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复杂构型飞机偏航-滚转耦合运动非定常气动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文 卜忱 眭建军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65,共5页
在FL-8风洞中设计并制造了一套双自由度大幅振荡实验系统,不仅能模拟飞机单自由度机动历程,还能实现模型绕体轴的偏航-滚转耦合运动及俯仰-滚转耦合运动。本文通过适当的实验设计,基于运动时间历程的影响分析,在振荡平衡位置定量地研究... 在FL-8风洞中设计并制造了一套双自由度大幅振荡实验系统,不仅能模拟飞机单自由度机动历程,还能实现模型绕体轴的偏航-滚转耦合运动及俯仰-滚转耦合运动。本文通过适当的实验设计,基于运动时间历程的影响分析,在振荡平衡位置定量地研究耦合因素对偏航-滚转耦合振荡运动中非定常气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振荡运动平衡位置迎角远小于失速迎角时,偏航-滚转耦合运动的气动力等于单自由度运动相应气动力的线性叠加,平衡位置迎角在失速迎角附近时,非定常气动特性受耦合因素影响显著,而平衡位置迎角在远大于失速迎角时,非定常气动特性受耦合因素影响变小,但仍然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8风洞 大振幅 非定常气动力 时间历程 耦合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转子系统动静碰摩动力学研究与基于振动加速度的实验验证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南飞 蒋东翔 +1 位作者 韩特 徐洪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71-76,97,共7页
基于航空发动机动静碰摩故障的特点,建立双转子系统动静碰摩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机匣与轮盘碰撞时的弹性变形、接触渗透及弹性阻尼支撑,应用Hertz接触理论和库伦模型,建立干摩擦情况下双转子系统动静碰摩故障时的运动微分方程... 基于航空发动机动静碰摩故障的特点,建立双转子系统动静碰摩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机匣与轮盘碰撞时的弹性变形、接触渗透及弹性阻尼支撑,应用Hertz接触理论和库伦模型,建立干摩擦情况下双转子系统动静碰摩故障时的运动微分方程。运用四阶经典Runge-Kutta法进行求解,得到碰摩故障下双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因为实际的航空发动机转子的振动位移不易获取,多是测得轴承座或者机匣的振动加速度,为了提取碰摩状态下轴承座振动加速度特征,建立双转子系统试验台,进行动静碰摩实验,从轴承座测量振动加速度,通过频谱分析和包络谱分析方法,分析了轴承座振动加速度信号中的碰摩特征。结果表明双转子系统动静碰摩时,可将两个激励源的倍频和组合频率成分作为航空发动机动静碰摩故障的典型特征。而且当两个振源的频率值相互接近到20%的时候,双转子系统拍振信号强度较大。动力学仿真和实验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所提出的双转子系统碰摩模型的正确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转子系统 动静碰摩 振动加速度 动力学分析 拍振 振动频谱 包络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无人机飞行动力学仿真软件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路引 陈睿璟 王道波 《兵工自动化》 2015年第2期94-96,共3页
无人机飞行动力学仿真是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发一种实用型的无人机飞行动力学仿真软件,考虑无人机飞行动力学仿真的实时性和精度问题,基于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对无人机飞行动力学非线性模型的实时仿... 无人机飞行动力学仿真是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发一种实用型的无人机飞行动力学仿真软件,考虑无人机飞行动力学仿真的实时性和精度问题,基于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对无人机飞行动力学非线性模型的实时仿真进行研究,设计和开发了无人机飞行动力学实时仿真软件,并成功应用于某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半物理仿真试验。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动力学仿真软件设计合理并满足飞行仿真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动力学模型 仿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直驱四轴数控机床电机驱动力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静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07-1012,共6页
基于模块化设计技术,研究了一种完全由直线电机驱动的新型四轴联动数控机床,并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型式。以该机床并联主轴模块为研究对象,基于虚功原理,并结合其运动学特性,建立了该主轴机构的刚体动力学模型。以此,提出了机床配重质量配... 基于模块化设计技术,研究了一种完全由直线电机驱动的新型四轴联动数控机床,并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型式。以该机床并联主轴模块为研究对象,基于虚功原理,并结合其运动学特性,建立了该主轴机构的刚体动力学模型。以此,提出了机床配重质量配比优化方法,对单边并联双直线电机驱动力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运动规划条件下,该方法可显著降低电机负载功率,有效提升数控机床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主轴机构 直线电机 虚功原理 驱动力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梯度对天平轴向力测量精度影响分析
