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形截面包容环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1
作者 章晓东 张亚楠 +2 位作者 刘建新 陈利强 宣海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0-1397,共8页
U形结构包容环是涡轮起动机通常采用的保护装置。在满足涡轮转子被包容的条件下,对U形截面包容环进行结构优化以获得一个轻便且包容的结构,有利于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和推重比。提出了一种U形截面包容环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最优拉丁... U形结构包容环是涡轮起动机通常采用的保护装置。在满足涡轮转子被包容的条件下,对U形截面包容环进行结构优化以获得一个轻便且包容的结构,有利于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和推重比。提出了一种U形截面包容环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数值模拟、响应面建模、多岛遗传算法实现包容环截面多参数的优化设计。并通过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碎片剩余动能和包容环体积的影响权重,研究了U形包容环的不同结构参数对包容结果的影响,并对优化设计后的包容环进行包容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包容环厚度参数对碎片剩余动能的影响最大,权重比为38%;且影响包容效果主要结构参数是厚度和槽深。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中包容环变形量的误差小于2%,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合理可靠。可为U形包容环结构的质量减轻提供先验知识和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涡轮起动机 U形截面包容环 结构优化设计 DOE样本库 响应面建模 多岛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并行计算的拓扑优化全流程加速设计方法
2
作者 张长东 吴奕凡 +3 位作者 周铉华 李旭东 肖息 张自来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4-41,67,共9页
随着大尺寸航空航天装备的发展需求,高效高精度的大规模拓扑优化设计成为该领域关注的焦点。针对现有大规模拓扑优化设计存在的计算量巨大、计算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GPU并行计算开展了拓扑优化全流程加速设计方法的研究。对网格划分、... 随着大尺寸航空航天装备的发展需求,高效高精度的大规模拓扑优化设计成为该领域关注的焦点。针对现有大规模拓扑优化设计存在的计算量巨大、计算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GPU并行计算开展了拓扑优化全流程加速设计方法的研究。对网格划分、刚度矩阵计算与组装、有限元求解等过程进行了并行加速,实现了高效高精度的体素网格划分及有限元过程的高效求解。此外,该方法针对拓扑优化设计过程的加速需求,对灵敏度过滤过程进行了并行加速处理。以300万体素单元的姿态推力器模型为设计对象,发现相比于Abaqus 2022软件的拓扑优化并行加速计算,本文所提方法的加速比提高了1259%,且两种方法的相似度极高,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并行计算 GPU加速 符号距离场 稀疏矩阵 网格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密封端面液膜空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汇龙 吴强波 +3 位作者 左木子 徐成 胡吉 李述林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水力空化是流体机械和液压系统等旋转机械中存在的一种流体力学现象,旋转机械使用的机械密封凭借动压效应在密封端面间形成厚度为微米级别的润滑膜,而微尺度液膜产生的空化现象对机械密封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端面液膜空化问题成了机... 水力空化是流体机械和液压系统等旋转机械中存在的一种流体力学现象,旋转机械使用的机械密封凭借动压效应在密封端面间形成厚度为微米级别的润滑膜,而微尺度液膜产生的空化现象对机械密封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端面液膜空化问题成了机械密封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从空化机理、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等3个方面分析了液膜润滑机械密封空化问题的研究现状,综合分析了宏观空化、微观空化、空化边界条件和空化算法等问题的研究进展.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未来机械密封空化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应着重从空化理论模型、数值仿真技术、空化控制新技术和有效测量新技术等方面深入开展机械密封空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液膜润滑 微观空化 水力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化的机械密封槽腔耦合方式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汇龙 刘志斌 +2 位作者 刘彤 赵斌娟 李述林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为了研究机械密封端面槽腔耦合造型对性能的影响,以获得最佳槽腔耦合方式,建立了4个不同槽腔耦合方案和1个无开腔上游泵送密封方案的物理模型和计算模型,利用Fluent空化模型进行内流场计算和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表明:不是任意的槽... 为了研究机械密封端面槽腔耦合造型对性能的影响,以获得最佳槽腔耦合方式,建立了4个不同槽腔耦合方案和1个无开腔上游泵送密封方案的物理模型和计算模型,利用Fluent空化模型进行内流场计算和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表明:不是任意的槽腔耦合方式都能增强密封环的开启性和稳定性,对于所研究的密封结构和尺寸,相比于未加工微凹腔的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只有将微凹腔开设在动环坝区时才能够增强密封环的开启性和稳定性,且具有较低的摩擦力;转速越高,合理的槽腔耦合机械密封增强开启性和稳定性的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槽腔耦合方式 空化 开启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弯曲液压管路流固耦合振动频响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权凌霄 孙冰江 +1 位作者 赵劲松 李东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7-495,共9页
