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政教育融入结构生物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孙培元 王晶 +1 位作者 吴晓云 姜薇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86-90,共5页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必然举措,作为其建设的基本载体,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合高校专业课程,对于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结构生物学是一门从微观角度探究生物大分子构象与运动的学科,作为专业课程起步较...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必然举措,作为其建设的基本载体,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合高校专业课程,对于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结构生物学是一门从微观角度探究生物大分子构象与运动的学科,作为专业课程起步较晚,面对新时代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要求,亟需探索与实践该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化学生物学等专业开设的结构生物学课程为例,分析了理论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基于学校及专业特色,发掘并建立了思政元素资源库,探索并创新了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政践行方式,以“立德树人”为宗旨,致力于构建具有结构生物学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为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持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生物学 专业课 思政教育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茶贮存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及茶红素、茶褐素功效的探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石若瑜 陈际名 +6 位作者 黄业伟 魏楠 李彤 朱强强 马啸 王宣军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7-1102,共6页
以具有代表性的云南优质红茶为试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光谱法检测,分析红茶中的茶色素、咖啡因、茶多酚等主要生化成分在贮存过程中(第0、1、3、5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南红茶中的咖啡因、没食子酸(G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 以具有代表性的云南优质红茶为试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光谱法检测,分析红茶中的茶色素、咖啡因、茶多酚等主要生化成分在贮存过程中(第0、1、3、5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南红茶中的咖啡因、没食子酸(G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随着红茶储存年份的增加而减少;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下降,而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增加。该研究结果揭示贮存时间对红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为今后红茶科学存放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探究茶红素、茶褐素对小鼠皮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R)的影响,探究红茶中的茶色素健康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茶 咖啡因 茶红素 茶褐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研究Jolkinolide B治疗结肠肿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文分 吴凡 +5 位作者 朱朋艳 乔妙 张洲 杨会菊 王晶 袁文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97-508,共12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及生物学实验研究Jolkinolide B治疗结肠肿瘤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等数据库预测Jolkinolide B作用靶点,并通过靶点富集分析及分子对接预测其防治结肠肿瘤的作用机制,基于预测结果,体内生物学实验初步验证Jolkinolid...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及生物学实验研究Jolkinolide B治疗结肠肿瘤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等数据库预测Jolkinolide B作用靶点,并通过靶点富集分析及分子对接预测其防治结肠肿瘤的作用机制,基于预测结果,体内生物学实验初步验证Jolkinolide B对移植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Jolkinolide B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其对HCT11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凋亡蛋白Bax、Bcl-2、金属基质蛋白酶MMP3和MMP12的表达。网络靶点分析结果显示Jolkinolide B与结肠癌(CRC)匹配后得到78个靶点,富集信号通路主要有IL-17信号通路、PD-1/PD-L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Jolkinolide B以氢键与STAT3、MAPK8、JUN核心蛋白结合,结合构象较稳定。