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硬岩层断裂型矿震地面震动损害边界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年宾 张明 +5 位作者 张宇 王卫 魏凯祥 陈国华 赵建明 李志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113,共8页
为分析厚硬岩层断裂诱发矿震可能对地面造成一定的震动损害,以矿震引起地面震动损害响应工程实例为背景,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研究厚硬岩层断裂型矿震地面震动损害边界预测模型及其定量估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大范围厚硬岩层空间结... 为分析厚硬岩层断裂诱发矿震可能对地面造成一定的震动损害,以矿震引起地面震动损害响应工程实例为背景,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研究厚硬岩层断裂型矿震地面震动损害边界预测模型及其定量估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大范围厚硬岩层空间结构形成过程中岩体固支端持续弹性变形,这是厚硬岩层断裂型矿震的主要能量来源;震源能量传播至地面转化成质点不同震动速度,能够表征震动损害响应程度和确定地面震动损害边界;开采地面“移动-震动”损害边界统一预测模型,兼顾了缓慢岩移与瞬间矿震2类灾害特征;采用研究模型预测16101工作面矿震引起地面明显震感、较强震感、民用建筑物破坏不同边界为4187 m,1233 m,705 m,预测结果与实际矿震地面响应范围基本相符。研究结果可为矿震地面震动损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矿震 厚硬岩层 地面震动损害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西深部厚煤层大采高综采面覆岩破坏高度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玉鹏 张玉军 +2 位作者 刘毅涛 宋业杰 赵秋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7-43,共7页
为解决蒙西矿区深部开采受多层含水层威胁条件下,覆岩破坏高度难以准确计算的问题,应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相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厚煤层大采高综采覆岩破坏高度。首先,综合采用井上下钻孔联合观测,基于钻孔注水及数控摄像技术,实... 为解决蒙西矿区深部开采受多层含水层威胁条件下,覆岩破坏高度难以准确计算的问题,应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相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厚煤层大采高综采覆岩破坏高度。首先,综合采用井上下钻孔联合观测,基于钻孔注水及数控摄像技术,实测纳林河二号矿井厚煤层综采一次采全高条件下的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然后,通过构建数值和物理相似模型,并结合全国类似条件矿井实测资料的回归分析,确定蒙西矿区覆岩破坏高度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实测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采高比为17.1~22.06;采用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确定该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与采高的比值为15~18.8;蒙西深部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工作面覆岩破坏高度可按18倍采高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厚煤层 大采高综采 覆岩破坏 钻孔注水 数控摄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陕矿区大储量采空区水害综合防治技术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小勇 《中国煤炭》 2021年第8期22-27,共6页
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1采空区积水具有储量大、动态补给量大等特点,为了防治31121采空区水害,保障相邻31120工作面回风巷安全掘进,将31121采空区积水分成整体疏放积水区与局部疏放积水区,利用泄水巷布置钻孔、辅回撤通道密闭墙导水管、工... 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1采空区积水具有储量大、动态补给量大等特点,为了防治31121采空区水害,保障相邻31120工作面回风巷安全掘进,将31121采空区积水分成整体疏放积水区与局部疏放积水区,利用泄水巷布置钻孔、辅回撤通道密闭墙导水管、工作面回风巷硐室密闭墙导水管、回风巷布置钻孔等方法,通过采取分区管理、预测预报、多点疏放、低位布孔、持续畅通、先整体后局部、先观测后分析、先疏放后掘进、效果评价等综合防治技术,成功消除了31121采空区积水的威胁,仅用41 d成功疏放31121采空区积水32.3万m 3,将整体水位降至局部水位以下且局部水位降至1 m以下,保障了31120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水害 沿空掘进 小煤柱 分区管理 多点疏放 蒙陕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煤柱沿空掘巷迎头区贯通阶段矿压显现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国华 王颜亮 +4 位作者 王朝引 韩刚 吕玉磊 周林 王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25,共7页
