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块链技术在食品溯源中的典型应用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岳红卫 丁采凤 +5 位作者 李瑞 冯迪 武竹英 王道兵 钟其顶 徐庆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78-384,共7页
在全球化的食品市场中,确保食品安全和来源的可靠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食品信息恶意篡改问题的日益加剧,对生产者、政府、消费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构成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保障食品信息的不可篡改和透明度变得尤为重要。区块链... 在全球化的食品市场中,确保食品安全和来源的可靠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食品信息恶意篡改问题的日益加剧,对生产者、政府、消费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构成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保障食品信息的不可篡改和透明度变得尤为重要。区块链技术以其独特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透明性等特点,为食品信息溯源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该文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和配送3个关键环节的典型应用,并总结了区块链与物联网相结合的具体案例。此外,该文介绍了区块链与食品真实性认证相结合的可能性。最后,指出了区块链技术在食品信息溯源系统中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食品溯源 物联网 真实性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针叶樱桃粉中抗坏血酸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
2
作者 王道兵 冯迪 +10 位作者 曹翠峰 钟其顶 翟鹏贵 武竹英 岳红卫 童玲 张燚 洪玉玲 张红霞 徐胜 张洛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87,295,共6页
该文建立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stable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LC-IRMS)检测抗坏血酸δ^(13)C值的分析方法,用于鉴别针叶樱桃粉中抗坏血酸天然来源的真实性。样品中抗坏血酸经液相色谱在线... 该文建立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stable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LC-IRMS)检测抗坏血酸δ^(13)C值的分析方法,用于鉴别针叶樱桃粉中抗坏血酸天然来源的真实性。样品中抗坏血酸经液相色谱在线分离纯化,优化后色谱条件为:Syncroni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pH 2的硫酸溶液(90∶10,体积比),流速0.250 mL/min,色谱柱温度30℃,进样量10μL,通过LC-IsoLink实现目标物全部氧化为CO_(2)气体,最终以气态形式进入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直接检测样品中抗坏血酸的δ^(13)C,该方法结果稳定、准确。分别测定了7个合成来源的维生素C片和19个针叶樱桃粉,结果表明,天然来源抗坏血酸δ^(13)C值为-25.00‰~-22.01‰,合成来源抗坏血酸δ^(13)C值为-11.74‰~-10.28‰,两者分布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可用于抗坏血酸产品标识的真实性鉴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樱桃粉 抗坏血酸 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 天然 合成 δ^(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肪酸特征的鱼油和藻油保健品真实性鉴别研究
3
作者 郑丽婷 胡飞 +5 位作者 冯迪 安普畅 安红梅 武竹英 王道兵 钟其顶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2-80,共9页
该研究建立了基于脂肪酸组成鉴别鱼油和藻油真实性的方法。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评价基于11种主要脂肪酸鉴别鱼油和藻油保健品原料真实性的可行性,主成分分析(p... 该研究建立了基于脂肪酸组成鉴别鱼油和藻油真实性的方法。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评价基于11种主要脂肪酸鉴别鱼油和藻油保健品原料真实性的可行性,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可实现鱼油、藻油和其他3种植物油的区分,OPLS-DA模型可实现未知样品中掺杂植物油的分类预测。鱼油和藻油原料可以通过OPLS-DA有效鉴别,模型的R^(2)X=0.870,R^(2)Y=0.931,Q^(2)=0.833,经过200次循环迭代置换检验证明模型不存在过度拟合,经特征差异代谢物筛选(VIP>1,P<0.05),获得鱼油和藻油鉴别的关键脂肪酸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对市售不同类型鱼油和藻油保健品中DHA和EPA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重复性为1.40%和1.49%,稳定性为1.58%和1.51%,加标回收率为98.79%和99.91%。结果发现市售10款产品中有1款以大豆油冒充鱼油以假乱真。研究表明,脂肪酸组成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为鱼油和藻油保健品真实性判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藻油 脂肪酸 真实性鉴别 二十二碳六烯酸 二十碳五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测定燕窝中唾液酸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冯迪 王道兵 +7 位作者 王东亮 钟其顶 武竹英 岳红卫 张洛琪 林小仙 苗树 陈楠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7-272,共6页
