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葡萄炭疽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邓维萍 杜飞 +5 位作者 杨敏 杨积忠 何霞红 王海宁 李成云 朱书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本研究利用β-tub2,ef1-α和his4基因部分序列对60株采自云南省不同葡萄产区的葡萄炭疽病菌菌株进行基因谱系分析。结果表明:引起云南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较为复杂,不仅包括胶孢炭疽菌复合种群中的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本研究利用β-tub2,ef1-α和his4基因部分序列对60株采自云南省不同葡萄产区的葡萄炭疽病菌菌株进行基因谱系分析。结果表明:引起云南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较为复杂,不仅包括胶孢炭疽菌复合种群中的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还有胶孢炭疽菌复合种群中的其他种或炭疽菌属其他种。来源于不同产地不同葡萄品种上的炭疽菌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分子水平的多样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寄主种类、形态特征及对红提致病力方面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 遗传多样性 葡萄炭疽病 β-tub2基因 ef1-α基因 his4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林琳 姬广海 +2 位作者 马改转 王永吉 张丽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4-269,共6页
选取云南、贵州、四川不同省市地区的水稻条斑病菌菌株141株,利用Rep-PCR技术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其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引物J3、ERIC、JELIR的扩增多态性较好,不同毒性菌株间的Rep-PCR指纹图谱差异很大。通过聚类分析显示,我国西... 选取云南、贵州、四川不同省市地区的水稻条斑病菌菌株141株,利用Rep-PCR技术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其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引物J3、ERIC、JELIR的扩增多态性较好,不同毒性菌株间的Rep-PCR指纹图谱差异很大。通过聚类分析显示,我国西南地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群体遗传分化明显,菌株的遗传族群与其致病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强、中、弱毒性菌株大致归为不同的类群。因此,Rep-PCR技术可用于检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遗传变异与鉴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小种 遗传多样性 REP-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46
3
作者 李永明 李正跃 叶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2-46,72,共6页
到目前为止,已经从紫茎泽兰这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中分离出100余种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的主要种类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三萜类、甾体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各类衍生物。紫茎泽兰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为杀虫、抑菌和对其它植... 到目前为止,已经从紫茎泽兰这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中分离出100余种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的主要种类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三萜类、甾体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各类衍生物。紫茎泽兰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为杀虫、抑菌和对其它植物的化感作用等。简要介绍了紫茎泽兰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的进展,为深入探讨紫茎泽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理和新型仿生农药先导化合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仿生农药 先导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振华 李晓菲 +2 位作者 王园媛 陈涛 王云月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5,共7页
为指导稻瘟病预测、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轮换、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pot2-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10—2011年云南省五大稻区455份稻瘟病菌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扩增条带范围为2~17条,大小在0.4~19 kb间,... 为指导稻瘟病预测、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轮换、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pot2-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10—2011年云南省五大稻区455份稻瘟病菌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扩增条带范围为2~17条,大小在0.4~19 kb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0.64遗传相似水平上稻瘟病菌遗传宗谱类型与菌株地理来源、主栽品种(系)具有相关性,而在0.70的遗传相似水平上,籼、粳稻上稻瘟病菌宗谱组成分化更加明显。揭示了云南省稻瘟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病菌群体结构与水稻品种、地理分布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遗传宗谱 Pot2-rep-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亚鹏 夏贤仁 +2 位作者 杨云亮 白学慧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对水稻白叶枯抗性较好的品种(IR66897B,Bg90-2,PSBRC28,滇屯502)和感病品种(大粒粳24号,粳香2号,南29,IRBB17)进行孕穗期接种;与已知抗性基因的鉴别品种比较,可以看出滇屯502可能携带xa5,xa13,Xa21抗病基因。并对5个杂交组合的4个抗病... 对水稻白叶枯抗性较好的品种(IR66897B,Bg90-2,PSBRC28,滇屯502)和感病品种(大粒粳24号,粳香2号,南29,IRBB17)进行孕穗期接种;与已知抗性基因的鉴别品种比较,可以看出滇屯502可能携带xa5,xa13,Xa21抗病基因。并对5个杂交组合的4个抗病亲本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滇屯502对Y5菌株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抗病品种IR66897B对18号和Y3号菌株的抗性分别由一对隐性基因和两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抗病品种Bg90-2对Y11菌株的抗性是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的,抗病品种PSBRC28对Y11菌株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德宏的生态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聪 范金娇 +5 位作者 龙丽雪 杨建康 余选礼 王白 李晓方 王云月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当前农作物遗传多样性衰减导致田间遗传多样性单一化,病虫害发生加剧。