5
作者 王奔 杨晓强 +1 位作者 李小刚 王碧玲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应变天平作为风洞试验的测量元件,保证天平的测量精度是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但在连续式风洞中,由于风洞运行时间长及马赫数连续变换,天平体的温度会出现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产生温度梯度。这种温度梯度对天平轴向力测量精度的影响尤为明... 应变天平作为风洞试验的测量元件,保证天平的测量精度是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但在连续式风洞中,由于风洞运行时间长及马赫数连续变换,天平体的温度会出现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产生温度梯度。这种温度梯度对天平轴向力测量精度的影响尤为明显。为探究在连续式风洞中温度梯度对天平轴向力应变输出的影响,根据实际工况,总结出3种温度加载情况,利用ANSYS Workbench对80A天平进行热-固耦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后支杆热传导的情况下,温度梯度基点的温度越高,温度输入越快,天平体的温度分布越不均匀,温度梯度越大,轴向力应变输出越大;在考虑后支杆热传导的情况下,天平体的温度分布相对均匀,温度梯度较小,轴向力热应变输出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式风洞 温度梯度 应变天平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技术在转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尚金奎 王鹏 +2 位作者 陈柳生 衷洪杰 赵民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4-469,共6页
在研究型风洞中进行TSP转捩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以NACA0012二元翼型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模型表面转捩位置。试验中应用了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SP涂料,对模型进行了预加热,模型预加热的目的是提升TSP涂层的温度敏感度,并增大模型表面层... 在研究型风洞中进行TSP转捩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以NACA0012二元翼型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模型表面转捩位置。试验中应用了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SP涂料,对模型进行了预加热,模型预加热的目的是提升TSP涂层的温度敏感度,并增大模型表面层流区与湍流区之间的温度差。模型表面粘贴了标记点,目的是将其作为图像对准的控制点,同时,模型前缘附近的标记点也可以作为人工固定转捩的粗糙元,起到强制气流转捩的目的。试验马赫数为0.4,迎角α为0°^-4°,试验结果清晰地显示了模型表面的层流区与湍流区及其随迎角的变化,表明所用的TSP涂料在本试验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模型前缘附近标记点也起到了粗糙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 转捩 NACA0012 温度测量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概述 被引量:49
7
作者 朱静 杨晖 +1 位作者 高亚辉 姚太克 《航空发动机》 2016年第4期12-16,共5页
由于航空领域涉及的系统日益高度复杂,为更好推进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Based System Engineering,MBSE)研发体系,通过从当前遇到的问题、推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必要性、优势、未来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基于模型... 由于航空领域涉及的系统日益高度复杂,为更好推进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Based System Engineering,MBSE)研发体系,通过从当前遇到的问题、推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必要性、优势、未来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研发体系具有知识表示的无二义、系统设计的一体化、沟通交流的高效率等优势,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模型 研发体系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转捩探测技术在民机风洞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尚金奎 衷洪杰 +5 位作者 赵民 陈柳生 王鹏 王猛 张雪 李玉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1-345,353,共6页
以ARJ-4模型为研究对象,在FL-3风洞中进行TSP转捩探测技术试验研究,并应用红外热成像转捩探测技术进行探测,获得对比验证结果,试验中还采用了基于柱状粗糙元的固定转捩试验方法。试验使用了自研TSP涂料,对模型进行了预加热,预加热模型... 以ARJ-4模型为研究对象,在FL-3风洞中进行TSP转捩探测技术试验研究,并应用红外热成像转捩探测技术进行探测,获得对比验证结果,试验中还采用了基于柱状粗糙元的固定转捩试验方法。试验使用了自研TSP涂料,对模型进行了预加热,预加热模型的目的是增大模型表面层流区与湍流区之间的温度差异。模型表面粘贴了红外试验用标记点,也作为TSP技术图像对准控制点。试验状态为马赫数0.75和0.85,α由-4°变化到4°。试验结果清晰地显示了模型表面的层流区与湍流区及其随迎角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 红外热成像法 转捩 FL-3风洞 柱状粗糙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花放电等离子体射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汝兵 孙伟 +3 位作者 牛中国 王萌萌 杨欢 林麒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2-377,共6页
