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丽江市古城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和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侯志江 王碧波 +5 位作者 康平德 陈翠 杨丽云 戚淑威 程远辉 杨少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3-928,共6页
【目的】文章研究了丽江市古城区药用植物资源。【方法】对工作区域内的野生中药资源、重点药材、栽培药用植物、传统知识及中药材市场进行了调查。【结果】古城区有药用植物资源678种,隶属于142科430属,其中真菌类2科3种,地衣类2科3种... 【目的】文章研究了丽江市古城区药用植物资源。【方法】对工作区域内的野生中药资源、重点药材、栽培药用植物、传统知识及中药材市场进行了调查。【结果】古城区有药用植物资源678种,隶属于142科430属,其中真菌类2科3种,地衣类2科3种,蕨类植物11科20种,裸子植物6科15种,被子植物121科637种。按照药用功能归纳将其分为16类,其中清热解表类药用植物最多达到31.7%,其次凉血止血类占到20.9%,最少为平肝息风类,只有0.3%。【结论】从科属构成来说,古城区药用植物具有优势科并且多样性高。古城区有一定数量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文章可为古城区药用植物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功能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一种新分型方法的设计及可信度检验和治疗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舒钧 许南 +11 位作者 杨雪能 寸新华 郭立民 赵刚 王志华 袁勇 张伟 陈应东 王卫东 杨子斌 刘勇 杨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9-469,共11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中心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筛选能反映脊柱结核及临床诊疗的特征指标,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总结本组术后随访1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患者手术资料,评估手术疗效。方法:统计2007年1月~2022年12月间多中心诊治且资...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中心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筛选能反映脊柱结核及临床诊疗的特征指标,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总结本组术后随访1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患者手术资料,评估手术疗效。方法:统计2007年1月~2022年12月间多中心诊治且资料完整的358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9例,女性169例,年龄35.5±28.9岁;活动性脊柱结核346例,静止型结核12例;颈椎37例,颈胸椎24例,胸椎126例,胸腰椎79例,腰椎63例,腰骶椎29例;病灶累及椎体数为1~12个(3.1±1.9个);临床表现包括疼痛、活动受限、发热、血沉增快、椎体和椎间盘破坏吸收、寒性脓肿、死骨等。256例合并脊柱后凸畸形,66例表现为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损害。采用专家组讨论和意见征询方法,筛选出能反映脊柱结核特征的指标,将脊柱后凸程度与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特征指标为基础设计一种新的脊柱结核综合分型(ASM分型)并进行可重复性评估和可信度检验。同时,收集术后随访1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11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脊髓神经功能检查,通过X线和CT检查测量脊柱后凸Cobb角和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等,评估手术疗效。结果:论证结果,脊柱结核的病理阶段、发病部位、累及的椎体数、合并的后凸畸形和脊髓神经功能损害是较为重要的特征指标,其他指标如椎体破坏程度、节段不稳、死骨的数量及大小、寒性脓肿等的特征性不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更具特征性的指标脊柱后凸畸形与病程、部位、节段、有无脊髓神经损害等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根据论证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脊柱结核综合指标分型:以病灶内结核活动性情况分为活动型脊柱结核(Ⅰ型)和静止型脊柱结核(Ⅱ型)两种主要类型,其中Ⅰ型又分为四种亚型:A型为早期脊柱结核;B型为进展期脊柱结核;C型和D型为特殊类型,分别为跳跃型脊柱结核和脊柱附件结核;Ⅱ型又分为畸形静止型(A型)和畸形进展型(B型)两种亚型;同时,将脊柱结核四项重要指标包括病灶部位、受累椎体数、合并的后凸畸形及程度以及有无脊髓神经功能损害作为辅助指标;可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新分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重复性。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117例患者中,12例颈椎结核采用了前路手术,104例颈胸交界区及以下的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了单纯经后路手术,1例胸腰椎结核在后路手术同时,采用入路对侧腹部小切口行寒性脓肿清除。随访结果显示:VAS评分为1.9±0.3分(1~3分);脊柱后凸Cobb角为15.6°±8.4°(4°~40°);脊髓神经功能异常者,末次随访时已完全恢复至正常,上述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例患者获得临床治愈、CT影像显示达到骨性融合;6例患者结核复发,其中5例因植骨不融合,出现内固定失败,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新分型(ASM)能反映脊柱结核患者的病情特点,便于临床诊疗和交流。对颈胸交界区以下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单纯经后路手术是一种具有优势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分型 可信度检验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综合医院洁净手术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广营 陈松婷 +9 位作者 茆尤尤 李黎静 方旭 许林 施茜 王青 吕庆排 杨秀菊 徐闻 熊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5-729,734,共6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洁净手术室建设管理现状及洁净手术室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范洁净手术室建设和使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135所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洁净手术室全面综合性能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13... 