增加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可以有效控制和减缓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多基因型种群品种是利用"多亲本聚... 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当前农作物遗传多样性衰减导致田间遗传多样性单一化,病虫害发生加剧。增加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可以有效控制和减缓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多基因型种群品种是利用"多亲本聚合杂交方法"(MAGIC杂交)培育出的品种,理论上可以丰富和拓宽品种遗传多样性,增强品种抗逆性和丰产性。为了评价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的生态响应,本研究选用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于2013年至2014年间在云南省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德宏田间稻瘟病病情指数处于2.27~4.41之间,属于偏轻发生,白叶枯病情指数处于0~1.21之间,属于轻发生,稻曲病病情指数处于3.45~6.88之间,属于偏轻发生;产量为7 650~9 720kg/hm^2,与对照(高产优质)品种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病性和丰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因型种群 生态响应 抗病性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主要地区辣椒分离的黄瓜花叶病毒的亚组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黎微 孔宝华 +1 位作者 陈海如 白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在云南富民、砚山、邱北和南涧等云南主要辣椒产区采集了28个病毒样品,选择应用RT-PCR,MspⅠ以及EcoRⅠ酶切和克隆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中的7种进行检测。经过RT-PCR实验确定其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同时分离物的MspⅠ酶切... 在云南富民、砚山、邱北和南涧等云南主要辣椒产区采集了28个病毒样品,选择应用RT-PCR,MspⅠ以及EcoRⅠ酶切和克隆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中的7种进行检测。经过RT-PCR实验确定其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同时分离物的MspⅠ酶切图谱与CMV亚组Ⅰ的酶切图谱很相似,经EcoRⅠ酶切后也没有出现异常差异。进一步对所检测的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与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的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有极高的同源性,达93%-98%;而与亚组Ⅱ株系的核苷酪南列同源性仅为77%。因此将所分离到的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归属于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辣椒 亚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混种对小麦产量及条锈病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企村 朱有勇 +2 位作者 李振岐 唐永生 康振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3,共5页
用"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和"安96-8"7个不同小麦品种,组合成6个品种混种的群体,于2003~2004年、2004~2005年、2005... 用"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和"安96-8"7个不同小麦品种,组合成6个品种混种的群体,于2003~2004年、2004~2005年、2005~2006年在云南省曲靖市对其产量效应进行了多年多点试验,并在自然发病条件下,调查了6个品种混种群体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混种的产量效应平均为+3.9%;小麦品种混种在产量上的正效应、0效应、负效应所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9.4%、8.3%、22.3%;年份、地点等具体环境条件会影响小麦品种混种的产量效应。在小麦条锈病发病强度相对较高的年份,品种混种可降低条锈病病情指数。因此,品种混种在我国一些小麦产区有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混种 小麦产量 小麦条锈病 品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XF-1粗蛋白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熊国如 张翠英 +2 位作者 刘庆丰 李顺德 何月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95,共4页
枯草芽胞杆菌XF-1是一株对大白菜根肿病有良好防治效果及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株。为了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文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了发酵液中粗蛋白,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粗蛋白对蛋白... 枯草芽胞杆菌XF-1是一株对大白菜根肿病有良好防治效果及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株。为了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文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了发酵液中粗蛋白,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粗蛋白对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及紫外照射均不敏感,对热稳定。经40、60、80℃和100℃处理20 min后,其抑菌作用基本上无变化;经121℃处理20 min后,抑菌活性保持60%。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XF-1菌株对根肿病的防治机制和进一步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XF-1 抑菌蛋白 活性 大白菜根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蓟马种类和种群季节动态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淑娟 张宏瑞 +2 位作者 谢永辉 赵勇 李正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0-175,182,共7页
2010年1~12月对建水县柑橘蓟马种类及种群季节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柑橘的蓟马有11种,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intonsa)、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2010年1~12月对建水县柑橘蓟马种类及种群季节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柑橘的蓟马有11种,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intonsa)、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八节黄蓟马(T.flavidulus)、棕榈蓟马(T.palmi)、杜鹃蓟马(T.andrewsi)、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普通大蓟马(M.usitatus)、褐三鬃蓟马(Lefroyothrips lefroyi)、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不同柑橘品种上蓟马种类稍有不同,其中普通大蓟马(M.usitatus)仅在脐橙采集到,而花蓟马仅在椪柑上采集到。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是脐橙和椪柑的共有优势种种类,采集量分别占46.28%和48.46%,主要危害的种类还有黄胸蓟马(T.hawaiiensis)、杜鹃蓟马(T.andrewsi)和棕榈蓟马(T.palmi)。在椪柑发现一种捕食性蓟马长角蓟马属(Franklinothrips sp.)。文中提供了上述12种蓟马成虫的分类检索表。柑橘蓟马雌雄虫均有发生,而且雌虫明显多于雄虫,脐橙和椪柑各蓟马种类的雌雄虫数量变动情况不同。种群数量季节动态调查结果显示,脐橙蓟马数量明显多于椪柑的蓟马数量,蓟马种群出现两次高峰期,3~4月花期和幼果期及9~10月秋梢抽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马 种类 检索表 季节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干旱胁迫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王海宁 张建利 +1 位作者 冯林 毕玉芬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7-92,共6页
