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稳天气条件对石河子市大气重污染过程的影响
1
作者 陈非凡 任岗 +6 位作者 何清 陆忠奇 王进 赵竹君 安冬亮 张红伟 吴春霞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8,共15页
为深入了解静稳天气对天山北坡污染过程的影响,基于石河子市2018—2023年地面观测数据及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了石河子市本地化静稳指数体系,结合环流背景、激光雷达及后向轨迹模拟,对2023年1月15—22日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综... 为深入了解静稳天气对天山北坡污染过程的影响,基于石河子市2018—2023年地面观测数据及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了石河子市本地化静稳指数体系,结合环流背景、激光雷达及后向轨迹模拟,对2023年1月15—22日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3月1日—2023年2月28日,石河子市静稳天气指数(SWI)与PM2.5、AQI对应关系较强,石河子市冬季污染主要受静稳天气影响,SWI长时间维持在13以上,导致污染物低空累积。环流形式表明:石河子市受蒙古高压及脊前西北气流控制,地面长时间维持静小风,污染的消散主要依赖天气过程的扰动;垂直探测显示,该过程中污染物主要分布在600 m以下,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200~300 m高度处,能见度维持在2 km左右;静稳天气维持过程中,600 m以下气流运动缓慢,难与其他高度气流在垂向上混合,影响污染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稳天气指数 重污染过程 激光雷达 天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引种西梅气候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帅 胡皓楠 +3 位作者 杜峰 马建军 杨明凤 吴春霞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3期105-109,共5页
西梅品种众多,适应性强,在我国各地都有引种种植。近年来,南疆地区大规模引种西梅,建立了西梅示范基地,推动了南疆果业发展。由于南、北疆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北疆地区引种西梅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为了评估北疆地区引种西梅的气候适应... 西梅品种众多,适应性强,在我国各地都有引种种植。近年来,南疆地区大规模引种西梅,建立了西梅示范基地,推动了南疆果业发展。由于南、北疆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北疆地区引种西梅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为了评估北疆地区引种西梅的气候适应性,从北疆的气候特点、区域分布、北疆引种西梅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北疆引种西梅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梅 气候 区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石河子西梅冷害指数及霜冻灾害风险
3
作者 高宇 朱俊奇 +4 位作者 张晓晗 李杏 许浩翊 安冬亮 张鑫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石河子地区西梅在越冬及春季萌芽开花期常受低温冷害影响,研究该区域冬季气温与终霜冻变化对西梅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利用1961—2024年气温及物候期资料,结合低温冷害试验,分析西梅枝条半致死温度及霜冻灾害风险。结果表明,西梅新生枝条... 石河子地区西梅在越冬及春季萌芽开花期常受低温冷害影响,研究该区域冬季气温与终霜冻变化对西梅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利用1961—2024年气温及物候期资料,结合低温冷害试验,分析西梅枝条半致死温度及霜冻灾害风险。结果表明,西梅新生枝条半致死温度为-24.1℃,1961—2024年春季严寒期冻害风险平均达82.2%;但2000年后因气候变暖,春季严寒期冻害风险平均降至60.0%,低温冷害风险平均下降22.2百分点。春季终霜期虽分布分散,但有提前趋势,1961—2024年4月下旬及以后终霜对西梅萌芽开花威胁显著,平均风险为53.2%,2000年后下降28.2百分点。石河子地区1961—2024年平均终霜灾害风险强度为34.8%,其中中等和严霜灾害风险分别占23.4%和28.1%,2000年后风险强度线性降低8.6百分点。冬季气温上升和霜冻结束提前有利于西梅生长,但极端气候不稳定,防冻防霜仍是生产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梅 越冬期 开花期 低温冷害 终霜冻 致灾风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影响分析
4
作者 伊志敏 朱俊奇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268-270,共3页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2019—2023年天山北坡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年来研究区农田结构优化、林地质量提升,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碳储量增加3.2%。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和林地...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2019—2023年天山北坡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年来研究区农田结构优化、林地质量提升,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碳储量增加3.2%。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和林地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是碳汇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创新性地探讨智慧农业、精准林业管理对土地利用效率和碳汇能力的提升作用,提出基于区块链的碳汇交易机制,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绿洲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智慧生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垦区绿洲农田下垫面辐射收支特征研究
5
作者 张红伟 何清 +4 位作者 杨明凤 安冬亮 吴春霞 王进 陈非凡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91-2004,共14页
绿洲农田是干旱半干旱区特有的生态系统,研究农田地表辐射收支对理解区域能量平衡及气候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石河子垦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2021年4月—2022年3月在绿洲农田下垫面的观测数据,分析石河子垦区绿洲农田下垫面辐... 绿洲农田是干旱半干旱区特有的生态系统,研究农田地表辐射收支对理解区域能量平衡及气候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石河子垦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2021年4月—2022年3月在绿洲农田下垫面的观测数据,分析石河子垦区绿洲农田下垫面辐射分量和地表反照率的变化特征,将种植不同作物(棉花和玉米)农田地表的辐射分量进行对比,又与同区域的裸地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石河子垦区绿洲农田下垫面向下的短波和长波辐射、向上长波辐射和净辐射的日均值在生长发育期高于非生长发育期,向上短波辐射冬季最大,振幅变化亦同。(2)在同区域绿洲农田下垫面上种植不同农作物对向下的短波和长波辐射影响较小,在植物生长发育期,对向上的短波和长波辐射以及净辐射的影响显著,日均值最大相差分别为33.74 W·m^(-2)、54.82 W·m^(-2)和65.98 W·m^(-2),种植作物农田和裸地的净辐射差异最为明显,农田相较于裸地其日峰值出现的时刻有滞后效应,滞后约1 h。(3)裸地净辐射年曝辐量与棉田相差1147.8 MJ·m^(-2),与玉米田相差1519.7 MJ·m^(-2)。(4)裸地、棉田和玉米田的地表反照率均表现为冬月较大,其年均值分别为0.34、0.23和0.25,裸地的地表反照率年均值高于有农作物种植的农田下垫面,最大相差0.11,降雨过程会使地表反照率减小,而降雪过程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农田下垫面 地表辐射收支 地表反照率 石河子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装在物流运输后对蟠桃常温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杨明凤 皇甫兆青 +2 位作者 郭慧静 潘艳芳 宋方圆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55-1962,共8页
