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科技成果推动九寨沟县灾后林业发展
1
作者 汪雪英 张建珍 +2 位作者 于雅楠 刘元福 宋跃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3期216-216,218,共2页
从核桃、花椒、柿子等优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说明推广科技成果将大力推动九寨沟县林业产业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培养增强农民群众品牌意识,促进该县生态与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以为地震灾区的林业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推动 林业发展 四川九寨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县核桃高接换优改造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国梁 朱代梅 《四川林业科技》 2010年第6期114-117,共4页
核桃是九寨沟县的一项重要产业,多年的种植习惯都是老龄树结果的晚实品种和自然生长生存的生产发展模式,导致质量和产量处在低水平阶段,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引进优质早实类核桃品种对现有晚实低产、低效林实施改造,是缩短投产周... 核桃是九寨沟县的一项重要产业,多年的种植习惯都是老龄树结果的晚实品种和自然生长生存的生产发展模式,导致质量和产量处在低水平阶段,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引进优质早实类核桃品种对现有晚实低产、低效林实施改造,是缩短投产周期是解决核桃生产落后局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现状 嫁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县云杉落针病发生与化学防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谢小刚 李艳梅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57-58,17,共3页
云杉落针病的发病高峰时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以子囊孢子萌发期危害最大,防治最佳时段在子囊孢子飞散高峰期,连续进行防治2次,防治效果均可达到80%以上,烟剂可作为大面积控制云杉落针病的理想用药。九寨沟县于2001年-2008年累计防治面... 云杉落针病的发病高峰时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以子囊孢子萌发期危害最大,防治最佳时段在子囊孢子飞散高峰期,连续进行防治2次,防治效果均可达到80%以上,烟剂可作为大面积控制云杉落针病的理想用药。九寨沟县于2001年-2008年累计防治面积6 866 hm2,平均防治效果达89.6%,有效地控制了云杉落针病的扩散,巩固和改善了林区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落针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县早实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建珍 刘元福 谢小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155-155,共1页
阐述了九寨沟县早实核桃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促进九寨沟县早实核桃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关键词 早实核桃产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四川九寨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思考
5
作者 杨毅 《四川林业科技》 2008年第6期81-82,84,共3页
在分析九寨沟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和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九寨沟县今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工程建设 后续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天然群体的表型变异 被引量:53
6
作者 罗建勋 李晓清 +4 位作者 孙鹏 黄晓江 李树全 黄春力 扬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研究了云杉自然分布区内 2 0个天然群体的针叶长度、宽度 ,球果长度、宽度、烘干质量、出籽率 ,种子的长度、宽度及每粒质量共 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模式。结果表明 :云杉种内表型变异丰富 ,群体间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 ;球果的长度... 研究了云杉自然分布区内 2 0个天然群体的针叶长度、宽度 ,球果长度、宽度、烘干质量、出籽率 ,种子的长度、宽度及每粒质量共 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模式。结果表明 :云杉种内表型变异丰富 ,群体间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 ;球果的长度和宽度均与烘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335和 0 .75 6 0 ;种子长度与宽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r =0 .7739) ,种子长度与每粒质量呈正相关 (r =0 .5 884 ) ;针叶、球果性状随海拔、纬度、经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异 ,种子性状变异以海拔变异为主。同时对表型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天然群体 表型变异 变型规律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引种造林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宗兴 刘千里 +4 位作者 黄泉 汪明 王俊华 段琼 黄晓江 《四川林业科技》 2005年第3期1-10,共10页
经过连续14a的辐射松(PinusradiataD.Don)引种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1 5m×2.0m造林密度,短册状或水平沟整地,采用石块、塑料薄膜覆盖,造林成活率达96%,保存率达90%。(2)抚育压青6a的辐射松幼树树高生长量为对照的2 02倍,地径... 经过连续14a的辐射松(PinusradiataD.Don)引种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1 5m×2.0m造林密度,短册状或水平沟整地,采用石块、塑料薄膜覆盖,造林成活率达96%,保存率达90%。(2)抚育压青6a的辐射松幼树树高生长量为对照的2 02倍,地径生长量为对照的2 19倍;每株幼树施20g(N)+100g(P)施肥量的树高生长量比对照提高65 7cm~120.2cm,地径生长量比对照提高1 74cm~3 83cm;1/3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生长量提高295 7cm,地径生长量提高3 0cm,1/4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提高198 1cm、地径生长量提高2 54cm;(3)辐射松1a中有2次高生长高峰期、3次径生长高峰期,高、径速生期在4~6龄年出现,幼林的根系、枝干、叶的生物量在5a生时也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松 岷江上游 干旱河谷 引种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种子育苗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吴宗兴 余良海 +5 位作者 刘千里 黄泉 王俊华 汪明 赵文 黄晓江 《四川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47-55,共9页
