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R-β2基因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许旭 孙敬岩 +3 位作者 顾林 张丽娜 张宇 付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检测视黄酸受体β2(RAR—β2)基因在不同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RAR-β2基因与乳腺肿瘤的关系,分析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浸润性癌、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纤维瘤各40例及20例... 目的:检测视黄酸受体β2(RAR—β2)基因在不同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RAR-β2基因与乳腺肿瘤的关系,分析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浸润性癌、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纤维瘤各40例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RAR-β2的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乳腺浸润性癌、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纤维瘤及正常乳腺组织各20例RAR-β2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AR-β2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RAR-β2蛋白在乳腺浸润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0.0%)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95.0%),Χ^2=26.30,P〈0.05。RAR-β2蛋白在乳腺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7.5%)低于乳腺癌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RAR-β2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以及ER、PR表达状况无相关性(P均〉0.05)。随访结果显示,28例RAR-β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3例发生内脏转移,而12例RAR-β2阳性患者仅1例发生骨转移。RT—PCR结果显示,RAR-β2在乳腺癌、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纤维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20)、35.0%(7/20)、85.0%(17,20)和100%(20/20),乳腺癌组织RAR-β2mRNA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Χ^2=30.43,P〈0.001)。结论:RAR-β2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抑制作用,并且可能在乳腺癌发生的早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视黄酸 免疫组织化学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比较及保乳术预后因素观察 被引量:63
2
作者 郭雪 魏丽娟 +3 位作者 郑磊 贾志龙 丛义滋 刘俊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比较年轻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保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术后疗效,并对保乳手术的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分别实施保乳手术(71例)及改良根治术(70例)的年轻乳... 目的:比较年轻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保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术后疗效,并对保乳手术的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分别实施保乳手术(71例)及改良根治术(70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并分析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情况、组织学分级等因素对保乳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156个月,中位时间56个月。保乳组:局部复发5例,远处转移8例,死亡7例;3年无瘤生存率94.4%,5年无瘤生存率78.9%,总生存率90.1%改良组: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死亡5例;3年无瘤生存率95.7%,5年无瘤生存率82.9%,总生存率92.9%;且对两组进行比较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保乳组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切缘阳性与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相关(P均<0.05);淋巴结转移与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相关(P均<0.05)。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在局部复发及远期生存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对于早期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是安全的,且局部控制尚满意,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乳腺癌 保乳手术 乳房改良根治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杨德宏 刘红 赵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01-504,共4页
目的:分析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2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可手术乳腺癌509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Her-2、ER、PR蛋白表达并分为两组,一组为三阴型(Triple-Negative)即Her-2(-),E... 目的:分析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2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可手术乳腺癌509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Her-2、ER、PR蛋白表达并分为两组,一组为三阴型(Triple-Negative)即Her-2(-),ER(-),PR(-),另一组为非三阴型乳腺癌。比较三阴型和非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乳腺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21.4%(109/509)的病例为三阴型乳腺癌,其髓样癌、组织学Ⅲ级的比例以及复发转移率高于非三阴型乳腺癌(P<0.05)。三阴型乳腺癌和非三阴型乳腺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9%和8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三阴型乳腺癌比非三阴型乳腺癌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临床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阴 病理学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 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艳芳 刘君 +1 位作者 姜战胜 顾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11月至2008年6月间560例乳腺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状态,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11月至2008年6月间560例乳腺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状态,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作用。结果:乳腺癌患者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36.1%(202/560),其中三阴性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5.0%(49/109),明显高于非三阴组33.9%(P=0.031)。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p53状态均无明显相关(P>0.05),但在低年龄组(66.7%vs.41.7%)、淋巴结转移组(51.1%vs.37.1%)和p53阳性组(51.8%vs.34.0%)方面发现VEGF表达有增多的趋势。三阴性乳腺癌VEGF阳性者较阴性者易发生复发和转移(23.9%vs.9.7%),3年无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VEGF阴性组(76.6%vs.90.3%,P=0.044)。结论:VEGF可以作为三阴性乳腺癌影响复发的预后因素之一,有可能成为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三阴性乳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目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卢晓婷 刘俊田 +2 位作者 任秀宝 李慧 于津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08-511,共4页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外周血中Treg(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集5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第10天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以及CD3+、CD4+、CD8+T细胞占T淋巴细...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外周血中Treg(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集5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第10天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以及CD3+、CD4+、CD8+T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ELL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4、IL-10、TGF-β1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4.75±1.60)%较化疗前(5.59±1.81)%减少(P<0.05),且与淋巴结有无转移、转移数量以及绝经状态无关(P>0.05)。