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雨雪霜冻灾害环境下农业气象工作的研究
1
作者 雷薇 吴春霞 郭璇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5期221-223,共3页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良好的气象条件是保障农作物良好生长、推动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低温雨雪霜冻等气象灾害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阻碍农业有序生产发展,进而威胁粮食安全稳定性。为保障农业...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良好的气象条件是保障农作物良好生长、推动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低温雨雪霜冻等气象灾害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阻碍农业有序生产发展,进而威胁粮食安全稳定性。为保障农业安全、稳定发展,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为例,概述了低温雨雪霜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了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升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水平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霜冻灾害 农业生产 农业气象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低温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唐雪莲 火勋国 +8 位作者 王雪姣 王森 张立祯 张钰曈 郭燕云 张山清 孙帅 李顺澳 帕尔哈提·买买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6-407,共12页
【目的】低温灾害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严重限制棉花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明确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低温灾害的风险区域,可以有效提升该地区应对低温灾害的防御能力。【方法】基于阿克苏地区1961―2020年的... 【目的】低温灾害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严重限制棉花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明确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低温灾害的风险区域,可以有效提升该地区应对低温灾害的防御能力。【方法】基于阿克苏地区1961―202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分析了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和2种低温灾害(寒潮、晚霜冻)发生频次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4-5月寒潮和晚霜冻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指数,结合承灾体暴露度指数和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低温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棉花苗期低温灾害的风险区划。【结果】1961―2020年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寒潮和晚霜冻发生频次呈减少趋势,寒潮在4月10日之后和晚霜冻在4月12日之后的发生率均低于20%。阿克苏地区春季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等级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中部和中东部的阿拉尔市、阿克苏市中部、阿瓦提县东北部、柯坪县东部边缘、新和县东部、库车市西南部与中部、沙雅县北部和温宿县东南部是低温灾害的高等级、较高等级风险区。【结论】尽管阿克苏地区春季气温升高,寒潮和晚霜冻的发生频次减少,但阿克苏地区的中部和中东部植棉区仍面临较高的低温灾害风险,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轻低温灾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寒潮 晚霜冻 风险评估 区划 苗期 阿克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挖掘:美国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对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启示
3
作者 杜峰 孙玉华 +2 位作者 蹇瑷 张玲 朱俊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1期1-5,共5页
大数据挖掘技术是构建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基础,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就可以发现挖掘农业数据背后潜藏的规律和价值,对于推动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发挥着关键作用。美国农业大数据挖掘的研究与应用方面遥遥领先于全球。... 大数据挖掘技术是构建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基础,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就可以发现挖掘农业数据背后潜藏的规律和价值,对于推动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发挥着关键作用。美国农业大数据挖掘的研究与应用方面遥遥领先于全球。该文通过文献调研并结合相关案例,阐述数据挖掘技术的概念、任务及应用,并系统综述近年来美国农业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农业资源管理、农业灾害评估及预测预警、农产品安全智能追溯及市场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根据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应当向美国借鉴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美国农业 智慧农业 应用进展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2年新疆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帅 王雪姣 +4 位作者 李顺澳 王森 火勋国 郭燕云 雷斌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100,共14页
