芽诱导率可达80%以上;继代培养... 以山草果茎尖及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共22处理,3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SH培养基较有利于山草果的培养,外植体在SH+6~BA0.5~2.0mg/L的培养基中有利于顶芽和腋芽萌动生长,萌芽诱导率可达80%以上;继代培养以SH+6-BA0.5~1.0mg/L+NAAO.1m#L培养基的增殖系数较高;生根培养基以1/2SH+IBA1.0mg/L较好,生根率可达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草果 茎段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雪梅 任洪涛 +4 位作者 罗琼仙 占琪 李燕丽 吕才有 李家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72-82,共11页
‘紫娟’红茶、‘紫娟’普洱熟茶都是用云南所特有的茶树特异新品种‘紫娟’(Camellia.sinensis var.assamica)的新梢加工而成的茶叶创新产品。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检测了‘紫娟’红茶和"紫娟... ‘紫娟’红茶、‘紫娟’普洱熟茶都是用云南所特有的茶树特异新品种‘紫娟’(Camellia.sinensis var.assamica)的新梢加工而成的茶叶创新产品。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检测了‘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83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16个组分中,醇类及其氧化产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62.538%;其次为醛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21.031%。‘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酚类、烃类、含氮类和萜烯类等11类101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21个组分中,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19.077%;其次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12.210%。本研究结果对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紫娟’茶创新产品,促进云南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红茶 '紫娟’普洱熟茶 香气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头果蛋白的纯化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27,31,共5页
采用粉碎、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提、硫酸铵沉淀、疏水色谱层析等分离手段,从蒜头果种仁中分离纯化蒜头果蛋白,并对其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中性糖含量、自由巯基含量、细胞活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蒜头果蛋白是一种糖蛋白,... 采用粉碎、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提、硫酸铵沉淀、疏水色谱层析等分离手段,从蒜头果种仁中分离纯化蒜头果蛋白,并对其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中性糖含量、自由巯基含量、细胞活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蒜头果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含有18种氨基酸,等电点为4.6,相对分子质量为61875 Da,由A、B 2条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蒜头果蛋白对Hela和Vero细胞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蒜头果蛋白作为一种新的蛋白质,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蒜头果蛋白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郁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文申 周露 +1 位作者 周恒苍 张青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174-175,共2页
马郁兰(Origanum marjorana)为唇形科(Labiatae)牛至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也称马约兰、甘牛至。其原生地为地中海沿岸和北美等地区,主要分布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大陆的温和地区。马郁兰在我国野生资源十分丰富[1],尚未... 马郁兰(Origanum marjorana)为唇形科(Labiatae)牛至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也称马约兰、甘牛至。其原生地为地中海沿岸和北美等地区,主要分布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大陆的温和地区。马郁兰在我国野生资源十分丰富[1],尚未大规模种植,仅在广东、广西等地有少量庭院种植,作为世界范围内受欢迎的食用香料作物之一,应用于食用、药用、日化、园林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牛至 LABIATAE 约兰 香料作物 牛至属 多年生草本 原生地 唇形科 开发利用 地中海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