目的了解云南省洁净手术室建设管理现状及洁净手术室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范洁净手术室建设和使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135所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洁净手术室全面综合性能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135所医院中有80.00%建设了洁净手术室,不同级别、不同开放床位数医院的洁净手术室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设洁净手术室的医院中有81.48%设专人负责净化空调系统的日常维护,部分医院未按规范更换粗、中、高效过滤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在净化空调系统维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45%的医院开展了沉降菌监测,37.96%的医院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了洁净手术室全面综合监测。34所医院的81间洁净手术室全面综合监测结果显示,8项检测指标全部合格的手术间数为0,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换过滤器组与未更换过滤器组的尘埃粒子计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省洁净手术室存在建设数量、洁净级别与医院规模及实际需求不符的情况,已建成的洁净手术室普遍存在维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医院和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和监督,规范洁净手术室建设、维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手术室 尘埃粒子 过滤器 综合医院 管理 调查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后肺部CT特点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正华 李翔 +9 位作者 李志鹏 彭艳 杨俊涛 杨洪元 罗林 杨云辉 洪敏昌 常雯 何波 赵卫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09-1014,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愈后近期肺部CT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3月14日云南省各定点医院收治的确诊并治愈的130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出院时均行肺部CT检查并在出院后2周返院复查。对比...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愈后近期肺部CT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3月14日云南省各定点医院收治的确诊并治愈的130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出院时均行肺部CT检查并在出院后2周返院复查。对比分析患者的两次肺部CT图像,观察病灶的数目、分布、形态及密度等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8例患者在出院时肺部CT无明显病灶,其余122例治愈患者肺部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灶存留,其中普通型104例、重型18例。出院时,普通型患者肺部病灶特点主要有多发89例(85.6%)、磨玻璃密度影(GGO)31例(29.8%)、实变影73例(70.2%)、小叶间隔增厚79例(76.0%)、纤维条索影98例(94.2%)、胸膜下线74例(71.2%)、病变内血管增粗19例(18.3%)和空气支气管征9例(8.7%);重型患者肺部病灶均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GO)17例(94.4%)、实变影10例(55.6%)、小叶间隔增厚15例(83.3%)、纤维条索影14例(77.8%)、胸膜下线6例(33.3%)、病变内血管增粗10例(55.6%)、空气支气管征4例(22.2%)。返院复查时,普通型患者肺部GGO 15例(14.4%)、实变影52例(50.0%)、小叶间隔增厚44例(42.3%)、纤维条索影77例(74.0%)、胸膜下线37例(35.6%)、病变内血管增粗9例(8.7%),较前均明显减少(all P<0.05);空气支气管征5例(4.8%),较前无明显改变(χ^2=1.583,P>0.05)。返院复查时,重型患者肺部病灶较前不同程度吸收、减少,但病灶性质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OVID-19患者治愈后肺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及变化规律,能为临床评估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卷1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5
作者 马丽霞 李忠秀 +10 位作者 姜冬梅 温丽 秦云风 郭丽 徐丽明 余云霞 王宛鸟 毛茶仙 亓晶 周淑 周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疑难病案讨论 选登 失血性贫血 急性胃肠炎 胎死宫内 胎盘早剥 子痫前期 宫内孕 D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卷5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6
作者 李德云 和作珍 +2 位作者 杨秀平 侯景云 戴钟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疑难病案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胎盘粘连 产后大出血 急性肾功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监测后评估反馈对洁净手术室运行维护效果影响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松婷 熊辛 +9 位作者 徐闻 茆尤尤 杨秀菊 王青 朱爱华 曾忠萍 孙玉姝 李瑞菊 高莲英 韩广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目的评价综合性监测后评估反馈对洁净手术室运行维护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为监测和判断标准,于2017年2—5月对云南省34所医院共81间洁净手术室进行基线综合性监测,将监测结果及评估后整改建议以纸质报告形... 目的评价综合性监测后评估反馈对洁净手术室运行维护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为监测和判断标准,于2017年2—5月对云南省34所医院共81间洁净手术室进行基线综合性监测,将监测结果及评估后整改建议以纸质报告形式反馈给各医院,并于2017年11月—2018年3月再次进行综合性监测,将基线与评估反馈后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二三级医院评估反馈后监测结果与基线相比,洁净手术室内微粒直径≥0.5μm和≥5.0μm两类尘埃粒子合格率、浮游菌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评估反馈后截面风速、风速不均匀度β和风速盲区的监测合格率高于基线监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温度、相对湿度、换气次数、静压差、噪声和照度评估反馈前后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级医院存在洁净手术室“维护人员不专业”整改阻碍因素的比率高于三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洁净手术室综合性监测后评估反馈可提高洁净手术室运行维护效果,应定期对洁净手术室进行综合性监测,同时配备专业的维护人员负责洁净手术室的正常运行与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手术室 综合性监测 评估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绞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陈宗宁 卢竞前 +2 位作者 李易 吕云 高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70-871,共2页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患者症状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近2年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绞痛的5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n=27)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患者PCI术后常规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尼...