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0—2022年九江市寒露风灾害变化趋势研究
1
作者 周妍 储笑涵 吴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4-89,共6页
为提升九江市水稻寒露风防灾减灾的科学水平,利用九江市内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0—2022年的气象数据计算寒露风指数,以寒露风指数为统计标准对九江市寒露风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均生函数对未来10年九江市寒露风指数进行了预测。... 为提升九江市水稻寒露风防灾减灾的科学水平,利用九江市内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0—2022年的气象数据计算寒露风指数,以寒露风指数为统计标准对九江市寒露风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均生函数对未来10年九江市寒露风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寒露风指数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九江市西部的修水和武宁站、北部的瑞昌站和中部的德安站,其中20世纪80年代为1970—2022年各年代际的最高值;武宁、瑞昌和永修3站的寒露风指数随时间推移呈现出显著的递减趋势,下降速度分别为3.58/10 a、3.13/10 a和2.32/10 a;武宁站寒露风指数的突变年份为1994年,瑞昌和修水站的出现在2010年前后,其他站点的出现在2020年;未来10年九江市的寒露风指数可能会出现1~2个极小值,出现时间集中在2025—2028年,其中北部的瑞昌和湖口站、中部的德安站、西部的修水站寒露风指数的预测数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寒露风指数 九江市 趋势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九江站水位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新玉 王传根 殷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57,共3页
对 195 2~ 2 0 0 1年长江九江站水位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并就其变化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发现九江降水。
关键词 长江 九江站 水位变化 气象要素 温度 降水 气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市一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垂直温度层结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晶晶 郑靖 +1 位作者 梅婷 聂志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61-67,共7页
运用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了2018年1月25~28日九江市阴雨雪和低温天气形成原因,分析了阴雨雪低温的恶劣天气的演变过程和水气环流特征,得出了江西地区冻雨的温度垂直分布特征结构和在九江地区具体应用情况的结论。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副高稳定... 运用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了2018年1月25~28日九江市阴雨雪和低温天气形成原因,分析了阴雨雪低温的恶劣天气的演变过程和水气环流特征,得出了江西地区冻雨的温度垂直分布特征结构和在九江地区具体应用情况的结论。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副高稳定,冷空气强盛500 hPa、700 hPa西南区域易产生逆温层,850 hPa东北气流使暖湿空气随着空气不断上升,更容易产生暴雪。水汽的输送过程非常频繁,同时该地区的辐合比较明显导致雨雪天气处于经常变化的情况;低层冷空气天气对冬天降水的形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此次过程冻雨灾害严重,经分析,25日为融化层位于850 hPa的情况,925~1000 hPa区域迅速降温,850 hPa区域高于0℃,700 hPa和925 hPa区域温度低于0℃,1000 hPa时温度在小于1℃,地面温度低于0℃,25日白天出现冻雨。27日融化层处于700 hPa左右温度大于0℃,925 hPa和850 hPa时温度低于-2℃,925~700 hPa有非常明显的温差;但由于1000 hPa时温度在-3℃左右,所以27日白天九江地区降水相态复杂,大部分地区以降雪为主,部分地区出现冻雨。上述的阈值范围是九江地区冻雨的天气阈值。研究还表明,随着地面的温度降低,冻雨天气越容易产生,冻雨一般发生在最低气温低于0℃,同时一天的平均气温低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 阴温雨雪 冻雨 温度层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市强降水风险预警叫应阈值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青 陈新玉 +1 位作者 杨超 陈涵彬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243-245,共3页
强降水是九江影响最大、损失最重的气象灾害,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局地性和致灾性。针对降水与成灾之间的时间差,综合分析了隐患点数量、历史灾害等情况,建立了强降雨可能导致的灾害风险等级,结合降水历史重现期建立了精细化的风险叫应阈... 强降水是九江影响最大、损失最重的气象灾害,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局地性和致灾性。针对降水与成灾之间的时间差,综合分析了隐患点数量、历史灾害等情况,建立了强降雨可能导致的灾害风险等级,结合降水历史重现期建立了精细化的风险叫应阈值,并根据降水量提前开展了风险叫应,有利于为相关部门科学、精准防范和提前转移赢得更多时间,进一步实现防灾减灾关口前移,降低强降水气象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叫应 阈值 风险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市臭氧浓度特征及庐山持续高浓度成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晶晶 汪津垠 邵明阳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4期112-114,118,共4页