【目的】高温热害是新疆棉花花铃期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严重制约着棉花的安全生产。明确该地区高温热害的演变特征,为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疆植棉区5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22年日最高气温资料以及24个棉... 【目的】高温热害是新疆棉花花铃期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严重制约着棉花的安全生产。明确该地区高温热害的演变特征,为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疆植棉区5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22年日最高气温资料以及24个棉花气象观测站1991―2022年棉花开花期、吐絮期观测资料,结合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监测指标,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分析方法,揭示新疆棉花花铃期不同等级高温热害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结果】1961―2022年新疆植棉区花铃期日最高气温、极端高温(日最高气温≥38.0℃)和极端高温累计日数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6℃·(10 a)^(-1)、0.07℃·(10 a)^(-1)和0.45 d·(10 a)^(-1)。新疆各植棉区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呈增加趋势。1961―2022年东疆亚区96.0%以上的年份发生了不同等级的花铃期高温热害,南疆亚区花铃期轻度和中度热害发生频率分别为88.7%和51.6%,北疆亚区花铃期轻度热害发生频率为64.5%。【结论】新疆植棉区花铃期高温热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多北少”的区域性特征。新疆植棉区应注重耐高温棉花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推广,合理调整棉花种植布局,加强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保障新疆棉花生产安全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花铃期 高温 热害 气候变化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石河子西梅冷害指数及霜冻灾害风险
5
作者 高宇 朱俊奇 +4 位作者 张晓晗 李杏 许浩翊 安冬亮 张鑫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石河子地区西梅在越冬及春季萌芽开花期常受低温冷害影响,研究该区域冬季气温与终霜冻变化对西梅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利用1961—2024年气温及物候期资料,结合低温冷害试验,分析西梅枝条半致死温度及霜冻灾害风险。结果表明,西梅新生枝条... 石河子地区西梅在越冬及春季萌芽开花期常受低温冷害影响,研究该区域冬季气温与终霜冻变化对西梅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利用1961—2024年气温及物候期资料,结合低温冷害试验,分析西梅枝条半致死温度及霜冻灾害风险。结果表明,西梅新生枝条半致死温度为-24.1℃,1961—2024年春季严寒期冻害风险平均达82.2%;但2000年后因气候变暖,春季严寒期冻害风险平均降至60.0%,低温冷害风险平均下降22.2百分点。春季终霜期虽分布分散,但有提前趋势,1961—2024年4月下旬及以后终霜对西梅萌芽开花威胁显著,平均风险为53.2%,2000年后下降28.2百分点。石河子地区1961—2024年平均终霜灾害风险强度为34.8%,其中中等和严霜灾害风险分别占23.4%和28.1%,2000年后风险强度线性降低8.6百分点。冬季气温上升和霜冻结束提前有利于西梅生长,但极端气候不稳定,防冻防霜仍是生产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梅 越冬期 开花期 低温冷害 终霜冻 致灾风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中部地区引种西梅的适应性研究
6
作者 杜峰 孙玉华 +2 位作者 杨明凤 蹇瑷 张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0期51-54,共4页
为探究天山北坡中部地区引种西梅的可行性,对3个西梅品种(斯泰勒、法兰西和女神)在石河子地区的引种表现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斯泰勒对低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较其他2个品种提前开始生育进程,且其株高、茎粗、叶片性状及光合生理指标总... 为探究天山北坡中部地区引种西梅的可行性,对3个西梅品种(斯泰勒、法兰西和女神)在石河子地区的引种表现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斯泰勒对低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较其他2个品种提前开始生育进程,且其株高、茎粗、叶片性状及光合生理指标总体上优于法兰西和女神;法兰西对低温敏感,生育进程比其他2个品种推迟,且叶片形态、光合生理及存活率表现均较差,容易受到低温寒潮的不利影响,定植后存活率和越冬后存活率仅分别为83%和93%。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斯泰勒更适合在石河子地区引种栽培。该研究为西梅在石河子地区的引种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指导当地西梅品种筛选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梅 引种 适应性 天山北坡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新疆伊犁地区雪灾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火红 刘艳 买吾拉夏·木巴热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8-1840,共13页
雪灾给伊犁地区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等方面。为量化和评估雪灾对伊犁地区的影响,基于1990—2020年伊犁地区的95次雪灾事件,通过指标选择、无量纲化处理以及权重分配,计算了灾损指数,... 雪灾给伊犁地区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等方面。为量化和评估雪灾对伊犁地区的影响,基于1990—2020年伊犁地区的95次雪灾事件,通过指标选择、无量纲化处理以及权重分配,计算了灾损指数,并依据百分位数法,将雪灾严重性划分为一般、较重、严重和特重4个等级。结果表明:(1)1990—2020年伊犁地区雪灾次数呈双峰型分布,11月和1—2月为高发期,与季节性气候特征相关。自2014年以来,雪灾的发生次数显著下降。(2)1990—2020年伊犁地区一般等级雪灾最为常见,占比49.4%,较重、严重和特重等级占比分别为23.2%、24.2%和5.0%。(3)尼勒克县的灾损最严重,其次是新源县和伊宁县,昭苏县受影响最小。(4)雪灾发生及其严重性受累积降雪量、最大积雪深度、最低气温和降雪持续天数等气象要素影响。这些要素在县域间差异显著但整体趋势集中。研究结果可以为伊犁地区雪灾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灾损指数 强度和次数 空间格局 伊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垦区绿洲农田下垫面辐射收支特征研究
8
作者 张红伟 何清 +4 位作者 杨明凤 安冬亮 吴春霞 王进 陈非凡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91-2004,共14页
