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泊表层水温变化和热浪事件研究进展及其对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1
作者 陈岑 黄朝 +2 位作者 林涵 梁德庄 乔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142,I0007,I0008,共12页
湖泊生态系统对表层水温变化尤其是极端高温事件(湖泊热浪)高度敏感。目前,有关全球湖泊表层水温长期变化趋势及热浪事件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系统梳理了1998—2024年全球湖泊表层水温... 湖泊生态系统对表层水温变化尤其是极端高温事件(湖泊热浪)高度敏感。目前,有关全球湖泊表层水温长期变化趋势及热浪事件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系统梳理了1998—2024年全球湖泊表层水温变化及湖泊热浪事件的研究进展与热点趋势,分析了湖泊表层水温变化及热浪事件的发生频率、驱动因素与区域差异性,详细探讨了表层水温变化对湖泊水体溶解氧浓度、水生生物等生态要素的影响机制及其生态后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应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高分辨率监测技术应用、湖泊生态系统响应机制解析、模型优化与预测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湖泊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表层水温 湖泊热浪 全球气候变化 水生态系统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疲劳强度分布的双过渡P-S-N曲线研究
2
作者 景国玺 苏越 +3 位作者 陶帅 宋雅丽 屠丹红 孙腾腾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5,共9页
以往研究发现,不同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分布随着载荷水平的变化往往有不同的分布类型,而不同寿命对应的疲劳强度一般近似服从同一分布。基于“等效疲劳强度”概念可以合并不同疲劳寿命下的数据,在假定总体样本的疲劳强度服从正态分布的... 以往研究发现,不同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分布随着载荷水平的变化往往有不同的分布类型,而不同寿命对应的疲劳强度一般近似服从同一分布。基于“等效疲劳强度”概念可以合并不同疲劳寿命下的数据,在假定总体样本的疲劳强度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一些经典的模型如Strohmeyer模型,采用上述方法时往往在中周到高周或中周到低周的过渡段拟合效果不佳。对此,构建了一种含两个过渡段的中高周S-N曲线并给出了适用于工程设计的P-S-N曲线。对ZL101A铝合金和BSM590结构钢两种材料分别开展含两个过渡区的中高周疲劳试验,对比Strohmeyer等模型发现:新提出的“双过渡”S-N曲线在中小样本量下的拟合优度更好;相较采用升降法计算得到的疲劳极限,采用基于疲劳强度分布拟合得到的疲劳极限偏差均在3%以内,而采用新提出的S-N曲线的计算偏差均小于1%;在中周到高周区的过渡段对比Dixon-mood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采用提出的S-N曲线在过渡段精度分别达到92.2%和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寿命曲线 疲劳强度 极大似然法 疲劳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柴油机活塞环组窜气量预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吴玥 梁兴雨 屠丹红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70,共11页
针对发动机中出现密封不严而造成的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及重要零部件损坏的现象,以某柴油机的单缸试验机为研究对象,对活塞环组的密封性能进行仿真计算,针对开口间隙、倒角长度、径向弹力、工作温度等5个输入和窜气量1个输出,建立... 针对发动机中出现密封不严而造成的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及重要零部件损坏的现象,以某柴油机的单缸试验机为研究对象,对活塞环组的密封性能进行仿真计算,针对开口间隙、倒角长度、径向弹力、工作温度等5个输入和窜气量1个输出,建立窜气量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预测模型,并通过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算法、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进行优化,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optimiation-back propagation,PSO-BP)预测模型对窜气量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预测性能。PSO-BP预测模型的高准确性和稳定性为发动机设计和维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工具,有助于实现更精确的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活塞环组 窜气量 预测模型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发动机连杆大端轴承润滑特性及损伤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方贤 刘硕 +3 位作者 李虎林 崔毅 宋雅丽 屠丹红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7,共9页
