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扩展下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空间格局变化趋势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学刚 魏疆 +1 位作者 任泉 张克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5-1019,共5页
城市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而不断的城市扩展势必导致环境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变化。乌鲁木齐市作为中国西部的内陆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能源结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 城市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而不断的城市扩展势必导致环境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变化。乌鲁木齐市作为中国西部的内陆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能源结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治理污染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分析了2004—2009年城市3个不同区域(市南区、市中区和市北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数据,研究了在城市不断扩展的前提下,污染物浓度在空间上的迁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PM10、SO2和NO2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均出现在冬季采暖期(12月至来年1月),主要是因为采暖消耗大量原煤和高逆温频率所致。其峰值分别达到0.379、0.510、0.120 mg.m-3。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北扩,PM10和SO2的浓度呈现出向北迁徙的趋势,原本污染最严重的市南区浓度逐步下降,而市北区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NO2浓度则表现出不断南迁的趋势,即原本NO2浓度高的市北区变化不大,而市南区和市中区则呈现出快速增加的态势。说明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人类活动频率的不断增加,正发生着空间上迁徙变化。由于污染排放源的差异性,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在空间上的不同。通过分析得出,乌鲁木齐市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随着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城市的扩展,污染物浓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了不同的迁徙变化特征,是今后城市发展和环境治理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迁徙 空间变化 SO2 PM10 N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不同区域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海珍 任泉 +1 位作者 魏疆 陈学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23,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城市不同区域间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差异性,沿城市走向梯度布设降尘采样点采集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仪测定样品中Cu、Cr、Mn、Fe、Ni、Zn、Cd、Pb和As等重金属含量,并计算富集因子来判断... 为进一步了解城市不同区域间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差异性,沿城市走向梯度布设降尘采样点采集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仪测定样品中Cu、Cr、Mn、Fe、Ni、Zn、Cd、Pb和As等重金属含量,并计算富集因子来判断不同区域间的污染源类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探讨污染的来源。结果显示,所测重金属元素中除Mn外,均受到人为源的影响,且十分严重。从贡献率来看,不同区域间第一因子的贡献率虽有差异,但均为来自土壤的风沙扬尘造成;第二因子的贡献率也不尽相同,主要是燃煤产生的污染;第三因子出现了差异,市南区和市北区主要是受金属冶炼的影响,而市中区的影响可能来自垃圾焚烧;市南区未出现第四因子,而市中区和市北区的污染源也不相同。分析表明,城市大气降尘污染依然严重,做好防控风沙和建筑扬尘,减少煤炭消耗,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是整体减少大气降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染 重金属市污染 富集因子市污染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调整对冬季SO_2浓度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魏疆 陈学刚 +1 位作者 任泉 张克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8-91,共4页
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严重,SO2浓度不断增加,且超标频率增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2012年乌鲁木齐市实施"煤改气"工程,旨在改善乌鲁木齐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为研究工程的实施对SO2浓度的控制起到的作用,选用冬季污染... 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严重,SO2浓度不断增加,且超标频率增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2012年乌鲁木齐市实施"煤改气"工程,旨在改善乌鲁木齐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为研究工程的实施对SO2浓度的控制起到的作用,选用冬季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段(1—2月),对"煤改气"前后城市不同区域的SO2日均浓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煤改气"对SO2浓度的降低效果显著,但降低幅度在区域间存在差异,"煤改气"后冬季SO2日均浓度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态势,南面SO2日均浓度基本达标,而北面SO2浓度虽有降低,但超标频率依然较高,值得当地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改气 空间分布 大气污染 浓度变化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8—2017年乌鲁木齐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苏朝丞 谢葭颖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6期188-188,191,共2页
本文利用1988—2017年乌鲁木齐市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资料,研究近30年乌鲁木齐市降水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乌鲁木齐市年均降水量为310.8 mm,降水量呈逐年增多趋势;近30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60 d,呈逐年减少趋势,但年际波动变化较大,说明... 本文利用1988—2017年乌鲁木齐市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资料,研究近30年乌鲁木齐市降水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乌鲁木齐市年均降水量为310.8 mm,降水量呈逐年增多趋势;近30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60 d,呈逐年减少趋势,但年际波动变化较大,说明随着气候变化,乌鲁木齐市极端强降水和干旱事件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降水日数 演变特征 新疆乌鲁木齐 1988—201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崔玉玲 伏晓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44-45,共2页
概述乌鲁木齐市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乌鲁木齐市农村信息员队伍发展的对策,以期提高当地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水平,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信息员 现状 对策 新疆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崔玉玲 段金荣 伏晓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2期59-60,共2页
