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元江蔗田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及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郑亚强 肖关丽 +2 位作者 郭志英 陈斌 李正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5-623,共9页
利用高氏I号培养基分离培养及菌株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和16 S r DNA序列分析法研究了云南元江县甘蔗田土壤放线菌,并采用对峙生长法测定了各放线菌对小麦全蚀病病原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r)、小麦根腐病病原菌(Cochliobolus sativus... 利用高氏I号培养基分离培养及菌株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和16 S r DNA序列分析法研究了云南元江县甘蔗田土壤放线菌,并采用对峙生长法测定了各放线菌对小麦全蚀病病原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r)、小麦根腐病病原菌(Cochliobolus sativus)、烟草赤星病病原菌(Alternar iaalternata)和水稻稻瘟病病原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元江甘蔗田土壤中共发现典型土壤放线菌29株,其中28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1株为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菌株G27对小麦根腐病病菌的抑制活性最高,抑菌率达到82.66%;对烟草赤星病菌和稻瘟病菌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67.85%和65.88%。由此表明,云南元江蔗区甘蔗田土壤放线菌群落结构较单一,链霉菌为优势种群。G27菌株具有作物真菌病害生物防治资源菌开发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放线菌 植物病原真菌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间作玉米对甘蔗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郑亚强 张立敏 +8 位作者 杨进成 杨坚 高锐 陈亮新 董雪梅 孙继红 肖关丽 李正跃 陈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8-627,共10页
为探讨甘蔗间作玉米种植对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云南元江和陇川甘蔗种植区设置甘蔗间作玉米和单作甘蔗田间小区试验,采用Biolog技术研究了甘蔗间作玉米对甘蔗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陇川试验点甘蔗... 为探讨甘蔗间作玉米种植对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云南元江和陇川甘蔗种植区设置甘蔗间作玉米和单作甘蔗田间小区试验,采用Biolog技术研究了甘蔗间作玉米对甘蔗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陇川试验点甘蔗间作玉米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和Mc Intosh均匀度指数分别比甘蔗单作田提高7.08%、11.25%、63.16%、1.31%和2.26%;元江试验点,甘蔗间作玉米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和Mc Intosh均匀度指数分别比甘蔗单作田提高10.58%、48.40%、43.42%、0.20%和1.65%。由此表明甘蔗间作玉米种植提高了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甘蔗间作玉米种植提高了甘蔗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且元江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效率低于陇川。与单作甘蔗相比,元江试验点间作甘蔗根际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多聚物类、胺类、羧酸类和酚酸类利用率分别提高141.71%、50.53%、62.38%、92.82%、43.21%和6.30%,陇川试验点分别提高42.90%、51.50%、33.30%、42.64%、16.72%和24.47%。其中,两个试验区间作田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D-纤维二糖、D,L-a-甘油、D-半乳糖-γ-内酯、L-丝氨酸、甘氨酰-L-谷氨酸和2-羟苯甲酸的利用率比单作显著提高100%以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甘蔗与玉米间作改变了甘蔗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其代谢功能,且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氨基酸这3类碳源是区分甘蔗单作和间作处理间差异的敏感碳源。陇川试验点,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影响较大的碳源主要包括2种多聚化合物、6种碳水化合物、2种羧酸类化合物、4种氨基酸和1种酚酸;元江试验点,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影响较大的碳源主要包括1种多聚化合物、5种碳水化合物、3种羧酸类化合物、4种氨基酸和2种胺类化合物。综上所述,宿根甘蔗间作玉米提高了甘蔗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加了根际微生物的活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研究结果可为作物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增产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间作玉米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代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葡萄炭疽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邓维萍 杜飞 +5 位作者 杨敏 杨积忠 何霞红 王海宁 李成云 朱书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本研究利用β-tub2,ef1-α和his4基因部分序列对60株采自云南省不同葡萄产区的葡萄炭疽病菌菌株进行基因谱系分析。