基于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和润滑理论,建立活塞–连杆–曲轴的多柔体摩擦动力学耦合模型。模型中采用绝对节点坐标框架分析多柔体动力学特性,采用平均雷诺方程和微凸体接触理论描述混合润滑和磨损特性,在空间、时间上分别采用有限元法和向... 基于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和润滑理论,建立活塞–连杆–曲轴的多柔体摩擦动力学耦合模型。模型中采用绝对节点坐标框架分析多柔体动力学特性,采用平均雷诺方程和微凸体接触理论描述混合润滑和磨损特性,在空间、时间上分别采用有限元法和向后欧拉法求解。对某船用中速发动机连杆大端轴承的润滑、磨损和疲劳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轴承润滑域中心的轴颈–轴瓦相对速度呈现规律变化,混合润滑状态主要发生在燃烧上止点后90°附近;磨损集中在连杆轴承上瓦周向50°区域的两侧边缘位置,单循环最大磨损量为1.7×10~(-6)μm,是刚体模型的20.5倍,磨损寿命为1.1×10~4 h;疲劳损伤位置与易发生磨损位置相同,疲劳寿命为7.8×10~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杆大端轴承 混合润滑 磨损 疲劳 多柔体系统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调节规律仿真研究
5
作者 王园 龚嫚 +2 位作者 彭海勇 汪齐富 黄昕煜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4期137-141,共5页
采用GT-POWER建模,对WP7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分析高压级旁通阀的调节规律。结果表明,增压系统的总压比、低压级压比和高压级压比均随高压级旁通阀开度的增大逐渐下降,其中总压比受旁通阀的开度变化影响最明显,在75%负荷... 采用GT-POWER建模,对WP7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分析高压级旁通阀的调节规律。结果表明,增压系统的总压比、低压级压比和高压级压比均随高压级旁通阀开度的增大逐渐下降,其中总压比受旁通阀的开度变化影响最明显,在75%负荷时,随着旁通阀开度的变化,总压比变化幅度达到了2.33。涡轮增压器的总效率随旁通阀开度的增大显著下降,当旁通阀采用蝶阀时,开度大于一定程度后,总效率下降的速度明显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增压器 可调两级增压 仿真模型 调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发动机尾气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泽宇 田新娜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46-2751,共6页
目前,绝大多数远洋船舶在短期内仍将继续使用传统燃料,对于航运业温室气体而言,船载碳捕集有望成为船舶碳减排的替代方案。首先介绍了船用发动机碳捕集系统并且讨论了相关研究进展。其次论述了碳捕集四个相关性能指标。再者分析了船用... 目前,绝大多数远洋船舶在短期内仍将继续使用传统燃料,对于航运业温室气体而言,船载碳捕集有望成为船舶碳减排的替代方案。首先介绍了船用发动机碳捕集系统并且讨论了相关研究进展。其次论述了碳捕集四个相关性能指标。再者分析了船用碳捕集对船舶能效指数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接着讨论了醇胺溶液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吸收剂的反应机理。最后对改进性能指标可采用的节能技术研究进行总结。为船用发动机后续研发低能耗、高捕集率的船载碳捕集装置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发动机 船载碳捕集 船舶能效指数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节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燃室式柴油天然气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热效率优化燃烧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郑尊清 毛一玲 +3 位作者 刘腾 刘博 叶映 刘海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8,共10页
基于CONVERGE软件建立了预燃室式柴油、天然气双燃料船用二冲程发动机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研究了压缩比、引燃柴油质量、喷射压力及引燃柴油喷射角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探索了提高柴油、天然气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热效率的燃烧... 基于CONVERGE软件建立了预燃室式柴油、天然气双燃料船用二冲程发动机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研究了压缩比、引燃柴油质量、喷射压力及引燃柴油喷射角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探索了提高柴油、天然气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热效率的燃烧策略。结果表明: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缸内的最高燃烧压力,从而有效提高热效率,但受发动机机械强度的限制,压缩比为12.5时可以获得较佳的效果;适当增大引燃油量和喷射压力,可以增加射流火焰的着火点,增强点火能量,对热效率略有改善;调节引燃柴油的喷射角度,将引燃油喷射到CH4浓度较高区域可以获得更好的引燃效果,降低指示燃料消耗率;提高压缩比至12.5结合推迟喷油策略可以明显地改善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二冲程发动机 双燃料 热效率 压缩比 引燃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燃油喷射时刻对着火特性和压力振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昌文 刘宗宽 +2 位作者 刘博 周磊 卫海桥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4-161,共8页