绿洲农田是干旱半干旱区特有的生态系统,研究农田地表辐射收支对理解区域能量平衡及气候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石河子垦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2021年4月—2022年3月在绿洲农田下垫面的观测数据,分析石河子垦区绿洲农田下垫面辐... 绿洲农田是干旱半干旱区特有的生态系统,研究农田地表辐射收支对理解区域能量平衡及气候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石河子垦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2021年4月—2022年3月在绿洲农田下垫面的观测数据,分析石河子垦区绿洲农田下垫面辐射分量和地表反照率的变化特征,将种植不同作物(棉花和玉米)农田地表的辐射分量进行对比,又与同区域的裸地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石河子垦区绿洲农田下垫面向下的短波和长波辐射、向上长波辐射和净辐射的日均值在生长发育期高于非生长发育期,向上短波辐射冬季最大,振幅变化亦同。(2)在同区域绿洲农田下垫面上种植不同农作物对向下的短波和长波辐射影响较小,在植物生长发育期,对向上的短波和长波辐射以及净辐射的影响显著,日均值最大相差分别为33.74 W·m^(-2)、54.82 W·m^(-2)和65.98 W·m^(-2),种植作物农田和裸地的净辐射差异最为明显,农田相较于裸地其日峰值出现的时刻有滞后效应,滞后约1 h。(3)裸地净辐射年曝辐量与棉田相差1147.8 MJ·m^(-2),与玉米田相差1519.7 MJ·m^(-2)。(4)裸地、棉田和玉米田的地表反照率均表现为冬月较大,其年均值分别为0.34、0.23和0.25,裸地的地表反照率年均值高于有农作物种植的农田下垫面,最大相差0.11,降雨过程会使地表反照率减小,而降雪过程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农田下垫面 地表辐射收支 地表反照率 石河子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稳天气条件对石河子市大气重污染过程的影响
9
作者 陈非凡 任岗 +6 位作者 何清 陆忠奇 王进 赵竹君 安冬亮 张红伟 吴春霞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8,共15页
为深入了解静稳天气对天山北坡污染过程的影响,基于石河子市2018—2023年地面观测数据及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了石河子市本地化静稳指数体系,结合环流背景、激光雷达及后向轨迹模拟,对2023年1月15—22日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综... 为深入了解静稳天气对天山北坡污染过程的影响,基于石河子市2018—2023年地面观测数据及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了石河子市本地化静稳指数体系,结合环流背景、激光雷达及后向轨迹模拟,对2023年1月15—22日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3月1日—2023年2月28日,石河子市静稳天气指数(SWI)与PM2.5、AQI对应关系较强,石河子市冬季污染主要受静稳天气影响,SWI长时间维持在13以上,导致污染物低空累积。环流形式表明:石河子市受蒙古高压及脊前西北气流控制,地面长时间维持静小风,污染的消散主要依赖天气过程的扰动;垂直探测显示,该过程中污染物主要分布在600 m以下,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200~300 m高度处,能见度维持在2 km左右;静稳天气维持过程中,600 m以下气流运动缓慢,难与其他高度气流在垂向上混合,影响污染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稳天气指数 重污染过程 激光雷达 天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引种西梅气候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帅 胡皓楠 +3 位作者 杜峰 马建军 杨明凤 吴春霞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3期105-109,共5页
西梅品种众多,适应性强,在我国各地都有引种种植。近年来,南疆地区大规模引种西梅,建立了西梅示范基地,推动了南疆果业发展。由于南、北疆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北疆地区引种西梅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为了评估北疆地区引种西梅的气候适应... 西梅品种众多,适应性强,在我国各地都有引种种植。近年来,南疆地区大规模引种西梅,建立了西梅示范基地,推动了南疆果业发展。由于南、北疆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北疆地区引种西梅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为了评估北疆地区引种西梅的气候适应性,从北疆的气候特点、区域分布、北疆引种西梅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北疆引种西梅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梅 气候 区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川渝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未来预估
11
作者 姚颖 李谢辉 +1 位作者 王磊 李红英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3-960,共18页
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和全球变暖使得川渝地区的暴雨洪涝灾害呈现频发强发态势。这种变化不仅会对该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还会显著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并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科学和准确地分析川渝地区过... 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和全球变暖使得川渝地区的暴雨洪涝灾害呈现频发强发态势。这种变化不仅会对该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还会显著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并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科学和准确地分析川渝地区过去和未来暴雨洪涝的灾害风险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优选的川渝地区50个气象站点日值降水数据、5个CMIP6模式降水数据、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的人口和经济格点数据,以及DEM和土地利用遥感数据等,首先通过泰勒图、定量化指标S和标准化距平序列评估了5个CMIP6单模式、5个模式的等权重集合EWA-5(Equal Weighted Agggation)和不同权重集合UEWA-5(Un-Equal Weighted Agggation)对所选5个极端降水指数的模拟性能,然后通过构建基于致灾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度的综合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基准期(1995-2014年)和未来近期(2025-2044年)和远期(2045-2064年)三种不同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5-8.5)下的暴雨洪涝灾害进行了不同时段的风险评估、未来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EC-Earth3模式模拟的5个极端降水指数的效果最好,R95p、RX1day、RX5day指数模拟和观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90,0.77,整体UEWA-5的模拟性能优于EWA-5。