结果表明:引起云南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较为复杂,不仅包括胶孢炭疽菌复合种群中的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本研究利用β-tub2,ef1-α和his4基因部分序列对60株采自云南省不同葡萄产区的葡萄炭疽病菌菌株进行基因谱系分析。结果表明:引起云南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较为复杂,不仅包括胶孢炭疽菌复合种群中的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还有胶孢炭疽菌复合种群中的其他种或炭疽菌属其他种。来源于不同产地不同葡萄品种上的炭疽菌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分子水平的多样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寄主种类、形态特征及对红提致病力方面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 遗传多样性 葡萄炭疽病 β-tub2基因 ef1-α基因 his4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群落β多样性量化水平及其评价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立敏 高鑫 +2 位作者 董坤 陈斌 李正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8-585,共8页
群落物种组成的时空变化(β多样性)是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客观描述群落组成及其变化是群落生态学基础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生态系统功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前提。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简析了生物群落... 群落物种组成的时空变化(β多样性)是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客观描述群落组成及其变化是群落生态学基础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生态系统功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前提。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简析了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数量结构,进一步明确β多样性的量化含义,归纳和对比了3类β多样性指标,综合对比结果表明:(1)基于α多样性的β多样性指标代表了经典群落β多样性含义,计算简洁,但未考虑群落组成结构,且不能进一步解释群落结构变化的原因;(2)基于相似性指数的β多样性指标直观地表述了群落结构的变化幅度,并为β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量化基础,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β多样性评价方法;(3)基于模型的β多样性参数可综合时空动态信息描述群落的组成及变化,其将是群落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鉴于实践的困难目前研究较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β多样性指数 评价方法 物种相似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杜广祖 王晶晶 +3 位作者 陈斌 肖关丽 李正跃 和淑琪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7-333,361,共8页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广谱性虫生真菌,在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弄清云南省球孢白僵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云南虫生真菌多样性内容,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不同地区及不同寄主来源的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广谱性虫生真菌,在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弄清云南省球孢白僵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云南虫生真菌多样性内容,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不同地区及不同寄主来源的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11个ISSRs可用于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群体PCR扩增,每个引物扩增5~15条DNA带。供试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达99.09%,不同寄主来源亚种的Nei基因多样性(He)为0.347 8,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72 4,总基因多样性(Ht)为0.351 8,亚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326 3,不同寄主亚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6.404 4;不同地理来源白僵菌种群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44 4,Shannon指数I为0.515 2;总基因多样性Ht为0.347 3,亚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213 1,亚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86 2。综合遗传多样性结果,云南省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结构复杂、遗传异质性明显,从寄主来源来看,居群间遗传变异较小,居群内遗传分化较大;从地理来源来看,居群间遗传变异较大,居群内表现遗传变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球孢白僵菌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粘虫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晓燕 李亚红 +4 位作者 郝若诗 可芮 李永川 赵世平 桂富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4-211,共8页