针对航空弯曲管路,建立其流固耦合14-方程模型,并利用拉氏变换将其变换至频域进行求解;对含单个弯管的管路,利用14-方程分析在管路长度变化及不变化时,弯曲参数对管路频域响应的影响规律;同时,对含2个弯管的管路,分析不同跨度时,弯曲参... 针对航空弯曲管路,建立其流固耦合14-方程模型,并利用拉氏变换将其变换至频域进行求解;对含单个弯管的管路,利用14-方程分析在管路长度变化及不变化时,弯曲参数对管路频域响应的影响规律;同时,对含2个弯管的管路,分析不同跨度时,弯曲参数对管路固有频率的影响;最终,通过模态敲击实验,验证仿真的准确性。经过上述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弯曲角度对管路固有特性影响较大,弯曲角度越小,管路固有频域越高,然而,弯曲半径的影响在于是否会造成管长变化,通常情况下,弯曲半径的增加会导致管路长度增加,从而导致其固有频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传动与控制 频域振动响应 流固耦合振动 弯曲液压管路 国产大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支航空液压管路的加速度载荷响应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权凌霄 李东 +1 位作者 王鸿鑫 曹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09-213,共5页
承受加速度载荷激励的管路应力分析是飞机液压管路设计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基于响应谱分析方法,研究航空液压管路在加速度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响应规律。采用"梁"模型建立两端固支液压管路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求解其固有频率;建... 承受加速度载荷激励的管路应力分析是飞机液压管路设计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基于响应谱分析方法,研究航空液压管路在加速度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响应规律。采用"梁"模型建立两端固支液压管路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求解其固有频率;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管路固有频率。通过锤击实验验证了动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以加速度为载荷,对弹支管路进行响应谱分析,发现最大应力出现在管路支承位置,在此基础上,改变管路承受的加速度载荷和支撑刚度,仿真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值与加速度大小成线性关系,与支撑刚度成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支 管路 加速度激励 响应谱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进化支持向量机的机载燃油泵故障诊断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梁威 景博 +2 位作者 焦晓璇 羌晓清 刘晓东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3-939,共7页
针对机载燃油泵故障数据少、诊断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了机载燃油转输系统实验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和进化支持向量机的机载燃油泵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依据机载燃油转输系统实验平台获取的振动传感器信号与压力传感器信... 针对机载燃油泵故障数据少、诊断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了机载燃油转输系统实验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和进化支持向量机的机载燃油泵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依据机载燃油转输系统实验平台获取的振动传感器信号与压力传感器信号,利用小波包理论对振动信号进行分解,以不同频段信号的能量值作为特征参数,并结合出口压力信号均值构造故障特征向量。然后,将基于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模型,以得到的故障特征向量训练并验证该分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方法一方面能够提高故障分类准确率,另一方面能够优化传感器的设计,即只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与一个特定方向的振动传感器即可对机载燃油泵的多故障诊断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泵 实验平台 小波包 支持向量机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环流对十一柱塞航空液压泵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权凌霄 车世超 +1 位作者 孟凯林 张英臣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9-55,共7页
