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探讨抗纤抑癌方对肝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国 马浔 +1 位作者 叶永安 杨先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49-2054,共6页
目的研究抗纤抑癌方对肝癌前病变大鼠模型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纤抑癌组和鳖甲软肝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为0.4 mL/100 g,其他3组大鼠以50 mg/kg... 目的研究抗纤抑癌方对肝癌前病变大鼠模型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纤抑癌组和鳖甲软肝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为0.4 mL/100 g,其他3组大鼠以50 mg/kg剂量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制备肝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ST-Pi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HIF-1α、VEGF、M2型丙酮酸激酶(PKM2)、葡萄糖载体蛋白1(GLUT-1)mRNA及蛋白的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GST-Pi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抗纤抑癌组GST-P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GLUT1及PKM2 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软肝组及抗纤抑癌组GLUT1 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GLUT1及PKM2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TOR、HIF-1α及VEGF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软肝组mTOR及VEGF的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抗纤抑癌组mTOR及VEGF mRNA的表达亦显著降低(P值均<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TOR、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模型组相比,鳖甲软肝组只有mTOR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抗纤抑癌组mTOR、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鳖甲软肝组相比,抗纤抑癌组mTOR的蛋白表达较高(P<0.01)。结论抗纤抑癌方可通过调控mTOR/HIF-1α/VEGF信号抑制肝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信号传导 抗纤抑癌方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于红红 吴玛莉 +4 位作者 张智伟 陈瑞 吴云 段智璇 田维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50-1152,1164,共4页
目的:考察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RAW264.7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中、小剂量黄连解毒汤水煎剂灌胃干预SD大鼠,制备含药血清;经MTT法观察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后,选择各剂量浓度为20%... 目的:考察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RAW264.7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中、小剂量黄连解毒汤水煎剂灌胃干预SD大鼠,制备含药血清;经MTT法观察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后,选择各剂量浓度为20%的含药血清干预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 TOR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p-m TOR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相比,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干预后诱导了Beclin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抑制了m TOR mRNA及p-m TOR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可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表达、抑制m TOR的表达,这可能是该方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自噬 RAW264.7巨噬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BECLIN1 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络泻血对原发性肝癌大鼠血清AFP、SF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云 赵慧玲 +4 位作者 刘新燕 魏珂 陈子晨 谭丽 战慧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观察刺络泻血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模型大鼠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铁蛋白(Serum Ferritsn,SF)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探究刺络泻血对HCC的预防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 目的:观察刺络泻血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模型大鼠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铁蛋白(Serum Ferritsn,SF)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探究刺络泻血对HCC的预防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5只)、刺血预防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均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腹腔注射建立HCC模型,刺血预防组在造模开始同时取肝经浅表络脉刺血,0.5 mL/次,2次/周,至13周。第13周末,腹主动脉取血5 mL,采用ELESA法测定3组大鼠血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 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和肿瘤标志物AFP、SF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LP、GGT、AFP、S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刺血预防组大鼠血清ALT、ALP、GGT、AFP、SF含量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刺络泻血疗法对HCC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肝功能指标,保护肝脏,下调肿瘤标志物AFP、S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泻血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铁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关键基因筛选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曹旭 李小科 +5 位作者 糟小宾 杨先照 张嘉鑫 李志国 杜宏波 叶永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53-1772,共20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出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关键基因及潜在药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HBV相关肝癌高通量芯片数据集GSE121248和GSE49713,通过GEO2R法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和KEGG分析...