对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鸭茅Dactylis glomerata、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3种牧草,进行了3个不同温度、4个不同干旱胁迫强度的种子萌发试验,分别测定了牧草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萌发指数,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对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鸭茅Dactylis glomerata、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3种牧草,进行了3个不同温度、4个不同干旱胁迫强度的种子萌发试验,分别测定了牧草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萌发指数,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扭黄茅种子萌发是在常温条件下完成的。不同温度和聚乙二醇胁迫强度处理影响下,扭黄茅种子均先于鸭茅和高羊茅种子萌发2~3d.扭黄茅萌发指数均高于鸭茅和高羊茅。低胁迫干旱强度有助于扭黄茅种子萌发。当干旱胁迫强度超过一定程度(-3Pa)时不利于种子萌发。扭黄茅对干热河谷生态条件的适应性主要由种子萌发后的植株生长适应性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种子萌发 胁迫 扭黄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根腐病的病原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华 李正科 +3 位作者 杨静 杨梅 王扬 谢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8-464,共7页
从当归根腐病植株根部分离到丝核菌(Rhizoctonia sp.)、南方根结线虫(Meloidgyne incognita)和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为明确这些分离物在当归根腐病病害系统中的作用,分别进行了单一接种、两两混合接种及先后接种的方... 从当归根腐病植株根部分离到丝核菌(Rhizoctonia sp.)、南方根结线虫(Meloidgyne incognita)和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为明确这些分离物在当归根腐病病害系统中的作用,分别进行了单一接种、两两混合接种及先后接种的方式来鉴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何种接种方式,包含有丝核菌的接种体均没有导致当归湿腐症状;南方根结线虫和丁香假单胞杆菌同时混合接种发病率为48%,先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接丁香假单胞杆菌致病性最强,发病率为81%;而且,包含线虫接种体的混合接种与不含线虫接种体的接种,其致病性有明显差异,说明南方根结线虫在当归根腐病病害系统中是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根腐病 南方根结线虫 丁香假单胞杆菌 复合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菊根腐病品种抗病性鉴定及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越 刘云龙 +3 位作者 李凡 唐小艳 陈精兰 陈海如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3-35,41,共4页
用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游动孢子浸根接种法对13个非洲菊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玲珑表现为高抗品种,年华、金太阳、靓粉为抗病品种,红日、寒王为中抗品种,绿心粉为中感品种,大臣、爱神、红地毯、大雪桔... 用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游动孢子浸根接种法对13个非洲菊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玲珑表现为高抗品种,年华、金太阳、靓粉为抗病品种,红日、寒王为中抗品种,绿心粉为中感品种,大臣、爱神、红地毯、大雪桔、热带草原为感病品种,白马王子为高感品种;对分离自云南非洲菊主产区的6个隐地疫霉菌株进行了致病性分化测定。结果表明,6个隐地疫霉菌株存在着较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菌株的致病性强弱与分离的不同寄主品种关系较大,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致病性强弱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根腐病 隐地疫霉 抗病性鉴定 致病性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小实蝇的行为学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4
作者 肖春 李正跃 陈海如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34-40,共7页
综述了柑桔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Hendel的行为学研究及综合治理技术进展,讨论了在进一步发展柑桔小实蝇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中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柑桔小实蝇 行为学 综合治理 果树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混种对条锈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企村 朱有勇 +2 位作者 李振岐 唐永生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9-123,共5页
【目的】为生产上应用品种混种防治小麦条锈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比较了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和安96-8这7个小麦品种单种,及在感病品种繁19的基础上依... 【目的】为生产上应用品种混种防治小麦条锈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比较了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和安96-8这7个小麦品种单种,及在感病品种繁19的基础上依次加入上述其余6个品种分别形成组分为2~7的小麦品种混种群体后,条锈病的发生程度。【结果】不同小麦品种混种的条锈病病情指数与其组分单种病情指数的平均数相比,平均减少57.7%,减少幅度为37.2%~72.2%。在2003~2004年,不同小麦品种混种群体的条锈病病害防治效应显著性都不高,但在2004~2005年,包含4、6、7个组分的小麦品种混种群体的条锈病病害防治效应均为显著(P〈0.05),包含3、5个组分的小麦品种混种群体的条锈病病害防治效应也比较显著(P〈0.10)。对于2005年试验资料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小麦品种混种群体的条锈病病害防治效应,有随组分数目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结论】利用品种混种可以使小麦条锈病的病情指数降至一定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混种 小麦条锈病 组分数目 品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收获期的扭黄茅种子和植株抗旱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海宁 严乃胜 +1 位作者 黄东月 毕玉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0-505,共6页
