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药用植物云南黄连传粉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艳娟 谢世清 +2 位作者 孟珍贵 陈光明 梁艳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72-1376,共5页
云南黄连为中药材黄连的原植物之一,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通过对云南黄连的开花物候、花部特征、繁育系统及传粉方式进行观察研究,以探讨云南黄连濒危机制,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及人工抚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云南黄连的花期从12月... 云南黄连为中药材黄连的原植物之一,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通过对云南黄连的开花物候、花部特征、繁育系统及传粉方式进行观察研究,以探讨云南黄连濒危机制,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及人工抚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云南黄连的花期从12月份起至第二年的3月份,花期长达4个月,花序开花可持续45~60d,同一花序上不同花的开花时间相隔1~3d,单花花期可持续40~45d。(2)云南黄连为多歧聚伞花序,苞片包被花芽,花两性,雄蕊和心皮多数。(3)云南黄连的花粉-胚珠比(P/O)为9 000左右,杂交指数(OCI)值为4或5,为自交亲和但需要传粉者完成传粉的兼性异交型繁育系统,并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黄连 开花物候 花部综合征 繁育系统 传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黄连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艳娟 梁艳丽 +3 位作者 杨生超 李龙根 李代勋 谢世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9-793,共5页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形态特征,采用I2-KI染色法测定云南黄连花粉活力,并通过联苯胺+过氧化氢反应液和3%的过氧化氢测定其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云南黄连的花粉粒为近圆球形,具有萌发孔,表面具有刺状雕纹;花粉活力一天中最强...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形态特征,采用I2-KI染色法测定云南黄连花粉活力,并通过联苯胺+过氧化氢反应液和3%的过氧化氢测定其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云南黄连的花粉粒为近圆球形,具有萌发孔,表面具有刺状雕纹;花粉活力一天中最强的时间段是13∶30—15∶30,最强的时期是散粉时期;I型(雌蕊长于雄蕊)的云南黄连柱头可授性高于II型(雄蕊长于雌蕊)的。在散粉初期,云南黄连普遍具有较高的柱头可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黄连 花粉粒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辣木种植区气候条件适宜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春花 邵建辉 +3 位作者 田洋 高熹 唐天向 杨生超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28-32,共5页
对云南省辣木(Moringa oleifera)种植区域的生产状况及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评价。根据气候条件适宜性,综合考虑年平均气温、≥10℃积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指示植物等因素,初步把种植区按县划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及不适宜区。结果表明,云南... 对云南省辣木(Moringa oleifera)种植区域的生产状况及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评价。根据气候条件适宜性,综合考虑年平均气温、≥10℃积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指示植物等因素,初步把种植区按县划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及不适宜区。结果表明,云南辣木适栽区域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红河、怒江、依洛瓦底江和南盘江等水系的低热河谷区。这为云南省辣木种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种植 适宜性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群体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萍萍 孟衡玲 +3 位作者 陈军文 孟珍贵 李龙根 杨生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747-7756,共10页
为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药用植物云南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共4个种(包括变种)的15个居群150个单株16种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间表型性状变异... 为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药用植物云南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共4个种(包括变种)的15个居群150个单株16种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间表型性状变异均超过20%,变异由大到小依次为光腹鬼灯檠、岩陀、羽叶鬼灯檠、七叶鬼灯檠;居群间表型性状变异较高,其地上部分干重、单株根状茎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50%;小叶表面毛被状态变异系数为100%、小叶背沿脉柔毛色变异系数为0,因此这些性状为种和变种分类的重要依据;4个种的居群内变异系数均大于居群间,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种的表型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其中根粗最高,叶表面毛被状态和叶背面沿脉柔毛色最低,总体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9;不同种间表型多样性指数变化在1.23—1.44,岩陀最高,七叶鬼灯檠最低;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个居群分为4类。结果暗示: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应适当地减少抽样居群数,增加居群内的家系数,重视居群内优良单株的选择;种质资源的保护应尽量保护一个居群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陀 种质资源 表型多样性 表型多样性指数 表型分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栽培灯盏花指纹图谱建立及4个成分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高菊 杨生超 +2 位作者 沈勇 孟珍贵 张广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5-1319,共5页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云南(大理、红河、曲靖)栽培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指纹图谱,并测定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飞蓬酯乙、灯盏乙素的含有量。