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D不同光质对虎雪兰组培苗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石镇源 唐敏 +4 位作者 杨红飞 王亚沉 张青华 张小平 李枝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3-869,共7页
本试验在同等光强条件下研究LED不同光质对虎雪兰组培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植物生产类LED光源的参数设置和系统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RBW(红∶蓝∶白=6∶1∶1)处理下虎雪兰组培苗整株干重最大,为0.098 2... 本试验在同等光强条件下研究LED不同光质对虎雪兰组培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植物生产类LED光源的参数设置和系统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RBW(红∶蓝∶白=6∶1∶1)处理下虎雪兰组培苗整株干重最大,为0.098 2 g;对照组W1(白色荧光灯)根部干重最低,为0.082 3 g。(2)RBG(红∶蓝∶绿=4∶2∶1)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分别为0.438 0,0.159 0,0.091 0 g,利于虎雪兰中上述3种色素的合成。(3)B(单色蓝光)处理下叶片淀粉粒积累最少,为0.062 2 g,而其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却是最高的,分别为140.997 1,5.001 4μg/g;而R(单色红光)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低,分别为99.455 7,2.726 9μg/g。综合比较其中RBG处理下虎雪兰组培苗长势最好,而R和B处理下长势相对较差,光质对虎雪兰幼苗生长代谢中的影响比较明显,LED光照系统可以替代荧光灯成为虎雪兰幼苗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发光二极管) 光质 虎雪兰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兰花辐射育种研究初报 被引量:28
2
作者 彭绿春 黄丽萍 +2 位作者 余朝秀 王玉英 李枝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32-336,共5页
以冬凤兰[Cymbidium dayanum Rchb.],竹叶兰[Arundian graminifolia(D.Don)Hochr.],碧玉兰[C.lowia-num(Rchb.f.)Rchb.],西藏虎头兰(C.tracyanumL.)组培苗为材料,进行60Coγ射线不同剂量处理,统计各处理植株死亡率、成活率及成活植株增... 以冬凤兰[Cymbidium dayanum Rchb.],竹叶兰[Arundian graminifolia(D.Don)Hochr.],碧玉兰[C.lowia-num(Rchb.f.)Rchb.],西藏虎头兰(C.tracyanumL.)组培苗为材料,进行60Coγ射线不同剂量处理,统计各处理植株死亡率、成活率及成活植株增殖率,并观察当代表型变异率和进行回归模型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冬凤兰、竹叶兰、碧玉兰、西藏虎头兰组培苗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20.72 Gy,26.31 Gy,29.88 Gy,41.04 Gy,出现了植株矮化、变粗、叶变宽、叶尖分叉、叶上有淡绿斑,叶扭曲等较明显的表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辐射诱变 半致死量 表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几种兰花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2
3
作者 段春芳 李枝林 +3 位作者 方飞 杨根华 陈思思 洪群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6-759,共4页
从采自云南昆明的墨兰,文山红竹兰、大雪素、小雪素、惠兰、春绿兰以及采自丽江、保山的小雪素根中分离到12株真菌。通过培养性状、ITS序列分析鉴定得出分离菌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格孢腔菌属(Pleospo... 从采自云南昆明的墨兰,文山红竹兰、大雪素、小雪素、惠兰、春绿兰以及采自丽江、保山的小雪素根中分离到12株真菌。通过培养性状、ITS序列分析鉴定得出分离菌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格孢腔菌属(Pleospora)、毛壳菌属(Choetarnium)、柱孢属(Cylindrocarpon sp.)。本文首次从采自云南的大雪素和小雪素中分离兰花菌根真菌。从墨兰中分离到格孢腔菌属(Pleospora)真菌在国内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菌根菌 ITS序列分析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香虎头兰、大雪兰正反交及种子无菌萌发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程利霞 黄丽萍 +3 位作者 王玉英 王卜琼 余朝秀 李枝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7-331,348,共6页
以沉香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黄色素花)与大雪兰(C.mastersii)为父、母本进行正反交,用杂交种子进行无菌萌发研究和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这两种杂交兰花的结实率为60-100%;大雪兰和沉香虎头兰(黄素)杂交种子在1/2MS+6-BA1.0-3... 以沉香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黄色素花)与大雪兰(C.mastersii)为父、母本进行正反交,用杂交种子进行无菌萌发研究和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这两种杂交兰花的结实率为60-100%;大雪兰和沉香虎头兰(黄素)杂交种子在1/2MS+6-BA1.0-3.0 mg/L+NAA0.5-2.0 mg/L无菌条件下的萌发率约为70%;正反交对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在沉香虎头兰×大雪兰、大雪兰×沉香虎头兰的种子萌发过程中,种胚的发育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胚还未转绿时就突破种皮,另一种是胚转绿后再突破种皮,形成原球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杂交种子 无菌萌发 种胚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白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73