为提高天然气/柴油双燃料船用低速发动机低负荷时的燃烧稳定性、避免高负荷时爆震发生,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实际双燃料发动机中引燃油喷射时刻对缸内混合气的着火/燃烧特性及缸内压力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当量比为0.38的... 为提高天然气/柴油双燃料船用低速发动机低负荷时的燃烧稳定性、避免高负荷时爆震发生,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实际双燃料发动机中引燃油喷射时刻对缸内混合气的着火/燃烧特性及缸内压力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当量比为0.38的工况,引燃油喷射时刻的推迟会造成缸内甲烷/空气混合气的着火时刻和燃烧相位推迟,缸内压力减小且爆压相位滞后;当喷射时刻推迟至2.0°CA BTDC时,缸内压力峰值低于10 MPa,说明燃烧严重恶化,甚至出现失火现象.甲烷当量比为0.50的工况,引燃油喷射时刻的推迟使缸内压力振荡幅度增大且振荡发生的时刻推迟,当喷油时刻推迟至2.0°CA BTDC时,甲烷/空气混合气在引燃油喷射之前发生自燃;此外,喷油时刻的推迟会导致火焰发展速度加快且火焰前端燃烧更为剧烈,易在靠近壁面的狭小空间内产生压力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 引燃油 喷射时刻 着火特性 压力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缸内热负荷试验
9
作者 刘利军 钱跃华 +1 位作者 任雪美 刘博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4,共6页
基于船用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开展甲醇进气道喷射缸内引燃技术的试验研究,重点对甲醇和柴油模式下的燃烧和缸内热负荷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试验结果发现,发动机75%负荷及以下甲醇模式的滞燃期变长,燃烧持续期变短,同时其涡轮前排气... 基于船用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开展甲醇进气道喷射缸内引燃技术的试验研究,重点对甲醇和柴油模式下的燃烧和缸内热负荷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试验结果发现,发动机75%负荷及以下甲醇模式的滞燃期变长,燃烧持续期变短,同时其涡轮前排气温度明显降低。同时通过缸盖和缸套温度场的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甲醇模式的缸盖和缸套温度总体上明显降低,但在局部位置由于燃烧不均匀产生较大温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发动机 甲醇 柴油 双燃料 燃烧 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预喷对高压直喷天然气船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解托 刘腾 +3 位作者 董晶瑾 刘海峰 叶映 尧命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79,共7页
针对高压直喷(HPDI)天然气双燃料低速船机的燃料喷射系统,研究了不同的天然气预喷策略对发动机燃烧特性及性能的影响,探究了适用于低速船机燃烧系统的天然气喷气规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Converge建立了HPDI天然气双燃料的单缸... 针对高压直喷(HPDI)天然气双燃料低速船机的燃料喷射系统,研究了不同的天然气预喷策略对发动机燃烧特性及性能的影响,探究了适用于低速船机燃烧系统的天然气喷气规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Converge建立了HPDI天然气双燃料的单缸机仿真模型,与试验数据进行标定后,计算得到了不同预喷间隔及预喷比例下发动机燃烧性能和排放数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预喷策略的采用影响了燃烧过程中预混燃烧的比例,从而影响了燃烧放热相位及燃烧等容度。预喷比例相比预喷间隔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更显著,后者在较大预喷比例下才会明显影响缸内燃烧放热过程。合理优化预喷策略可控制预混燃烧程度,从而同时改善NOx排放和油耗。不同的预喷策略使得缸内碳烟分布区域不同;与无预喷算例相比,采用预喷策略的算例最终碳烟排放量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预喷策略 微引燃 低速船机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燃室火焰射流对双燃料着火燃烧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叶映 董晶瑾 +3 位作者 王浒 刘腾 刘海峰 尧命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8,34,共8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程序耦合动力学机理,研究了一台大型低速二冲程船用柴油机改装的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预燃室系统的布置方案对射流火焰发展过程的影响,以及由此对缸内流动、燃烧和有害污染物氮氧化物(NO_x)生成历程的影响。结...