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增雨在乌兰察布市抗旱减灾中的运用与发展研究
1
作者 杨绍欢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274-276,共3页
水是万物之源,社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均离不开水,水资源不足时极易出现干旱,不利于当地农牧业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人工增雨在抗旱减灾、水库调蓄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 水是万物之源,社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均离不开水,水资源不足时极易出现干旱,不利于当地农牧业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人工增雨在抗旱减灾、水库调蓄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能改变灌溉方式,且在保护国家耕地方面的作用明显。基于此,概述了人工增雨的相关内容,分析了乌兰察布市干旱特征及其影响,探讨了人工增雨在乌兰察布市抗旱减灾中的具体运用,并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抗旱减灾 人工影响天气 乌兰察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霜冻灾害对燕麦生产的影响与防御措施
2
作者 陈新宇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6期48-50,共3页
本文利用乌兰察布市地面最低温度资料,分析了乌兰察布市霜冻灾害分布规律,同时探讨了对燕麦生产的影响,并给出了几点防御措施。结果表明:近三十四年乌兰察布市平均初霜冻日为9月19日,整体呈现出极为显著的推迟趋势,且初霜冻主要出现在... 本文利用乌兰察布市地面最低温度资料,分析了乌兰察布市霜冻灾害分布规律,同时探讨了对燕麦生产的影响,并给出了几点防御措施。结果表明:近三十四年乌兰察布市平均初霜冻日为9月19日,整体呈现出极为显著的推迟趋势,且初霜冻主要出现在每年的9月和10月份,尤以9月中下旬最为集中;近三十四年乌兰察布市平均终霜冻日为5月21日,整体以极显著的提前趋势为主,且终霜冻日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月和6月,尤以5月中下旬最为集中;年平均霜冻日数为243.7d,整体呈现出极显著的减少趋势;霜冻灾害的出现会延长燕麦生长期、降低产量、品质下降,影响了燕麦的商品性能,降低了农民经济收入水平,需要做好霜冻灾害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灾害 燕麦影响 防御措施 乌兰察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春季乌兰察布市一次罕见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3
作者 宿雅芳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121-123,共3页
利用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乌兰察布多普勒雷达资料、FY2卫星云图、ECMWF细网格等模式预报资料,分析2023年4月2—4日乌兰察布市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及预报偏差,以及强降水成因和降水多雨雪相态转换的预报。结果表明:... 利用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乌兰察布多普勒雷达资料、FY2卫星云图、ECMWF细网格等模式预报资料,分析2023年4月2—4日乌兰察布市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及预报偏差,以及强降水成因和降水多雨雪相态转换的预报。结果表明:(1)在降雪前期,500 hPa高空槽、700~850 hPa的低涡、低空急流和850 hPa东北风或偏东风急流、地面冷高压和倒槽的配合,为此次暴雪大气过程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2)该降雪过程的水汽充沛。850 hPa比湿达到6 g/kg的水汽通量散度存在较大的负值区,达-20×10^(-5)g/(s·cm^(2)·hPa)有利于水汽聚集并辐合上升,导致强降水产生。(3)高低空动力耦合形成对流层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深厚垂直上升运动区,是此次暴雪天气产生的关键原因之一,使得垂直速度增强为-0.5×10^(2) hPa/s,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产生抽吸作用。(4)4月2—4日降水回波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以35 dBz以下的层状云降水为主,且存在明显的雨雪相态转换,14:00以后回波面积扩大,从径向速度图和综合廓线图可以看出,暖湿气流在冷垫上爬升,也是引发此次罕见暴雪天气过程的原因之一。(5)大尺度模式在预报强降水落区时,可能出现形势场与降水落区预报不匹配的情况,预报员需在模式预报的基础上进行人工修正,同时进一步总结和归纳预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预报偏差 降水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海英 安莉娟 +4 位作者 代海燕 李瑞青 李多 李忆平 皇彦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81-2189,共9页
为全面了解草原地区旅游气象环境和气候资源状况,基于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常规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基础上构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逐年各旬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草原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分... 为全面了解草原地区旅游气象环境和气候资源状况,基于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常规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基础上构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逐年各旬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草原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分析草原景区旅游气候适宜性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5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均表现为舒适等级,着衣指数6月-8月表现为舒适等级;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舒适期主要分布在5月中旬至9月上旬,而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舒适期仅在6月-8月,舒适期最短;夏季旅游舒适度高,为舒适期,冬季舒适度低,为不舒适期。全年旅游气候舒适度呈现倒“U”型,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北部比南部气候更舒适,更适宜避暑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指数 风寒指数 着衣指数 气候舒适度 乌兰察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夏秋季节雾的气候特征及动力热力条件分析
5
作者 李碧云 赵楠 薛羽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5期190-193,共4页
