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频超声强化提取葛根有效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晓燕 丘泰球 +3 位作者 徐彦渊 贲永光 戴露雯 李金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4,共4页
研究了双频超声对葛根有效部位提取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双频超声提取的最优条件为20+33kHz,电功率为200W,50%乙醇,葛根粉末<80目,1∶10的料液比,50℃,超声处理50min。使用HPLC对比了单频和双频在此条件下的总黄酮得率,并对双频... 研究了双频超声对葛根有效部位提取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双频超声提取的最优条件为20+33kHz,电功率为200W,50%乙醇,葛根粉末<80目,1∶10的料液比,50℃,超声处理50min。使用HPLC对比了单频和双频在此条件下的总黄酮得率,并对双频超声提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超声 提取 机理 葛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营养乳剂加工过程中奶皮产生机理及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武林贺 袁诚 +4 位作者 魏星 卢嘉颉 杨小斌 李益 吴谦 《现代食品》 2018年第24期168-172,共5页
为探究乳化剂和稳定剂对中性营养乳剂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考察了乳化剂和稳定剂对营养乳剂稳定性的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考查乳化剂和稳定剂复配添加对营养乳剂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和卡拉胶复配使用,添加量... 为探究乳化剂和稳定剂对中性营养乳剂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考察了乳化剂和稳定剂对营养乳剂稳定性的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考查乳化剂和稳定剂复配添加对营养乳剂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和卡拉胶复配使用,添加量分别为0.2%和0.02%时,营养乳剂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后无肉眼可见奶皮产生,经高速离心测得的离心沉淀率最小为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乳剂 乳化剂 稳定剂 离心沉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提取物中功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曾荣华 刘翠红 +2 位作者 罗明琍 李菁 王小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128,共4页
对蓝莓提取物开展原花青素,前花青素,花青素、花色苷含量测定。以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前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及国际商务部标准测定原花青素,前花青素,花青素、花色苷含量。蓝莓提取物中测定原花青素含量是127.8%,前花青素含量是226.8%,... 对蓝莓提取物开展原花青素,前花青素,花青素、花色苷含量测定。以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前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及国际商务部标准测定原花青素,前花青素,花青素、花色苷含量。蓝莓提取物中测定原花青素含量是127.8%,前花青素含量是226.8%,花青素含量25.4%,花色苷含量未测出,蓝莓提取物中以花青素类含量测定方法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提取物 原花青素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超声作用方式对葛根有效部位提取率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晓燕 丘泰球 +1 位作者 徐彦渊 李金华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研究不同的超声作用方式对葛根总黄酮的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单频,双频(包括槽式双频以及槽式+探头式双频),及三频等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超声作用参数,如时间,声强及处理量的多少进行研究,采用两个超声特性参数即能量效率和空化产量来对比... 研究不同的超声作用方式对葛根总黄酮的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单频,双频(包括槽式双频以及槽式+探头式双频),及三频等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超声作用参数,如时间,声强及处理量的多少进行研究,采用两个超声特性参数即能量效率和空化产量来对比不同容积、频率的超声作用效果。目前的研究表明:多频超声耦合时,可以获得较高的能量效率和空化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黄酮 超声频率 能量效率 空化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山银花水提取液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湘东 宋伟峰 +1 位作者 钟鸣 罗淑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4期113-114,117,共3页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分析山银花水提取液的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采用水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提取山银花药材,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其主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在负离子模式下,21个主要的化...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分析山银花水提取液的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采用水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提取山银花药材,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其主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在负离子模式下,21个主要的化学成分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其中16个通过串联质谱进行了结构鉴定,10个通过对照品得到了确证。