(2)基准期5个极端降水指数在四川中部为高值区,四川东部和重庆次之,川西地区为低值区;5个极端降水指数在1998年都呈现最大值,其中一年中单日最大降水量RX1day达86 mm,降水强度SDII指数值为11.3 mm·d^(-1)。(3)未来两个时期,5个极端降水指数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社会脆弱性和辐射强迫等级越高,极端降水指数值越大。对比两个时期,远期各极端降水指数值更大,特别是R95p均值为846.8 mm,比近期增加了169.2 mm。(4)历史时期,暴雨洪涝灾害较高的综合风险区位于四川中部和重庆市中心,未来两个时期在四川中部的高和中高风险区范围将扩大,中等风险区范围将缩小,川西高原中低风险区范围也将减少,四川南部和川渝东部的风险等级将分别降为中低和低风险区。对比未来两个时期,四川中部的中高和中等风险区范围将扩大,重庆西南部在远期将变为中等风险区,其余区域基本维持原风险等级,而随着社会脆弱性和辐射强迫的升高,川渝地区的灾害风险等级变化不明显,特别是川西高原和四川东北部的灾害风险等级变化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减少川渝地区灾害风险,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科学决策和防范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灾害风险 CMIP6模式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 极端降水指数 川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棉花叶铃脱落及纤维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李红英 李悦 +5 位作者 吕美云 杜峰 蹇瑷 张鑫 尹远渊 田苗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0-26,共7页
为了解决高温热害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问题,采用控制高温处理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高温处理在不同时期对棉花叶片、蕾铃脱落、叶片净光合速率、蕾铃形成率、果枝部位分布、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棉花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为了解决高温热害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问题,采用控制高温处理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高温处理在不同时期对棉花叶片、蕾铃脱落、叶片净光合速率、蕾铃形成率、果枝部位分布、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棉花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时,叶片和棉铃会异常脱落。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高温持续时间的延长,叶片和棉铃脱落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相比,35℃高温9 d落叶率、落蕾铃率分别提高50.7%和33.7%;38℃高温9 d落叶率、落蕾铃率分别提高52.3%和37.5%。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然而,随着棉花的生长发育,棉花叶片功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高温胁迫时间越长,结铃率最多的区域就越接近棉株顶部。高温胁迫明显降低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9 d高温籽棉产量减产36.2%,导致纤维平均长度、均匀性下降4.50%和0.65%,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分别上升了1.49%和2.22%。棉花花铃期高温可造成异常落叶落蕾铃,使纤维品质下降和减产,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展防御高温灾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高温胁迫 叶铃脱落 产量构成因素 纤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影响分析
13
作者 伊志敏 朱俊奇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268-270,共3页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2019—2023年天山北坡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年来研究区农田结构优化、林地质量提升,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碳储量增加3.2%。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和林地...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2019—2023年天山北坡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年来研究区农田结构优化、林地质量提升,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碳储量增加3.2%。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和林地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是碳汇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创新性地探讨智慧农业、精准林业管理对土地利用效率和碳汇能力的提升作用,提出基于区块链的碳汇交易机制,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绿洲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智慧生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棉花干播湿出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14
作者 杜峰 孙玉华 +2 位作者 蹇瑷 张玲 朱俊奇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0期77-78,共2页