经过连续 3年对辐射松种苗特性及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 1)辐射松种子在 5℃的低温条件下贮藏 2年其发芽率比对照提高 6 4 5 % ;( 2 )用 0 5 %的高锰酸钾液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其幼苗出苗率提高 39 2 % ;( 3)用湿润河砂层积... 经过连续 3年对辐射松种苗特性及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 1)辐射松种子在 5℃的低温条件下贮藏 2年其发芽率比对照提高 6 4 5 % ;( 2 )用 0 5 %的高锰酸钾液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其幼苗出苗率提高 39 2 % ;( 3)用湿润河砂层积催芽的种子其苗木平均苗高 2 4 0cm ,平均地径 0 33cm ,比对照苗高多 4 8cm ,地径大 0 12cm ;( 4)酸性土上培育的苗木平均苗高比碱性土上培育的苗木平均苗高多 9 8cm ,平均地径大 0 16cm ;( 5 )营养袋规格 10cm× 15cm ,营养土配方为腐殖含量 5 0 %的平均苗高 2 3 3cm ,平均地径 0 3cm ,达到一级苗标准 ;( 6 ) 2月底 3月初播种的苗木比 4月底 5月初播种的苗木苗高多 9 1cm ,平均地径大0 16cm ,出苗率提高 35 6 %。经过综合试验研究 ,场圃出苗率由 40 %提高到 80 %以上 ,每公顷产一年生合格营养袋苗达 12 0万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干旱河谷 辐射松 种子育苗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崩塌山体微生境植被恢复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骆宗诗 王志明 +6 位作者 陈永林 张利 何建社 何飞 潘文丽 龙汉利 刘兴良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37-41,共5页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次生灾害,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毁。本文在深入调查汶川县映秀镇老虎嘴崩塌山体的微地形地貌、岩石大小及土壤含量等特征的基础上,将崩塌山体的微生境划分为碎...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次生灾害,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毁。本文在深入调查汶川县映秀镇老虎嘴崩塌山体的微地形地貌、岩石大小及土壤含量等特征的基础上,将崩塌山体的微生境划分为碎石坡面、巨石坡面、碎石地、洼地和沟槽地5种类型,以及石面、石缝、石丛三种超微生境。通过不同微生境和超微生境的植被恢复试验,总结了地震灾区崩塌山体植被恢复技术,以期为地震灾区植被恢复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微生境 超微生境 植被恢复 崩塌山体 坡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物多样性指数对汶川地震灾区崩塌山体的微生境植被自然恢复力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骆宗诗 陈永林 +3 位作者 王志明 何飞 何建社 潘红丽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52-55,共4页
本文将地震灾区的崩塌山体划分为碎石坡面、巨石坡面、碎石地、洼地和沟槽地5种微生境类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植物多样性指数,对崩塌山体不同微生境的植被自然恢复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微生境的植被自然恢复力不同,其恢复力指数... 本文将地震灾区的崩塌山体划分为碎石坡面、巨石坡面、碎石地、洼地和沟槽地5种微生境类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植物多样性指数,对崩塌山体不同微生境的植被自然恢复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微生境的植被自然恢复力不同,其恢复力指数大小为:沟槽地>洼地>碎石地>巨石坡面>碎石坡面。这客观上反应了地震灾区不同生境的植被天然恢复现状,可为灾区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恢复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力 汶川地震 微生境 崩塌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带辐射松整地造林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宗兴 刘千里 +4 位作者 黄泉 汪明 王俊华 段琼 黄晓江 《四川林业科技》 2006年第2期11-16,共6页
经过连续3年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对辐射松(Pinus radiataD.Don)造林及幼林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干旱地带采用水平沟、短册状整地比穴状整地造林成活率提高2.4~7.8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1.0~7.6个百分点,高生长量提高7.8 cm^28.4 cm... 经过连续3年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对辐射松(Pinus radiataD.Don)造林及幼林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干旱地带采用水平沟、短册状整地比穴状整地造林成活率提高2.4~7.8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1.0~7.6个百分点,高生长量提高7.8 cm^28.4 cm,地径生长量提高0.28 cm^0.84 cm。(2)水平沟整地比短册状、穴状整地0~100 cm土壤含水量全年分别提高1.29个百分点和2.08个百分点,旱季分别提高1.36个百分点和1.37个百分点,雨季分别提高1.16个百分点和2.87个百分点;短册状整地比穴状整地0~100 cm土壤含水量全年提高0.80个百分点,旱季提高0.01个百分点,雨季提高1.7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松 干旱地带 整地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武县清漪江沟泥石流物源现存量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骆宗诗 陈永林 +3 位作者 王志明 罗晓华 何建社 向成华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5期37-41,共5页
清漪江沟为涪江上游平通河的一条支沟,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境内,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12日清漪江流域降雨112 mm,由此引发山洪和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的第16天,调查了宽坝林场场部至锁江乡立石沟19.73 km长的两岸汇水沟、侵蚀... 清漪江沟为涪江上游平通河的一条支沟,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境内,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12日清漪江流域降雨112 mm,由此引发山洪和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的第16天,调查了宽坝林场场部至锁江乡立石沟19.73 km长的两岸汇水沟、侵蚀沟和不同类型崩塌体的发生数量及其泥石流物源的现存量。结果表明,调查区段内,两岸有大小汇水沟54条,密度2.7条·km-1,在林地和耕地上新形成了65条侵蚀沟,密度3.3条·km-1,沟口的物源现存量达1 264 m3,密度为64 m3·km-1;有394处大小不同的崩塌体,数量密度为20处·km-1;现存的崩塌体量共7 324 m3,现存量密度达371 m3·km-1。南坡和北坡的崩塌数量和现存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南坡崩塌了286处,数量密度为14.5处·km-1,占河流两岸崩塌数的72.6%;崩塌现存量5 486 m3,现存量密度为278.1 m3·km-1,占崩塌现存总量的74.9%;北坡崩塌了108处,数量密度为5.5处·km-1,占河流两岸崩塌数的27.4%;崩塌体现存量1 838 m3,现存量密度为93.2 m3·km-1,占崩塌体现存总量的25.1%。