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重要的季节性迁飞的农业害虫,为弄清云南省粘虫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云南省23个地理种群粘虫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00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9条多态性引物,这些引物... 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重要的季节性迁飞的农业害虫,为弄清云南省粘虫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云南省23个地理种群粘虫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00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9条多态性引物,这些引物在23个地理种群粘虫中扩增出198个位点,各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变化范围为44.95%~66.16%,其中以西畴县西洒镇(XS)种群的多样性位点最高,弥渡(MD)种群最低;种群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3,表明30%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间,70%的变异来源于相同种群不同个体之间;基因流(N_m)为1.669、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8 2,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3个地理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r=-0.085 6,P=0.282 0)。综合遗传多样性结果,云南省粘虫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各地理种群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各种群遗传结构相似性较高,居群间变异较小,居群内变异较大;不存在由遗传漂变引起的种群间遗传分化,该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粘虫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云南丽江苹果的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谭晓华 马学林 +7 位作者 孔宝华 马钧 李成凤 张秋菊 任尚松 黄文静 李强 曹克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61,共8页
丽江是云南重要的苹果老产区,病虫害连年发生,严重制约苹果产业的发展。为了及时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在丽江市的玉龙、古城和宁蒗3个主产区,连续3年系统调查苹果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找出了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及其规律。调查结果显示:病害... 丽江是云南重要的苹果老产区,病虫害连年发生,严重制约苹果产业的发展。为了及时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在丽江市的玉龙、古城和宁蒗3个主产区,连续3年系统调查苹果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找出了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及其规律。调查结果显示:病害种类有23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6种、病毒性病害3种、生理性病害4种。危害较重的有腐烂病、白粉病、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腐烂病在玉龙、古城和宁蒗3个产区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在宁蒗发病最为严重;褐斑病、斑点病和白粉病在3个产区差别不大。从季节动态看:腐烂病发病率相对稳定;白粉病发生高峰出现较早;斑点落叶病与褐斑病有着相近的动态规律。从年度动态来看:发病率基数存在差异,腐烂病、白粉病有逐年加重的发生趋势,褐斑病与斑点落叶病年份间波动较大。苹果害虫有28种,危害相对较重的有苹果棉蚜、苹果黄蚜和红蜘蛛等3种,在不同产区和不同年份之间存在细微差别和动态波动。该研究为云南丽江地区苹果产业发展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病害 害虫 发生规律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属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名红 刘多 +2 位作者 熊华斌 杜刚 李成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5-58,共4页
百合是一种集药用、食用及观赏于一体的重要花卉,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别从表型、染色体、蛋白质及DNA分子水平分析了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存... 百合是一种集药用、食用及观赏于一体的重要花卉,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别从表型、染色体、蛋白质及DNA分子水平分析了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属 表型 染色体 同工酶 DNA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多样性种植对水稻茎秆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娜 张婷婷 +1 位作者 周惠萍 范静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4-188,194,共6页
选择一种高秆优质稻品种黄壳糯和一种粳稻品种合系41,应用水稻多样性混合间栽技术,分别在净栽和混合间栽模式中测定水稻基部茎秆葡萄糖、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并结合稻瘟病的发生程度说明混合间栽对抗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糯稻... 选择一种高秆优质稻品种黄壳糯和一种粳稻品种合系41,应用水稻多样性混合间栽技术,分别在净栽和混合间栽模式中测定水稻基部茎秆葡萄糖、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并结合稻瘟病的发生程度说明混合间栽对抗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糯稻还是粳稻,基部茎秆化学物质的含量混合间栽比净栽的高。与抗倒伏率和发病率的相关分析表明,葡萄糖,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与抗倒伏率呈正相关性,与发病率呈负相关性,且相关系数最大的均为木质素含量,表明木质素含量在这3种化学物质含量中对抗倒伏方面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多样性 化学成分 抗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槭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10