5
作者 余朝秀 李枝林 王玉英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1-604,共4页
对云南野生白芨(Bletilla striata)进行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Ms+6-BA 1.0~3.0 mg/L+NAA 0.2 mg/L可诱导茎尖及侧芽萌生增殖芽;Ms+KT 4.0 mg/L+NAA 0.2 mg/L诱导增殖的效果最好,培养40d后增殖率可达450%;1/2 Ms+NAA0.5 mg/L有利于生根... 对云南野生白芨(Bletilla striata)进行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Ms+6-BA 1.0~3.0 mg/L+NAA 0.2 mg/L可诱导茎尖及侧芽萌生增殖芽;Ms+KT 4.0 mg/L+NAA 0.2 mg/L诱导增殖的效果最好,培养40d后增殖率可达450%;1/2 Ms+NAA0.5 mg/L有利于生根,且植株长势健壮.炼苗基质以60%腐叶土+30%珍珠岩+10%素红土为佳;炼苗温度23~27℃,空气相对湿度80%~90%有利于提高炼苗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诱发叶艺兰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苏畅 李枝林 +1 位作者 任智慧 王玉英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38-43,共6页
为阐明辐射诱发兰花变异体的产生,以黄色素花虎头兰与黄蝉兰F1代杂交组培苗经60Coγ射线辐射诱变,且经6次继代培养性状稳定的优良变异株系(叶艺兰株TRIR-2、TRIR-3)和原杂交苗F1代TRIR-1(叶片全绿)为试材,通过组织培养方式研究这3种兰... 为阐明辐射诱发兰花变异体的产生,以黄色素花虎头兰与黄蝉兰F1代杂交组培苗经60Coγ射线辐射诱变,且经6次继代培养性状稳定的优良变异株系(叶艺兰株TRIR-2、TRIR-3)和原杂交苗F1代TRIR-1(叶片全绿)为试材,通过组织培养方式研究这3种兰株在形态和生理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与原杂交苗F1 TRIR-1相比,(1)随着叶艺艺象程度增加,植株矮化越明显,艺象最明显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叶长、叶宽和根长都下降,但根数不减,叶片数增多;(2)叶艺植株增强了光合产物可溶性糖的合成,而叶片全绿植物有利于促进蛋白质的合成;(3)植株叶艺艺象越明显,叶绿素含量越低,对光能的利用和调节能力较低,同时植株的膜脂过氧化伤害增强,但叶艺植株能通过调节抗氧化物酶活性来应对。研究表明,辐射诱发了兰花叶艺型突变体新品系,可从中选育出叶艺兰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叶艺兰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60Coγ射线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叶酢浆草鳞茎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余朝秀 李枝林 王玉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3-435,共3页
采用紫叶酢浆草(Oxalisviolalea)鳞茎作外植体源,进行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MS+6-BA2 0mg/L+NAA0 5mg/L诱导丛生芽发生,效果较好;丛生芽增殖用MS+6-BA3 0mg/L+NAA0 5mg/L每20d转接1次增殖3~4倍。1/2MS+NAA2 5mg/L+IBA1 0m... 采用紫叶酢浆草(Oxalisviolalea)鳞茎作外植体源,进行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MS+6-BA2 0mg/L+NAA0 5mg/L诱导丛生芽发生,效果较好;丛生芽增殖用MS+6-BA3 0mg/L+NAA0 5mg/L每20d转接1次增殖3~4倍。1/2MS+NAA2 5mg/L+IBA1 0mg/L有利于壮苗和生根。从生根诱导到试管苗出瓶需20d,生根率100%.从丛芽增殖至生根出苗,整个培养周期只需40d.较已有报道的用叶片、叶柄组织培养的提前15~10d,且繁殖速度极快,试管苗生长健壮,炼苗成活率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酢浆草 鳞茎组培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掌研究综述 被引量:36
8
作者 李枝林 郑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红掌(AnthuriumandraeanumLind.)是世界名贵花卉,其花独特,佛焰苞艳丽,瓶插寿命长,作为切花栽培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国内外研究在组织培养方面的报道较多.本文介绍该名花及综述了10年来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红掌 组织培养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茎秆海芋组织培养不同培养基的诱导增殖生根效果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玉英 许邦丽 +4 位作者 褚素贞 祁永琼 李长科 施碧强 林德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8年第4期89-92,共4页
