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江市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气象服务措施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首智 杜平萍 +1 位作者 周建东 陈丽楠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第21期4-6,共3页
农业作为对气候变化反应较为敏感的产业之一,其受气象灾害的影响较大,了解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有必要。基于此,文章结合临江市主要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给出相关的气象服务措施,以确保粮食安全。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农业生产 气象服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江市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文利 王永洁 李新昌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8期283-284,共2页
根据临江市气候概况及1953—2010年气象资料,对当地的气象灾害进行区划分析,结果表明:温和气候区是气象灾害高风险区,温凉气候区和冷凉气候区次之,寒冷气候区气象灾害风险相对较小。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区划 吉林临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吕金慧 《河北农机》 2025年第9期79-81,共3页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复杂,受温度、光照、降水、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影响显著。尤其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等关键时期,气象条件的波动常常导致玉米减产、品质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本文从温度、光照、降水和大气湿度四...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复杂,受温度、光照、降水、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影响显著。尤其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等关键时期,气象条件的波动常常导致玉米减产、品质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本文从温度、光照、降水和大气湿度四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气象因素在玉米生长发育各关键期的影响因素及表现特征,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调控策略和措施,包括农艺管理、品种选育、水分调控和小气候改善等,以期为实现玉米的优质高产和提升抗逆性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为玉米生产中的关键期管理和气象灾害防控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玉米生长发育 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江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探讨
4
作者 于文立 赵淑红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5期95-96,共2页
随着气象部门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智能网络预报质量不断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社会进步,政府和社会对气象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气象服务面临着重大压力和挑战。农业气象服务作为气象服务最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当好各级领导... 随着气象部门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智能网络预报质量不断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社会进步,政府和社会对气象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气象服务面临着重大压力和挑战。农业气象服务作为气象服务最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当好各级领导农业参谋,是每个基层气象台站气象工作者所必须思考、面对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在新形势下开展临江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农业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需求 气象服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江市无霜期变化规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文立 杨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4期8248-8249,共2页
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临江市1961~2010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江市初霜日明显延后,气候倾向率达2.43 d/10a;终霜日也有明显提前趋势,气候倾向率仅为-2.16 d/10a,主要受初霜日延后的影响,临江市无霜期明显... 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临江市1961~2010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江市初霜日明显延后,气候倾向率达2.43 d/10a;终霜日也有明显提前趋势,气候倾向率仅为-2.16 d/10a,主要受初霜日延后的影响,临江市无霜期明显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4 d/10a;临江市初终霜、无霜期年代特征明显;经突变分析,临江市无霜期变化存在明显的转折年;临江市利用无霜期长短调整了作物品种布局,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终霜日 无霜期 分布特征 线性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江市山区特色农业气候资源精细化区划 被引量:3
6
作者 于文立 唐德成 蔡柠泽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6期200-201,共2页
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气象资料建立气象要素随高度变化的线性方程,确定气象要素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利用1∶50 000 DEM数据并结合MAPGIS空间插值,得到临江市农业气候资源精细化区划。利用特色作物区划指标,在MAPGIS上绘制特色作物适宜种植区... 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气象资料建立气象要素随高度变化的线性方程,确定气象要素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利用1∶50 000 DEM数据并结合MAPGIS空间插值,得到临江市农业气候资源精细化区划。利用特色作物区划指标,在MAPGIS上绘制特色作物适宜种植区域,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科学引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特色农业 气候资源 精细化 区划 吉林临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宇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服务中的运用实践研究
7
作者 丁涌 张海涛 吴卓庭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1期168-170,共3页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是气象部门服务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传统的气象观测业务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此,以靖宇县气象局为例,阐述了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了靖宇县气象观测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气...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是气象部门服务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传统的气象观测业务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此,以靖宇县气象局为例,阐述了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了靖宇县气象观测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气象观测资料应用水平的策略,以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气象探测中重放球原因及应对 被引量:1
8
作者 马睿妍 张海涛 《南方农机》 2018年第13期228-228,233,共2页
本文分别从客观和主观方面分析了高空气象探测中重放球原因,给出避免重放球操作应对措施,以确保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准确和完整。
关键词 高空气象探测 重放球 原因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山地区一次罕见初霜冻的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段明国 李新昌 +2 位作者 白佳蕴 许海龙 范林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977-10978,11080,共3页
2009年8月29日,白山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强霜冻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利用MICAPS气象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这次过程形成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探讨霜冻发生的气候背景、成因以及预报着眼点。
关键词 初霜冻 成因 形势分析 白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动站地面观测系统构成及仪器维护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海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233-233,237,共2页
结合吉林省临江市气象局使用新型自动站地面观测业务软件的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地面气象观测系统的构成,最后探讨了新型自动气象站相关仪器的日常维修维护,以期提升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
关键词 新型自动气象站 DZZ6 地面气象观测 系统构成 仪器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州市雷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鑫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9期191-191,共1页
为探讨德州地区雷暴活动的变化趋势,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分析法、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德州市雷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德州市的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2.6 d,雷暴的日变化呈双峰单谷型分布。
关键词 雷暴日 特征分析 气候倾向率 山东德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山市人工增雨扑灭森林火灾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李清 王太然 胥珈珈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1期88-88,共1页
本文根据2012年5月29日白山市气象局人工增雨扑灭长白山危险性森林火灾的人工增雨实战经历,深入分析总结人工增雨效果与意义。
关键词 山区 增雨效果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山市冰雹天气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
13
作者 胥珈珈 李梁才 +1 位作者 邢颖颖 张海涛 《江西农业》 2017年第3S期54-,共1页
整理归纳了白山市2010-2016年的7次冰雹,总结了关于白山市的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判别临界指标。通过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得出白山市出现冰雹天气的临界判别指标:需要雷达回波强度达到或超过50 dBZ,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数值达... 整理归纳了白山市2010-2016年的7次冰雹,总结了关于白山市的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判别临界指标。通过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得出白山市出现冰雹天气的临界判别指标:需要雷达回波强度达到或超过50 dBZ,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数值达到45 kg/m^2,并且制作剖面显示回波顶高在12 km以上,冰雹指数上产生几个实心三角标志时,系统中层会具有明显风速的辐合。三体散射回波的出现也是冰雹发生的充分条件。同时冰雹的直径取决于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天气 多普勒雷达 白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3月中旬吉林一次大暴雪天气成因分析
14
作者 王庆珏 徐海峰 孟筱箫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1期225-227,共3页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8年3月中旬出现在吉林省的一次大暴雪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主要是在低空切变与地面冷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冷垫上爬升产生降雪。切变线和急流头...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8年3月中旬出现在吉林省的一次大暴雪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主要是在低空切变与地面冷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冷垫上爬升产生降雪。切变线和急流头部均处于吉林省,有西南水汽持续向北输送,加上降雪区上空有显著的水汽通量辐合,为此次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此次降雪天气的主要水汽来源是西南暖湿气流。降雪天气伴随着温度锋区的移入而形成。偏东急流的加入和偏北气流低层的侵入共同作用为此次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暴雪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