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日降雨的沂蒙山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正佳 刘占仁 +1 位作者 王丝丝 于兴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37,2,共4页
降雨侵蚀力是水土流失最为重要的外部驱动力,是土壤侵蚀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以沂蒙山区及周边38个气象台站1971—2008年逐日降雨量资料为数据源,利用基于日降雨信息的月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了研究区多年月、年降雨侵蚀力,并初步分析了... 降雨侵蚀力是水土流失最为重要的外部驱动力,是土壤侵蚀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以沂蒙山区及周边38个气象台站1971—2008年逐日降雨量资料为数据源,利用基于日降雨信息的月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了研究区多年月、年降雨侵蚀力,并初步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沂蒙山区降雨侵蚀力总体趋势为西北、中南高,北部低,泗水县、曲阜市东部一带是研究区降雨侵蚀力的高值中心;R值与年降雨量和年侵蚀性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也有部分异常年份;沂蒙山区降雨侵蚀力年内主要集中分布在6—9月份,占全年的97.07%,其中最大月降雨侵蚀力出现在7月份,占年降雨侵蚀力的51%。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预报、农业面源污染状况预报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降雨 降雨侵蚀力 沂蒙山区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4种库岸边坡的植被根系固土效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少君 类淑桐 曾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23,131,共6页
选择三峡库区无植被、草丛、灌丛及林木覆盖的4种边坡,测量了土壤表层(0—15cm)的抗冲和抗蚀增强值,并以10cm为单位分层获取了土壤表层(0—50cm)的根长密度、根系生物量、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抗剪强度等指标。结果表明:(1)灌丛边... 选择三峡库区无植被、草丛、灌丛及林木覆盖的4种边坡,测量了土壤表层(0—15cm)的抗冲和抗蚀增强值,并以10cm为单位分层获取了土壤表层(0—50cm)的根长密度、根系生物量、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抗剪强度等指标。结果表明:(1)灌丛边坡的抗冲与抗蚀增强值均最大,显著高于草丛和林木边坡;灌丛边坡的抗剪强度值较大,裸地在10—20cm的土层急骤增大,然后随土层深度逐渐减小,林地在最深层有着最大值。(2)3种有植被覆盖边坡的根系均集中在30cm的表层,根长密度随着土层深度而减小;草丛和灌丛的根生物量在各层间变化不明显,林木根生物量随土层加深而迅速减小;(3)裸地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而急剧增加,林木则呈相反趋势,草丛和灌丛的变化较为平缓;灌丛的田间持水量在各层间基本保持一致,草丛和林木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裸地的表层田间持水量较大;(4)灌丛边坡的土体最稳定,各指标在土壤各层间较为稳定,林木和草丛边坡也有一定的稳定性,无植被覆盖的边坡稳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固持力 抗冲增强值 抗蚀增强值 抗剪强度 根长密度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对浮萍(Lemna minor L.)的生态毒性及其聚集性和溶解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长伟 刘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90-1695,共6页
纳米颗粒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增加了其环境释放风险,为此以不同浓度的纳米ZnO(0、1、10mg·L-1和50mg·L-1)处理浮萍(LemnaminorL.)7d,分析了纳米颗粒对植物D665/D665a值(叶绿素与脱镁叶绿素的比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 纳米颗粒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增加了其环境释放风险,为此以不同浓度的纳米ZnO(0、1、10mg·L-1和50mg·L-1)处理浮萍(LemnaminorL.)7d,分析了纳米颗粒对植物D665/D665a值(叶绿素与脱镁叶绿素的比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Na+K+-ATP酶(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并对纳米ZnO的聚集性与溶解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浓度为50mg·L-1的纳米颗粒显著抑制D665/D665a值和Na+K+-ATPase活性,而抗氧化酶活性则显著升高;纳米颗粒在培养液中易发生聚集作用而沉积,12h后基本上完全沉积到底部。结果说明,50mg·L-1的纳米ZnO对浮萍产生了显著的胁迫作用,其对浮萍的毒性作用主要来源于其溶出的Z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浮萍 D665/D665a值 抗氧化酶 Na+K+-ATP酶 聚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湿地沉积硅藻组合与水质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丽伟 陈诗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6-60,83,共6页
衡水湖湿地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对衡水湖湿地水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沉积硅藻组合与水质的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衡水湖四季水质变化较大,冬季水质最好,... 衡水湖湿地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对衡水湖湿地水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沉积硅藻组合与水质的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衡水湖四季水质变化较大,冬季水质最好,为Ⅰ类水,夏秋较差,已超标,引起水质恶化和影响藻类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是TP、DO和TN;综合营养指数法分析结果确定衡水湖为中-富营养型湖泊。沉积硅藻组合显示,衡水湖是以附生种、浮游种和底栖兼浮游种多生态型硅藻组合为特点,且耐营养度较低指示污染水体的Achnanthes minutissima(20.90%)和Cymbella microcephala(18.83%)为优势种,可较好地反映衡水湖富营养状况,衡水湖湿地水质与沉积硅藻组合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硅藻组合 水质状况 主成分分析法 综合营养指数法 衡水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壤与褐土击实容重对含水量的响应
5
作者 邱德勋 张含玉 +3 位作者 姜自龙 刘前进 陈锦鸿 韩曜蔚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9-1215,共7页
土壤在农业机械或者夯实压力下,容重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程度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为揭示棕壤与褐土受力后容重变化对含水量的响应特征,对土壤在不同的含水量下进行击实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击实能量的增大,棕壤容重迅速增大后趋于稳定... 土壤在农业机械或者夯实压力下,容重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程度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为揭示棕壤与褐土受力后容重变化对含水量的响应特征,对土壤在不同的含水量下进行击实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击实能量的增大,棕壤容重迅速增大后趋于稳定,而褐土容重达到稳定状态较慢。两种土壤容重随含水量的变化,因击实次数不同而具有差异性。棕壤容重随含水量增加,总体呈先增大后小幅度减小趋势,但在较低击实次数下,含水量为88.3 g/kg时容重略微减小;褐土容重在击实次数较低时,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而在击实次数较高时,呈先减小后增大而后又减小趋势,在含水量136.5 g/kg时出现最大值。含水量与击实能量对土壤击实容重的影响存在差异。在耕作条件(容重≤1.6 g/cm^3)和工程条件(容重>1.6g/cm^3)下,影响棕壤击实容重的最主要因素分别为含水量和击实次数,而影响褐土击实容重的最主要因素均为击实次数。在耕作条件下,棕壤击实容重在较低含水量(<50 g/kg)下数值较低,且随击实次数增多,容重变化较小;褐土的较小容重出现在较低击实能量范围内(<90 kJ/m^3),且受含水量的影响较小。在工程条件下,当棕壤与褐土的含水量为150 g/kg左右时,获得较大容重所需的击实能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重 含水量 击实 棕壤 褐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物材料构建超支化结构油水分离材料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毕研刚 宋吉巍 +3 位作者 李武松 刘聪聪 刘祥臣 贾欣茹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9期102-107,共6页
绿色生物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经合理设计和开发应用,可获得相应功能的新材料,是目前绿色化工的理想原料。本文总结了生物原材料合成或接枝具有超支化结构的油水分离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生物基破乳剂和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情况... 绿色生物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经合理设计和开发应用,可获得相应功能的新材料,是目前绿色化工的理想原料。本文总结了生物原材料合成或接枝具有超支化结构的油水分离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生物基破乳剂和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情况,比较了生物基油水分离膜材料的亲疏水性能对材料应用的影响,展望了绿色生物原料在油水分离材料方面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原料 破乳剂 絮凝剂 膜材料 亲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