以十一柱塞航空轴向泵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转子动力学理论,构建转子系统的离散模型;然后根据流体连续定理及动量定理建立间隙环流运动的偏微分方程组;采用线性摄动法求解得到间隙环流激振力,并以矩阵的形式施加于干转子动力学方程上... 以十一柱塞航空轴向泵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转子动力学理论,构建转子系统的离散模型;然后根据流体连续定理及动量定理建立间隙环流运动的偏微分方程组;采用线性摄动法求解得到间隙环流激振力,并以矩阵的形式施加于干转子动力学方程上,组建湿转子系统动力学方程;在MATLAB软件中编写求解程序,计算干/湿转子的临界转速;最后搭建航空泵转子系统实验平台,完成干/湿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对比实验研究工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间隙环流产生的动态流体激振力会影响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系统的临界转速,且随间隙比W的增大,降低趋势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柱塞泵转子系统 间隙环流 临界转速 转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BP_AdaBoost算法的机载燃油泵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焦晓璇 景博 +2 位作者 黄以锋 羌晓清 刘晓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78-1988,共11页
针对机载燃油泵故障数据少、诊断效率低、维护成本高、缺乏有效诊断方法的问题,搭建了机载燃油泵燃油转输系统实验平台,提出利用小波包分析进行特征提取和基于BP_AdaBoost机载燃油泵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测量燃油泵7种典型状态模式所对应... 针对机载燃油泵故障数据少、诊断效率低、维护成本高、缺乏有效诊断方法的问题,搭建了机载燃油泵燃油转输系统实验平台,提出利用小波包分析进行特征提取和基于BP_AdaBoost机载燃油泵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测量燃油泵7种典型状态模式所对应的振动信号和出口压力信号;然后在分析信号时频特性和统计特性的基础上,利用小波包分解提取振动信号不同频段能量值作为故障特征参数,结合振动信号峭度以及压力信号均值构造特征向量;最后利用特征向量训练和验证BP_AdaBoost分类模型。实验结果不仅优化了传感器,而且表明BP_Adaboost算法与SVM、BP算法相比,能够有效实现对机载燃油泵的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燃油泵 实验平台 小波包分析 峭度 BP_Ada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燃油泵故障诊断及实验平台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焦晓璇 景博 +3 位作者 羌晓清 刘晓东 李娟 周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8,共9页
以机载燃油泵实时状态监测为背景,针对目前燃油泵故障数据少、诊断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了机载燃油转输系统实验平台,提出基于小波包分析和改进粒子群支持向量机(M-PSO-SVM)的故障诊断方法。该实验平台可针对燃油泵5种典型故... 以机载燃油泵实时状态监测为背景,针对目前燃油泵故障数据少、诊断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了机载燃油转输系统实验平台,提出基于小波包分析和改进粒子群支持向量机(M-PSO-SVM)的故障诊断方法。该实验平台可针对燃油泵5种典型故障模式进行实验,测取泵故障状态下的振动信号和出口压力信号。利用小波包分解提取振动信号不同频段的能量值作为特征参数,并结合出口压力均值构造故障特征向量。提出混合遗传变异思想的粒子群算法对SVM分类模型进行参数优化,用得到的故障特征向量训练并验证该分类模型。实验分析表明,该实验平台可有效采集泵的故障信号,并且测试点可进一步优化,M-PSO-SVM在诊断速度、诊断精度等方面都优于传统Grid-SVM和GA-SVM,能够满足实际故障诊断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泵 实验平台 小波包分析 粒子群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腐蚀环境多参量集成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文龙 曾捷 +4 位作者 刘荣梅 季宏丽 郭晓华 龚晓静 朱金阳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8年第2期23-25,28,共4页
针对典型腐蚀环境参数监测需求,提出了基于单片机MSP430的航空腐蚀环境多参量集成监测技术。探索了基于交叉指状电极的湿润时间传感器机理及特性,设计了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微液膜氯离子浓度传感器封装结构及调制电路。最终构建了具有多参... 针对典型腐蚀环境参数监测需求,提出了基于单片机MSP430的航空腐蚀环境多参量集成监测技术。探索了基于交叉指状电极的湿润时间传感器机理及特性,设计了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微液膜氯离子浓度传感器封装结构及调制电路。最终构建了具有多参量实时采集、数据存储与通信等功能的航空结构腐蚀环境多参量集成监测系统。实验表明:能够实时获取温度、湿度、湿润时间以及氯离子浓度等多种环境信息,为后续航空结构腐蚀状态监测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环境监测 MSP430单片机 传感器 湿润时间 氯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翼飞机空中受油方式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珂 喻振华 谢超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3期97-101,109,共6页
对固定翼飞机空中受油方式进行了全面的分类与总结,介绍了不同受油方式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比较。最后针对国内固定翼飞机的发展趋势,对其空中受油方式的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固定翼飞机 空中受油方式 空中加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频调速技术的航空变量泵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易晓红 徐三树 赵景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4217-4220,共4页