利用2014~2017年九江市环境监测站环保资料和手工采集资料分析了九江市2014~2016年O_(3)时空分布。结果表明:九江市O_(3)浓度以年均20.9%的速率增加,九江市污染物超标(轻度污染)的60 d中有17 d为臭氧超标,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全年... 利用2014~2017年九江市环境监测站环保资料和手工采集资料分析了九江市2014~2016年O_(3)时空分布。结果表明:九江市O_(3)浓度以年均20.9%的速率增加,九江市污染物超标(轻度污染)的60 d中有17 d为臭氧超标,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全年的26.3%,且夏季臭氧污染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庐山气象台站O_(3)浓度始终高于其它站点。大量的植物源VOCs排放及适当的NO_(x),及庐山的半山谷环境是致使其O_(3)浓度维持较高的原因;较低浓度的NO,较弱的滴定作用是其无明显日变化趋势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 时空分布特征 庐山 弱滴定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输送对九江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6
作者 张晶晶 杨超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21期49-51,共3页
利用2016年4月—2017年4月九江市环境监测站环保资料、手工采集分析的PM2.5和PM10颗粒物的组分数据及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对沙尘输送污染特征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九江市不处于我国沙尘传输的主要通道上,但受大气区域输送... 利用2016年4月—2017年4月九江市环境监测站环保资料、手工采集分析的PM2.5和PM10颗粒物的组分数据及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对沙尘输送污染特征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九江市不处于我国沙尘传输的主要通道上,但受大气区域输送作用仍能受到沙尘的影响。环境大气中的细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寿命在几天到几周之间,在此期间通过天气系统的作用可以长距离传输,影响范围可以达到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九江市天然的地形地貌配合主导风的“山谷风”环流效应及气溶胶的辐射效应,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在九江市内积聚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沙尘输送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九江市农村防雷工作调研分析
7
作者 冯娟 易朝晖 《江西农业》 2017年第21期39-39,45,共2页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江西省九江市农村防雷工作情况,九江市气象局组织有关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通过座谈和现场走访方式,对全市12个县、市、区部分村镇的防雷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农村防雷现状和农村防雷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防雷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 防雷 九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1月九江地区暴雪过程的流场特征及强回波成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余政 邹伦硕 +2 位作者 王秀明 孙家驰 徐洁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14-1022,共9页
利用九江、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0.5°×0.5°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月19—20日九江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前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沿低层东北冷回流在长江流域形成的冷... 利用九江、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0.5°×0.5°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月19—20日九江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前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沿低层东北冷回流在长江流域形成的冷垫爬升是暴雪产生的动力机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形成次级环流,700 hPa以上正涡度平流和低层暖平流表明天气尺度上升运动较强;700 hPa等θ_(se)线密集,表明锋区稳定维持。低层暖平流,中下层风速加强,急流中心降低,预示降雪回波将发展;低层暖平流结构转为冷平流流场结构,预示降雪减弱。分析表明,本次过程没有强雷暴影响,回波异常增强不是由大水滴和霰雹等固态水凝物粒子造成,雪花下降经过0℃以上的暖层时表面融化,使雪花外裹了一薄层水膜,产生类似于大水滴的等同效果,从而出现了雷达图上反射率因子异常增强的现象;同时,中下层强的上升运动和凝结潜热释放的反馈机制可导致局部较强的反射率因子而产生强降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异常强回波 流场特征 急流 冷平流 暖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鄱阳湖区棉蚜发生规律与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昊 徐梅珍 刘定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九江鄱阳湖区棉蚜发生规律与预报方法,以丰富该地区棉蚜预报技术。[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西省彭泽县近28年来棉蚜的发生规律性及影响因子,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棉蚜发生等级长期预报模式与中... [目的]探讨九江鄱阳湖区棉蚜发生规律与预报方法,以丰富该地区棉蚜预报技术。[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西省彭泽县近28年来棉蚜的发生规律性及影响因子,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棉蚜发生等级长期预报模式与中短期气象条件适宜度预报模式,并在鄱阳湖北部棉区开展了预报试验。[结果]小波分析表明:近28年来,鄱阳湖北部棉花伏蚜发生等级存在4年主振荡周期,而棉花苗蚜发生等级周期性振荡不明显。对比分析与相关分析表明:棉花蚜虫的发生为害与冬季气候背景及中短期气象条件存在显著相关性。预报试验表明:利用单站要素研制的棉花蚜虫发生等级长期预报模式与中短期气象条件适宜度预报模式在气候相似区推广应用的信度是可靠的。[结论]为有效开展棉区棉蚜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发生规律 小波分析 预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鄱阳湖区棉花花铃期高温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昊 段沙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2161-2164,共4页