体内实验结果表明,Jolkinolide B能有效抑制移植瘤小鼠肿瘤体积;细胞水平验证实验结果表明,Jolkinolide B能够有效地抑制结肠肿瘤细胞HCT116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的迁移;Western blot结果表明Jolkinolide B明显上调Bax/Bcl-2蛋白的表达,诱导了HCT116细胞的凋亡;同时,Jolkinolide B明显下调金属基质蛋白酶MMP3、MMP12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综上,Jolkinolide B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实现干预CRC的作用,其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影响凋亡基因Bax及Bcl-2、金属基质蛋白酶MMP3、MMP12的表达有关。本研究为Jolkinolide B的临床用药和防治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lkinolide B 结肠肿瘤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体内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电泳分析普洱茶对小鼠肝脏MUP-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爽 严亮 +2 位作者 王宣军 郝淑美 盛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8-432,共5页
本文采用双向电泳技术,鉴定昆明鼠在饮用普洱茶后肝脏蛋白质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pH3~10胶条未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在采用窄范围pH4~7胶条电泳后得到16个差异蛋白,其中15个蛋白经质谱鉴定得到蛋白的信息,主要尿蛋白(Major urinary pr... 本文采用双向电泳技术,鉴定昆明鼠在饮用普洱茶后肝脏蛋白质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pH3~10胶条未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在采用窄范围pH4~7胶条电泳后得到16个差异蛋白,其中15个蛋白经质谱鉴定得到蛋白的信息,主要尿蛋白(Major urinary protein,MUP-1)表达显著上调,该蛋白可以作为能量代谢的生物标志物,并在近年来被证明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饮用普洱茶后小鼠肝脏中MUP-1上调,说明普洱茶在小鼠糖代谢中具有促进作用,这些结果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过去研究中普洱茶保健作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 普洱茶 主要尿蛋白 葡萄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表达谱芯片和MAS工具探讨普洱茶保健作用的分子机制
5
作者 宋爽 王宣军 +1 位作者 郝淑美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3-860,共8页
为了解饮用普洱茶2个月后健康小鼠肝脏中mRNA表达情况及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本研究选用健康昆明鼠为模型,自由饮用普洱茶2个月,使用高通量基因芯片分析肝脏细胞中mRNA变化情况,通过聚类分析软件Cluster以及分子作用注释系统MAS对基因芯片... 为了解饮用普洱茶2个月后健康小鼠肝脏中mRNA表达情况及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本研究选用健康昆明鼠为模型,自由饮用普洱茶2个月,使用高通量基因芯片分析肝脏细胞中mRNA变化情况,通过聚类分析软件Cluster以及分子作用注释系统MAS对基因芯片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试验共得到409个表达差异的基因,其中291个表达差异基因参与了123条信号通路;在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胰岛素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成分的mRNA表达变化都很明显。这些变化表明普洱茶在防治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本研究为研究普洱茶保健作用的机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功效 表达谱芯片 分子功能注释系统 代谢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羟基肉桂酰胺(4-HY)改善油酸诱导的LO2细胞脂质积累
6
作者 陈敏华 彭文元 +3 位作者 曾玉萍 宁功美 吴晓云 字成庭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78-86,共9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通常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有关。NAFLD是一种多重因素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还没有批准的用于NAFLD治疗的药物,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和针对NAFLD的药物研...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通常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有关。NAFLD是一种多重因素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还没有批准的用于NAFLD治疗的药物,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和针对NAFLD的药物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油酸(OA)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O2)创建NAFLD细胞模型,并使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γ)、脂肪酸合酶(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最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SREBP-1c、ACC、FASN、PPAR γ蛋白表达水平,初步探究4-HY改善LO2细胞脂肪累积的机制。MTT(噻唑蓝)结果表明,低于8μmol/L的4-羟基肉桂酰胺(4-HY)处理LO2细胞24 h没有显著细胞毒性;油红O细胞染色结果显示,OA诱导显著增加了细胞内脂滴的形成和数量,表明NAFLD细胞模型创建成功。与空白对照相比,4-HY有效降低OA诱导的LO2细胞内脂质沉积。