干播湿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棉花种植技术,在节水和应对土壤问题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存在整体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干播湿出技术在新疆棉花种植中的应用现状、技术优势、样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旨在为新疆棉花种植的高... 干播湿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棉花种植技术,在节水和应对土壤问题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存在整体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干播湿出技术在新疆棉花种植中的应用现状、技术优势、样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旨在为新疆棉花种植的高效节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播湿出 技术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北疆机采棉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延鸿 阿依古再丽·玉苏普 +7 位作者 王雪姣 赵鸣泽 布阿依姆·阿布都热依木 张立祯 李杰 巴特尔·巴克 孙帅 火勋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4-210,共17页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北疆机采棉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于2022年、2023年在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玛纳斯农业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选取2个棉花品种——中棉所127(V1)和欣试518(V2),设计3个种植密度分别...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北疆机采棉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于2022年、2023年在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玛纳斯农业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选取2个棉花品种——中棉所127(V1)和欣试518(V2),设计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11株·m^(-2)(D1)、22株·m^(-2)(D2)和28株·m^(-2)(D3)。比较不同处理对棉花主茎与果枝的叶长、叶柄长、叶柄直径、节间长和节间直径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2022年和2023年V1分别在D1和D2处理下的主茎和果枝的叶长、叶柄长以及节间长最小。2022年V2在D3处理下的主茎和果枝的叶长、叶柄长、叶柄直径及节间长均最小;2023年V2在D3处理下的主茎和果枝的叶柄长及节间直径最小。2022年在同一密度下,主茎和果枝的叶长及节间长均表现为V1≥V2;2023年在同一密度下,V1和V2的主茎和果枝的叶长、节间长和节间直径均无显著差异。2022年和2023年在同一密度下,V2的衣分均显著高于V1。2022年2个品种以及2023年V2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V1D3处理的籽棉产量在2022年最高,在2023年也较高;V2D3处理的皮棉产量在2年试验中均最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较优的种植密度为28株·m^(-2),欣试518的皮棉产量更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完善CottonXL棉花功能结构模型提供数据支撑,为北疆机采棉适宜品种、密度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种植密度 品种 形态结构 株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装在物流运输后对蟠桃常温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杨明凤 皇甫兆青 +2 位作者 郭慧静 潘艳芳 宋方圆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55-1962,共8页
【目的】筛选出保持蟠桃运输后常温货架期最佳品质的包装方式,研究蟠桃在物流运输后不同包装对蟠桃货架期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腐烂率、相对电导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VC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英格尔蟠桃为试材... 【目的】筛选出保持蟠桃运输后常温货架期最佳品质的包装方式,研究蟠桃在物流运输后不同包装对蟠桃货架期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腐烂率、相对电导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VC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英格尔蟠桃为试材,采用不同保鲜处理(无包装,无包装+保鲜袋(0.02mm),自制缓冲垫,自制缓冲垫+保鲜袋(0.02mm),发泡网,发泡网+保鲜袋(0.02mm)),共6个处理,物流运输后蟠桃常温货架期连续测定4 d的理化指标。【结果】相较于其他处理,自制缓冲垫+保鲜袋处理保鲜效果最佳,自制缓冲垫次之,均可有效维持蟠桃较高的SSC、硬度、POD、VC的含量,有效抑制果实腐烂率、相对电导率、PPO的上升。【结论】保鲜袋处理效果优于无保鲜袋处理,自制缓冲垫、发泡网处理保鲜效果优于无包装处理;自制缓冲垫、自制缓冲垫+保鲜袋处理可保持较好的物流运输后果实货架期品质,降低运输途中由于机械碰撞造成的果实货架期品质下降的问题,实现蟠桃远距离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蟠桃 包装 运输 货架期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地表辐射收支特征
17
作者 吴彩云 何清 谢翔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2-952,共11页
地表辐射收支变化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利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基准辐射观测系统的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地表辐射四分量数据,分析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地表辐射与反照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太阳总辐射年曝辐量为5772.74 MJ... 地表辐射收支变化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利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基准辐射观测系统的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地表辐射四分量数据,分析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地表辐射与反照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太阳总辐射年曝辐量为5772.74 MJ·m^(-2)。