提出一种火花放电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可获得能量较高的零质量射流。其工作频率可达9k Hz,可在大气压下产生持续的平均速度较高的射流。详细阐述了该射流发生器结构;通过对其放电形态的研究,探讨了产生射流的机理;利用皮托管测量了射流... 提出一种火花放电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可获得能量较高的零质量射流。其工作频率可达9k Hz,可在大气压下产生持续的平均速度较高的射流。详细阐述了该射流发生器结构;通过对其放电形态的研究,探讨了产生射流的机理;利用皮托管测量了射流平均速度,研究了发生器电极间距及外加电参数对射流平均速度的影响,测量了射流平均速度轴向分布;得到了该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的射流特性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该发生器产生的持续射流平均速度可达40m/s以上;增大加载电压还可提高射流速度;对给定的射流发生器,存在最佳电极间距和电压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花放电 等离子体 射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建模与检测:Ⅰ——基于确定学习理论与高阶Moore-Greitzer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聪 文彬鹤 +6 位作者 司文杰 彭滔 袁成志 陈填锐 林文愉 王勇 侯安平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65-1277,共13页
喘振和旋转失速是轴流压气机研究领域中重要而困难的问题.本文基于确定学习理论及动态模式识别方法提出一个旋转失速初始扰动近似准确建模和快速检测的方法.首先,基于高阶Moore-Greitzer模型(Mansoux模型),利用确定学习理论提出一个对... 喘振和旋转失速是轴流压气机研究领域中重要而困难的问题.本文基于确定学习理论及动态模式识别方法提出一个旋转失速初始扰动近似准确建模和快速检测的方法.首先,基于高阶Moore-Greitzer模型(Mansoux模型),利用确定学习理论提出一个对旋转失速初始扰动的内在系统动态的近似准确建模方法;其次,基于以上近似准确建模,利用动态模式识别方法提出一个对旋转失速初始扰动的快速检测方法.基于MIT的Mansoux-C2模型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重点实验室的低速轴流压气机试验台上开展了试验研究.通过对低速轴流压气机试验台参数进行测量,得到基于北航低速轴流压气机试验台的Mansoux模型.通过对基于北航试验台Mansoux模型进行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扇发动机 轴流压气机 旋转失速 喘振 故障检测 确定学习 动态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压差活门的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峰 王曦 +1 位作者 程涛 刘雄 《航空发动机》 2015年第3期44-50,共7页
压差活门是航空发动机数控系统燃油计量装置中重要的液压部件,其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整体性能。根据压差活门非线性微分方程,采用小偏差线性化方法,推导出了压差活门的动态数学模型,得到了压差活门的方框图以及传递函数... 压差活门是航空发动机数控系统燃油计量装置中重要的液压部件,其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整体性能。根据压差活门非线性微分方程,采用小偏差线性化方法,推导出了压差活门的动态数学模型,得到了压差活门的方框图以及传递函数。选取某压差活门参数建立了Simulink仿真模型,分别在频域和时域分析了其动态性能。结果表明:在频域上,比较了有无节流器时的回路增益函数伯德图,认为敏感油路上的节流器可以改善稳定性且提高控制精度,通过设计节流器的尺寸可以调节穿越频域,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在时域上,分析了不同节流器尺寸下阶跃响应的动态性能,其试验结果与实际工程经验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差活门 动态特性 燃油计量装置 小偏差线性化 SIMULINK仿真 数控系统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缝隙调压阀的一种设计方法和特性计算 被引量:6
12
作者 侯良学 崔晓春 陈志敏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5-1009,共5页
提出环状缝隙调压阀结构设计和气动特性计算的一种方法,推导出阀门型面坐标的计算公式,针对调压阀的气动特性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同时讨论了增加风洞气源压力和增大气源容积对风... 提出环状缝隙调压阀结构设计和气动特性计算的一种方法,推导出阀门型面坐标的计算公式,针对调压阀的气动特性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同时讨论了增加风洞气源压力和增大气源容积对风洞试验时间的影响,最后给出了风洞稳定段总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缝隙调压阀 结构设计 气动特性计算 试验数据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冰形确定方法及其对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东宇 张付昆 +4 位作者 裴如男 吴渊 于雷 宁义君 董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4-720,共7页