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出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关键基因及潜在药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HBV相关肝癌高通量芯片数据集GSE121248和GSE49713,通过GEO2R法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和KEGG分析。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hub基因及可视化网络。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和UALCAN数据库确认有临床预后价值的关键基因。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突变和生存预后,通过CTD数据库获取对关键基因有潜在作用的化合物并进行比较。结果共获得93个DEGs,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蛋白质水解和有丝分裂核分裂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小体、细胞外区域和细胞外隙等细胞成分;主要与血红素结合、铁离子结合和染色质结合等功能;主要集中在代谢途径,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色氨酸代谢3条通路。筛选分析hub基因并从中得到10个关键基因,在突变、表达相关性及预后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以上靶点筛选出白藜芦醇、雷公藤甲素、穿心莲内酯、黄芩提取物、水飞蓟宾、姜黄素、槲皮素、隐丹参酮等候选药物。结论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多个关键基因与潜在药物,为临床HBV相关肝癌治疗靶点的选择及药物方案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基因芯片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络泻血疗法对四氯化碳诱导的HF大鼠PCⅢ、CⅣ的影响
5
作者 张博 赵慧玲 +3 位作者 谭丽 魏珂 魏丹蕾 曾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本实验采用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SD大鼠HF模型,在大鼠足三里、太冲、阳陵泉这3个穴位上进行刺络泻血治疗,观察该疗法对HF模型大鼠肝脏组织形态、肝功能AST、ALT及肝纤维化指标PCⅢ、CⅣ的影响,从而探索刺血疗法对于HF的疗效及其... 目的:本实验采用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SD大鼠HF模型,在大鼠足三里、太冲、阳陵泉这3个穴位上进行刺络泻血治疗,观察该疗法对HF模型大鼠肝脏组织形态、肝功能AST、ALT及肝纤维化指标PCⅢ、CⅣ的影响,从而探索刺血疗法对于HF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雄性,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秋水仙碱组(10只)以及刺血干预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用40%CCL4(花生油稀释)诱导HF模型,为期6周。第6周至第12周,对空白对照组的大鼠0.9%生理盐水皮下注射,2次/周,至12周;其余3组的大鼠持续注射40%CCL4(花生油稀释),模型对照组的大鼠只抓取,不做其他处理,秋水仙碱组同时220μg/(kg·d)标准给予秋水仙碱,5次/周;刺络泻血组同时进行刺络泻血疗法干预,2次/周,至12周。12周后,麻醉大鼠并行开腹术,取大鼠肝左叶小块组织行石蜡包埋、切片,以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左叶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ELisa法对肝纤维化指标PCⅢ、CⅣ,采用化学法对肝功能指标AST、ALT进行定量检测。结果:1)肝脏组织形态改变:对切片分析后可见生理盐水对照组肝小叶结构完整,汇管区周围存在少量染色;模型组肝小叶消失,纤维架桥出现,形成肝纤维化;秋水仙碱组和刺血干预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比造模组减轻,但比空白对照组严重,说明秋水仙碱组和刺血干预组干预均有效。2)肝功能情况:比较于模型对照组,刺血干预组AST、ALT含量显著降低(P<0.05),秋水仙碱组AST含量降低(P>0.05),而ALT含量显著降低(P<0.05);提示刺血疗法可显著降低血清AST、ALT的含量。3)对肝纤维化指标PCⅢ、CⅣ的影响:比较于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和刺血干预组PCⅢ、CⅣ的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刺血疗法可以显著降低PCⅢ、CⅣ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刺络泻血 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0
6
作者 殷萱 吴焕淦 +2 位作者 勾明会 汪司右 徐世芬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评价调督安神法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患者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7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调督安神法为治疗原则进行针灸治疗,要求得气,取穴百会、神庭、印堂、... 目的:评价调督安神法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患者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7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调督安神法为治疗原则进行针灸治疗,要求得气,取穴百会、神庭、印堂、神门、安眠、三阴交;对照组为假针灸治疗,假针灸针不刺破皮肤,取穴同治疗组。两组每次均治疗30 min,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以及治疗结束后2周、4周随访时对患者进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估,观察并记录针灸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完成32例,脱落4例;对照组完成30例,脱落6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ISI评分在治疗后及随访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2周、4周随访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2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SAS及SDS评分在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2周、4周随访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但在治疗2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针灸疗法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安神法针灸方案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督安神法 针灸 原发性失眠 失眠严重指数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方金 张国妍 +3 位作者 焦志宏 勾明会 田伟 张玉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4期2159-2162,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益气... 