对于存在冲击地压危险的沿空掘巷工作面,由于其应力环境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巷道贯通阶段防冲工作的难度。基于如何避免掘进工作面迎头区冲击地压频发的问题,确保工作面安全科学贯通,以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沿空掘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展... 对于存在冲击地压危险的沿空掘巷工作面,由于其应力环境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巷道贯通阶段防冲工作的难度。基于如何避免掘进工作面迎头区冲击地压频发的问题,确保工作面安全科学贯通,以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沿空掘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展开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通过理论分析,对掘进工作面迎头区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展开初步探讨;进一步采用地音监测的方法,分析了掘进贯通期间迎头滞后区域地音事件突增的范围,进而确定该范围为掘进贯通影响区域。为了消除冲击地压隐患,设计了掘进贯通期间的多轮循环大直径钻孔卸压措施,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得到卸压效果良好的结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沿空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掘进贯通 地音监测 冲击地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林河二号矿井工作面顶板疏放水方案设计及优化
5
作者 刘守强 靳立创 +3 位作者 郭森林 阎宏图 李沛涛 丛秀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1,共5页
为了制定纳林河二号矿井工作面疏放水设计方案,保障矿井的安全回采,以3-1上201工作面顶板疏放水工程为例,通过绘制3-1上201工作面水文地质柱状概化图,分析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发育层位,确定了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含水层为延安组三... 为了制定纳林河二号矿井工作面疏放水设计方案,保障矿井的安全回采,以3-1上201工作面顶板疏放水工程为例,通过绘制3-1上201工作面水文地质柱状概化图,分析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发育层位,确定了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含水层为延安组三段砂岩含水层。根据物探异常区和“三图法”的富水性分区进行了顶板疏放水方案设计及动态优化,同时基于疏放水钻孔水量、水压变化,开展了疏放水效果评价,验证了基于“三图法”评价的疏放水方案设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疏放水 导水裂隙带 三图法 砂岩含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矿井水射流联合水力压裂宽煤柱卸压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庞立宁 刘毅涛 +3 位作者 邸晟钧 苏士杰 丁国利 姜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85,共5页
针对冲击地压矿井宽煤柱会积聚大量弹性能从而容易引起地压灾害事故的问题,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葫芦素煤矿21103工作面区段煤柱进行了"钻-切-压"一体化卸压技术研究,通过布置钻孔进行射流切缝和压裂对区段煤柱弱化卸压... 针对冲击地压矿井宽煤柱会积聚大量弹性能从而容易引起地压灾害事故的问题,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葫芦素煤矿21103工作面区段煤柱进行了"钻-切-压"一体化卸压技术研究,通过布置钻孔进行射流切缝和压裂对区段煤柱弱化卸压,增大了区段煤柱内塑性区宽度,减少了弹性能量积聚,同时为减少煤柱卸压对巷道支护产生的负面影响,在21103工作面临空回风巷进行了定向水力压裂切顶,减少了侧向采空区悬露顶板向区段煤柱上的应力传递。"钻-切-压"一体化卸压技术与定向水力压裂切顶技术的联合应用,在21103工作面临空回风巷内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解决了区段煤柱内塑性区宽度增加同时对巷道支护不利这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钻-切-压”一体化卸压技术 弹性能积聚 定向水力压裂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异常区域多工作面开采结构演化及冲击地压防治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俊文 董续凯 +9 位作者 柴海涛 杨磊 赵善坤 王黔 吕玉磊 贾乐乐 白俊杰 郑波 李小明 景岩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105,共11页