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患者症状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近2年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绞痛的5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n=27)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患者PCI术后常规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尼可地尔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观察术后14 d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术后14 d随访时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事件,术后14 d尼可地尔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1953和2.2251,P<0.05)。结论尼可地尔对PCI术后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艳梅 亓晶 和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27-729,共3页
目的:分析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探讨其临床各期的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特点、发病规律、经化疗或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转归。结果:46例... 目的:分析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探讨其临床各期的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特点、发病规律、经化疗或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转归。结果:46例中放弃治疗2例,44例患者经化疗或化疗结合手术治疗后完全恢复。其中绒毛膜癌11例,完全恢复11例,治愈7例,治愈率63.64%;侵蚀性葡萄胎33例,完全恢复33例,治愈22例,治愈率66.67%。结论:化疗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对有转移瘤破裂出血、不能确定诊断或对化疗耐药的患者,配合适当的手术治疗,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卷6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10
作者 李雪英 王爱玉 +3 位作者 李海霞 乌秀文 和作珍 杨业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死胎 羊水过少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乙肝病毒感染 诊断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梭人、彝族和汉族中年女性心身症状的调查
11
作者 王瑾一 高利民 +4 位作者 李兴臖 和春华 曹文花 崔若玫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38-1042,共5页
目的:调查云南摩梭人、彝族、汉族中年女性心身症状的特征,初步探索是否存在文化差异性。方法:在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选取40~60岁的摩梭女性84人、彝族女性65人、汉族女性59人。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被试的基本人口学信息和文化习俗,用... 目的:调查云南摩梭人、彝族、汉族中年女性心身症状的特征,初步探索是否存在文化差异性。方法:在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选取40~60岁的摩梭女性84人、彝族女性65人、汉族女性59人。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被试的基本人口学信息和文化习俗,用更年期评定量表(MRS)调查被试心身症状特征。结果:方差分析显示,摩梭女性的MRS总分(8±7)低于彝族(12±8)和汉族女性(11±8);事后检验显示,摩梭家庭地位高于彝族女性(MD=0.84,P=0.010);非参数检验显示,三者在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F/χ^(2)=102.68,10.99,106.85,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永宁摩梭、彝族和汉族中年女性虽然生活在同一地区,心身症状表现及文化习俗仍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人 彝族 汉族 更年期 文化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自制防旋鞋
12
作者 李智琴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10期2627-2627,共1页
关键词 防旋鞋 自制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转子间骨折 骨折病人 髋关节外 中立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rgeting PPARα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13
作者 ZHANG Tong-Tong ZHANG Hao-Zhuo +4 位作者 HE Li LIU Jia-Wei WU Jia-Zhen SU Wen-Hua DAN Ju-Hua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5年第9期2295-2313,共19页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remain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mortality among adults globally,with continuously ris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Metabolic disorders are closely linked to various cardiovascular d...