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程序耦合动力学机理,研究了一台大型低速二冲程船用柴油机改装的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预燃室系统的布置方案对射流火焰发展过程的影响,以及由此对缸内流动、燃烧和有害污染物氮氧化物(NO_x)生成历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燃室方案造成射流火焰对撞会对碰撞区域及周围流场产生较大扰动,同时在碰撞区域形成富燃区,抑制该区域内NO_x的生成;射流火焰不碰撞则会增大其贯穿距离,实现更大空间范围的多点着火,放热更集中,同时会因较高的温度使NO_x排放上升;此外射流火焰与缸盖、活塞和缸套等壁面接触会显著降低其流动速度和燃烧温度,造成燃烧效率下降,缸内湍动能减小,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船机 双燃料 预燃室 射流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低速柴油机电控喷油器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兰奇 白云 +3 位作者 范立云 文李明 方良杰 许菁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64,共10页
基于AMESim液力仿真平台搭建了船用低速柴油机双阀电控喷油器的数值模型,循环喷油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仅为3.38%,且喷油压力、增压活塞位移关键时序指标的试验数据与计算数据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足1%,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为了... 基于AMESim液力仿真平台搭建了船用低速柴油机双阀电控喷油器的数值模型,循环喷油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仅为3.38%,且喷油压力、增压活塞位移关键时序指标的试验数据与计算数据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足1%,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为了分析喷油器的动态响应特性,定义了开启响应时间和关闭响应时间,探究了结构参数对喷油器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帕累托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喷油器响应特性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喷油器开启响应时间与增压活塞小头直径、针阀最大升程、针阀弹簧预紧力、控制腔直径呈正相关,与增压活塞大头直径呈负相关,各因素对喷油器开启响应时间的影响权重分别为8.59%、15.74%、4.97%、10.88%、9.48%。喷油器关闭响应时间与增压活塞大头直径、针阀最大升程呈正相关,其影响权重分别为7.86%、27.33%,与增压活塞小头直径、针阀弹簧预紧力、控制腔直径呈负相关,其影响权重分别为6.22%、7.29%、7.36%。对于喷油器开启响应时间,增压活塞小头直径与增压活塞大头直径、增压活塞大头直径与针阀最大升程、增压活塞小头直径与针阀最大升程、增压活塞大头直径与针阀弹簧预紧力及增压活塞小头直径与针阀弹簧预紧力间的交互作用为关键交互因素,其影响权重分别为5.49%、4.55%、3.95%、3.33%、3.19%。对于喷油器关闭响应时间,针阀最大升程与控制腔、增压活塞大头直径与控制腔、增压活塞大头直径与针阀最大升程和控制腔直径、增压活塞大头直径与针阀最大升程及针阀弹簧预紧力与控制腔直径间的交互作用为关键交互因素,其影响权重分别为5.02%、3.60%、3.46%、3.39%、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低速柴油机 电控喷油器 开启响应时间 关闭响应时间 帕累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后喷对高压直喷天然气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敬瑞 王解托 +3 位作者 刘海峰 刘腾 董晶瑾 尧命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共10页
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CONVERGE建立了高压直喷天然气船机的三维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后喷策略对高压直喷天然气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后喷比例增大,最高燃烧压力略升高,燃烧持续期增长;随着喷射间隔的增大,最高燃烧压力... 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CONVERGE建立了高压直喷天然气船机的三维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后喷策略对高压直喷天然气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后喷比例增大,最高燃烧压力略升高,燃烧持续期增长;随着喷射间隔的增大,最高燃烧压力不变,但后喷燃烧相位推迟,燃烧持续期增长。与无后喷算例相比,后喷比例增大到10%和20%时,碳烟排放分别降低了7.7%~13.5%和1.5%~11.5%,NOx排放分别升高了12.0%~15.0%和5.0%~7.0%,指示燃油消耗率分别增大了约0.1%和1.0%;而后喷比例为30%时,碳烟排放升高了2.0%~8.0%,NOx排放降低了5.0%~7.7%,指示燃油消耗率增大了约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燃喷射 高压直喷 天然气 碳烟 后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永磁高速电磁阀的涡流损耗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白云 陈希 +3 位作者 刘鹏 范立云 普东方 马修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9-185,共7页
