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九江地区“倒春寒”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晶晶 辛学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8期164-167,共4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6~9日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水汽及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这次连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从形势上分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冷...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6~9日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水汽及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这次连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从形势上分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和南支槽;乌山阻高的形成有利于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以及冷空气的堆积。地面冷空气呈东路不断渗透南下影响九江地区,导致该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出现倒春寒。此次过程冷空气以中路路径为主,冷空气从蒙古经我国华北补充南下,冷锋在南岭停留3d后南移出海,贝加尔湖以西的高压脊稳定维持,为低涡后部冷空气南下提供通道,使得冷空气可以持续下滑至江南,形成倒春寒。垂直结构分析显示,这次过程中低层辐合中心和高层辐散中心基本垂直且与强降水区相对应,说明辐合辐散场的垂直配置有利于产生较强或较稳定的降水;且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和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持续南侵也为湖南连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冷空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市)级天气预报实时业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
作者 刘志明 丁若洋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36-39,共4页
一、前言 地(市)级气象台在省以下天气预报业务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何建设向上与省台STYS系统接口,向下与县级系统相联具有较强指导功能的地市级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是省以下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江西省气象局和九江... 一、前言 地(市)级气象台在省以下天气预报业务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何建设向上与省台STYS系统接口,向下与县级系统相联具有较强指导功能的地市级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是省以下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江西省气象局和九江市气象局在九江市政府的支持下,从1990年开始,开通了南昌到九江的气象专用电路(租金由地方财政支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 预报 实时业务系统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春季江西省一次高架雷暴降雹过程分析
3
作者 储笑涵 徐洁玲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0期67-69,共3页
利用雷达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自动站非常规观测资料,对江西省2021年3月30—31日中北部地区的一次高架雷暴降雹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层干冷空气侵入与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导致层结不稳定,暖气团沿“冷垫”爬升与低空850 hP... 利用雷达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自动站非常规观测资料,对江西省2021年3月30—31日中北部地区的一次高架雷暴降雹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层干冷空气侵入与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导致层结不稳定,暖气团沿“冷垫”爬升与低空850 hPa切变线共同作用,触发了强对流天气,加之适宜的0℃层和-20℃层的高度,有利于冰雹增长;(2)多单体风暴使强对流维持时间延长,强回波质心深厚密实且较高,具有高架雷暴的特征;(3)此次冰雹落区的VIL在50 kg/m^(2)以上,50 dBz以上的强回波顶高和底高相差3 km以上,且出现明显的三体散射、钩状回波等特征,对冰雹预警有较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雷暴 大冰雹 雷暴大风 干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3月赣北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以景德镇为例
4
作者 梅婷 储笑涵 +1 位作者 黄龙飞 张晶晶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数值模式等多源资料对2022年3月14日景德镇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此次过程是高空偏西北气流影响下多单体风暴造成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强对流灾害会有雷暴大风、冰雹等;(2)冷锋与水平对流卷在景德镇...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数值模式等多源资料对2022年3月14日景德镇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此次过程是高空偏西北气流影响下多单体风暴造成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强对流灾害会有雷暴大风、冰雹等;(2)冷锋与水平对流卷在景德镇相遇,有利于雷暴加强和维持,雷暴高度组织化整齐排列,强回波(55 dBz)在景德镇稳定少动,回波走向与景德镇垂直,故造成了短时强降水的发生;(3)0~6 km垂直风切变只是一般参考值,0~8 km垂直风切变往往会更加具有风暴结构的指示意义;(4)此次过程在灾害出现10 min前已经出现了强对流天气指示因子,预报员需时刻保持警惕,提前做出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资料 云图演变 “V”字形缺口 ROSE PU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7月12-13日赣北暴雨云团的环流形势与云图特征
5
作者 李嘉 李眠云 +1 位作者 刘建明 潘爱军 《江西农业》 2019年第24期27-29,34,共4页
利用2019年7月12-13日的探空资料、地面中尺度降水资料和红外云图等资料,对江西省赣北地区的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高空东北低涡横槽的建立,为赣北暴雨、大暴雨聚集了冷空气能量,高空东北横槽转竖南下过程中与南支槽合并,... 利用2019年7月12-13日的探空资料、地面中尺度降水资料和红外云图等资料,对江西省赣北地区的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高空东北低涡横槽的建立,为赣北暴雨、大暴雨聚集了冷空气能量,高空东北横槽转竖南下过程中与南支槽合并,加强了高空槽南下深度和冷空气南下强度,在高空槽引导下,冷空气从低涡冷区一端渗透到低涡暖区内,形成了NE-SW向成串的暴雨云团。鄱阳湖平原地区有利于冷空气南下与暖空气汇合,易于暴雨云团的加强和对流云团的新生。在东移过程中,该地区多次出现对流云团新生、发展、减弱或消亡的过程,形成列车效应;云团与云团之间合并,一种是云团发展到顶峰开始衰减时期,规模较大、移速减慢,其后部往往新生一个对流云团,然后发展壮大并与之合并;另一种是江西省东部多山,对暴雨云团东移有阻挡减弱作用,鄱阳湖平原地区暴雨云团移速较快,而且往往有新生云团发展东移与之合并。多频次、大范围、降水强度大的降水事实,也说明暴雨云团具有对流性降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涡横槽 暴雨云团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列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