通过TG、TC试剂盒检测可知4-HY降低了OA诱导的LO2细胞内的TG、TC的含量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4-HY下调了脂质代谢相关基因srebp-1c、fasn、acc、scd-1、cd36、ppar γ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4-HY抑制了脂质代谢相关蛋白PPAR γ、SREBP-1c、FASN、ACC的表达。结果表明,4-HY通过下调LO2细胞内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抑制LO2细胞内源性脂肪合成途径,降低LO2细胞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从而减少LO2细胞TG、TC的合成,改善NAFLD细胞模型的脂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FLD 4-羟基肉桂酰胺 脂质累积 LO2细胞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蒙自甜石榴皮多酚提取工艺及多酚含片配方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建飞 李明明 +3 位作者 招艳怀 何斗车 黄业伟 朱强强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67-73,共7页
为了建立一种云南蒙自甜石榴皮多酚提取工艺,确定一种更优的石榴多酚含片配方,以云南蒙自甜石榴皮为原料,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总多酚的含量,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直接粉末压片法获得多酚含片,通过感官评分,运用单因... 为了建立一种云南蒙自甜石榴皮多酚提取工艺,确定一种更优的石榴多酚含片配方,以云南蒙自甜石榴皮为原料,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总多酚的含量,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直接粉末压片法获得多酚含片,通过感官评分,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含片配方。结果表明,获得最优石榴皮多酚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30℃、料液比1∶10(g/mL)、提取溶剂为60%的乙醇溶液、提取时间30 min,获得的石榴皮多酚提取量为8.591 mg/g;在添加麦芽糊精12.88%,三氯蔗糖0.008%,硬脂酸镁0.212%的固定条件下,按多酚11.35%、淀粉40.62%、白砂糖34.93%比例压制含片,可以得到甜味、苦味适中的含片。本研究获得的石榴皮多酚最优提取工艺和最优含片配方,可为云南蒙自石榴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 总多酚 提取工艺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含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花多糖的结构组成及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新婷 王珂 +3 位作者 张志远 刘鑫澜 向泽敏 袁文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99-2007,共9页
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Migo)花中分离纯化多糖组分,初步分析其结构特征并从细胞水平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为铁皮石斛花多糖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本文以铁皮石斛干花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得... 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Migo)花中分离纯化多糖组分,初步分析其结构特征并从细胞水平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为铁皮石斛花多糖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本文以铁皮石斛干花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得到粗多糖,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技术分离纯化得到铁皮石斛花多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PMP柱前衍生化法、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铁皮石斛花多糖进行结构组成鉴定,并测定其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的铁皮石斛花多糖,得率为0.578%,通过与单糖对照品进行比较,其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微量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组成(74.388∶22.676∶2.171∶0.173∶0.592),平均分子量为2216 Da。在50~200μg/mL范围内,铁皮石斛花多糖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有效刺激细胞释放NO,促进活性氧的产生。研究表明,铁皮石斛花多糖含量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活性,其发挥免疫作用可能是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花多糖 提取分离 结构组成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高酰基结冷胶—魔芋胶—羧甲基纤维素复配3D打印凝胶的配方
9