作者 范福园 张竹青 +5 位作者 陈顺江 任云贵 宋铭 吉昌荣 王海宁 张治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共8页
【目的】探明引起云南省昆明市阿子营红花槭(Acer rubrum)溃疡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集当地典型红花槭溃疡病样品10份,以植物组织分离法和单孢纯化的方法进行疑似病原菌分离纯化,经柯赫氏法则验证明确红花槭溃疡病的病... 【目的】探明引起云南省昆明市阿子营红花槭(Acer rubrum)溃疡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集当地典型红花槭溃疡病样品10份,以植物组织分离法和单孢纯化的方法进行疑似病原菌分离纯化,经柯赫氏法则验证明确红花槭溃疡病的病原菌。进一步通过形态学观测和多基因(ITS-TUB2-EFI-α)系统发育分析,明确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并利用菌落生长法测定病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共获得9株形态特征表现一致的真菌分离物,其中代表性菌株FJ12被鉴定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在供试条件下,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结论】引起云南省昆明市阿子营红花槭发生溃疡病的病原为葡萄座腔菌,为该病菌引起红花槭溃疡病在中国的首次报道。初步探明了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槭 溃疡病 葡萄座腔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生物熏蒸能力的几种植物材料的筛选 被引量:11
11
作者 范成明 刘建英 +2 位作者 吴毅歆 熊国如 何月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54-658,共5页
选用棉花枯萎菌、黄瓜腐霉菌和白菜根系非致病镰刀菌作为指示菌株,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测定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L. H. Bailey)、结球甘蓝(B. oleraceavar. capitata)、白花椰菜(B. oleracea L. var. botry-tisL)、球茎甘蓝(B... 选用棉花枯萎菌、黄瓜腐霉菌和白菜根系非致病镰刀菌作为指示菌株,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测定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L. H. Bailey)、结球甘蓝(B. oleraceavar. capitata)、白花椰菜(B. oleracea L. var. botry-tisL)、球茎甘蓝(B. oleracea var. gongylodes)、苦菜[B. integrifolia (West) O.E.Schulz]、芹菜(Apium graveolens L.)、黄瓜(Cucumis sativus L.)和大葱(Allium fistulosum L.)的生物熏蒸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组织捣碎粉末对3种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芸苔属植物的熏蒸抑菌效果好于非芸苔属植物,球茎甘蓝熏蒸效果较稳定,且效果最好,在第7 d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仍然达91.9%;但各植物抑菌效果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熏蒸 士传真菌 芸苔属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菜与黄瓜轮作控制黄瓜疫病的效应及化感作用
12
作者 孙俊薇 庞钰 +3 位作者 吴家庆 刘晨溪 何霞红 刘屹湘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目的】探究黄瓜和韭菜轮作对黄瓜疫病的控制效果,以及韭菜不同组织挥发物和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和甜瓜疫霉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将韭菜与黄瓜轮作,在第1茬黄瓜接种甜瓜疫霉,根据发病率分析轮作模式对黄瓜疫病的防控效果。以宽叶... 【目的】探究黄瓜和韭菜轮作对黄瓜疫病的控制效果,以及韭菜不同组织挥发物和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和甜瓜疫霉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将韭菜与黄瓜轮作,在第1茬黄瓜接种甜瓜疫霉,根据发病率分析轮作模式对黄瓜疫病的防控效果。以宽叶韭菜和窄叶韭菜为试验材料,统计不同质量茎、叶挥发物和不同质量浓度浸提液作用下的黄瓜种子萌发数,分析韭菜不同组织化感物质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不同质量韭菜挥发物和不同质量浓度浸提液对甜瓜疫霉菌丝的抑菌试验,分析韭菜不同组织化感物质对疫霉菌丝萌发、孢子休止和休止孢萌发的影响。【结果】韭菜与黄瓜轮作能有效控制连作导致的黄瓜疫病发生,对黄瓜病害发生的抑制率达到24.37%;基于发病率拟合的Logistic曲线显示:黄瓜与韭菜轮作可以降低黄瓜疫病发病的最大瞬时增长速率。韭菜的挥发物和浸提液都能够有效抑制甜瓜疫霉的菌丝生长,并干扰甜瓜疫霉的游动孢子游动和休止孢萌发,其中,韭菜茎浸提液对疫霉的干扰效果优于韭菜叶。此外,少量的韭菜挥发物还能够促进黄瓜种子发芽。【结论】韭菜与黄瓜轮作能够通过化感作用干扰甜瓜疫霉的侵染过程,有效抑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疫病 韭菜 轮作 甜瓜疫霉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葱属作物挥发物和提取液对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杨敏 梅馨月 +4 位作者 廖静静 计思贵 张立猛 张得智 朱书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4,共9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大蒜、洋葱和葱茎挥发物及提取液对26种主要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的抑制活性,以期为利用葱属作物轮作或间作控制病害提供指导。