结论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有效用于山银花药材的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银花 水提取液 化学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对挥发油包合工艺中包合率测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裕 杜枫 +1 位作者 黄海 杜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2期80-81,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洗脱和提取溶剂对中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率测定的影响,建立准确的包合率测定方法。方法:以石菖蒲油包合物为模型,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分别进行包合物表面未包合游离药的洗涤,以及包合物中已包合药物的提取,筛选出合适... 目的:研究不同的洗脱和提取溶剂对中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率测定的影响,建立准确的包合率测定方法。方法:以石菖蒲油包合物为模型,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分别进行包合物表面未包合游离药的洗涤,以及包合物中已包合药物的提取,筛选出合适的溶剂组合用于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封率测定。结果:不同极性的溶剂对石菖蒲油包合物的洗涤、提取效果有很大的差别,洗涤时药物损失由小到大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5%乙醇,包合物中药物提取效率由大到小为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结论:选择极性小的石油醚为洗脱溶剂、极性大的乙醇为提取溶剂,可以准确地测定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包合物 包合率 有机溶剂 洗涤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曲美他嗪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许文东 杨玉琼 +1 位作者 杜松 黄翔 《北方药学》 2013年第7期4-5,共2页
目的:研究盐酸曲美他嗪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22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双交叉口服剂量为20mg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采用LC-MS法测定血浆中盐酸曲美他嗪的浓度,使用DAS2.1.1软件对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同时对其生... 目的:研究盐酸曲美他嗪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22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双交叉口服剂量为20mg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采用LC-MS法测定血浆中盐酸曲美他嗪的浓度,使用DAS2.1.1软件对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同时对其生物等效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名健康受试者服用20mg盐酸曲美他嗪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42.64±17.00)ng/ml和(41.32±19.66)ng/ml,Tmax分别为(2.2±1.5)h和(2.7±1.7)h,AUC0-t分别为(418.1±177.4)ng·h/ml和(397.8±147.1)ng·h/ml,AUC0-∞分别为(428.5±181.1)ng·h/ml和(407.9±150.5)ng·h/ml,t1/2分别为(5.9±1.6)h和(5.6±1.3)h。受试制剂中曲美他嗪Cmax的90%置信区间为参比制剂的100.1%~111.1%,AUC0-t的90%置信区间为参比制剂的97.0%~111.9%,AUC0-∞的90%置信区间为参比制剂的96.9%~111.9%。以AUC0-t计算,受试制剂中曲美他嗪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9±18.6)%。结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生物利用度 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鱼油乳剂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袁诚 李益 +2 位作者 武林贺 黄乐坚 许文东 《现代食品》 2021年第21期87-90,97,共5页
本文研究了影响口服脂肪营养乳剂稳定性的因素,确定复合鱼油乳剂的配方和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适合本配方复合鱼油乳剂的乳化剂为1.5 g/100 mL的大豆磷脂,产品制备工艺为油相水相剪切均匀后,将初乳转移至微射流均质机中,在103.4 MPa(1450... 本文研究了影响口服脂肪营养乳剂稳定性的因素,确定复合鱼油乳剂的配方和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适合本配方复合鱼油乳剂的乳化剂为1.5 g/100 mL的大豆磷脂,产品制备工艺为油相水相剪切均匀后,将初乳转移至微射流均质机中,在103.4 MPa(145000 psi)压力下均质3次,湿热灭菌后,采用冰水浴迅速降温。应用此工艺得到的脂肪营养乳剂呈乳白色,均匀,无分层现象,口感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乳剂 制备工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蓝圆鲹鱼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小斌 周爱梅 +4 位作者 王爽 曾荣华 罗明琍 许文东 袁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0,15,共5页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蓝圆鲹鱼油,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萃取时间对蓝圆鲹鱼油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优化Box-Behnken设计优化萃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9℃、萃取时间140 min、萃...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蓝圆鲹鱼油,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萃取时间对蓝圆鲹鱼油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优化Box-Behnken设计优化萃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9℃、萃取时间140 min、萃取压力20 MPa,在此条件下蓝圆鲹鱼油得率为18.45%,提取率达88.91%。