针对某矿地质异常体区域多工作面开采覆岩空间结构多变、致灾因素复杂现象,以该矿实际地质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地质异常体区域覆岩空间运移结构变化规律和支承压力分布特征,以单层弯... 针对某矿地质异常体区域多工作面开采覆岩空间结构多变、致灾因素复杂现象,以该矿实际地质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地质异常体区域覆岩空间运移结构变化规律和支承压力分布特征,以单层弯曲薄板为例建立了不同开采阶段板的力学模型,揭示了不同开采阶段板结构弯曲能量释放特征,基于结构调控理论提出了减小厚硬岩层垮断跨度的初末采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多工作面依次开采,在地质异常体区域依次经历了“一”字形→“S”形→短“Ω”形→不规则“Ω”形→长“Ω”形→“O”形覆岩空间结构演变,丰富了覆岩空间结构的类型;(2)受地质异常体影响,多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承受了更多次的初次来压和“见方”来压,该区域顶板垮断动载扰动与支承压力分布更加复杂多变,容易造成工作面宽煤柱整体失稳性冲击危险;(3)基于单层弯曲薄板力学模型,得到了不同板结构弯曲能随边长呈指数或线性增大,且相对于固支边,自由边对弯曲能影响更大的结论;(4)对防冲预卸压及解危措施进行了效果检验,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没有出现微震大能量事件且煤体应力维持稳定,结构调控措施基本保障了地质异常体区域多工作面开采初末采冲击地压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异常体 覆岩空间结构 多工作面开采 冲击地压防治 结构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荷诱发卸荷煤体冲击失稳动态响应机制探讨 被引量:11
8
作者 蒋军军 邓志刚 +2 位作者 赵善坤 李海涛 刘毅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1-47,92,共8页
为探讨动载荷诱发卸荷煤体冲击失稳的动态响应机制,采用MTS-1500大型动态材料试验机,对大尺寸强冲击倾向性煤样进行动态试验,从宏观力学表现和损伤特征对试样的动态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深化弹性能量指数和滞回环面积的表征意义,用以描述... 为探讨动载荷诱发卸荷煤体冲击失稳的动态响应机制,采用MTS-1500大型动态材料试验机,对大尺寸强冲击倾向性煤样进行动态试验,从宏观力学表现和损伤特征对试样的动态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深化弹性能量指数和滞回环面积的表征意义,用以描述动载作用下能量积聚与耗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动载冲击地压的发生需要一定的静载基础,静载水平越高,动载的扰动作用越明显,发生冲击地压的概率越大;动载损伤不同于静载损伤,损伤量的最大值取决于动静载的耦合值;动载弹性能量指数与动载滞回面积能够表征煤体动态加载过程中能量的积聚与耗散特征,2个参量在动载加载过程中均呈现规律性变化。综合来看动载作用下的扰动效应、不充分损伤、能量积聚与耗散特性是卸荷煤体发生冲击失稳的动态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试验 冲击地压 卸荷煤体 动荷载 动态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覆岩空间破裂与采动应力场分布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韩刚 李旭东 +2 位作者 曲晓成 朱磊 刘立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58,共6页
针对上覆多层坚硬砂岩组破断时释放的动载荷耦合集中静载荷区弹性应变能易诱发冲击地压显现的问题,采用现场监测、统计分析的方法,探索了覆岩空间破裂与采动应力场关联性对冲击地压显现的影响,对覆岩空间破裂分布特征及采动应力场分布... 针对上覆多层坚硬砂岩组破断时释放的动载荷耦合集中静载荷区弹性应变能易诱发冲击地压显现的问题,采用现场监测、统计分析的方法,探索了覆岩空间破裂与采动应力场关联性对冲击地压显现的影响,对覆岩空间破裂分布特征及采动应力场分布特征进行了监测分析,依据研究结果对临空巷道超前支护方式进行了优化与实践验证。研究表明:纳林河二号矿井31102工作面覆岩破裂剧烈区位于3-1煤层顶板上方30.3 m,厚度为14.85 m的细粒砂岩层内,并超前工作面30~40 m;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距离至工作面前方254~280 m,峰值点距工作面小于66 m。