为了掌握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棉花生产的气象灾害风险变化趋势,就影响棉花产量形成的重要气候因子———花铃期≥35℃高温日数对棉花结铃的影响及其自身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成铃数与花铃期≥35℃高温日数成反正;近50多年... 为了掌握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棉花生产的气象灾害风险变化趋势,就影响棉花产量形成的重要气候因子———花铃期≥35℃高温日数对棉花结铃的影响及其自身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成铃数与花铃期≥35℃高温日数成反正;近50多年来,九江鄱阳湖地区7~9月高温日数年变化总体呈现周期性振荡态势,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没有出现全区性突变增多现象,棉花高温风险尚未因为全球气候变化而显著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花铃期 高温 时空变化 九江鄱阳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a九江鄱阳湖区冬季气温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建荣 吴昊 万华勇 《江西林业科技》 2014年第1期44-47,共4页
采用M-K检验、小波分析、回归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相结合,分析研究近50 a来九江鄱阳湖区冬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为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提供基础性研究支撑。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冬季气温 时空变化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工业园区水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实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登勇 张聪 +3 位作者 杨爱辉 郑宁捷 刘凤玲 余观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9-226,共8页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但其流域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而正确评价工业园区水风险可以有效帮助园区实现水风险管理.在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DEG (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全球水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太湖流域的水...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但其流域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而正确评价工业园区水风险可以有效帮助园区实现水风险管理.在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DEG (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全球水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太湖流域的水环境状况、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及相关标准法规,确定了太湖流域工业园区水风险评估指标,包括9项物理风险指标、6项监管风险指标和9项声誉风险指标.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指标的分级采用5级5分制,风险综合评分值计算采用综合指数加权求和法,建立了太湖流域工业园区水风险评估体系.结果显示,准则层物理风险、监管风险和声誉风险的权重分别为0. 443 4、0. 169 2和0. 387 4,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权重为0. 214 0)、"工业园区废水排放达标率"(权重为0. 270 7)和"媒体对工业园区企业的负面报道"(权重为0. 251 6)指标分别在物理风险、监管风险和声誉风险中所占权重最大.在太湖流域选取了一个纺织工业园区进行实例分析,评估结果表明,2015年该工业园区物理风险值为3. 622 5,监管风险值为2. 980 8,声誉风险值为3. 203 4,综合水风险值3. 351 5,风险等级为Ⅳ级,属高风险,原因与该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高、附近河流水质较差、公众满意度低和废水排放达标率相对不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工业园区 水风险 层次分析法 评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安徽雪深全国之最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后福 刘英 +1 位作者 翟菁 余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874-7877,共4页
基于大气探测资料和雪灾评估报告,分析2008年雪情分布状况,得出安徽雪深为全国最大的事实,并从天气学、数值模式模拟方面探讨安徽雪深之最的原因。结果表明:①2008年安徽雪深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大别山和江淮之间,该区域为全国积雪深度之... 基于大气探测资料和雪灾评估报告,分析2008年雪情分布状况,得出安徽雪深为全国最大的事实,并从天气学、数值模式模拟方面探讨安徽雪深之最的原因。结果表明:①2008年安徽雪深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大别山和江淮之间,该区域为全国积雪深度之最。②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北方阻塞系统稳定存在,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不断交汇,水汽凝结易形成雨雪天气。水汽输送和相对湿度很大,非常有利于在安徽形成较大降雪天气。③雪、冻雨的天气学分析说明,长江以北地区易形成降雪,江南地区则易形成冻雨。④短波槽长期稳定维持在安徽附近地区,成为安徽省积雪深度最大的理由之一。