利用1991—2020年乌兰察布市夏秋季节(6—11月)雾日的地面资料、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乌兰察布市夏秋季节雾的时空分布、气象要素指标和区域性大雾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乌兰察布市夏秋季节出现雾最多的站点是兴和,出现雾最多的月份为8月... 利用1991—2020年乌兰察布市夏秋季节(6—11月)雾日的地面资料、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乌兰察布市夏秋季节雾的时空分布、气象要素指标和区域性大雾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乌兰察布市夏秋季节出现雾最多的站点是兴和,出现雾最多的月份为8月;(2)降水对乌兰察布市夏秋季节雾的产生作用显著;(3)2015年后雾日数有明显增多;(4)地面相对湿度≥90%,风速≤3m/s,温度露点差为0~2℃时是雾发生的有利条件;(5)850hPa环流形势和冷暖平流在不同类型的雾里差异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显著性检验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灾害对乌兰察布市农村地区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6
作者 王沛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5期311-313,共3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农村地区面临的雷电灾害为例,详细探讨了雷电灾害对当地农业、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的影响,深入剖析了现有防雷减灾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雷电防御措施,包括加强雷电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完善... 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农村地区面临的雷电灾害为例,详细探讨了雷电灾害对当地农业、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的影响,深入剖析了现有防雷减灾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雷电防御措施,包括加强雷电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完善农村防雷设施建设与标准规范、强化雷电灾害风险管理与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公众防雷知识普及率等,以期减少雷电灾害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增强农牧民的防灾减灾能力,为乌兰察布市农村地区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雷电防御 农村地区 乌兰察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影响天气在乌兰察布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绍欢 《河北农机》 2023年第20期82-84,共3页
乌兰察布市隶属于内蒙古,地处内蒙古中部,地理坐标处于109°16′~114°49′E,39°37′~43°28′N,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包括高原、丘陵、山地,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乌兰察布市气候十分复杂,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发... 乌兰察布市隶属于内蒙古,地处内蒙古中部,地理坐标处于109°16′~114°49′E,39°37′~43°28′N,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包括高原、丘陵、山地,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乌兰察布市气候十分复杂,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经常给乌兰察布农业造成危害,当地防灾减灾形势特别严峻。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相关部门特别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构建了完善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为进一步提升乌兰察布市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应用效果提供参考。本文结合乌兰察布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验,探讨人工影响天气在乌兰察布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析乌兰察布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关于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完善策略,以供同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察布市 人工影响天气 农业气象防灾减灾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对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新宇 《种子科技》 2018年第7期28-28,30,共2页
通过分析马铃薯种植的气候条件,引出气象灾害对马铃薯种植的影响,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以确保马铃薯高产丰收。
关键词 气象灾害 马铃薯 种植 影响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植被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皇彦 宋海清 +2 位作者 孙小龙 李云鹏 胡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8-346,共9页
[目的]研究乌兰察布市植被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为该地区资源合理分配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9年7—8月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项目PROBA-V LAI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法、... [目的]研究乌兰察布市植被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为该地区资源合理分配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9年7—8月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项目PROBA-V LAI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法、相关性分析方法等探讨了乌兰察布市LAI时空变化及与气温、降水、土壤湿度的关系。[结果]①2000—2019年7—8月乌兰察布市LAI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速度为0.01/a,LAI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②LAI增加的区域占88.3%,兴和县大部、丰镇市东部、凉城县西部、四子王旗西南部及察哈尔右翼中旗中北部等地显著增加,阴山以北的后山大部分地区LAI上升速度较缓慢或出现下降,研究期内植被LAI变化相对不稳定。