化疗前后CD3+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64.690±7.469)%,(64.357±9.356)%(P>0.05)。化疗前后CD4+T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38.048±10.671)%,(36.536±9.664)%(P>0.05)。化疗后CD8+T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28.129±10.900)%较化疗前(24.876±6.631)%升高(P<0.05)。化疗后CD4+/CD8+(1.506±0.691)较化疗前(1.680±0.704)降低(P<0.05)。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IL-4、IL-10、TGF-β1浓度较化疗前降低,而IFN-γ浓度增高(P均<0.05)。化疗前后Treg细胞比例变化与细胞因子IL-4、IL-10、TGF-β1和IFN-γ浓度变化无关(P>0.05)。结论:化疗可使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D4+CD^+25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乳房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112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贾志龙 丛义滋 +2 位作者 郑磊 魏丽娟 刘俊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进而探讨腋淋巴结清扫术在老年乳腺癌中的意义。方法:对1986年12月~2006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11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 目的:分析老年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进而探讨腋淋巴结清扫术在老年乳腺癌中的意义。方法:对1986年12月~2006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11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龄均≥60岁,均接受乳腺癌局部广泛切除术,其中59例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即保乳手术。结果:51.8%(58/112)的患者合并其它疾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N_0期患者中,30.6%(15/49)的患者累及腋窝,仅2.0%(1/49)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3枚。中位随访31个月(7~288个月),保乳手术组与局部广泛切除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0%和82.8%(P=0.703);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9%和55.0%(P=0.3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临床触诊腋淋巴结阴性患者中49例行保乳手术,36例行局部广泛切除术,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7%和84.9%(P=0.79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保乳手术组与局部广泛切除术组5年复发率分别为3.7%和8.2%(P=0.258)。结论:保留乳房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适用于老年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清扫并未明显增加老年乳腺癌尤其是临床触诊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乳腺肿瘤 保乳治疗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RAR-β2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许旭 孙敬岩 +2 位作者 顾林 刘红 付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326-1329,1333,共5页
目的:探讨视黄酸受体β2(RAR-β2)基因在乳腺癌、乳腺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改变,分析其表达情况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120例乳腺肿瘤组织中RAR-β2基因mRNA表达情况及其启... 目的:探讨视黄酸受体β2(RAR-β2)基因在乳腺癌、乳腺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改变,分析其表达情况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120例乳腺肿瘤组织中RAR-β2基因mRNA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去甲基化药物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处理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分别检测RAR-β2 mRNA表达改变和甲基化状况。结果:在mRNA水平上,RAR-β2基因在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正常乳腺及腺纤维瘤组织显著降低(P<0.05)。MSP结果显示,20例正常乳腺组织均未发现RAR-β2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60例乳腺癌组织中,27例(45%)检测到RAR-β2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40例乳腺癌前病变组织中,14例(35%)检测到RAR-β2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20例腺纤维瘤组织中,2例检测到RAR-β2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RAR-β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甲基化发生率与癌前病变组织无显著性差异(x^2=0.99,P>0.05)。RAR-β2基因表达和甲基化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5-aza-dC处理后,MCF-7及T-47D细胞系均出现RAR-β2基因再表达,MSP法检测证实基因发生了去甲基化。结论:DNA甲基化是乳腺癌中RAR-β2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机制,RAR-β2启动子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视黄酸受体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P-gp LRP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红 赵晓亮 郎荣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85-387,396,共4页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P-gp表达率分别为66.7%、46.7%、26.8%。显示双乳癌第一癌比单侧乳腺癌P-g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双乳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乳癌中LRP表达率分别77.8%、75.6%、52.3%,显示双侧乳腺癌第一癌及第二癌比单侧乳腺癌LR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P-gp、LRP表达与双乳癌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有关。LRP与双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3)双侧乳腺癌第二癌P-gp的表达情况与复发转移情况有关,P-gp、LRP的不同表达状态与双乳癌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p、LRP可能与双侧乳腺癌发病有关,它们有可能成为遴选双侧乳腺癌高危患者的蛋白检测指标和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P-糖蛋白 肺耐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岁以下青少年乳腺乳头状瘤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彤 刘红 杨俊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8-231,共4页
背景与目的:30岁以下青少年乳头状瘤病例较罕见,目前研究报道多见于高加索人种,国内此类报道较少,其与乳腺癌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青少年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对7例行手术治疗的30岁以下青少年乳头... 背景与目的:30岁以下青少年乳头状瘤病例较罕见,目前研究报道多见于高加索人种,国内此类报道较少,其与乳腺癌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青少年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对7例行手术治疗的30岁以下青少年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11~29岁,中位年龄23岁;随访截至2010年12月31日,随访时间13~1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5个月。结果:青少年乳头状瘤患者以乳房肿块为主要表现,具有多灶性特征;除1例患者临床仅有乳头溢血、1例为肿物伴乳头溢血外,其余5例仅表现为乳房肿块;4例可触及多发肿物(占57.1%),其中1例肿物位于2个象限,1例为双侧乳腺肿块;7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全部误诊;术后病理为重度乳头状瘤2例(占28.6%),为乳腺癌癌前病变,其中1例行全乳切除,病理证实除肿物外其他象限存在乳头状瘤病;随访中1例患者发生乳腺癌(占14.3%),此患者以多发肿物首次就诊,且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结论:青少年乳头状瘤患者有较高的乳腺癌发生风险,乳腺癌家族史及多灶性病变是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 乳腺癌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粒细胞肉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曼 刘俊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38-539,共2页
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是一种少见的由髓系起源的未分化细胞组成的髓外局限性肿瘤,发病率仅占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的1%~2%,查阅近5年国内外文献,只有少数发生于眼眶及睾丸等部位的报道,发生于乳腺的粒细... 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是一种少见的由髓系起源的未分化细胞组成的髓外局限性肿瘤,发病率仅占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的1%~2%,查阅近5年国内外文献,只有少数发生于眼眶及睾丸等部位的报道,发生于乳腺的粒细胞肉瘤更是极其罕见。我院曾诊治一例乳腺粒细胞肉瘤病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肉瘤 CS 乳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