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remain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mortality among adults globally,with continuously ris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Metabolic disorders are closely linked to variou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ir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involving multifaceted mechanisms such as altered substrate utilization,mitochondrial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dysfunction,and impaired ATP synthesis and transport.In recent years,the potential role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as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particularly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which is recognized as a highly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 for CVD.PPARαregulates cardiovascula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through fatty acid metabolism.As a ligand-activated receptor within the nuclear hormone receptor family,PPARαis highly expressed in multiple organs,including skeletal muscle,liver,intestine,kidney,and heart,where it governs the metabolism of diverse substrates.Functioning as a key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maintaining metabolic homeostasis and catalyzing or regulating biochemical reactions,PPARαexerts its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through multiple pathways:modulating lipid metabolism,participating in cardiac energy metabolism,enhancing insulin sensitivity,suppress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improv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and inhibiting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These mechanisms coll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evelopment.Thus,PPARαplays a pivotal role in various pathological processes via mechanisms such as lipid metabolism regulation,anti-inflammatory actions,and anti-apoptotic effects.PPARαis activated by binding to natural or synthetic lipophilic ligands,including endogenous fatty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e.g.,linoleic acid,oleic acid,and arachidonic acid)as well as synthetic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Upon ligand binding,PPARαactivates the nuclear receptor retinoid X receptor(RXR),forming a PPARα-RXR heterodimer.This heterodimer,in conjunction with coactivators,undergoes further activation and subsequently binds to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response elements(PPREs),thereby regulating the transcription of target genes critical for lipid and glucose homeostasis.Key genes include fatty acid translocase(FAT/CD36),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I(CPT1),and glucose transporter(GLUT),which are primarily involved in fatty acid uptake,storage,oxidation,and glucose utilization processes.Advancing research on PPARα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as underscored its growing clinical significance.Currently,PPARαactivators/agonists,such as fibrates(e.g.,fenofibrate and bezafibrate)and thiazolidinediones,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clinical trials for CVD prevention.Traditional PPARαagonists,including fenofibrate and bezafibrate,ar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to treat hypertriglyceridemia and low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evels.These fibrates enhance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the liver and skeletal muscle by activating PPARα,and their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have been validated in numerous clinical studies.Recent research highlights that fibrates improve insulin resistance,regulate lipid metabolism,correct energy metabolism imbalances,an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and endothelial cells,thereby ameliorating pathological remodeling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reducing blood pressure.Given the substantial attention to PPARα-targeted interventions in both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activating PPARαmay serve as a key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managing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such as myocardial hypertrophy,atherosclerosis,ischemic cardiomyopathy,myocardial infarction,diabetic cardiomyopathy,and heart failure.This review comprehensively examines the regulatory roles of PPARα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evaluates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aiming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PARα-related therapies in CV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PARα agonists energy metabol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