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云南(大理、红河、曲靖)栽培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指纹图谱,并测定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飞蓬酯乙、灯盏乙素的含有量。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3%磷酸(A)-甲醇(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335 nm;柱温20℃。结果 HPLC指纹图谱中有17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71。红河栽培灯盏花中灯盏乙素和4个成分的总含有量明显高于大理,但3,5-二咖啡酰奎宁酸显著低于大理,两地绿原酸和飞蓬酯乙相近。结论红河栽培灯盏花质量更稳定,更有利于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云南 绿原酸 3 5-二咖啡酰奎宁酸 飞蓬酯乙 灯盏乙素 指纹图谱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辣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 AFLP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郑硕理 邵建辉 +5 位作者 张敬丽 高熹 田洋 张广辉 杨生超 马春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0-855,共6页
为了揭示云南栽培辣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国内辣木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有效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采用AFLP技术对27份云南栽培辣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得到9对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946条条带;其中,多态... 为了揭示云南栽培辣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国内辣木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有效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采用AFLP技术对27份云南栽培辣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得到9对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94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1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105条,多态性条带101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96.19%,表明云南栽培辣木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27份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575-Q8383。UPGMA聚类结果表明:27份材料可分为6类,来自同一栽培区域的材料并没有聚在一起,具有相同性状的材料也没有聚在一起,表明栽培辣木种群内遗传分化较大,遗传背景复杂,相关性状和遗传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A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怒江草果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14
7
作者 熊建秀 杨志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236-237,共2页
实地考察了怒江州草果产业的现状,并结合对草果茎、叶、果和果穗中挥发油含量的研究,发现怒江州草果种植存在品种混杂、种植管理粗放、坐果率低、加工方式和销售渠道简单、草果茎叶和果穗未开发利用等问题。建议规范草果种质来源和质量... 实地考察了怒江州草果产业的现状,并结合对草果茎、叶、果和果穗中挥发油含量的研究,发现怒江州草果种植存在品种混杂、种植管理粗放、坐果率低、加工方式和销售渠道简单、草果茎叶和果穗未开发利用等问题。建议规范草果种质来源和质量;进一步对农户进行规范化栽培的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的培训;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形成规范化的草果种植加工生产链条;同时加强对草果全株的综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产业 生产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怒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七连作障碍的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60
8
作者 孙雪婷 龙光强 +4 位作者 张广辉 孟珍贵 陈中坚 杨生超 陈军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9-417,共9页
为评价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三七不同种植年限及连作土不同治理方法的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从而为部分解析三七连作障碍形成机制及为缓解并克服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为评价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三七不同种植年限及连作土不同治理方法的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从而为部分解析三七连作障碍形成机制及为缓解并克服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三七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 H呈显著下降趋势,土壤酸化现象加重;种植三七1年、2年和3年的土壤与未种植过三七的土壤相比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73%、87%和83%,并伴随着土壤的板结。与生土和健康土相比,大量元素氮(N)和磷(P)含量在种植三七的土壤及发病土壤中显著下降。铁(Fe)、硼(B)、铝(Al)等元素在种植三七的土壤中却显著升高,种植三七3年的土壤与生土相比,Fe、B、Al分别上升29%、31%、32%。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及脲酶活性随着三七种植年限的增加均显著降低,种植三七3年的土壤中,其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及磷酸酶较未种植过三七的土壤分别下降91%、56%、52%、92%、92%和69%;而发病植株根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高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的酶活性,其中发病土壤的蔗糖酶活性较健康土高出42%;连作植株根际土壤与经消毒治理后的植株根际土壤相比,脲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较高。研究结果还显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p H、有机质含量、N、P、K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钼、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暗示,三七连作后导致了土壤酸化和板结现象加重及土壤矿质元素组成失衡和某些元素的富集,这可能是诱导三七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之一;另外,三七种植年限增加明显抑制土壤酶活性,这将阻碍三七对某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及间接加剧土壤自毒物质的积累,从而也可能诱导连作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连作障碍 土壤酸化 矿质元素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顽拗性种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磊 孟珍贵 +3 位作者 龙光强 张广辉 杨生超 陈军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18,共13页