作者 蒋蝶 王苑竹 +3 位作者 陶兴琳 盛军 张云鹤 朱强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目的】构建多元化的复配凝胶体系,以丰富3D打印原料的种类。【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高酰基结冷胶(high acyl gellan gum,HAGG)、魔芋胶(konjac gum,KG)和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3种凝胶材料进行复配,... 【目的】构建多元化的复配凝胶体系,以丰富3D打印原料的种类。【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高酰基结冷胶(high acyl gellan gum,HAGG)、魔芋胶(konjac gum,KG)和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3种凝胶材料进行复配,通过测定黏度、色差和流动性,并结合感官评价等方法,优化凝胶体系的配方,系统分析凝胶体系的特性和3D打印效果。【结果】复配3D打印凝胶体系的最佳配方为:以50 g去离子水为基质,按质量分数添加HAGG 1.5%、KG 1.5%和CMC 0.4%,此配方条件下获得3D打印产品的色差值L^(*)、a^(*)和b^(*)分别为70.69、−131.00和352.31,黏度为56873.00 mPa·s,流动性为0.98 mm/min,感官评分为94.00,打印效果最好,获得的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形状。【结论】HAGG-KG-CMC复配凝胶的各成分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研究获得了一种可用于3D打印的凝胶体系配方,为3D打印食品原料的开发及食品凝胶类产品的新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高酰基结冷胶 魔芋胶 羧甲基纤维素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软糖研制及工艺配方优化
10
作者 王苑竹 范兴花 +1 位作者 张云鹤 朱强强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基于结冷胶构建富含功能性食品原料白藜芦醇的软糖,旨在研究开发基于生物多糖凝胶体系的新型功能性软糖。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制作白藜芦醇软糖的最佳工艺配方,并根据国标的检测方法对成品白藜芦醇软糖的水分、还原糖、微生物... 基于结冷胶构建富含功能性食品原料白藜芦醇的软糖,旨在研究开发基于生物多糖凝胶体系的新型功能性软糖。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制作白藜芦醇软糖的最佳工艺配方,并根据国标的检测方法对成品白藜芦醇软糖的水分、还原糖、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木糖醇添加量为30%、葡萄糖浆添加量为12%、高酰基结冷胶添加量为1.0%、柠檬酸添加量为0.4%、氯化钙添加量为0.25%、柠檬酸钠添加量为0.2%、白藜芦醇添加量为0.09%条件下,获得到的软糖色泽均匀、风味独特、弹性和咀嚼性较好,感官评分为(88.90±4.16);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本研究获得的白藜芦醇软糖最优配方是木糖醇添加量30%,结冷胶添加量1.0%,白藜芦醇添加量为0.09%。本研究研制出以生物多糖和白藜芦醇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功能性软糖,可丰富功能性软糖原料和种类,为日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软糖 响应面法 感官评价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羟基肉桂酰胺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应及机制研究
11
作者 曾玉萍 陈敏华 +3 位作者 管巧丽 刘冠甫 张冬英 吴晓云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探讨4-羟基肉桂酰胺(4-Hy)作为胰岛素受体增敏剂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上的降糖作用。采用STZ诱导胰岛素缺陷型小鼠模型,对小鼠随机分组: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组(Insulin,1 U/kg)、不同剂量4-羟基肉桂酰胺治疗组(2.5、5 mg/kg)、联合给药组(4-H... 探讨4-羟基肉桂酰胺(4-Hy)作为胰岛素受体增敏剂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上的降糖作用。采用STZ诱导胰岛素缺陷型小鼠模型,对小鼠随机分组: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组(Insulin,1 U/kg)、不同剂量4-羟基肉桂酰胺治疗组(2.5、5 mg/kg)、联合给药组(4-Hy2.5 mg/kg+Insulin组、4-Hy5 mg/kg+Insulin组)。对照组小鼠等体积DMSO给药;测定小鼠血糖浓度和血清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肽水平,组织中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4-Hy与胰岛素联用能显著延长胰岛素的降血糖效果(p<0.001);降低了小鼠血清中的平均C肽水平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在小鼠组织中,4-Hy与胰岛素联用组的p-IR1150/1151及p-AKT(Ser473)表达显著增强(p<0.01);在肝脏组织中,4-Hy与胰岛素联用组的糖异生水平显著降低(p<0.001),糖原合成及糖原分解水平显著提高(p<0.01)。说明4-羟基肉桂酰胺作为胰岛素受体的增敏剂可以显著增强胰岛素的降血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肉桂酰胺 胰岛素受体增敏剂 糖尿病 降血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叶种茶酯型儿茶素含量测定及亚细胞定位
12
作者 满佳旭 高梓琪 +3 位作者 武思敏 王冬雪 赵雪婷 张冬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98-100,共3页
为了明确酯型儿茶素在中小叶种茶叶中的亚细胞空间定位,以十里香、桂绿1号、浙农113、福鼎大白茶、浙农139共5种中小叶种茶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种茶样中的酯型儿茶素含量进行检测,采用中性红染色法对茶样细胞中液泡进行... 为了明确酯型儿茶素在中小叶种茶叶中的亚细胞空间定位,以十里香、桂绿1号、浙农113、福鼎大白茶、浙农139共5种中小叶种茶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种茶样中的酯型儿茶素含量进行检测,采用中性红染色法对茶样细胞中液泡进行定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茶样中酯型儿茶素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5种中小叶种茶均含有不同含量的酯型儿茶素,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十里香茶;在中性红染色情况下,十里香茶样中液泡呈圆形或椭圆形;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情况下,5种中小叶种茶酯型儿茶素在亚细胞水平上均定位于液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种茶叶 酯型儿茶素 免疫组织化学法 亚细胞定位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程度茶多酚与咖啡因及糖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业伟 王素敏 +3 位作者 徐欢欢 李润博 王宣军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3-417,共5页