以紫色茎秆海芋的顶芽和侧芽作外植体开展了相关的组织培养试验,探索了不同培养基组合对紫色茎秆海芋的诱导培养、丛芽增殖、幼苗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S+BA6.0 mg/L+NAA0.1 mg/L培养基对紫色茎秆海芋顶芽、侧芽组培的诱导效果较好... 以紫色茎秆海芋的顶芽和侧芽作外植体开展了相关的组织培养试验,探索了不同培养基组合对紫色茎秆海芋的诱导培养、丛芽增殖、幼苗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S+BA6.0 mg/L+NAA0.1 mg/L培养基对紫色茎秆海芋顶芽、侧芽组培的诱导效果较好;MS+BA5.0 mg/L+NAA0.1 mg/L培养基对其丛芽增殖效果最佳,增殖系数达4倍多;而1/2MS+NAA0.5 mg/L培养基有利于其壮苗、生根,且植株长势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秆海芋 组织培养 培养基 诱导增殖生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白刺花的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荣书 袁唯 赵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野生白刺花 花卉食品 加工技术 罐头 脱水花菜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花远缘杂交与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海燕 郭莹 +1 位作者 李夏媛 李枝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4期60-62,共3页
对我国兰花远缘杂交育种的历史、取得的成就以及结合多倍体育种进行了综述,用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结合组织培养法为培育出受市场欢迎的兰花新品种及今后兰花杂交育种的方向提供依据。
关键词 兰花 杂交 多倍体 育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雪兰与朱砂兰、蕙兰正反交育种及种子无菌萌发与增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英 闻永慧 +2 位作者 李慧敏 周元超 李枝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3期3812-3814,共3页
[目的]研究虎雪兰与朱砂兰、蕙兰正反交育种及种子无菌萌发与增殖。[方法]以虎雪兰、朱砂兰、蕙兰‘绿春兰’为亲本,采用正反交杂交法进行育种试验得到果实,对成熟的种子进行无菌萌发试验,并对种子萌发获得的小苗进行增殖研究。[结果]... [目的]研究虎雪兰与朱砂兰、蕙兰正反交育种及种子无菌萌发与增殖。[方法]以虎雪兰、朱砂兰、蕙兰‘绿春兰’为亲本,采用正反交杂交法进行育种试验得到果实,对成熟的种子进行无菌萌发试验,并对种子萌发获得的小苗进行增殖研究。[结果]朱砂兰为母本获得杂交种子无菌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2MS+0.5 mg/L BA+0.2 mg/L NAA+3%花宝1号+0.05%碳粉;最佳增殖及生长培养基为:1/2MS+1.0 mg/L 6-BA+0.5 mg/L NAA+0.5 mg/L KT+3%花宝4号+0.05%碳粉。蕙兰‘绿春兰’为母本获得种子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2MS+1.0 mg/L 6-BA+0.5 mg/L NAA+3%花宝1号+0.05%碳粉;最佳增殖及生长培养基为1/2MS+1.5 mg/L 6-BA+0.5 mg/L NAA+0.5 mg/L KT+3%花宝4号+0.05%碳粉。[结论]该方法为虎雪兰的种质资源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雪兰 种间杂交 无菌萌发 增殖 不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花卉育种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卜琼 李枝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6期1296-1297,1300,共3页
从传统育种、生物技术育种以及花卉育种市场 3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花卉育种的现状 ,提出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优势花卉资源 ,培育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名、优、新品种 ,以实现品种国产化。
关键词 花卉 育种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蕙兰与虎雪兰种间杂交F_1代核型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英 闻永慧 +3 位作者 李慧敏 周元超 王玉英 李枝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50-52,共3页
以大花蕙兰"爱神"(Cymbidium Lucky Gloria Aguri)作为母本、虎雪兰"霞光"(Cymbidium tracyanum var huanghua×Cymbidium mastersii cv xiaguang)作为父本杂交获得种间杂交F1代,对F1代株系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 以大花蕙兰"爱神"(Cymbidium Lucky Gloria Aguri)作为母本、虎雪兰"霞光"(Cymbidium tracyanum var huanghua×Cymbidium mastersii cv xiaguang)作为父本杂交获得种间杂交F1代,对F1代株系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代染色体数为40条,其核型公式为K(2n)=2x=40=26m+14sm,核型属2B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蕙兰 虎雪兰 杂交F1代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黄蝉兰无菌快繁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玉英 李光宏 +1 位作者 李志敏 李枝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8期11275-11277,共3页