蓝圆鲹鱼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出1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5.70%,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含量为16.64%。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应用于蓝圆鲹鱼油的提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圆缪 鱼油 超临界 响应面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磷脂干粉工艺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洁瑜 牛亚伟 +5 位作者 李菁 关伟健 袁诚 唐顺之 许文东 蒙庚海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7期121-128,共8页
目的:利用不同糊精改善姜黄素磷脂复合物的黏稠性,提高其稳定性、水溶出度、姜黄素生物利用度,拟定干粉的简单工艺,为保健食品等功能食品下游产品开发提供支持。方法:通过干粉制备的单因素实验、响应面方法及其和复合物的水溶出度、生... 目的:利用不同糊精改善姜黄素磷脂复合物的黏稠性,提高其稳定性、水溶出度、姜黄素生物利用度,拟定干粉的简单工艺,为保健食品等功能食品下游产品开发提供支持。方法:通过干粉制备的单因素实验、响应面方法及其和复合物的水溶出度、生物利用度考察,筛选糊精拟定工艺。结果:工艺简单合理可行,制备复合液后控制喷雾液中总含固量20%,抗性糊精添加量是复合物的2倍,进风温度160℃,进料速度8L/h。与复合物相比,复合物干粉的水溶性高6倍以上,峰值时间下峰浓度提高了近10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面积提高了6.7倍。结论:本研究工艺还能直接应用于各种特殊食品,例如保健食品产业中,具有广泛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产业效益-成本比高。有吸附包裹等功能的辅料,如可溶性膳食纤维抗性糊精与磷脂协同提高脂溶性大及生物利用度低的物质,例如姜黄素的稳定性、水溶性及生物利用度,为其下游功能性产品的安全多元化开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磷脂 抗性糊精 协同提高 生物利用度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香种子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条件研究及其理化指标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明慧 潘江波 +2 位作者 周翱翱 詹华书 葛发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1,共5页
研究了白木香种子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条件,并对所得种子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指标分析。得到的超临界CO_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度20~30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 min,分离釜Ⅰ压力11 MPa,分离釜Ⅰ温度50℃... 研究了白木香种子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条件,并对所得种子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指标分析。得到的超临界CO_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度20~30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 min,分离釜Ⅰ压力11 MPa,分离釜Ⅰ温度5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白木香种子油平均收率为41.2%,与传统石油醚回流提取收率(平均收率41.9%)相近。白木香种子油脂肪酸种类较为丰富,主要组成为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种子 白木香种子油 超临界CO2萃取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油中EPA和DHA的酶法富集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国财 刘菊妍 +5 位作者 苏薇薇 黄建军 许文东 唐顺之 关伟键 熊淑娴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107,共4页
利用Sn-1,3特异性脂肪酶对食品级鱼油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进行富集,而后利用偏甘油酯脂肪酶除去上述步骤产生的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后处理得到具有天然属性的精制鱼油。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特异性脂肪酶富集EPA和... 利用Sn-1,3特异性脂肪酶对食品级鱼油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进行富集,而后利用偏甘油酯脂肪酶除去上述步骤产生的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后处理得到具有天然属性的精制鱼油。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特异性脂肪酶富集EPA和DHA过程中脂肪酶用量、纯化水加入量、水解时间及水解温度对富集EPA和DHA的影响。运用气相色谱分析精制鱼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特异性脂肪酶富集过程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在pH 6条件下固定化Sn-1,3特异性脂肪酶用量1%~15%、纯化水加入量1%~10%、水解时间2~6 h、水解温度30~70℃,富集后EPA和DHA总量为40%~60%,产品收率在48%~75%;精制鱼油含有21种主要脂肪酸,其中EPA和DHA含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鱼油 Sn-1 3特异性脂肪酶 富集 EPA D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全营养液态乳的蛋白质含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北梅 温恺嘉 +3 位作者 王小妹 李咏华 武林贺 许文东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2期210-213,共4页