对植物顽拗性种子的概念、物种分类、形态、分布及一些生理生态特征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顽拗性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原因和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探讨其可能的进化地位和贮存技术。同时,对顽拗性种子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即加强... 对植物顽拗性种子的概念、物种分类、形态、分布及一些生理生态特征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顽拗性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原因和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探讨其可能的进化地位和贮存技术。同时,对顽拗性种子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即加强生境调查,更新顽拗性种子植物数据库,从形态学、生理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种子顽拗性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拗性种子 脱水敏感性 萌发 生态进化 超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蔡金龙 谢世清 +3 位作者 张广辉 刘涛 杨生超 陈军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2-464,共13页
DNA条形码是利用相对较短的标准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一门技术。DNA条形码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弥补传统鉴定方法的一些不足。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使得物种鉴定过程更加快速,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物物种的鉴定研究中。近年来,... DNA条形码是利用相对较短的标准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一门技术。DNA条形码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弥补传统鉴定方法的一些不足。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使得物种鉴定过程更加快速,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物物种的鉴定研究中。近年来,随着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药用植物和植物源中药材鉴定的完善体系。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药用植物的原理,介绍了中草药传统鉴定方法及其缺陷、使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植物源药材的意义以及DNA条形码在药用植物鉴定中的应用,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药用植物 物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草果挥发油提取工艺条件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薇 魏翔 +2 位作者 谢世清 梁艳丽 杨生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3,共6页
采用不同的粉碎粒度、液固比和蒸馏时间3因素研究其对草果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影响草果挥发油提取率因素水平的区间,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草果中挥发油的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不同的粉碎粒度、液固比和蒸馏时间3因素研究其对草果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影响草果挥发油提取率因素水平的区间,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草果中挥发油的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可以得到一个预测草果挥发油含量的回归方程Y=2.77+0.11X1-(3.750E-003)X2-0.22X3+0.14X1X2+0.15X1X3+0.12X2X3-0.41X12-0.38X22-0.33X32。草果挥发油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草果粉末过30.7目筛,液固比9.9倍,蒸馏4.68 h,其挥发油的提取率最高,达2.750%,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挥发油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下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与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 xiei)光合特性及光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韩玙 刘石山 +9 位作者 梁艳丽 赵庆云 李建 徐文果 岩对 吴诗斌 岩所 刘春 谢世清 陈军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6-683,共8页
为探讨不同耐光性植物光合特性及光保护机制,本研究以耐高光的喜阴植物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K.Coch)和典型的喜阴植物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 xiei H.Li&Z.L.Dao)为材料,测定与分析在透光率为100%、15%及2%光照条件下两... 为探讨不同耐光性植物光合特性及光保护机制,本研究以耐高光的喜阴植物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K.Coch)和典型的喜阴植物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 xiei H.Li&Z.L.Dao)为材料,测定与分析在透光率为100%、15%及2%光照条件下两种魔芋的光合能力、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和光合色素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花魔芋最大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随着生长环境光照强度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谢君魔芋在透光率为15%时最大光合速率达最大值。大部分情况下,花魔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比谢君魔芋高(P<0.05),而谢君魔芋具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总的来看,在中高光照环境下两种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较高(P<0.05)。