覆岩破裂剧烈区与采动应力场峰值区(两区)相距较近,易诱发冲击地压灾害,在超前工作面0~40 m两区下方的临空巷道采用垛式液压支架超前支护顶板,可有效防治冲击地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 覆岩空间破裂 采动应力场 超前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板水预疏放的首采工作面涌水规律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永涛 杨建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为了建立符合蒙陕接壤区煤炭开采防治水技术体系,以纳林河二号矿井首采工作面为例,开展了覆岩破坏规律、水文地质条件、涌水量预计、顶板水预疏放等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钻探取心、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和钻孔彩色电视探测手段,实测得到... 为了建立符合蒙陕接壤区煤炭开采防治水技术体系,以纳林河二号矿井首采工作面为例,开展了覆岩破坏规律、水文地质条件、涌水量预计、顶板水预疏放等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钻探取心、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和钻孔彩色电视探测手段,实测得到首采工作面导水裂缝带高度为103.23m,裂高(导水裂缝带高度)采厚比为18.8,导水裂缝带可沟通3段含水层,其中直罗组底部含水层钻孔涌水量92.0~136.0m^3/h、水压4.0~5.6MPa,呈“水量大、水压高、分布不均”的特点,是威胁工作面回采安全的最主要含水层。回采过程中顶板水主要由静态储存量和动态补给量构成,采用“动静储量结合法”计算得到静态储存量和动态补给量分别为2.596×10^6m^3和417.6m^3/h。对顶板水开展分段预疏放条件下,整个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空区涌水量与推采步距呈正相关关系,随着顶板周期性滞后垮落,导水裂缝带也周期性发育至高点(直罗组底部含水层),采空区涌水量又呈台阶式增长。最终总预疏放水量4.235×10^6m^3,采空区总涌水量5.313×10^6m^3,首采工作面总排水量为622.8m^3/h,与预计排水量596.9m^3/h相差4.2%。涌水量准确预测和顶板水提前预疏放,是实现首采工作面防治水安全的关键,可以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深埋区提供防治水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水规律 首采工作面 预疏放 导水裂缝带 纳林河二号矿 蒙陕接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板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防冲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吕玉磊 郑凯歌 白俊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8-74,共7页
针对目前煤矿常用的超前钻孔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手段无法良好的处理高厚度的坚硬复合顶板,基于煤矿井下多点拖动式裸眼分段压裂成套装备,形成了煤矿井下复合坚硬顶板超长钻孔分段压裂区域弱化解危工艺技术。通过“高-低”位定向长钻孔分... 针对目前煤矿常用的超前钻孔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手段无法良好的处理高厚度的坚硬复合顶板,基于煤矿井下多点拖动式裸眼分段压裂成套装备,形成了煤矿井下复合坚硬顶板超长钻孔分段压裂区域弱化解危工艺技术。通过“高-低”位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的实施,使基本顶提前垮落触矸,对工作面顶板形成有效支撑,避免冲击地压的发生。并且在鄂尔多斯矿区采用煤矿井下定向长钻孔分段压裂的方法开展超前区域弱化解危治理,工程实践证明防治效果显著:在压裂过程中能够在岩体内部形成宏观裂隙与微观裂隙沟通的立体缝网,上覆岩层能够充分垮落,使其更快达到充分采动状态,降低上覆岩层悬顶达到极限跨距后突然失稳对工作面形成动载荷的风险,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采动影响区域能量释放强度、周期来压强度和煤体内部超前应力峰值,有效减缓巷道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定向长钻孔 水力压裂 坚硬复合顶板 超前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段煤柱对沿空巷道动力显现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刚 王黔 吕玉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53-159,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宽度区段煤柱对沿空巷道动力显现影响的机制,结合鄂尔多斯中深部矿井不同宽度区段煤柱冲击地压工作面实测数据,从覆岩破裂与采动应力场关联性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层上覆坚硬砂岩组破断时释放的动载荷耦合集中... 为了探究不同宽度区段煤柱对沿空巷道动力显现影响的机制,结合鄂尔多斯中深部矿井不同宽度区段煤柱冲击地压工作面实测数据,从覆岩破裂与采动应力场关联性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层上覆坚硬砂岩组破断时释放的动载荷耦合集中静载荷区弹性应变能是为沿空巷道近距离超前段频繁动力显现的主要原因;采用较小区段煤柱有利于避免沿空巷道集中动载荷与高静载区域重合,从而降低沿空巷道动静载叠加诱冲风险;小煤柱工作面邻空巷巷道围岩变形相对更为超前,现场应重视小煤柱工作面沿空巷道超前支护距离及正帮侧的卸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沿空巷道 微震监测 覆岩空间破裂 采动应力场 区段煤柱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厂智能配煤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安小刚 钱丽霞 张海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7-21,共5页