该文建立了适合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stable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LC-IRMS)测定干燕窝中唾液酸δ^(13)C值的方法。样品前处理方法加标回收率为75.2%~100.6%,前处理方法可显著降低蛋白质等大... 该文建立了适合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stable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LC-IRMS)测定干燕窝中唾液酸δ^(13)C值的方法。样品前处理方法加标回收率为75.2%~100.6%,前处理方法可显著降低蛋白质等大分子对色谱柱的影响且不会干扰碳稳定同位素的准确分析;研究并优化了LC-IRMS对唾液酸δ^(13)C值测定的影响,优化后的色谱条件:采用Hyper REZ XP Carbohydrate H+(300 mm×7.7 mm,8μm)柱,柱温30℃,在0.250 mL/min流速下用90%B(H_(2)O)+10%D(pH_(2)的H_(2)SO_(4))洗脱。方法稳定性、重复性均良好,可准确测定样品δ^(13)C值。对6个干燕窝样品和4个市售唾液酸进行测定,其唾液酸δ^(13)C值分别为(-29.55±0.39)‰和(-15.18±2.45)‰,2种不同来源唾液酸碳稳定同位素特征显著。可检测到燕窝中的非法掺入市售唾液酸比例最低为10%。该方法的建立可为后续鉴别燕窝制品外源添加唾液酸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 燕窝 唾液酸 前处理 δ^(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氢同位素特征的天然番茄红素鉴别研究
5
作者 罗静仪 武竹英 +8 位作者 冯迪 王道兵 符艳美 安红梅 杨清山 刘洋 岳红卫 钟其顶 谢周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34-338,共5页
为了研究稳定氢同位素在番茄红素掺假检测领域的应用可行性,该研究利用高温裂解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测定不同来源番茄红素稳定氢同位素的方法。经验证,前处理后番茄红素样品纯度≥94.14%,前处理过程不会改变番茄... 为了研究稳定氢同位素在番茄红素掺假检测领域的应用可行性,该研究利用高温裂解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测定不同来源番茄红素稳定氢同位素的方法。经验证,前处理后番茄红素样品纯度≥94.14%,前处理过程不会改变番茄红素氢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测定;该方法δ2H值重复性标准偏差为1.99‰,再现性标准偏差小于3‰。对13种番茄红素原料及番茄红素标准品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进行测定,人工合成的番茄红素δ2H值为-29.21‰~-56.22‰,天然来源的番茄红素δ2H值为-225.76‰~-256.98‰,发酵来源的番茄红素δ2H值为-81.35‰~-141.24‰。三者稳定氢同位素比值具有明显差异,该方法可以用于不同来源的番茄红素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裂解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 番茄红素 δ2H 真实性 番茄红素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GC-TOF/MS初探茶、酒风味融合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洋 李国辉 +4 位作者 曹晓念 赵旭冬 敖宗华 钟其顶 沈才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50-256,共7页
茶酒是茶和酒结合的产物,成分组成及风味复杂,研究采用液液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分析茶... 茶酒是茶和酒结合的产物,成分组成及风味复杂,研究采用液液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分析茶酒及其基酒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显示,茶酒中分析鉴定出366种挥发性组分,包括酯类化合物136种,醇类39种,醛酮类48种,酸及酸酐30种,酚类4种,呋喃类16种,含氮化合物31种,萜烯类7种,含硫化合物6种,醚类7种,烷类14种,其他化合物28种。液液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GC-TOF/MS的分析方法可快速、全面分析鉴定茶酒中各类挥发性组分,结果对于明确茶酒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为茶酒的风味体系、风味融合和健康属性研究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萃取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茶酒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