⑤MM5模式模拟结果验证淮河以南地区降水较大,江南地区的降水表现为冻雨,江北地区则表现为降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深 冻雨 成图 MM5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雹暴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彬 陈钟荣 +1 位作者 张晶晶 纪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077-9082,共6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完全弹性三维雹云数值模式,模拟了2007年7月25日发生在南京市六合县的一次强雹暴过程,分析了风暴的气流场、雷达回波结构、涡度场和含水量等宏观微物理的分布及其演变。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多普勒雷达...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完全弹性三维雹云数值模式,模拟了2007年7月25日发生在南京市六合县的一次强雹暴过程,分析了风暴的气流场、雷达回波结构、涡度场和含水量等宏观微物理的分布及其演变。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模拟的雷达回波强度及回波顶高与雷达观测资料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表明,在雹云强盛时期,近地面层是以辐散气流为主,中上层是以辐合上升气流为主,气流在顶端转变方向,形成辐散出流;模拟的高含水量中心,对应着雷达回波图上的强回波中心,出现在上升气流最大区附近,动力场与物质场配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数值模拟 流场 雷达回波强度 涡度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马铃薯苗期霜冻害的指标因子、预报方法及风险趋势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昊 马力 +2 位作者 陈宜 鲁速明 杨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59-65,共7页
针对"棉薯连作轻简化栽培"方式下,冬马铃薯春季破膜放苗期间遭遇的霜冻害损失与结霜期最低气温之间的不对称性,引入草面温度平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草面最低温度能更客观地反映马铃薯苗遭受的霜冻害强度,是马铃薯春霜冻害的... 针对"棉薯连作轻简化栽培"方式下,冬马铃薯春季破膜放苗期间遭遇的霜冻害损失与结霜期最低气温之间的不对称性,引入草面温度平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草面最低温度能更客观地反映马铃薯苗遭受的霜冻害强度,是马铃薯春霜冻害的最佳指标因子。综合分析结霜天气背景,筛选常规天气预报要素,建立了草面最低温度的预报模型,以提高霜冻害强度定量预报的准确性与实用性。诊断分析近57年终霜日期资料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近30年该地区终霜日期整体呈提早出现的趋势,部分地区达到线性提早显著水平;少数地区在2000年代中期出现终霜日期提早的突变点,并在2014^2015年突变显著;在终霜期提早凸显的趋势下,晚霜风险依然存在,且周期性振荡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苗 霜冻害 指标因子 草温预报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暴雨干旱灾害与海温异常波动规律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文金 苏荣 +3 位作者 邵明阳 于步云 谢涛 黄亦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5-1124,共10页
基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澜沧江区域1961—2011年50年气象资料,采用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分解、均生函数逐步回归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澜沧江流域极端天气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区域极端灾害变化和全球... 基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澜沧江区域1961—2011年50年气象资料,采用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分解、均生函数逐步回归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澜沧江流域极端天气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区域极端灾害变化和全球海温异常ENSO(El Nio/La Nia-Southern Oscillation)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该区域降水和暴雨频次存在多尺度特征,降水量存在2a、7a、15a的变化周期,且主周期为准2 a。(2)降水量和暴雨频度序列的IMF1和IMF2周期在2—7 a之间,与ENSO在年际变化上的信号相吻合,NINO(El Nio)指数无论春夏秋冬或年际都与暴雨和干旱灾害频次呈现负相关,而SOI(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指数则呈现正相关,其中,NINO指数与干旱相关性指数在秋冬和年际接近-0.3。(3)澜沧江流域暴雨和干旱灾害与ENSO有重要联系,且随着气温升高干旱灾害频次明显增加。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极端气温灾害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某种关联,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表现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干旱 脆弱性 海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棉花花铃期降水资源变化与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昊 杨柳 杨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111-116,122,共7页