温室控水条件下,以鸭茅、高羊茅为对照,采用4个不同收获时期的扭黄茅种子进行盆栽试验,分别测定了牧草出苗率、株高、株鲜重、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指标等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扭黄茅种子的含水量、种子干重存在... 温室控水条件下,以鸭茅、高羊茅为对照,采用4个不同收获时期的扭黄茅种子进行盆栽试验,分别测定了牧草出苗率、株高、株鲜重、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指标等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扭黄茅种子的含水量、种子干重存在差异,从而对种子萌发、植株生长以及植株抗旱性方面产生影响,这一现象和扭黄茅的开花习性有关。推测扭黄茅的净光合速率降低原因为干热胁迫初期气孔限制因素起主导作用,胁迫中后期非气孔限制因素起主导作用。对扭黄茅、鸭茅、高羊茅3种牧草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3种牧草的抗旱性强弱从高到低,存在扭黄茅>高羊茅>鸭茅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黄茅 收获期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蓟马属中国大陆新纪录种记述(缨翅目,蓟马科)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登荣 谢永辉 +2 位作者 和绍禹 李正跃 张宏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5-287,共3页
记述了巴蓟马属(Bathrips)一中国大陆新纪录种—黑角巴蓟马(Bathrips melanicornis)。该属触角8节,节III&IV有叉状感觉锥,前翅后脉鬃4~5根,翅瓣鬃3根。该种钟形感觉孔缺,腹部节VIII背片无后缘梳。玻片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新纪录种 巴蓟马属 黑角巴蓟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黄茅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海宁 杨艳琼 +1 位作者 吴国星 毕玉芬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以云南干热河谷扭黄茅种子为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扭黄茅染色体存在2n=20、40、60三种类型,2n=2x=2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2A类型,2n=4x=4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2B类型,2n=6x=6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1B类型... 以云南干热河谷扭黄茅种子为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扭黄茅染色体存在2n=20、40、60三种类型,2n=2x=2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2A类型,2n=4x=4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2B类型,2n=6x=6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1B类型。2n=2x=20的扭黄茅进化程度低,属于较原始的类型,其余两个扭黄茅材料属于较进化的类型,表明云南干热河谷中扭黄茅物种内进化程度有差异,种质资源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黄茅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脱毒苗移栽期差异对病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静 陈以相 +3 位作者 陈建斌 李作森 蒋春和 王海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2-409,共8页
【目的】本试验以探索经济、高效的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时间为目的,为昆明地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马铃薯‘合作88’为试验材料,设14个不同移栽期,研究温室条件下不同时间移栽对马铃薯脱毒苗病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 【目的】本试验以探索经济、高效的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时间为目的,为昆明地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马铃薯‘合作88’为试验材料,设14个不同移栽期,研究温室条件下不同时间移栽对马铃薯脱毒苗病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移栽时间不同的马铃薯脱毒苗植株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发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T1的早疫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最大,但其晚疫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最小;T14的晚疫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移栽时间不同,温室中马铃薯脱毒苗植株原原种产量和种薯规格有显著差异(P<0.05),主要表现在薯块大小和薯块数量上的差别,T1、T10和T12的大、中种薯率和原原种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结论】适宜马铃薯脱毒苗移栽的时间为上半年的T1(4月4日)、下半年的T10(8月17日)和T12(9月16日)前后一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脱毒苗 移栽时间 晚疫病 早疫病 原原种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田间抗病丰产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能 张露元 +4 位作者 范金娇 刘斌 余选礼 李晓方 王云月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评价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为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的推广应用和丰富云南农田农业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用尤群6号、南八糯、多集新15号、多集新16号、广多18... 【目的】评价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为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的推广应用和丰富云南农田农业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用尤群6号、南八糯、多集新15号、多集新16号、广多18号和广尤1号共6个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以单一基因型优质高产籼稻品种红优7号为对照,在云南省籼稻区德宏州芒市开展田间品种比较试验,通过生育期、抗病性、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多基因型种群品种的田间稻瘟病病情指数为0.41~2.49,属于轻发生和偏轻发生;稻曲病病情指数为3.23~7.62,属于偏轻发生;田间未发生白叶枯病。品种群体内株高变异系数较小,介于3.25~4.56,农艺性状一致。参试品种产量为9459.0~10960.5 kg/ha,显著高于对照品种(P<0.05)。【结论】供试6个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籼稻区德宏田间整齐度好,农艺性状稳定,适应性强,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丰产性和稳定性,适宜在云南德宏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基因型种群品种 遗传多样性 抗病性 丰产性 云南德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