目的:探讨针灸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益气聪明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疗法,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眩晕发作频率均降低,每次持续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低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头晕目眩、心悸少寐、面色淡白等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增加,PI减小,且观察组基底动脉Vm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左、右椎动脉Vm均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改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眩晕程度,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益气聪明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亏虚型 颈性眩晕 针灸 益气聪明汤 血流动力学 平均血流速度 阻力指数 搏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淋巴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东侠 程姚儿 韩志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评价CT在肾上腺淋巴瘤(Adrenal lymphoma,AL)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1例18枚AL的CT资料,分析AL发病状态、大小、形态、平扫密度、强化程度、坏死、周围结构和腹膜后淋巴结等情况。结果:11例1... 目的:评价CT在肾上腺淋巴瘤(Adrenal lymphoma,AL)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1例18枚AL的CT资料,分析AL发病状态、大小、形态、平扫密度、强化程度、坏死、周围结构和腹膜后淋巴结等情况。结果:11例18枚AL中,单侧4例4枚,双侧7例14枚,直径2.2~8.2em,平均(5.4±1.7)cm,其中13枚〉5cm。16枚AL弥漫累及肾上腺,包括14枚类肾上腺型和2枚肿块型,另2枚为局限型;平扫密度均匀16枚,不均匀2枚,CT值25~46HU,动脉期及门脉期均呈轻中度强化,较平扫分别提高10—25HU和20~30HU,两期最高CT值均低于85HU,4枚增强后见坏死区.肾上腺周围脂肪浸润3枚,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枚。结论:双侧发病、直径〉5cm、类肾上腺型、平扫密度均匀、增强轻中度强化和最高强化低于85HU有助于AL的诊断,而局限型AL,易导致误诊,需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和胃镜改变以及病理改变的关联性 被引量:38
9
作者 曹志军 左明焕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2040-2043,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不同中医证型分布,并总结其与胃黏膜形态改变及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更早地进行癌前干预,防止癌变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门诊及病...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不同中医证型分布,并总结其与胃黏膜形态改变及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更早地进行癌前干预,防止癌变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30例,参照2011年中华医学会颁布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进行辨证分型,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镜变化及病理表现等进行分类分级。结果:230例患者中女130例,男100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4.25±14.25)岁,41~60岁有145例,占63.04%,其中以51~60岁的病例数最多,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层,各年龄层男女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0例中脾胃虚弱型81例,占35.22%;肝脾不和型69例,占30%;脾胃湿热型46例,占20%;胃阴不足型30例,占13.04%;胃络瘀血型4例,占1.74%。胃镜下萎缩程度I级,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型与肝脾不和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及胃阴不足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及Ⅲ级,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见单纯萎缩性变化,亦可伴出血、伴增生、伴糜烂、伴胆汁反流,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病理表现轻度,各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脾胃虚弱型及脾胃湿热型发病率最高,但2种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型与胃阴不足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不和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中肝脾不和型、胃阴不足型及脾胃湿热型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型及胃络瘀血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各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不和型及胃阴不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胃虚弱型及胃阴不足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脾胃虚弱型、肝脾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及胃络瘀血型,不同证型间胃镜下形态与黏膜病理改变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型 胃镜 病理改变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术前定位男性肛瘘内口 被引量:10
10