在透光率15%时,花魔芋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显著比谢君魔芋高(P<0.05)。谢君魔芋的光合色素含量在透光率为15%时最高(P<0.05);相应地,花魔芋的光合色素含量在透光率为2%时含量最低(P<0.05);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花魔芋光合色素含量基本上显著高于谢君魔芋(P<0.01)。本研究结果暗示,喜阴植物花魔芋耐受高光可能源于相对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力和有效的光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魔芋 谢君魔芋 光合特性 光保护 喜阴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和净作条件下喜阴植物谢君魔芋的光合作用及光合诱导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珍 谢世清 +2 位作者 徐文果 岩所 陈军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了解种植模式对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 xiei)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了间作和净作模式下谢君魔芋的光合作用和光合诱导特征。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的谢君魔芋净光合速率(Pn)比净作模式的高18.97%,最大气孔导度(gs-max)比净作模式的小22.... 为了解种植模式对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 xiei)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了间作和净作模式下谢君魔芋的光合作用和光合诱导特征。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的谢君魔芋净光合速率(Pn)比净作模式的高18.97%,最大气孔导度(gs-max)比净作模式的小22.4%,且间作模式下谢君魔芋有较高的表观量子产额(AQY)、光饱和点(LSP)、羧化效率(CE)、叶绿素含量以及较小的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CO_2补偿点(Г*)。高光照诱导后,间作模式下的光合诱导状态(IS)大于净作模式,且在间作模式下光合诱导过程中达到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最大气孔导度(gs-max)的30%、50%所需时间较短;同时,光合诱导过程中达到Pmax和gs-max的30%、50%和90%的时间(t30%P、t50%P、t90%P和t30%gs、t50%gs、t90%gs)与gs-initial呈负相关关系。因此,玉米-魔芋间作下,谢君魔芋通过增大AQY和LSP、减小Rd和LCP等来提高光的利用能力及维持碳平衡;同时通过快速的光合诱导,提高对光斑的利用能力从而增加碳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君魔芋 间作 净作 光合作用 光合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重楼种子后熟期间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玛 王玲 +1 位作者 杨生超 刘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6-770,共5页
为分析滇重楼种子后熟期间种子内部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本研究采用不同的种子层积温度,利用常规生理生化测定方法,对滇重楼种子后熟过程中的贮藏物质含量、酶活性进行动态测定。结果显示:在层积过程中,随层积时间的延长,贮藏物质可溶性... 为分析滇重楼种子后熟期间种子内部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本研究采用不同的种子层积温度,利用常规生理生化测定方法,对滇重楼种子后熟过程中的贮藏物质含量、酶活性进行动态测定。结果显示:在层积过程中,随层积时间的延长,贮藏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质量分数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CAT,SOD活性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则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该结果为解释滇重楼种子后熟发育机理和种子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种子 后熟发育 贮藏物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源滇重楼叶片碳氮代谢关键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社往 张世华 +2 位作者 何忠俊 熊俊芬 杨志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1-776,共6页
以采自云南、贵州、四川13个不同地域滇重楼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在同一种质资源圃条件下,对其叶片碳氮代谢关键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个滇重楼地理种源叶片碳氮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种源间差异显著,但各指标变化规律... 以采自云南、贵州、四川13个不同地域滇重楼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在同一种质资源圃条件下,对其叶片碳氮代谢关键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个滇重楼地理种源叶片碳氮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种源间差异显著,但各指标变化规律不一致。滇西北种源碳代谢能力较强;云龙种源碳代谢最为旺盛,氮代谢处于中等水平;永善种源氮代谢较为旺盛,碳代谢处于中等水平。从碳氮代谢平衡角度考虑,云龙种源和永善种源为较优滇重楼种源。叶片碳代谢有随着纬度增加、温度和年降水降低而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地理种源 碳氮代谢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重楼种子后熟期间生活力和含水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玛 王玲 +1 位作者 杨生超 刘涛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80,共3页
以滇重楼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的种子层积温度,对滇重楼种子后熟过程中种子生活力和含水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是一种高含水量的种子,滇重楼种子在后熟期间的生活力变化因贮藏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表现... 以滇重楼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的种子层积温度,对滇重楼种子后熟过程中种子生活力和含水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是一种高含水量的种子,滇重楼种子在后熟期间的生活力变化因贮藏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室温层积能够较好地保持滇重楼种子在后熟期间的生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种子 后熟发育 生活力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通关藤种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衡玲 张薇 +1 位作者 陈吉 杨生超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26,29,共4页