③LAI与同期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和土壤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高于降水和气温。④LAI与气温、降水、土壤湿度的相关系数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大部分区域植被LAI与气温呈负相关,45.4%的区域相关性显著;与降水和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区域土壤湿度大于降水。[结论]2000—2019年,乌兰察布市植被LAI整体上升,空间异质性明显,土壤湿度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察布市 叶面积指数 时空变化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15年乌兰察布市霾日数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子扬 白艳萍 何中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7,共7页
研究乌兰察布地区霾日数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乌兰察布市(乌市)及其上下游地区雾霾形成机理和跨境输送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采用乌兰察布市(乌市)1971-2015年11个台站气象数据资料,结合2015年环境污染数据资料,分析乌市长时间... 研究乌兰察布地区霾日数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乌兰察布市(乌市)及其上下游地区雾霾形成机理和跨境输送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采用乌兰察布市(乌市)1971-2015年11个台站气象数据资料,结合2015年环境污染数据资料,分析乌市长时间序列霾日数时空分布、突变情况、周期尺度变化和形成因素。结果表明,乌市霾日数在长时间序列中呈“减小-消失-增加”的U型变化趋势,主要集中在1971-1981年和2014-2015年2个时间段,1971年发生了显著突变。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在东南、西南和中部,其中兴和县霾日数远高于其他区县。霾日数的3个尺度周期强度都有减弱趋势,以3~6 a为主的小尺度周期自1982年消失后,于2014年重新出现。霾日数季节分布由春季转变为秋、冬季,这是由于雾霾成因发生了变化,霾的成因从以沙尘天气为主的自然源转变为以PM_(2.5)等空气污染为主的人为排放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察布市 年霾日数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MORLET小波分析 影响因素 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近40年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付志强 张彩云 杨立冰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年第5期84-87,共4页
对乌兰察布地区1971-2010年的降水与气温进行了分析。趋势分析表明,近40年来乌兰察布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春、秋季降水量为增加趋势,夏、冬季节降水为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并在1987年以及1997年发生了明显... 对乌兰察布地区1971-2010年的降水与气温进行了分析。趋势分析表明,近40年来乌兰察布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春、秋季降水量为增加趋势,夏、冬季节降水为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并在1987年以及1997年发生了明显的跃变;小波分析发现年降水量存在着5年、10年、20年以及28年左右的周期,年平均气温存在着6年、15年、20年以及28年左右的周期;旋转主因子分析发现乌兰察布地区夏秋季降水、气温的区域划分具有一致性,南部地区降水多,气温高;北部地区降水少,气温低,但北部地区气温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近40年气温变化规律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索慧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4期6427-6431,6450,共6页
利用乌兰察布市1971-2010年逐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数值模拟的方法,从气温常态变化和气温变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模式模拟来对实况观测结果进行对比检验,同时评估模式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全市平均... 利用乌兰察布市1971-2010年逐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数值模拟的方法,从气温常态变化和气温变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模式模拟来对实况观测结果进行对比检验,同时评估模式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全市平均气温升温速率为0.48℃/10年,远高于全国水平0.22℃/10年。乌兰察布地区的近40年气温变化主要以准10年周期为主,气温正处于偏高时期,未来仍会有所上升。CCMIP5的CCSM4模式的历史试验结果验证了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气候特点,可以模拟出观测区域的气候特点,尤其是对于气候突变的模拟更接近实况观测,但总体上模式结果偏高,模式误差在1~2℃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内蒙古中西部 乌兰察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近十年植被指数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晓丽 《北方农业学报》 2017年第3期86-89,共4页
利用2006—2015年卫星遥感数据计算乌兰察布市NDVI值,研究近十年来植被指数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乌兰察布市植被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但空间分布上有差异。NDVI的月值变化呈现单峰型,其中波峰在8月份,波谷在1月份;植... 利用2006—2015年卫星遥感数据计算乌兰察布市NDVI值,研究近十年来植被指数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乌兰察布市植被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但空间分布上有差异。NDVI的月值变化呈现单峰型,其中波峰在8月份,波谷在1月份;植被指数的年际变化特征与降水量的波动趋势一致,年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年际波动的主要因子;植被指数空间分布大致分为三大区域:低值区(NDVI在0~0.2)、中值区(NDVI在0.2~0.4)和高值区(NDVI>0.4),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降水稀少、气象灾害频繁的北部荒漠草原,中值区分布在人口活动密集的城市及周边地区,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降雨充沛、光温充足的农林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时空特征 NDVI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11月乌兰察布市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丹 《南方农业》 2018年第8期123-123,126,共2页