作者 闫有青 张翠红 +2 位作者 郭颖 刘翠翠 陈正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端扫式腔内凸阵探头经会阴超声在男性肛瘘患者肛瘘内口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男性肛瘘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以频率为3~10 MHz的端扫式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扫查肛周括约肌及周围组织,观察肛瘘内口的位置和大小;以频率为... 目的探讨端扫式腔内凸阵探头经会阴超声在男性肛瘘患者肛瘘内口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男性肛瘘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以频率为3~10 MHz的端扫式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扫查肛周括约肌及周围组织,观察肛瘘内口的位置和大小;以频率为5~12 MHz的高频线阵探头扫查肛瘘外口和瘘管,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端扫式经会阴超声检查均可清晰显示肛周内外括约肌,内口表现为肛管纵行肌的高回声中断缺损,且中断缺损与低回声瘘管相延续。手术证实36例肛瘘患者共38个内口,术前超声共检出33个内口,漏诊3例单纯性肛瘘的3个内口、1例复杂性肛瘘2个内口中的1个,并将1例单纯性肛瘘内口误诊为正常走行的腺管;经会阴部端扫式超声诊断肛瘘内口的符合率为86.84%(33/38)。高频线阵探头超声诊断肛瘘外口和瘘管的符合率为97.22%(35/36)。结论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术前定位男性肛瘘内口无创、便捷,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部超声 端扫式腔内探头 肛瘘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黄丸联合针灸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小鹏 乔树斌 +3 位作者 刘璇 童要志 闫华 刘慧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4期2021-2025,共5页
目的:探讨西黄丸联合针灸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黄丸... 目的:探讨西黄丸联合针灸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黄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疾病控制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FACT-L生命质量评分,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47%(P<0.05);2)观察组患者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组体液免疫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活动能力状况、日常生活状况、情感状况、其他因素领域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9%(P<0.05)。结论:西黄丸联合针灸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可调节免疫,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丸 针灸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生命质量 不良反应 肿瘤细胞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或会阴超声端扫式凸阵探头定位女性肛瘘内口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翠红 闫有青 +1 位作者 陈正光 张殷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或会阴超声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定位女性肛瘘内口的价值.方法对17例肛瘘患者(病例组)和15名对照组女性于术前采用频率3~10MHz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检查肛瘘内口,术后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检查.病例组17例... 目的探讨经阴道或会阴超声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定位女性肛瘘内口的价值.方法对17例肛瘘患者(病例组)和15名对照组女性于术前采用频率3~10MHz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检查肛瘘内口,术后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检查.病例组17例共18个肛瘘内口,术前超声发现16个,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89%(16/18);对照组均能清楚显示肛管三层结构.结论经阴道或会阴超声端扫式腔内探头定位女性肛瘘内口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端扫式腔内探头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探头联合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诊断肛瘘 被引量:6
13
作者 闫有青 张翠红 +1 位作者 刘翠翠 陈正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0-553,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探头联合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对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术前均采用频率5~12 MHz线阵探头超声结合触诊和视诊检查外口和瘘管,频率3~10 MHz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检查内... 目的探讨高频探头联合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对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术前均采用频率5~12 MHz线阵探头超声结合触诊和视诊检查外口和瘘管,频率3~10 MHz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检查内口和瘘管,确定肛瘘类型,分析超声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87例中,手术诊断单纯型肛瘘73例、复杂型肛瘘14例,术中见93个内口,101个瘘管,94个外口。超声诊断66例肛瘘,漏诊15例,误诊6例,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75.86%(66/87),Kappa值为0.344(P<0.001)。超声诊断肛瘘内口、瘘管及外口的准确率分别为80.65%(75/93)、83.17%(84/101)及87.23%(82/94),与手术结果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298、0.407及0.626(P均<0.001)。结论高频探头联合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肛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端扫式腔内探头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视域下的叙事医学教育探索研究——基于2353名医学生的KAP调查报告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奥 孙咏莉 励国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11期1208-1215,共8页