【目的】筛选出保持蟠桃运输后常温货架期最佳品质的包装方式,研究蟠桃在物流运输后不同包装对蟠桃货架期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腐烂率、相对电导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VC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英格尔蟠桃为试材... 【目的】筛选出保持蟠桃运输后常温货架期最佳品质的包装方式,研究蟠桃在物流运输后不同包装对蟠桃货架期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腐烂率、相对电导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VC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英格尔蟠桃为试材,采用不同保鲜处理(无包装,无包装+保鲜袋(0.02mm),自制缓冲垫,自制缓冲垫+保鲜袋(0.02mm),发泡网,发泡网+保鲜袋(0.02mm)),共6个处理,物流运输后蟠桃常温货架期连续测定4 d的理化指标。【结果】相较于其他处理,自制缓冲垫+保鲜袋处理保鲜效果最佳,自制缓冲垫次之,均可有效维持蟠桃较高的SSC、硬度、POD、VC的含量,有效抑制果实腐烂率、相对电导率、PPO的上升。【结论】保鲜袋处理效果优于无保鲜袋处理,自制缓冲垫、发泡网处理保鲜效果优于无包装处理;自制缓冲垫、自制缓冲垫+保鲜袋处理可保持较好的物流运输后果实货架期品质,降低运输途中由于机械碰撞造成的果实货架期品质下降的问题,实现蟠桃远距离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蟠桃 包装 运输 货架期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葡萄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敏感性分析
7
作者 吾米提·居马太 吉春容 +2 位作者 沈伟 马玉平 马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80-86,共7页
为科学有效地利用气候资源和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基于1991—2022年吐鲁番市葡萄的发育期、气候因子及其产量资料,分析了葡萄生长气候变化特征、发育期和产量的年代际差异,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敏感性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991—2022年吐鲁番... 为科学有效地利用气候资源和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基于1991—2022年吐鲁番市葡萄的发育期、气候因子及其产量资料,分析了葡萄生长气候变化特征、发育期和产量的年代际差异,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敏感性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991—2022年吐鲁番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0和5 cm地温及年日照时数等均呈上升的趋势,年大风日数显著下降。葡萄发育期对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5 cm地温的响应变化更加明显,气候变化促使葡萄花蕾出现期、展叶期、果实成熟期提前,全生育期有所缩短。气候产量变化对4和7月的热量条件较为敏感,花蕾出现—开花期等生长季前期气候因子对葡萄气候产量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生长季后期气温越高、日照时数越多,越不利于葡萄气候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葡萄 气候响应 发育期 产量 敏感性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垦区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动态特征分析
8
作者 彭靖婷 吴春霞 +1 位作者 任岗 尹新燕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6期217-219,共3页
基于2020—2023年石河子垦区的碳交换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碳吸收量、碳释放及碳汇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农田的碳交换量较高,但受人为管理的影响较大;草地和森林的碳汇功能稳定,尤其在湿润年,碳固定量显著增加。草地和森林在... 基于2020—2023年石河子垦区的碳交换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碳吸收量、碳释放及碳汇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农田的碳交换量较高,但受人为管理的影响较大;草地和森林的碳汇功能稳定,尤其在湿润年,碳固定量显著增加。草地和森林在温室气体减排和区域气候调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区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垦区 碳交换 土地利用类型 碳汇能力 生态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李物候期气候因子变化及其区域性差异研究
9
作者 胡皓楠 张帅 +4 位作者 杨明凤 季芬 侯慧杰 马建军 谢明汛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89-97,共9页
为探讨杏李物候期与气候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南、北疆地区的差异,选取了2003—2023年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和温宿县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包括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和≥10℃活动积温,应用M-K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 为探讨杏李物候期与气候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南、北疆地区的差异,选取了2003—2023年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和温宿县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包括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和≥10℃活动积温,应用M-K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杏李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筛选出影响力最大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北疆和南疆地区的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整体上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日照时数呈下降的趋势。南疆地区的平均气温和≥10℃活动积温在2005年发生了突变,日照时数在2018年发生了突变;北疆地区日照时数在2016年发生了突变。平均气温与≥10℃活动积温在南、北疆地区均呈显著正相关;北疆地区年降水量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10℃活动积温均呈负相关;南疆地区年降水量与平均气温无显著相关性。在杏李的生长过程中,不同气候因子影响的大小各异。春季的气温和降水为关键因素,两者与花芽萌动和抽梢期呈负相关。夏季的日照时数为主导因素,与杏李的成熟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李 物候期 气候因子 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