试验结果表明,3种葱属作物挥发物和浸提液具有广谱抗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活性,但不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大蒜、洋葱和葱茎挥发物及提取液对26种主要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的抑制活性,以期为利用葱属作物轮作或间作控制病害提供指导。试验结果表明,3种葱属作物挥发物和浸提液具有广谱抗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活性,但不同葱属作物对不同种类的病原菌抑菌效果有差异。洋葱和葱茎挥发物和浸提液的抑菌能力比大蒜弱,但对部分疫霉菌、腐霉菌、丝核菌等土传病原菌仍具有与蒜瓣相似的抑菌活性。另外,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早疫病菌等部分病原菌对3种葱属作物挥发物和浸提液具有耐性。因此,生产上利用葱属作物轮作或间作防治病害时需要根据不同葱属作物对不同病原菌抑制效果的差异进行合理选择,同时需避免葱属作物长期连作引起病原菌敏感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洋葱 葱茎 挥发物 提取液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群落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差异 被引量:38
14
作者 蒋智林 刘万学 +1 位作者 万方浩 李正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0-664,共5页
入侵植物对自然生境土壤养分的正反馈作用促进了入侵,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入侵植物对入侵生境肥力平衡的打破而增加了其对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力。本文比较研究了入侵杂草紫茎泽兰和3种本地草本植物群落根际土壤肥力和土壤酶(蛋白酶、脲酶和... 入侵植物对自然生境土壤养分的正反馈作用促进了入侵,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入侵植物对入侵生境肥力平衡的打破而增加了其对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力。本文比较研究了入侵杂草紫茎泽兰和3种本地草本植物群落根际土壤肥力和土壤酶(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并对上述土壤酶活性和不同土壤肥力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茎泽兰群落根际土壤全氮、NH4+-N、NO3--N和全钾含量显著比在本地植物群落的高,而其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显著比在本地植物群落的低,其土壤速效钾含量也较低;紫茎泽兰群落根际土壤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显著比在本地植物群落的高;土壤酶活性与全氮、NH4+-N、NO3--N和全钾显著正相关,而与全磷和速效磷显著负相关。与本地植物相比,紫茎泽兰改变了土壤养分的供求平衡,这种改变可能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竞争和对本地植物生长的抑制,尤其有利于紫茎泽兰在贫瘠生境的入侵成功;不同植物群落根际土壤酶活性差异可能是引起土壤肥力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本文为紫茎泽兰入侵的生态影响和其成功入侵的原因提供了试验证据,为紫茎泽兰入侵生理机制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外来入侵植物 营养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根腐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智敏 陈建斌 +2 位作者 周惠萍 李丽娟 范静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91-595,共5页
对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黄华镇花椒根腐病的病原物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花椒根腐病的病原菌是茄形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病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为25~30℃,pH值范罔为3~1... 对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黄华镇花椒根腐病的病原物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花椒根腐病的病原菌是茄形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病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为25~30℃,pH值范罔为3~10,最适宜的pH值为5~7;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为90%以下不能生长,在相对湿度为100%(水滴)中才能很好的萌发;光照对其菌丝生长影响较小;60℃ 10min为病原菌的致死温度;较适宜的碳氮源为蔗糖、乳糖和NaN03,(NH4)2S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根腐病 茄形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45
16
作者 李永明 李正跃 叶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2-46,72,共6页
到目前为止,已经从紫茎泽兰这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中分离出100余种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的主要种类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三萜类、甾体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各类衍生物。紫茎泽兰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为杀虫、抑菌和对其它植... 到目前为止,已经从紫茎泽兰这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中分离出100余种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的主要种类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三萜类、甾体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各类衍生物。紫茎泽兰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为杀虫、抑菌和对其它植物的化感作用等。简要介绍了紫茎泽兰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的进展,为深入探讨紫茎泽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理和新型仿生农药先导化合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仿生农药 先导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苹果病害的调查与鉴定 被引量:16