针对选煤厂配煤系统人工采样数据不能实时调整配煤比例,成品煤的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选煤厂智能化配煤系统,改进了配煤工艺流程,优化了系统控制方案,实现对煤质灰分、水分等数据的在线实时检测,实时配比和优化计算,实现了不同煤质... 针对选煤厂配煤系统人工采样数据不能实时调整配煤比例,成品煤的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选煤厂智能化配煤系统,改进了配煤工艺流程,优化了系统控制方案,实现对煤质灰分、水分等数据的在线实时检测,实时配比和优化计算,实现了不同煤质原料煤的自动掺配。现场应用表明,系统满足现场生产需求,技术先进可靠,煤质检测的实时性、准确性提高,灰分采、制、化误差≤0.25,发热量采、制、化误差≤25kcal/kg,配比精确,混煤产品发热量达到5500~5600kcal/kg,满足销售要求,产品合格率提高,混合煤品质较稳定,滞后性得到很大的提升,配煤系统整体装车数据滞后时间由2h以上缩短到50s左右,降低了配煤成本,具有较好的节电效果,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了配煤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自动配煤 在线检测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回撤通道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秦喜文 牟亮 +1 位作者 韩刚 吕玉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78,共6页
针对冲击地压矿井的回撤通道易发生失稳破坏,工作面采动过程中对于回撤通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场数据分析了双回撤通道内支架压力变化情况,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并进行了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回撤通道的失稳破坏受工作面采动影... 针对冲击地压矿井的回撤通道易发生失稳破坏,工作面采动过程中对于回撤通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场数据分析了双回撤通道内支架压力变化情况,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并进行了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回撤通道的失稳破坏受工作面采动影响,当工作面剩余长度距离主回撤通道越近时,回撤通道的支承压力越大,巷道两帮的压力越集中,巷道越容易发生失稳破坏。基于主回撤通道易失稳破坏的特点对其顶板预裂爆破效果进行了分析,在预裂爆破后,爆破区域的应力变化幅度明显降低,说明顶板预裂爆破可降低回撤通道受工作面采动影响产生的应力集中。同时,也起到了将采空区应力传递路径阻断和本工作面的超前支承压力传递路径的弱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双回撤通道 失稳破坏 预裂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见方”期间冲击地压致灾因素分析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柴海涛 汪子勇 +4 位作者 王黔 吕玉磊 白俊杰 郑波 石义恒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28,共5页
针对纳林河二号煤矿“见方”区域冲击事件频发的问题,分析了工作面静载、动静载量化叠加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得出了强冲击倾向性顶板特殊区域冲击机理,即:工作面采空区对宽煤柱一侧的工作面巷道施加静载,使影响区域煤岩体临近冲击状态;冲... 针对纳林河二号煤矿“见方”区域冲击事件频发的问题,分析了工作面静载、动静载量化叠加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得出了强冲击倾向性顶板特殊区域冲击机理,即:工作面采空区对宽煤柱一侧的工作面巷道施加静载,使影响区域煤岩体临近冲击状态;冲击临界状态煤岩体在强冲击倾向性顶板破断释放的大量弹性能的影响下,发生冲击地压灾害。据此设计了顶板爆破预裂和煤层大直径卸压钻孔方案,经对施工区域的效果进行检验发现,该方案可以降低工作面“见方”影响区域的冲击危险性,实现工作面的防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强冲击倾向性顶板 动静载叠加 支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撤通道防冲断顶爆破设计方案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俊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78,共6页