本试验以茶多酚为试样,制备出不同氧化程度的茶多酚,利用低p H沉淀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氧化程度茶多酚与咖啡因及糖类物质的结合能力,分析比较不同氧化程度的茶多酚与咖啡因及糖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氧化型茶多酚... 本试验以茶多酚为试样,制备出不同氧化程度的茶多酚,利用低p H沉淀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氧化程度茶多酚与咖啡因及糖类物质的结合能力,分析比较不同氧化程度的茶多酚与咖啡因及糖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氧化型茶多酚能够与咖啡因或者糖类物质结合,茶多酚的氧化程度与其结合咖啡因及糖类物质的能力呈正比,茶多酚氧化的第3阶段样品可结合(86.97±0.01)%的咖啡因和超过1/4的糖类物质。研究为更加准确地分析茶叶中主要成分的相互关系、茶叶加工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监测以及茶叶功效物质基础的准确评判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氧化型茶多酚 咖啡因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叶中所含结合咖啡因比例的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黄业伟 徐欢欢 +3 位作者 王素敏 李润博 王宣军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8-233,共6页
分析比较不同茶叶的咖啡因含量及所含结合咖啡因的比例,为茶叶中咖啡因的准确分析、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程度监测以及不同茶叶中咖啡因的功能差异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六大茶类样品为试样,利用低p H沉淀法结合... 分析比较不同茶叶的咖啡因含量及所含结合咖啡因的比例,为茶叶中咖啡因的准确分析、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程度监测以及不同茶叶中咖啡因的功能差异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六大茶类样品为试样,利用低p H沉淀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茶叶的咖啡因含量及其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越大的茶叶所含结合咖啡因的比例越大。其中,深度发酵的普洱茶(熟茶)和六堡茶中结合咖啡因的比例最大(20%左右);而不发酵的绿茶中结合咖啡因的比例最低(<2%)。结合咖啡因的比例指标在准确判定茶叶加工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以及不同来源咖啡因的功效差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结合咖啡因 咖啡因 六大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糖对阿霉素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魏楠 朱强强 +6 位作者 陈际名 李彤 李亦凡 黄业伟 马啸 王宣军 盛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7-483,共7页
肺癌是全世界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化疗,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然而该药物毒性较大,长期使用可发生剂量依赖性的不可逆的心肌病变、骨髓抑制等,同时其多药耐药性的存在也使它在临... 肺癌是全世界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化疗,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然而该药物毒性较大,长期使用可发生剂量依赖性的不可逆的心肌病变、骨髓抑制等,同时其多药耐药性的存在也使它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减少阿霉素的毒副作用,通过体外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将茶叶提取物茶多糖与阿霉素联用,加入A549细胞,24 h后以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表明,当阿霉素质量浓度为3 mg·L^(-1)时,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效果最明显;不同浓度茶多糖与1、2、3 mg·L^(-1)阿霉素联用,以2 mg·L^(-1)阿霉素与6 mg·L^(-1)茶多糖联用时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效果最明显,且优于单独使用3 mg·L^(-1)阿霉素的效果。阿霉素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茶多糖与阿霉素联用可减少阿霉素的使用剂量,增强阿霉素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阿霉素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红茶中主要氨基酸含量及其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欢欢 尹丹 +3 位作者 刘提提 李兆鹏 纪昌中 黄业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300-304,共5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红茶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L-茶氨酸和L-谷氨酸的含量,并通过小鼠自主活动测试仪比较不同主要氨基酸含量的红茶水提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红茶中GABA、L-茶氨酸...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红茶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L-茶氨酸和L-谷氨酸的含量,并通过小鼠自主活动测试仪比较不同主要氨基酸含量的红茶水提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红茶中GABA、L-茶氨酸和L-谷氨酸含量差别均较大,并且L-茶氨酸含量普遍高于GABA、L-谷氨酸含量。