利用蛋白质燃烧法建立适用于全营养液态乳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以杜马斯定氮仪作为分析仪器,探索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最佳条件为氧气因子0.8 mL·mg^(-1)、氧气流量200 mL·min^(-1)、取样量100 mg,结果重复性试验RSD为0.9%,... 利用蛋白质燃烧法建立适用于全营养液态乳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以杜马斯定氮仪作为分析仪器,探索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最佳条件为氧气因子0.8 mL·mg^(-1)、氧气流量200 mL·min^(-1)、取样量100 mg,结果重复性试验RSD为0.9%,回收率为99.3%~101.6%。燃烧法与凯氏定氮法的测定结果对比显示二者无显著差别,表明燃烧法适用于测定全营养液态乳的蛋白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法 杜马斯定氮仪 蛋白质 液态乳 氮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黄卵磷脂中两种溶血磷脂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国财 袁诚 +5 位作者 唐顺之 关伟键 牟肖男 牛亚伟 傅玉萍 许文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8-160,共3页
通过柱层析分离法对蛋黄卵磷脂中的两种溶血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ESI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气相色谱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蛋黄来源的溶血磷脂酰胆碱主要由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1-... 通过柱层析分离法对蛋黄卵磷脂中的两种溶血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ESI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气相色谱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蛋黄来源的溶血磷脂酰胆碱主要由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1-亚油酰溶血磷脂酰胆碱,1-硬脂酰溶血磷脂酰胆碱,1-油酰溶血磷脂酰胆碱4种化合物组成;溶血磷脂酰乙醇胺主要由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硬脂酰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油酰溶血磷脂酰乙醇胺3种化合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黄卵磷脂 溶血磷脂酰胆碱 溶血磷脂酰乙醇胺 分离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沉法和膜分离法制备灵芝孢子多糖免疫调节活性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爱勤 王彤 +5 位作者 陈亮 曹颖男 陈晓清 吴凤 钟春燕 付裕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78,共6页
采用醇沉法和膜分离法制备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多糖,测定其得率、多糖含量、单糖组成,并通过迟发型变态反应、脾细胞抗体生成、碳廓清、NK细胞活性实验,考察灵芝孢子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膜分离法制备的灵芝孢子多糖... 采用醇沉法和膜分离法制备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多糖,测定其得率、多糖含量、单糖组成,并通过迟发型变态反应、脾细胞抗体生成、碳廓清、NK细胞活性实验,考察灵芝孢子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膜分离法制备的灵芝孢子多糖得率高于醇沉法,为(4.61±0.28)%;两者多糖含量无显著差异。醇沉法、膜分离法制备的灵芝孢子多糖单糖组成均为鼠李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山梨糖,其摩尔比分别为0.34∶0.31∶1.44∶4.48∶3.35∶0.31和0.27∶0.10∶1.70∶6.08∶1.84∶0.31,均以葡萄糖为主要组成单糖。两种灵芝孢子多糖均能增强小鼠免疫调节活性。研究结果可为灵芝孢子多糖产业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 多糖 醇沉法 膜分离法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标准方法在橄榄油α-生育酚含量测定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北梅 祝芷琦 +2 位作者 李咏华 温恺嘉 唐顺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834-2840,共7页
目的探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橄榄油α-生育酚含量。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30柱,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20℃,紫外检测波长为294nm;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Si120硅胶色谱柱,流动相... 目的探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橄榄油α-生育酚含量。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30柱,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20℃,紫外检测波长为294nm;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Si120硅胶色谱柱,流动相为正己烷/1,4二氧六环按(95:5),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30℃,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294 nm,发射波长为328 nm。结果反相色谱法测定α-生育酚的线性范围为2.00~60.00μg/mL,定量限为0.6μg/mL,精密度(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5.5,回收率为90%~106%, RSD为5.5%。正相色谱法测定α-生育酚的线性范围0.200~6.00μg/mL,定量限为0.014μg/mL,精密度RSD为1.8%,回收率为99%~104%, RSD为1.2%。结论正相色谱简便、更快速、更灵敏、更准确,更适合初榨橄榄油中α-生育酚的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酚 橄榄油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山银花中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1
17
作者 宋伟峰 陶玲 钟鸣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0-815,共6页