对药用植物通关藤种子的形态特征、吸水特性、含水量、生活力及发芽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不同激素及浓度处理种子,分析种子的发芽特性,为培育优质种苗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通关藤果实为蓇葖果,纵径(80.84±2.07)mm,横径(11.22... 对药用植物通关藤种子的形态特征、吸水特性、含水量、生活力及发芽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不同激素及浓度处理种子,分析种子的发芽特性,为培育优质种苗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通关藤果实为蓇葖果,纵径(80.84±2.07)mm,横径(11.22±0.29)mm,每个果实内含有的种子(24.03±0.29)粒,千粒重为(22.82±0.024)g,种子含水量为7.93%;通关藤种子无休眠特性,为正常型种子,150 mg/L GA3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其余各类激素处理不能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关藤 种子生物学特性 激素处理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鞭山姜酚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红梅 徐俊驹 杨生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8-471,共4页
为了研究节鞭山姜(Alpinia conchigera)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节鞭山姜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7个酚性化合物,其结构用波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2)、反式对羟基桂皮醛(3)、(E)-p-co... 为了研究节鞭山姜(Alpinia conchigera)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节鞭山姜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7个酚性化合物,其结构用波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2)、反式对羟基桂皮醛(3)、(E)-p-coumaryl alcoholγ-O-methyl ether(4)、E-p-coumaryl alcohol ethyl ether(5)、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6)、1-(4-羟基-3-甲氧基)-苯-1,2,3-丙三醇(7)。其中化合物1,3,4,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为节鞭山姜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 节鞭山姜 酚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Panax notoginseng)对不同光照强度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左端阳 匡双便 +6 位作者 张广辉 龙光强 孟珍贵 陈中坚 魏富刚 杨生超 陈军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1-527,共7页
为探讨三七(Panax notoginseng)对不同光照强度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本研究以二年生三七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特性、叶片解剖结构、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处理120d后,透光率为5.10%荫棚下三七... 为探讨三七(Panax notoginseng)对不同光照强度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本研究以二年生三七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特性、叶片解剖结构、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处理120d后,透光率为5.10%荫棚下三七株高、叶面积、茎粗均显著高于其他遮阴处理(P<0.05).随着光强降低,三七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根生物量比、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随之减小,而其叶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及水分利用速率却随之增大.透光率为46.5% ~5.10%荫棚下,随着透光率的减小,三七净光合速率随之增大,暗呼吸速率随之减小,但在最低透光率2.80%的环境下,三七其净光合速率反而减小,暗呼吸速率反而增大.综合来看,三七表现出典型喜阴植物的特征,在光照强度相对较低的生长环境下三七的净光合速率较高,生长表现较好,根生物量积累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光强 生长 解剖结构 生物量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杉高产悬浮细胞系建立及其紫杉醇诱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沐兰 杨生超 +1 位作者 郁步竹 李唯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37-1146,共10页
紫杉醇是一种四环二萜酰胺类化合物,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次生代谢物,是世界公认广谱、活性强的天然抗癌新药。但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传统生产方式,不仅产量低,且会对野生红豆杉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同时紫杉醇... 紫杉醇是一种四环二萜酰胺类化合物,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次生代谢物,是世界公认广谱、活性强的天然抗癌新药。但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传统生产方式,不仅产量低,且会对野生红豆杉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同时紫杉醇的化学全合成也由于其结构复杂而不具备商业价值。与之相反,细胞培养技术具有受外界影响少、生产成本低、次生代谢产物多、细胞生长周期短的优势,是目前最具前景的紫杉醇生产方式。近年来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紫杉醇无论在生理代谢调控、关键基因挖掘,还是新药物制剂与剂型及其类似物的开发和运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但要建立紫杉醇商业化高产体系,还必须和前人的研究经验相结合。该文对红豆杉高产悬浮细胞系建立及其紫杉醇诱导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前人对红豆杉属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相关的外植体、培养基、激素、培养条件、褐化等问题的研究,以及从代谢调节、培养方式、基因工程等多方面提高紫杉醇含量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通过多种组合方式来提高紫杉醇含量的生产途径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的进步,为药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生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抗癌药物 细胞培养 悬浮细胞系建立 紫杉醇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