17
作者 孔宝华 姬盼 +7 位作者 马学林 杨学林 杨毅娟 张彦明 谭晓华 马玉梅 马钧 曹克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研究系统调查了云南省昆明、昭通、曲靖、丽江等4个市苹果主产区的苹果病害,并对病原进行了鉴定,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云南苹果常见病害共23种。其中,真菌病害16种,病毒及类病毒病害3种,生理性病害4种。与全国总体病害调查情况比较,云南腐... 研究系统调查了云南省昆明、昭通、曲靖、丽江等4个市苹果主产区的苹果病害,并对病原进行了鉴定,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云南苹果常见病害共23种。其中,真菌病害16种,病毒及类病毒病害3种,生理性病害4种。与全国总体病害调查情况比较,云南腐烂病的发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与全国其他省份相似,是昭通危害生产的主要病害。苹果白粉病、病毒病和锈果病等为云南苹果常见病害。苹果锈病、灰斑病为云南首次报道的新分布。本文还讨论了病害对云南苹果产业的潜在影响和苹果病害的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病害 调查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部分兰花病毒病的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被引量:12
18
作者 康守鑫 谭冠林 +3 位作者 李凡 王钰丽 马琼仙 孔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25-328,共4页
对云南部分兰花种植区的文心兰、蝴蝶兰、大花惠兰上发生的病毒病进行了调查与病原鉴定。兰花感染病毒后,主要以在叶片形成黑褐色的坏死斑为主。在文心兰不同品种中,T系列的病毒病发病率最高。经电子显微镜、血清学和RT-PCR等方法综合鉴... 对云南部分兰花种植区的文心兰、蝴蝶兰、大花惠兰上发生的病毒病进行了调查与病原鉴定。兰花感染病毒后,主要以在叶片形成黑褐色的坏死斑为主。在文心兰不同品种中,T系列的病毒病发病率最高。经电子显微镜、血清学和RT-PCR等方法综合鉴定,确定危害云南兰花的主要病毒为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和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其中CyMV为优势种,有时出现CyMV和ORSV复合侵染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病害调查 病原鉴定 建兰花叶病毒 齿兰环斑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柑橘黄龙病病原检测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董鹏 包改丽 +2 位作者 冉志伟 陈海如 李凡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7-611,共5页
利用柑橘黄龙病菌的特异引物,对采自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和个旧市、玉溪市华宁县、大理州宾川县、昭通市盐津县、德宏州瑞丽市以及保山市隆阳区等地共151个疑似柑橘黄龙病样品进行了黄龙病菌的检测,其中建水县有5个样品检测结果为阳性,检... 利用柑橘黄龙病菌的特异引物,对采自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和个旧市、玉溪市华宁县、大理州宾川县、昭通市盐津县、德宏州瑞丽市以及保山市隆阳区等地共151个疑似柑橘黄龙病样品进行了黄龙病菌的检测,其中建水县有5个样品检测结果为阳性,检出率为33.3%;个旧市、华宁县和宾川县各有1个样品为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5.5%,6.7%;而昭通、德宏和保山的样品均为阴性。表明黄龙病在云南的主要柑橘产区建水、个旧、华宁和宾川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建水县发生率较高,生产上应尽快引起重视。对所获得的黄龙病菌16S rDNA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发现8个云南柑橘黄龙病菌16S rDNA的序列一致性均为100%,与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相应序列的一致性为98.7%~100%,与柑橘黄龙病菌非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fricanus)的一致性为97.5%~98.7%,而与柑橘黄龙病菌美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mericanus)的一致性均为96.5%。表明云南主要柑橘产区发生的黄龙病菌均属于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病原检测 16S RDNA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蚜对不同植物挥发物的趋性选择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雪娇 查友贵 +1 位作者 肖春 叶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5-169,共5页
采用Y型嗅觉仪,观测了桃蚜(Myzus persicae)对不同植物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定向和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白菜的气味对桃蚜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而韭菜等非寄主植物的气味对桃蚜无明显的引诱作用,甚至有排斥作用;桃蚜对非寄主植物韭菜... 采用Y型嗅觉仪,观测了桃蚜(Myzus persicae)对不同植物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定向和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白菜的气味对桃蚜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而韭菜等非寄主植物的气味对桃蚜无明显的引诱作用,甚至有排斥作用;桃蚜对非寄主植物韭菜在自然状态下和经过机械损伤后产生的挥发物的选择行为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挥发物 趋性 Y型嗅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