针对在飞机交流电源体制下,传统交流燃油泵不能实现系统顺序供输油需求的问题,介绍了一种采用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航空变量泵的原理及设计过程。采用CFD流体仿真软件对变量泵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分析。得到了理想的仿真性能曲线,并在实际中... 针对在飞机交流电源体制下,传统交流燃油泵不能实现系统顺序供输油需求的问题,介绍了一种采用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航空变量泵的原理及设计过程。采用CFD流体仿真软件对变量泵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分析。得到了理想的仿真性能曲线,并在实际中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工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变量泵的性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的交流变量泵设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燃油泵 变频调速 仿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激吸气射流的冲蚀及吸气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明星 康勇 +2 位作者 周勇祥 刘文川 王爱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5-380,共6页
通过在自激脉冲射流喷嘴振荡腔四周开孔吸入空气,使之形成自激气液射流,以试件冲蚀深度、冲蚀面积和气孔吸气量为衡量标准,研究了不同进气方式、吸气孔直径对自激吸气射流的冲蚀效果和吸气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冲蚀深度和冲蚀面积... 通过在自激脉冲射流喷嘴振荡腔四周开孔吸入空气,使之形成自激气液射流,以试件冲蚀深度、冲蚀面积和气孔吸气量为衡量标准,研究了不同进气方式、吸气孔直径对自激吸气射流的冲蚀效果和吸气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冲蚀深度和冲蚀面积均随着吸气孔孔径的增大而增大;进气方式、吸气孔直径对冲蚀深度和面积的影响有所不同,冲蚀深度随吸气孔数量的增加而上升,而冲蚀面积受吸气孔的对称性影响较大,非对称进气下的冲蚀面积要明显高于对称进气工况;自激吸气射流具有独特的冲蚀特性,且进气方式对射流形成的冲蚀形貌有较大影响;自激吸气喷嘴的吸气流量具有周期性,且吸气能力随射流工作压力的升高而增强;喷嘴的吸气性能与进气方式、气孔直径有关,单气孔进气时,吸气性能随气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强,而多气孔进气时,4 mm孔径的吸气性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吸气射流 进气方式 气孔直径 吸气性能 冲蚀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PSO混合优化SVM的机载EHA故障诊断 被引量:3
15
作者 覃刚 葛益波 +1 位作者 姚叶明 周清和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180,共13页
针对机载电静液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的典型故障,详细分析了故障原理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仿真模型。为了高效准确识别故障类型,提出一种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 针对机载电静液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的典型故障,详细分析了故障原理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仿真模型。为了高效准确识别故障类型,提出一种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混合优化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故障诊断算法。GA鲁棒性好且全局搜索能力强但收敛速度慢,PSO对样本规模不敏感且具有记忆功能但易陷入局部最优,故融合两种算法寻找SVM的最优参数。另外,为了解决传统SVM多分类方法“一对多”和“一对一”易出现不可分的问题,建立一种偏二叉树结构的SVM多分类模型。对于采集的原始数据高度重合的情况,引入时域特征统计量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混合优化算法寻优速度更快、所寻参数更佳,同时用该算法优化的SVM分类模型相比于其他5类常用的机器学习模型分类效果更好,故障识别正确率可达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EHA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偏二叉树结构 多分类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作动器O形密封材料失效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欧阳小平 刘玉龙 +3 位作者 薛志全 郭生荣 周清和 杨华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61-1367,共7页
分析航空作动器往复密封材料的表面磨损失效和疲劳失效,针对材料疲劳失效,提出比S-N曲线更方便实用的基于断裂力学密封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由于压缩率与拉伸率对密封失效及寿命的影响极大,分别建立压缩率为8%、12%、16%及20%的二维仿真模... 分析航空作动器往复密封材料的表面磨损失效和疲劳失效,针对材料疲劳失效,提出比S-N曲线更方便实用的基于断裂力学密封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由于压缩率与拉伸率对密封失效及寿命的影响极大,分别建立压缩率为8%、12%、16%及20%的二维仿真模型和拉伸率为1、1.03、1.05和1.20的三维仿真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作动器O形圈进行仿真分析,基于表面磨损失效机理对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接触压力与磨损速率的关系.通过基于断裂力学的材料疲劳失效机理,计算O形密封疲劳寿命.综合考虑两种失效分析,选择恰当的压缩率与拉伸率,不仅可以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延长密封件寿命,而且计算数值与航空标准HBZ 4-1995基本一致,从而为制定相关标准提供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形密封 断裂力学 航空液压作动器 拉伸率 压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游泵送机械密封润滑膜固液两相流动特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汇龙 左木子 +3 位作者 吴强波 徐成 王瑜 李述林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5-690,共6页