为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棉花花铃期降水资源的变化与影响,以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因素和花铃期降水因子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棉花产量品质形成限制性影响因子,分析诊断了其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产业发展的利弊。结果表明:(1)7月、8月降水日... 为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棉花花铃期降水资源的变化与影响,以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因素和花铃期降水因子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棉花产量品质形成限制性影响因子,分析诊断了其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产业发展的利弊。结果表明:(1)7月、8月降水日数以及花铃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是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限制性降水因子,正常年份鄱阳湖区花铃期降水条件对棉花产量品质形成是适宜的。(2)棉花伏、秋桃数分别与7月、8月降水日数呈负相关;蕾铃脱落率与花铃期降水量绝对距平呈正相关,单铃重、霜前花率均与花铃期雨量绝对距平呈负相关;衣分、纤维长分别与花铃期降水日数绝对距平的"立方值"和"4次方根"呈负相关。(3)7、8月降水日数总体呈不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且均有增多的突变期,周期性变化趋势不显著;进入2000年代以来7月份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明显,有利于降低伏桃形成的灾害风险。(4)花铃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绝对距平总体上均呈减小的变化趋势,特别是2000年代以来这一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花铃期降水有利于研究地区棉花产量品质形成和棉花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花铃期 降水特征 影响 鄱阳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棉花花铃期热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妍 邵明阳 +2 位作者 郭欢 吴昊 曾小林 《中国棉花》 2023年第6期12-17,共6页
为优化棉花生产布局和提升棉花科学防灾减灾水平,对江西省棉花主产区9个气象观测站花铃期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站点棉花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线性变化呈极不显著的增多趋势;(2)赣北北部瑞昌站和西部高安... 为优化棉花生产布局和提升棉花科学防灾减灾水平,对江西省棉花主产区9个气象观测站花铃期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站点棉花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线性变化呈极不显著的增多趋势;(2)赣北北部瑞昌站和西部高安站以及赣中西部吉安县站重度热害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出现突变点,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出现上升的突变区;(3)各站点棉花高温热害均呈现显著的、多尺度的振荡周期,未来5 a赣中西部吉安县的轻、中度高温热害均呈增加趋势,赣北西部高安站的轻、重度高温热害均呈增加趋势,鄱阳湖周边都昌、鄱阳和庐山市3个站点的轻、中度热害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棉花 花铃期 高温热害 时空分布 线性 周期性 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盲蝽象预报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3
19
作者 吴昊 段沙丽 +2 位作者 张玲芳 刘定忠 鲁速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2,共6页
小波分析表明,近28年来鄱阳湖北部棉花盲蝽象发生等级存在着明显的5年与6~8年的振荡周期。其中,1990-1998年尺度为5年的主周期很明显,1990年以前尺度为7~8年的主周期较明显,1999-2008年显现明显的6~7年主周期。这也表明棉花盲蝽象的... 小波分析表明,近28年来鄱阳湖北部棉花盲蝽象发生等级存在着明显的5年与6~8年的振荡周期。其中,1990-1998年尺度为5年的主周期很明显,1990年以前尺度为7~8年的主周期较明显,1999-2008年显现明显的6~7年主周期。这也表明棉花盲蝽象的发生、消长存在着"年际生态后续效应"(即前、后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对比分析与相关分析表明:棉花盲蝽象的发生与冬季气候背景及中短期气象条件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基于上述研究,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棉花盲蝽象长期预报模式与中短期气象条件适宜度预报模式,并通过预报试验获得了在同一农业气候区推广应用的信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盲蝽象 预报方法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冻害对江西油菜产量的影响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昊 邵明阳 +1 位作者 沈福生 段沙丽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4-19,共6页
为提升江西油菜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油菜产业高效发展,以油菜单产与冬春季日最低气温(站日数)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立了江西油菜产量与低温冻害的关系模型,诊断揭示了油菜低温冻害发生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1)前冬日最低气温≤-3℃、后... 为提升江西油菜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油菜产业高效发展,以油菜单产与冬春季日最低气温(站日数)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立了江西油菜产量与低温冻害的关系模型,诊断揭示了油菜低温冻害发生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1)前冬日最低气温≤-3℃、后冬日最低气温<0℃的低温,均会影响油菜产量的形成,且后冬更为显著。后冬日最低气温≤-3℃的站日数,与油菜气象产量负相关的显著水平,远高于前冬日最低气温≤-5℃(含≤-7℃)站日数,这表明油菜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对低温冻害更加敏感,受到的影响更不可逆。(2)一方面,江西油菜低温冻害发生的站日数,年代际变化和年线性变化均呈递减趋势,且出现持续的减少突变,表明该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油菜低温冻害风险总体降低;另一方面,当地油菜低温冻害时间分布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周期性振荡特征,且在未来10 a可能进入风险上升的周期,由此可知,尽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但冻害风险仍具有突发、重发等可能,需加强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产 关系模型 低温冻害 站日数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