针对纳林河二号矿井回撤通道防冲断顶爆破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从应力阻断和正面保护回撤通道的角度出发,对断顶爆破设计方案进行设计、优化,并分析、验证“高+低位”爆破具有两个方面明显的技术优势;爆破致裂破碎方面,“高+低位”串联... 针对纳林河二号矿井回撤通道防冲断顶爆破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从应力阻断和正面保护回撤通道的角度出发,对断顶爆破设计方案进行设计、优化,并分析、验证“高+低位”爆破具有两个方面明显的技术优势;爆破致裂破碎方面,“高+低位”串联一次起爆,震动应力波叠加,增强了爆破区域的致裂、块体破碎作用,爆破影响区域炮孔应力变化梯度降低37.5%~40%,增强了阻断高应力传递的功能,避免采动应力与煤柱集中应力冲击灾害力源的叠加问题;爆破尺度方面,消除了影响工作面冲击显现的近距离岩层(10倍采高)范围内的应力传递路径,避免了卸压盲区,实现全层位的阻断,对主回撤通道形成正面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末采 冲击地压 断顶爆破 “高+低位”爆破 应力路径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风大巷示踪气体测试矿井外部漏风率的最短采样检测距离研究
17
作者 兰锦江 刘彦青 +3 位作者 王俊峰 张浪 雷殿志 王飞 《中国矿业》 2021年第10期134-140,共7页
针对示踪气体法测试回风立井型矿井外部漏风率过程中,由于回风大巷的示踪气体采样检测有效长度有限,可能会导致示踪气体无法准确采样检测的问题,以纳林河二号矿井一号回风立井和二号回风立井回风大巷为研究对象,制定了多回风巷型回风立... 针对示踪气体法测试回风立井型矿井外部漏风率过程中,由于回风大巷的示踪气体采样检测有效长度有限,可能会导致示踪气体无法准确采样检测的问题,以纳林河二号矿井一号回风立井和二号回风立井回风大巷为研究对象,制定了多回风巷型回风立井外部漏风率示踪气体法测试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理论公式法和CFD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各回风大巷的SF 6气体最短采样检测距离,理论公式法计算结果显示一号回风立井和二号回风立井均不宜采用示踪气体法测试矿井外部漏风率,CFD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结果与之相反。现场实测结果显示:通过CFD数值模拟法确定的回风大巷最短采样检测距离处巷道断面内SF 6气体分布均达到均匀分布状态,CFD数值模拟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明显大于理论公式法。研究表明:采用CFD数值模拟法计算示踪气体最短采样检测距离能够对回风立井型矿井外部漏风率示踪气体测试法的现场适用性进行科学准确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外部 漏风率 回风立井 回风大巷 示踪气体 最短采样检测距离 CF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陕深部矿区强富水顶板水害防控与综合利用技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玉军 刘毅涛 +1 位作者 宁石杰 郭中权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116,共5页
针对蒙陕地区深部主采煤层受多层含水层威胁、井下涌水量大、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以纳林河二号矿井地质和采矿条件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室内试验、现场实测等研究手段,首先基于采动覆岩破坏高度与特征和采动砂岩裂... 针对蒙陕地区深部主采煤层受多层含水层威胁、井下涌水量大、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以纳林河二号矿井地质和采矿条件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室内试验、现场实测等研究手段,首先基于采动覆岩破坏高度与特征和采动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充水规律,提出了以"控水采煤"为核心的深部水害防控技术方案;其次,针对高矿化度矿井水质和井下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开发了一种适合该矿区矿井水水质特点的、综采工作面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及成套装备;最后根据矿井排供水量关系,将疏控水技术与矿井水深度处理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蒙陕深部矿区矿井水综合利用。研究成果的成功应用,不仅有效控制了工作面初采期间的最大涌水量,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而且实现了矿井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与保护,从而保障了矿井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为该矿区其他矿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陕深部 水害防治 控水采煤 综合利用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