利用常规高、低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和动力气象学分析诊断方法对2017年11月27—29日乌兰察布市大部地区出现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冷空气移动路径和高空环流形势演变进行诊断分析,并对降温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 利用常规高、低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和动力气象学分析诊断方法对2017年11月27—29日乌兰察布市大部地区出现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冷空气移动路径和高空环流形势演变进行诊断分析,并对降温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冷空气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脊前偏北气流的引导作用下不断堆积,使得高空低槽不断加深、加强;此寒潮过程属于横槽型,500 h Pa存在一个横槽,相对应地面冷高压强度强且稳定少动、冷空气补充南下,造成此次影响范围大、降温幅度大;从850 h Pa温度场可以看出,乌兰察布市明显受强盛的冷平流控制,这是产生寒潮天气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强降温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横槽型 冷平流 强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设施农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晓丽 《南方农业》 2015年第33期215-216,共2页
受气候条件的制约,乌兰察布市传统农业与现代设施农业形成了强烈对比。通过对设施农业的气候条件分析,提出气象服务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建议,为提高设施农业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气候条件 气象服务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2次寒潮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韬 张乐琪 +1 位作者 闫海丹 张丹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5期232-232,共1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0.25°×0.25°)等对2014—2015年冬季乌兰察布市2次寒潮天气天气实况、环流背景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14年11月30日过程属于阻高崩溃型,冷空气经西北路下滑,地面冷高压补充南下,等压线...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0.25°×0.25°)等对2014—2015年冬季乌兰察布市2次寒潮天气天气实况、环流背景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14年11月30日过程属于阻高崩溃型,冷空气经西北路下滑,地面冷高压补充南下,等压线密集,造成大风降温;2015年1月26日过程属高压脊发展型,冷平流中心偏东偏北,地面冷高压分裂南下,故降温幅度较前者小,风力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大风 天气成因 环流形势 内蒙古乌兰察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和自动站资料的乌兰察布市一次持续性强降水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烨焜 张韬 裴继儒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年第5期31-33,共3页
本文使用逐时地面自动站资料和雷达产品,结合高低空、地面实况,对2015年7月27~28日乌兰察布市南部地区出现的持续性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尺度系统辐合 切变线 短时强降水 列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2019年飞机增雨作业典型个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渠韶东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3期171-171,共1页
7月18日-19日,乌兰察布市将会出现一次明显降水过程,乌兰察布市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分析作业条件,成功实施增雨行动,作业效果显著,有利于农牧业生产及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人工增雨 天气形势 比湿 乌兰察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干旱特征分析及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皇彦 陈新宇 李夏子 《南方农机》 2018年第23期236-236,共1页
本文主要根据乌兰察布市的气候条件,分析了当地干旱特征及干旱灾害对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生长发育所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关防御措施,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干旱特征 乌兰察布市 马铃薯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乌兰察布市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燕 杨青 +2 位作者 薛羽 李碧云 王泽豪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4期79-81,共3页
人体舒适度是衡量人们居住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以帮助人们面对天气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人体舒适度是建立在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反映多数人的身体感受综合气象指标或参数。为了研究乌兰察布市近30年来人体... 人体舒适度是衡量人们居住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以帮助人们面对天气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人体舒适度是建立在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反映多数人的身体感受综合气象指标或参数。为了研究乌兰察布市近30年来人体舒适度特征,选取了乌兰察布市11个国家气象站,采用改进的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公式,利用1981—2010年逐日观测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计算出人体舒适度指数,分析了乌兰察布市逐日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的年际和月际变化,以及各地舒适度日数的分布和舒适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察布市 人体舒适度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