概述乌鲁木齐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以为乌鲁木齐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信息化 现状 对策 新疆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冬季气溶胶散射吸收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魏疆 陈学刚 +1 位作者 任泉 张克磊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4,共5页
采用积分式浑浊度仪于2012年1月在乌鲁木齐市中区和市北区对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进行连续观测,分析了市中区与市北区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结合同期的相关气象资料对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市中区和市北区... 采用积分式浑浊度仪于2012年1月在乌鲁木齐市中区和市北区对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进行连续观测,分析了市中区与市北区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结合同期的相关气象资料对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市中区和市北区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吸收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呈"W"型;峰值分别出现在0:00和12:00前后,谷值则出现在5:00和17:00前后。散射系数远大于吸收系数,说明大气气溶胶的消光作用主要由散射作用完成。相对湿度与散射系数、吸收系数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而风速对散射系数、吸收系数影响较大,且对市北区的影响大于市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散射系数 吸收系数 相对湿度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天山北坡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其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耿燕 哈不拉哈提 +13 位作者 陈亮 沙比提 买买提 沙拉木 王珂 葛怡成 瓦哈提 阿达力 木拉提 李春雨 顾来霞 张月华 冯丽晔 玛依拉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2期226-229,251,共5页
本文利用中天山北坡山区2003—2015年牧试站观测土壤水分资料计算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水分贮存量和地面观测资料的降水、蒸发、气温、日照、风速资料,运用拟合计算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对中天山北坡山区13a来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水... 本文利用中天山北坡山区2003—2015年牧试站观测土壤水分资料计算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水分贮存量和地面观测资料的降水、蒸发、气温、日照、风速资料,运用拟合计算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对中天山北坡山区13a来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水分贮存量与蒸发、降水、气温、日照、风速的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就各层±壤水分与气象要素相关性来看,±壤水分主要受蒸发量、降水量、气温、日照、风速的影响,其区域各层±壤水分对应温度具有显著负相关,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蒸发、气温和风速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降水,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影响随着上壤层次的增加而减弱,气温和风速均与±壤水分呈负相关,通过对不同层次±壤水分影响的气象要素研究,得到各层±壌水分气象要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 北坡 土壤水分时空 变化 气象要素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平台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控与农作物干旱脆弱性研究
9
作者 蔡芸瞳 戚超 阿迪拉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4期48-49,共2页
充分利用气象地面观测数据和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结合ArcGIS平台,对不同农作物承受不同能力进行评估,采取空间分区监测,实现农业气象灾害监控自动化。以农作物干旱脆弱性为研究对象,针对农作物承受旱灾的情况,运用“暴露性-敏感性-适... 充分利用气象地面观测数据和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结合ArcGIS平台,对不同农作物承受不同能力进行评估,采取空间分区监测,实现农业气象灾害监控自动化。以农作物干旱脆弱性为研究对象,针对农作物承受旱灾的情况,运用“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的评价模型,构建农作物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通过ArcGIS平台实现农作物脆弱性空间分区评价,以达到科学监控农业气象灾害的目的。通过研究,以期为构建农作物特征承灾评价模型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和有效的参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农业气象灾害 农作物承灾力 干旱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雪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等级划分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勇 赵战成 +2 位作者 晏军 唐冶 蔡芸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7-583,共7页
利用新疆1954-2018年雪灾资料分析其灾害时空特征,时间上雪灾灾损强度在90年代后出现明显加大,2010年出现跃增特点,空间上雪灾灾损强度新疆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盆地或平原。用雪灾出现次数、房屋倒塌间数、牲畜棚圈倒塌... 利用新疆1954-2018年雪灾资料分析其灾害时空特征,时间上雪灾灾损强度在90年代后出现明显加大,2010年出现跃增特点,空间上雪灾灾损强度新疆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盆地或平原。用雪灾出现次数、房屋倒塌间数、牲畜棚圈倒塌间数、损坏大棚数、死亡牲畜数、受灾面积、经济损失等多指标综合分析法来客观构建灾损指数,符合Γ分布的灾损指数结合F分布函数能客观的描绘出雪灾等级,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重4个等级。根据构建的雪灾等级,发现新疆雪灾特重灾区集中在天山山区及其以北地区,南疆仅有喀什地区为特重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区划 灾损指数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早熟机采棉不同品种区域试验
11
作者 高宇 许浩翊 +3 位作者 王啸天 苏朝丞 郝亚明 王进 《农业工程》 2023年第12期128-133,共6页
为了早熟机采棉花品种和品系优良品质的传承,在北疆10个地区选取12个早熟机采棉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12个品种出苗-吐絮期平均121.1~125.2 d,标准偏差±1.5 d,早熟属性明显;10个试验区棉花全生育期113.9~141.7 d,标准偏差... 为了早熟机采棉花品种和品系优良品质的传承,在北疆10个地区选取12个早熟机采棉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12个品种出苗-吐絮期平均121.1~125.2 d,标准偏差±1.5 d,早熟属性明显;10个试验区棉花全生育期113.9~141.7 d,标准偏差±8.1 d。吐絮期整齐度B10表现最佳;B07籽棉产量最高,比B00(CK)增产4.8%;B09皮棉与霜前皮棉优于其他品种,比B00分别增产10.0%和9.7%;品种间皮棉产量经方差分析及t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皮棉产量排名为B09>B06>B05>B10>B03>B07>B08>B11>B00>B04>B02>B01。与B00相比,B05、B06在10个试验区中全部增产,其余10个品种在不同区域的产量有增有减。纤维品质检测综合评比,B04和B00为优质棉Ⅰ型标准,B02、B11、B05、B10、B06、B08、B09、B01和B03为普通优质Ⅱ型标准;B07为品质Ⅲ型标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B09、B06和B05品种可在北疆地区推广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籽棉 皮棉 气候环境 区域试验 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