[目的]建立野生黄蝉兰的无菌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云南野生黄蝉兰为试材,以自交果实为外植体,通过在1/2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A和NAA以及附加物质香蕉泥和活性碳进行培养,构建野生黄蝉兰的非共生萌发和快繁技术体系。[... [目的]建立野生黄蝉兰的无菌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云南野生黄蝉兰为试材,以自交果实为外植体,通过在1/2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A和NAA以及附加物质香蕉泥和活性碳进行培养,构建野生黄蝉兰的非共生萌发和快繁技术体系。[结果]野生黄蝉兰在2.0~2.5mg/LBA与0.5~1.0mg/LNAA的激素组合处理下,40d后种子萌发率可达93%;1/2MS+2.5mg/LBA+0.1mg/LNAA+浓度8%香蕉泥培养的野生黄蝉兰丛芽增殖率为320%;1/2MS+0.3mg/LNAA+0.3%活性炭诱导生根率达100%,且植株长势正常。[结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功构建了野生黄蝉兰的非共生萌发和快繁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黄蝉兰(Cymbidium iridioides D Don) 种子 快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3
16
作者 关文灵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87-192,共6页
对昆明市园林绿化现状和优势进行剖析 。
关键词 园林绿化 园林城市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8
17
作者 关文灵 《云南林业科技》 2001年第3期37-40,共4页
昆明市自 1997年以来 ,绿化覆盖率从 2 3 79%提高到 3 0 0 6% ;人均公共绿地从 5 18m2 提高到 7m2 ,然而离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仍有差距。还存在以下问题 :( 1)绿地总量不足 ,分布不匀 ,绿地系统不完善 ;( 2 )园林植物种类少 ,物种多样... 昆明市自 1997年以来 ,绿化覆盖率从 2 3 79%提高到 3 0 0 6% ;人均公共绿地从 5 18m2 提高到 7m2 ,然而离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仍有差距。还存在以下问题 :( 1)绿地总量不足 ,分布不匀 ,绿地系统不完善 ;( 2 )园林植物种类少 ,物种多样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 3 )结构单一 ;( 4 )乡土植物应用少 ,彩化不足 ,地方特色不明显 ;( 5 )城区大树少 ,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 6)苗木基地建设严重滞后 ;( 7)园林建设市场混乱。针对存在的问题 ,对昆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提出了 5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 发展对策 物种多样性 生态效益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鳞茎可持续利用研究
18
作者 李枝林 余朝秀 +2 位作者 董伟 凌鸿 单燕 《农业与技术》 2004年第4期82-85,87,共5页
东方系列切花百合鳞茎栽培一次后退化严重,往往失去商品价值。而利用云南的特殊气候,选择适宜的栽植地再次培养6~8个月,能使种球围径增大5~10cm,个体重量增加8~69g,有的感官紧实度好,能形成品质较好的商品开花母球。 通过探寻东方百... 东方系列切花百合鳞茎栽培一次后退化严重,往往失去商品价值。而利用云南的特殊气候,选择适宜的栽植地再次培养6~8个月,能使种球围径增大5~10cm,个体重量增加8~69g,有的感官紧实度好,能形成品质较好的商品开花母球。 通过探寻东方百合种球的可持续利用技术和应用于生产,对于促进我国百合花卉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鳞茎 可持续利用 复壮栽培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瓣兰“滇梅”根状茎的增殖与分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昳雯 许春梅 +1 位作者 王丹 李枝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2890-2892,共3页
[目的]研究莲瓣兰"滇梅"(Cymbidium tortisepalum‘Dian Mei’)根状茎的增殖与分化技术,为提升莲瓣兰的苗体质量和大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莲瓣兰"滇梅"根状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不... [目的]研究莲瓣兰"滇梅"(Cymbidium tortisepalum‘Dian Mei’)根状茎的增殖与分化技术,为提升莲瓣兰的苗体质量和大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莲瓣兰"滇梅"根状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6-BA、CPPU、TDZ和活性炭对"滇梅"根状茎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选用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滇梅"根状茎增殖的最佳配方为2.0 mg/L TDZ+0.3 mg/L NAA+0.5 g/L活性炭。"滇梅"根状茎分化的最佳配方为2.0 mg/L TDZ+0.5 mg/L NAA同时培养基中不增添活性炭。添加活性炭对于"滇梅"根状茎的分化有抑制作用。[结论]TDZ作为一种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莲瓣兰"滇梅"根状茎的增殖分化有显著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瓣兰“滇梅” 根状茎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江冬季露地切花唐菖蒲大面积栽培实验研究
20
作者 李枝林 胡庆红 李云生 《云南热作科技》 1997年第1期36-39,共4页
1995年10月至1996年3月利用云南元江低热河谷气候进行唐菖蒲冬季露地生产性栽培试验,证明具有开花早,花色好,新母球发育健壮以及投资成本低等优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关键词 唐菖蒲 冬季 栽培 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