太阳总辐射曝辐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不同月份太阳总辐射和反射短波辐射日峰值集中在11:00—12:00,地面长波辐射日峰值集中在12:00—13:00,大气逆辐射日峰值出现时间没有明显规律。(2)净收入辐射最大值主要出现在正午,净支出辐射最大值出现时间主要在日落时。(3)降雨对太阳总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表反照率具有削弱作用,降雪过程太阳总辐射受到削弱,降雪后地面积雪导致地表反照率增大,地面反射短波辐射增强,日间地面长波辐射和地面净辐射减弱,由于雪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夜间地面长波辐射较降雪前增强;降雨与降雪均对大气逆辐射具有增强作用。(4)雨天地表反照率最小值为0.16;当积雪深度达到5 cm时,地表反照率可达0.96,新雪地表反照率大于老雪,且稳定积雪的地表反照率日均值在0.72~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 地表辐射收支 地表反照率 积雪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葡萄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敏感性分析
18
作者 吾米提·居马太 吉春容 +2 位作者 沈伟 马玉平 马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80-86,共7页
为科学有效地利用气候资源和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基于1991—2022年吐鲁番市葡萄的发育期、气候因子及其产量资料,分析了葡萄生长气候变化特征、发育期和产量的年代际差异,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敏感性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991—2022年吐鲁番... 为科学有效地利用气候资源和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基于1991—2022年吐鲁番市葡萄的发育期、气候因子及其产量资料,分析了葡萄生长气候变化特征、发育期和产量的年代际差异,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敏感性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991—2022年吐鲁番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0和5 cm地温及年日照时数等均呈上升的趋势,年大风日数显著下降。葡萄发育期对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5 cm地温的响应变化更加明显,气候变化促使葡萄花蕾出现期、展叶期、果实成熟期提前,全生育期有所缩短。气候产量变化对4和7月的热量条件较为敏感,花蕾出现—开花期等生长季前期气候因子对葡萄气候产量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生长季后期气温越高、日照时数越多,越不利于葡萄气候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葡萄 气候响应 发育期 产量 敏感性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垦区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动态特征分析
19
作者 彭靖婷 吴春霞 +1 位作者 任岗 尹新燕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6期217-219,共3页
基于2020—2023年石河子垦区的碳交换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碳吸收量、碳释放及碳汇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农田的碳交换量较高,但受人为管理的影响较大;草地和森林的碳汇功能稳定,尤其在湿润年,碳固定量显著增加。草地和森林在... 基于2020—2023年石河子垦区的碳交换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碳吸收量、碳释放及碳汇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农田的碳交换量较高,但受人为管理的影响较大;草地和森林的碳汇功能稳定,尤其在湿润年,碳固定量显著增加。草地和森林在温室气体减排和区域气候调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区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垦区 碳交换 土地利用类型 碳汇能力 生态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李物候期气候因子变化及其区域性差异研究
20
作者 胡皓楠 张帅 +4 位作者 杨明凤 季芬 侯慧杰 马建军 谢明汛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89-97,共9页
为探讨杏李物候期与气候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南、北疆地区的差异,选取了2003—2023年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和温宿县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包括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和≥10℃活动积温,应用M-K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 为探讨杏李物候期与气候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南、北疆地区的差异,选取了2003—2023年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和温宿县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包括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和≥10℃活动积温,应用M-K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杏李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筛选出影响力最大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北疆和南疆地区的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整体上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日照时数呈下降的趋势。南疆地区的平均气温和≥10℃活动积温在2005年发生了突变,日照时数在2018年发生了突变;北疆地区日照时数在2016年发生了突变。平均气温与≥10℃活动积温在南、北疆地区均呈显著正相关;北疆地区年降水量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10℃活动积温均呈负相关;南疆地区年降水量与平均气温无显著相关性。在杏李的生长过程中,不同气候因子影响的大小各异。春季的气温和降水为关键因素,两者与花芽萌动和抽梢期呈负相关。夏季的日照时数为主导因素,与杏李的成熟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李 物候期 气候因子 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