其中,GABA含量以高黎贡山为最高,汉水韵红茶次之,紫鹃红最低;L-茶氨酸和L-谷氨酸含量均以八仙红茶为最高,汉水韵红茶次之,印度大吉岭红茶最低。此外,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主要氨基酸含量较低红茶组相比,主要氨基酸含量较高红茶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减少(p<0.05)。以上结果提示,主要氨基酸含量较高的红茶对小鼠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GABA) L-茶氨酸 L-谷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自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pH沉淀法检测茶叶中的结合咖啡碱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爽 黄业伟 +4 位作者 王宣军 于海双 方崇业 盛军 郝淑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2-326,共5页
探讨了低pH沉淀法检测茶叶中结合咖啡碱的可行性和优势,旨在为更精确地定量茶叶中的咖啡碱提供理论参考。研究以绿茶水提物、红茶水提物和普洱茶(熟茶)水提物为材料,应用低pH沉淀法检测了试样中的结合咖啡碱含量,并结合氯仿萃取法对检... 探讨了低pH沉淀法检测茶叶中结合咖啡碱的可行性和优势,旨在为更精确地定量茶叶中的咖啡碱提供理论参考。研究以绿茶水提物、红茶水提物和普洱茶(熟茶)水提物为材料,应用低pH沉淀法检测了试样中的结合咖啡碱含量,并结合氯仿萃取法对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低pH沉淀法能够准确、简便地检测茶叶中的结合咖啡碱,其中普洱茶(熟茶)水提物中的结合咖啡碱含量最高(含2.59%),而绿茶和红茶水提物中只有极少量的咖啡碱为结合态(含量分别为0.04%和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pH沉淀法 结合咖啡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类的起泡性和乳化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欢欢 刘提提 +4 位作者 王素敏 黄业伟 刘华戎 王宣军 盛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51-2355,共5页
分析比较不同类别茶叶的起泡性和乳化力,为茶叶降脂功效机理、茶叶加工质量控制以及不同人群对茶类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以具有代表性的六大茶类样品为试样,利用简便的理化试验检测不同茶叶的起泡性和乳化力,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分析比较不同类别茶叶的起泡性和乳化力,为茶叶降脂功效机理、茶叶加工质量控制以及不同人群对茶类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以具有代表性的六大茶类样品为试样,利用简便的理化试验检测不同茶叶的起泡性和乳化力,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绿茶和普洱茶(熟茶)的起泡性和乳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其他茶类(P<0.05)。其中,绿茶的起泡能力最强,普洱茶(熟茶)次之,白茶最弱;普洱茶(熟茶)的乳化能力最强,绿茶次之,红茶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起泡性 乳化力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铁蛋白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辛敏 黄昀 +3 位作者 郝鹏飞 詹欣 唐劲天 盛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288,共6页
本研究以鹰嘴豆为原料,研究了缓冲液种类、缓冲液pH值、料液比、盐析盐种类、盐浓度等因素对鹰嘴豆铁蛋白提取率、总蛋白提取率及干重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L9(34)正交实验方法优化鹰嘴豆铁蛋白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 本研究以鹰嘴豆为原料,研究了缓冲液种类、缓冲液pH值、料液比、盐析盐种类、盐浓度等因素对鹰嘴豆铁蛋白提取率、总蛋白提取率及干重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L9(34)正交实验方法优化鹰嘴豆铁蛋白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鹰嘴豆铁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料液比>盐浓度>温度>pH。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浓度为70 mmol/L MgCl2盐析,温度50℃,KH2PO4-NaOH缓冲液pH 7.5,最优提取率为0.0026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铁蛋白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熟茶与油脂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业伟 孙膑 +4 位作者 朱强强 张肖娟 杨晓颖 王宣军 盛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普洱熟茶及其主要组分的表面活性剂特征,为普洱熟茶调节脂代谢的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在直观展示普洱熟茶及其主要成分氧化型茶多酚(Oxidized Tea Polyphenols,OTP)起泡性和乳化作用的同时,还应用表面... 【目的】旨在探讨普洱熟茶及其主要组分的表面活性剂特征,为普洱熟茶调节脂代谢的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在直观展示普洱熟茶及其主要成分氧化型茶多酚(Oxidized Tea Polyphenols,OTP)起泡性和乳化作用的同时,还应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定方法评估了样品的乳化力。【结果】普洱熟茶水提物和OTP均具有明显的起泡性和乳化作用;与普洱熟茶水提物相比,OTP的起泡性显著较强(P<0.01);且OTP的乳化力显著大于普洱熟茶水提物(P<0.001)。【结论】该研究证实了OTP是普洱熟茶与油脂相互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为普洱熟茶调节脂代谢功效机理的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油脂 相互作用 氧化型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