建立了永磁高速电磁阀电、磁、机多物理场仿真模型,有、无涡流下分析表明,无涡流情况下永磁高速电磁阀开启响应时间和关闭响应时间分别减少13.8%和31.0%.动态响应研究表明:涡流损耗主要集中在衔铁吸合和复位阶段,分别占涡流总损耗的74.1... 建立了永磁高速电磁阀电、磁、机多物理场仿真模型,有、无涡流下分析表明,无涡流情况下永磁高速电磁阀开启响应时间和关闭响应时间分别减少13.8%和31.0%.动态响应研究表明:涡流损耗主要集中在衔铁吸合和复位阶段,分别占涡流总损耗的74.1%和18.4%,并且得出涡流分布情况,在铁芯、永磁体和衔铁处涡流损耗量分别占总涡流损耗量的86.4%、8.1%和5.5%.通过对永磁高速电磁阀材料分析,得出涡流损耗与材料的电导率呈正相关,磁饱和强度与电导率呈负相关,材料通过影响电磁阀中的涡流损耗和磁饱和强度进而影响电磁阀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高速电磁阀 动态响应 涡流损耗 涡流分布 材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勒循环协同废气再循环对高压直喷天然气船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牛培铮 吴朝晖 +3 位作者 董晶瑾 李敬瑞 刘海峰 尧命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70,共7页
基于CONVERGE建立了高压直喷(high-pressure direct injection,HPDI)天然气低速船机三维仿真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研究了米勒循环和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对发动机燃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探究了米勒循环耦合... 基于CONVERGE建立了高压直喷(high-pressure direct injection,HPDI)天然气低速船机三维仿真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研究了米勒循环和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对发动机燃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探究了米勒循环耦合EGR路线满足TierⅢ排放法规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使用30%EGR率可满足TierⅢ排放标准,但指示油耗和碳烟排放增加显著;应用米勒循环降低NO x排放的潜力低于EGR;过大的排气门晚关角度会增大压气机工作负荷,且降低等量NO x排放情况下油耗牺牲较大;采用25%EGR率耦合小程度米勒循环(排气门关闭时刻推迟5°曲轴转角)并适当提前天然气喷射正时(提前2°曲轴转角),可在指示油耗仅增加1.58%的前提下降低77%的NO x排放,是满足TierⅢ排放法规可行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米勒循环 废气再循环 微引燃 低速船机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轴轮缘推进器电机与水力部件耦合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蒋寒 盛晨兴 欧阳武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70-1478,共9页
针对目前无轴推进器电机与水力部件设计时多未考虑两者耦合的问题,本文提出两者耦合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多参数非线性优化方法,基于电机和导管螺旋桨设计理论公式,并考虑无轴推进器电机转子的直径等同于螺旋桨内径加上叶梢间隙,以及螺... 针对目前无轴推进器电机与水力部件设计时多未考虑两者耦合的问题,本文提出两者耦合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多参数非线性优化方法,基于电机和导管螺旋桨设计理论公式,并考虑无轴推进器电机转子的直径等同于螺旋桨内径加上叶梢间隙,以及螺旋桨输出转矩加上间隙的摩擦转矩值作为电机输入转矩的关系,建立了一种新型优化设计模型,通过优化方法进行迭代分析,利用5.5 kW无轴推进器进行方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有效地考虑了无轴推进器电机与水力部件的耦合关系,可对推进器效率进行综合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推进器 控制方程 耦合优化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内直喷天然气低速船机压力振荡抑制方法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成威 刘博 +3 位作者 江枭枭 周磊 陈锐 卫海桥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63,共8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CONVERGE建立了大型低速2冲程柴油引燃缸内直喷天然气船用发动机燃烧仿真模型。首先通过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进而开展了天然气高压喷射模式(high pressure direct injection,HPDI)下米勒循环和天然气两...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CONVERGE建立了大型低速2冲程柴油引燃缸内直喷天然气船用发动机燃烧仿真模型。首先通过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进而开展了天然气高压喷射模式(high pressure direct injection,HPDI)下米勒循环和天然气两次喷射策略对发动机压力振荡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推迟排气门关闭时刻,整体燃烧压力降低,燃烧相位推迟,发生剧烈压力振荡的时刻也推迟。排气门关闭时刻推迟较小时压力振荡强度降低,但过度推迟反而提高缸内压力振荡的强度,这主要是缸内热力学状态变化和燃料自燃特性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调整预喷射量,可以降低燃烧前形成的可燃混合气量,从而影响燃烧过程中预混合燃烧比例,可以有效抑制压力振荡.但会导致输出功率降低及能耗增大。相比预喷射量,喷射间隔对缸内压力振荡的影响较小,但过大喷射间隔会影响燃烧相位,导致功率损失严重。合理的喷射策略可以在抑制压力振荡的同时保证功率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船用发动机 双燃料 压力振荡 米勒循环 喷射策略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柴油机智能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冷泠 石磊 +2 位作者 桂勇 刘博 邓康耀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6-1194,共9页