为了研究上游泵送机械密封润滑膜内部微小颗粒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建立密封动、静环间液膜三维几何模型和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基于两相流体的连续介质理论,利用Mixture模型对液膜内的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微尺度液膜... 为了研究上游泵送机械密封润滑膜内部微小颗粒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建立密封动、静环间液膜三维几何模型和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基于两相流体的连续介质理论,利用Mixture模型对液膜内的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微尺度液膜内颗粒相的分布特点、进口颗粒体积分数对颗粒分布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密封性能变化.研究表明:微小颗粒相主要存在于螺旋槽的槽根半径处及靠近螺旋槽的密封坝处,分布特征随着颗粒进口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逐渐明显,这可能是上游泵送机械密封易出现螺旋槽堵塞的原因;在所研究的参数范围内,颗粒相的存在使液膜开启力增大且开启力和端面摩擦扭矩随着颗粒进口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游泵送机械密封 微小颗粒 两相流 混合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润滑理论的航空作动器密封性能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欧阳小平 薛志全 +3 位作者 彭超 郭生荣 周清和 杨华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1-257,共7页
针对航空作动器不同压力、温度以及作动速度的工作环境,以Trelleborg公司Turcon VL密封为代表,利用混合润滑理论对其性能进行分析,揭示机载工况对航空作动器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基于混合润滑理论的宏观与微观多场耦合模型,包括:... 针对航空作动器不同压力、温度以及作动速度的工作环境,以Trelleborg公司Turcon VL密封为代表,利用混合润滑理论对其性能进行分析,揭示机载工况对航空作动器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基于混合润滑理论的宏观与微观多场耦合模型,包括:考虑空化及流动因子的Reynolds方程油膜模型、Greenwood-Williamson(G-W)的微观接触模型以及Fourier的传热模型。通过有限体积法求解,分析不同压力下宏观接触压力、微观接触压力以及油膜压力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随流体压力增大,泄漏量与摩擦力都近似线性增大;在25℃时无泄漏,而温度升高至135℃时产生少许泄漏;随作动速度增大,摩擦力减小但泄漏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作动器 VL密封 混合润滑模型 多场耦合 有限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端面间液膜压力脉动特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汇龙 付杰 +3 位作者 李述林 赵斌娟 邹强 刘金凤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4-509,共6页
为分析上游泵送机械密封微间隙内流场的动静干扰作用和压力脉动特性,以螺旋槽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为例,运用滑移网格技术,对内部流场进行了多工况非定常数值模拟.分别计算了稳态和瞬态的模型内部压力速度分布,以及不同转速下的压力脉动时... 为分析上游泵送机械密封微间隙内流场的动静干扰作用和压力脉动特性,以螺旋槽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为例,运用滑移网格技术,对内部流场进行了多工况非定常数值模拟.分别计算了稳态和瞬态的模型内部压力速度分布,以及不同转速下的压力脉动时域变化和频谱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用模拟方法可对内流场非定常特性进行较好描述,由于动静干涉的影响,各转速下机械密封流场内压力脉动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压力脉动是非定常流动现象的重要特征,主要受槽频和轴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槽机械密封 压力脉动 滑移网格 槽频 动静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AR的机载燃油泵多阶段退化建模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娟 景博 +2 位作者 焦晓璇 刘晓东 戴洪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0-886,共7页
机载燃油泵的性能退化呈现出平稳—加速—平稳的非线性、多阶段模式,针对现有退化模型难以准确描述其全寿命周期性能退化的问题,以逻辑平滑转换自回归(LSTAR)模型为工具,对机载燃油泵出口压力传感器信号进行建模。首先,对转换后的压力... 机载燃油泵的性能退化呈现出平稳—加速—平稳的非线性、多阶段模式,针对现有退化模型难以准确描述其全寿命周期性能退化的问题,以逻辑平滑转换自回归(LSTAR)模型为工具,对机载燃油泵出口压力传感器信号进行建模。首先,对转换后的压力传感器信号建立自回归(AR)模型,通过非线性检验说明建立LSTAR模型的必要性;然后,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完成参数估计;最后,在AIC准则最小及拟合优度最大的原则下,选择转换变量,通过残差进行模型的适应性检验与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基于LSTAR模型的拟合精度明显优于线性自回归模型。本文提出的方法成功解决了机载燃油泵性能退化的多阶段准确建模问题,为机载燃油泵的预测与健康管理(PHM)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泵 传感器 预测与健康管理(PHM) 逻辑平滑转换自回归(LSTAR)模型 退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