分析还表明,人为活动是泥石流物源的主要来源,尤其是耕地。因此,在泥石流灾害治理中,应重视和引导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岩崩 滑坡 物源 四川盆周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希蒙得木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晓清 胡学煜 +5 位作者 左英强 张炳林 莫劲雁 刘文婷 曹小军 高捍东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9-22,27,共5页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应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16个月生希蒙得木实生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生物量分配。7个希蒙得木种源参加试验,用控制浇水的方法设7个水分梯度。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与对照相比,7个种源的希蒙得木总生物量...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应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16个月生希蒙得木实生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生物量分配。7个希蒙得木种源参加试验,用控制浇水的方法设7个水分梯度。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与对照相比,7个种源的希蒙得木总生物量分别下降了26.40%,37.22%,30.26%,20.11%,27.22%,30.41%,34.17%;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降低,地下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增加,变幅为1.64%,2.00%,2.31%,2.15%,1.85%,2.67%,2.14%;根冠比分别是对照的110.68%,147.54%,171.96%,152.36%,152.29%,226.11%,152.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蒙得木 水分胁迫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胁迫对植物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晓清 胡学煜 +4 位作者 左英强 张炳林 莫劲雁 蔡小虎 费世民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2-76,共5页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热逆境对植物的影响日趋显著。从热胁迫对植物生长、细胞膜结构、抗氧化物质、渗透调节、热激蛋白、光合作用的影响等方面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林木抗热性品种...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热逆境对植物的影响日趋显著。从热胁迫对植物生长、细胞膜结构、抗氧化物质、渗透调节、热激蛋白、光合作用的影响等方面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林木抗热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胁迫 生理 热激蛋白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野生红豆杉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罗建勋 孙启武 黄晓江 《四川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分析四川野生红豆杉的资源量、分布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现有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途径。
关键词 四川 野生红豆杉资源 保护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干旱河谷区核桃高接换优改造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元福 张建珍 +2 位作者 汪磊 吴万波 李晓清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88-90,共3页
核桃是九寨沟县的一项重要产业,但从品种到栽培技术都沿用传统模式,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从品种引进入手,通过不同嫁接方式对现有核桃连续3年进行改造,现将其要点总结,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 核桃 品种引进 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枝云杉天然林优树性状变异及选择潜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四川省粗枝云杉纸浆材协作组 孙鹏 王启和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27-131,共5页
利用 7个天然林林分中初选优树的 2 2个性状资料 ,分析了性状在林分间的变异情况 ,并定性地指出各目的性状在林分、个体间的选择效果 .运用综合坐标评定法 ,确定了参选林分的选择潜力 ,并对
关键词 粗枝云杉 性状变异 优树选择 优树评价 综合坐标 评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水江干旱河谷区荒山造林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左英强 莫劲雁 +4 位作者 张炳林 胡学煜 刘元福 陈红梅 李晓清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61-64,共4页
白水江干旱河谷区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最脆弱区域之一,该区域植被恢复尤为困难。在干旱河谷核心区域不同立地条件下通过多年造林试验,岷江柏、侧柏造林成效较好,刺槐造林成效相对较差。
关键词 白水江 干旱河谷 荒山 岷江柏 侧柏 刺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扦插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小辉 李斌 +1 位作者 杨林 庄国庆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12期76-76,136,共2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不同插穗年龄、不同浓度的激素ABT、不同类型的穗条对山桐子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插穗对其成活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成活率以1年生插穗最高,用400mg/LABT水溶液对1年生插穗处理效果较好,成活率达到8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不同插穗年龄、不同浓度的激素ABT、不同类型的穗条对山桐子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插穗对其成活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成活率以1年生插穗最高,用400mg/LABT水溶液对1年生插穗处理效果较好,成活率达到81.2%;以顶梢枝条为插穗,ABT激素浓度为400mg/L在成活率上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扦插技术 优树扩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高山秃鹫的救治报告
20
作者 赵金梅 田长彦 何茂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0期118-118,共1页
作者就2008年3月23日九寨沟县大录乡香扎村多诺水电站库区施工人员发现的一只不明大鸟的救治进行分析报告,并对野生动物疾病的传播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秃鹫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