目的了解叙事医学在医学院的开展情况及医学生群体对叙事医学的认知程度。方法以全国范围内的2353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形式发放知信行理论模式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从一般认识情况、了解叙事医学的途径、平行病历认知程度几个角... 目的了解叙事医学在医学院的开展情况及医学生群体对叙事医学的认知程度。方法以全国范围内的2353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形式发放知信行理论模式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从一般认识情况、了解叙事医学的途径、平行病历认知程度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果44.50%的调查对象从未了解过叙事医学,50.79%的调查对象未听说过平行病历;26.80%的调查对象曾参与过叙事医学课程培训,而多数医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叙事医学。结论本研究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叙事医学的关键概念不熟悉,通过将人类学中的大文化概念引入医学院校教育或可开拓医患互动的视域融合沟通模式以改善医患关系;当下平行病历及叙事类型的医学生普及程度不佳,文化敏感性及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平行病历的教学与应用;多种学习途径为进一步开展教学打下基础,搭建多元教学体系以丰富课程内容可作为日后叙事医学教育推广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医患沟通 医学人类学 叙事医学教育 平行病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叙事医学教育构建医学人文精神研究——基于2145名医务人员的KAP调查报告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杉 果彤 +1 位作者 孙咏莉 励国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12期1376-1384,共9页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群体叙事医学教育在中国开展的现状,探索构建新时代医学人文精神实践模式。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便抽样法,针对国内2145名医务人员对叙事医学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情况开展在线问卷调查。结果受访医护人员对于叙...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群体叙事医学教育在中国开展的现状,探索构建新时代医学人文精神实践模式。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便抽样法,针对国内2145名医务人员对叙事医学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情况开展在线问卷调查。结果受访医护人员对于叙事医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接近70%的医护人员对于学习和运用叙事医学持肯定态度,认同程度较高,但仍有30%的医务人员对平行病历等叙事医学实践持消极态度;医护人员对相关行为的频率较低,对于所设问题评价为行为积极的人数构成比占40%左右,尤其关于叙事医学实践项目评价为行为积极者占30%左右。结论中国叙事医学教育正处于初级阶段,正在面临理论成果的转化实效等诸多考验;叙事医学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国内外医学人文教育实践经验,探讨中国特色叙事方案;叙事医学教育围绕“叙事医学知识、态度、行为”三个环节,紧扣其人文内涵,对丰富创新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教育 医务人员 知识 行为 态度 医学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145名医务人员的叙事医学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被引量:7
16
作者 果彤 孙咏莉 励国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12期1385-1393,共9页
目的了解中国医务人员对叙事医学的认知、态度与行为情况。方法利用方便抽样法,对2145名国内医务人员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叙事医学的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得分率分别为49.62%、47.18%与41.43%。结论从认知层面看,虽然大部分... 目的了解中国医务人员对叙事医学的认知、态度与行为情况。方法利用方便抽样法,对2145名国内医务人员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叙事医学的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得分率分别为49.62%、47.18%与41.43%。结论从认知层面看,虽然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叙事医学的大框架理念较为熟悉,但对具体方法和工具不太了解;从态度层面看,医务人员对于进一步学习了解叙事医学相关理论的态度与认同感仍有提升空间,但整体态度较为积极,这为进一步推广叙事医学奠定了基础;从行为层面看,医务人员阅读和书写疾病叙事故事的频率较低,今后应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和习惯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叙事关系 叙事实践 叙事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医学的本土化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果彤 孙咏莉 励国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1期74-77,共4页
经过十余年的初步探索,叙事医学的本土化发展在理论研究、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发展方向与路径仍有待进一步确认。从政策体系、管理机制、文化背景、医学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五个视角进行系统宏观论述,倡导完善... 经过十余年的初步探索,叙事医学的本土化发展在理论研究、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发展方向与路径仍有待进一步确认。从政策体系、管理机制、文化背景、医学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五个视角进行系统宏观论述,倡导完善顶层设计与地方政策、建设各级管理体系、扎根中国文化土壤、开展系统叙事教育与紧密结合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叙事医学发展路径的理论建构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本土化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率影响的Meta分析
18
作者 朱顺 李志国 +4 位作者 李硕 曹旭 李晓斌 李小科 叶永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的使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7月15日关于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与肝癌发生率的研究。选择风险比(HR)和95%CI作为汇...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的使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7月15日关于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与肝癌发生率的研究。选择风险比(HR)和95%CI作为汇总指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13206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结果表明使用阿司匹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率降低31%(HR=0.69,95%CI:0.65~0.74,P<0.00001);4项研究报道了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表明使用阿司匹林未显著增加病毒性肝炎患者消化道出血风险(P>0.05)。结论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可能有利于降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率,未显著增加包括肝硬化人群在内的消化道出血风险,对于减少肝癌的发生可能具有积极意义,但该临床现象背后的机制尚不明确,且仍需更多临床观察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阿司匹林 肝细胞 Meta分析(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