建立了微波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MAE/HPLC-MS/MS)同时测定山银花中10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山银花药材采用MAE萃取,萃取溶剂为乙醇-水(7∶3),固液比1∶30,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10 min。采用HPLC-MS/MS测定萃取液中活性成... 建立了微波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MAE/HPLC-MS/MS)同时测定山银花中10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山银花药材采用MAE萃取,萃取溶剂为乙醇-水(7∶3),固液比1∶30,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10 min。采用HPLC-MS/MS测定萃取液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色谱柱采用Agilent Poroshell120 SB-C18(100 mm×2.1 mm,2.7μm),以0.5%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负离子多重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检测。在优化条件下,10种成分的定量分析在10 min内完成。结果表明,10种活性成分的线性范围为0.05~500 mg/L,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6 9,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在69~4 413μg/kg和231~14709μg/kg范围,回收率为94%~105%。采用该方法检测6个不同产地的山银花样品,10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在3.98~14 356.31 mg/kg范围。该方法快速、准确,可有效地用于山银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微波辅助萃取 山银花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中芝麻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少冲 钟玲 +1 位作者 李迎霞 葛发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7-529,共3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测定芝麻中芝麻素含量的方法。将芝麻粉碎后用甲醇超声提取,优化了粉碎粒径、超声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结果表明,芝麻样品经粉碎及超声萃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柱为C18(4.6 mm×250 mm,5μm...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测定芝麻中芝麻素含量的方法。将芝麻粉碎后用甲醇超声提取,优化了粉碎粒径、超声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结果表明,芝麻样品经粉碎及超声萃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柱为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6 nm。芝麻素在0.043 84-0.569 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1 346 015m+2 136,r^2=0.999 9;芝麻素的加标回收率为100%,RSD为1.1%,不同产地芝麻中的芝麻素含量测定结果为0.260%-0.502%。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专属、可重复的特点,可用于芝麻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芝麻 芝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辅料油酸钠中反式脂肪酸的GC-MS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文东 张燕娜 +2 位作者 唐顺之 杨玉琼 蔡鸿飞 《北方药学》 2012年第8期7-8,共2页
目的:研究国产化注射用药用辅料油酸钠中的反式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国产化油酸钠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反式脂肪酸成分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11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含有的... 目的:研究国产化注射用药用辅料油酸钠中的反式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国产化油酸钠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反式脂肪酸成分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11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含有的2个反式脂肪酸成分,占归一化法峰面积总量的0.77%。结论:油酸钠中的反式脂肪酸成分鉴定为反式油酸钠、反式亚油酸钠,其他大部分成分为顺式不饱和脂肪酸盐及饱和脂肪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钠 反式脂肪酸 鉴定GC-MS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医用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的物性研究与配方设计
20
作者 李益 邓颖诗 +2 位作者 武林贺 许文东 袁诚 《中国食品工业》 2020年第8期104-107,共4页
在特殊医学用途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的开发研究中,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临床营养学》及临床文献为指导进行配方设计。一般是通过对原、辅料的营养成分含量、粒径分布、堆密度、休止角及吸湿性等物料进行研究,然后筛选原料,再产业化... 在特殊医学用途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的开发研究中,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临床营养学》及临床文献为指导进行配方设计。一般是通过对原、辅料的营养成分含量、粒径分布、堆密度、休止角及吸湿性等物料进行研究,然后筛选原料,再产业化生产线试制样品,然后对样品进行混合均匀度检测及产品型试检验。结果表明:原辅料粒径及引湿性等物性在干法工艺中影响较大,产业化生产中应注重原料研究,为特医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原料筛选提供参考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研究 配方食品 原料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