船舶柴油机智能控制技术是将人工智能算法引入到船舶柴油机控制领域,提高复杂时变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性能。重点针对基于智能控制算法设计的柴油机子系统控制器研究和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架构的柴油机在线性能优化研究,对船舶柴油机智能控... 船舶柴油机智能控制技术是将人工智能算法引入到船舶柴油机控制领域,提高复杂时变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性能。重点针对基于智能控制算法设计的柴油机子系统控制器研究和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架构的柴油机在线性能优化研究,对船舶柴油机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此研究领域所涉及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根据船舶柴油机智能控制不同应用需求,重点介绍了智能控制方法在船舶推进柴油机新型燃烧、复杂气系统、转速跟踪等控制问题中的应用,分析了智能控制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在船舶柴油机控制领域中智能控制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 控制系统 人工智能算法 性能优化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天然气喷射的船用二冲程低速双燃料发动机爆震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越 刘龙 刘腾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22-2530,共9页
为了解决大缸径船用预混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爆震问题,并拓展天然气的稀燃边界,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缸径船机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大缸径双燃料发动机爆震的特点,并对缸内涡流强度和废气再循环(EGR)率对爆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为了解决大缸径船用预混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爆震问题,并拓展天然气的稀燃边界,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缸径船机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大缸径双燃料发动机爆震的特点,并对缸内涡流强度和废气再循环(EGR)率对爆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缸径预混天然气发动机的爆震位置往往发生在气缸边缘,火焰面的传播过程是引起缸内爆震的主要因素。随着缸内涡流从无到有的增强,缸内的爆震强度随之增强;当涡流到达一定程度后,随着涡流的增强,缸内的爆震强度反而降低;缸内加入EGR可以提高天然气当量比的同时减少爆震的强度,可以拓展天然气的稀燃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 预混合燃烧 涡流 爆震 三维CFD数值模拟 废气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歧管多分支动量守恒边界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映远 胡志龙 +3 位作者 张琨 邓康耀 钱跃华 刘博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59,共7页
为了实现歧管分支模型对于不同分支数的适用性,推导建立了多分支动量守恒边界模型。首先,在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基础上,考虑到分支结构和流动参数影响造成工质流经多分支接头时动量变化,建立了适用于任意分支数的多分支动量守恒边界模... 为了实现歧管分支模型对于不同分支数的适用性,推导建立了多分支动量守恒边界模型。首先,在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基础上,考虑到分支结构和流动参数影响造成工质流经多分支接头时动量变化,建立了适用于任意分支数的多分支动量守恒边界模型;而后建立激波管测试算例,对比分析传统的等压模型、压力损失模型及动量守恒模型等不同多分支模型的计算精度及计算效率;最后针对某型号高功率密度内燃机建立整机循环仿真模型,对比等压模型和动量守恒模型对整机性能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在考虑模型压缩性和通用性的基础上,对平衡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新建立的动量守恒模型具有较好的综合优势;对于某型高功率密度内燃机,传统的等压模型在标定转速工况内燃机性能预测最大误差为7.58%,采用动量守恒模型后最大误差为2.47%,预测精度得到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歧管多分支 动量守恒边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