临界冰形是指在适航规章结冰包线内,每个可用飞行构型下,对飞机操纵性和稳定性影响最严重的冰形,临界冰形分析是飞机适航取证中的重要工作。对临界冰形确定方法,及临界冰形对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展了基于CFD方法计算临界冰形... 临界冰形是指在适航规章结冰包线内,每个可用飞行构型下,对飞机操纵性和稳定性影响最严重的冰形,临界冰形分析是飞机适航取证中的重要工作。对临界冰形确定方法,及临界冰形对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展了基于CFD方法计算临界冰形的一般方法,包括临界冰形分析状态、敏感性分析截面确定、结冰参数敏感性分析、临界结冰条件确定、临界冰形确定等。流场计算采用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气动力计算平台(UNSMB),基于Jameson中心格式的有限体积法求解N-S方程;水滴撞击特性计算采用Eulerian方法求解水滴轨迹运动方程;结冰计算采用经典的Messinger热力学模型。选取CRM飞机为研究对象,以机翼外翼50%展长处为敏感性分析截面,在典型飞行条件下,分析了结冰对环境温度、水滴直径、飞行速度、飞行迎角等参数的敏感性。利用'几何外形敏感性分析方法',即通过对比冰形的上下冰角角度和冰角厚度等冰形几何参数来确定最严重冰形,得到了CRM飞机的临界结冰条件和临界冰形,其中敏感性分析截面在水滴直径为30μm时上冰角厚度和下冰角厚度最大,冰角最大厚度约41mm。计算了结冰后的气动性能衰减规律,临界冰形对飞机气动性能影响严重,导致升力降低6.7%~23.8%,阻力增加17%~70.9%。发展了45min待机临界冰形确定方法,基于几何外形敏感性分析方法进行环境温度、水滴直径、飞行条件等各类参数的结冰敏感性分析,得到飞机的临界结冰条件和临界冰形,对于民用飞机设计和适航取证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冰 临界冰形 结冰敏感性分析 数值模拟 气动性能 适航规章 符合性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流动诱发的失速颤振和锁频现象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国俊 白俊强 +2 位作者 唐长红 李宇飞 刘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97-103,111,共8页
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N-S方程(Unsteady Reynold Averaged Navier-Stockes,URANS)模拟失速颤振中的非定常气动力,通过耦合结构运动方程,建立时域气动弹性分析方法,其中结构运动方程采用基于预估-校正技术的四阶隐式Adams线性多步法进行时... 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N-S方程(Unsteady Reynold Averaged Navier-Stockes,URANS)模拟失速颤振中的非定常气动力,通过耦合结构运动方程,建立时域气动弹性分析方法,其中结构运动方程采用基于预估-校正技术的四阶隐式Adams线性多步法进行时域推进求解。首先对动态失速气动力响应和锁频区域的预测精度进行验证,确保求解器适用于模拟失速颤振。其次,采用该气动弹性分析方法对NACA23012翼型的颤振边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测得到的颤振速度边界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对失速颤振中的结构运动响应和流动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在失速颤振中前缘漩涡的产生和尾涡脱落是一种能量转换和注入机制,用以维持翼型的等幅振荡;同时失速颤振中出现的锁频现象是导致翼型在初始攻角为15°、16°和17°时颤振频率突然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速颤振 锁频 动态失速 漩涡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油流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鹏 赵荣奂 +4 位作者 衷洪杰 尚金奎 刘国政 孙健 孙楠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6-150,共5页
荧光油流摩擦力场测量技术可以得到模型表面的全局摩擦力信息。该技术基于传统荧光油流技术发展而来,运用荧光油流技术作为原始数据获取手段,对试验图像运用HS光学流动算法进行图像处理得到模型表面油膜厚度随时间轴的变化量,依据动量... 荧光油流摩擦力场测量技术可以得到模型表面的全局摩擦力信息。该技术基于传统荧光油流技术发展而来,运用荧光油流技术作为原始数据获取手段,对试验图像运用HS光学流动算法进行图像处理得到模型表面油膜厚度随时间轴的变化量,依据动量定理对油膜厚度变化量进行计算得到当地的相对摩擦力信息实现表面摩擦力的可视化测量。本文运用该技术在低速风洞中对平板模型、75°平板三角翼、平板-翼型角区三维模型的表面摩擦力场分布情况进行测量,得到各模型表面的相对摩擦力分布和摩擦力线,并与平板模型Blasius层流解和三角翼模型经典流场结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速环境下该测量技术可以应用于模型表面摩擦力的可视化测量,所得摩擦力分布及表面流动情况基本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摩擦力 荧光油流 光学流动 低速风洞 曲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线性组合的航空发动机气路健康参数估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征山 俞刚 +1 位作者 庄锡明 黄金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8-412,共5页
针对发动机上可用传感器个数小于待估计气路健康参数个数时的卡尔曼滤波估计问题,采用一种健康参数线性组合的方法。通过迭代搜索方法优化得到最优变换矩阵,对原健康参数进行线性组合,生成一组维数等于可用传感器个数的调整参数向量,然... 针对发动机上可用传感器个数小于待估计气路健康参数个数时的卡尔曼滤波估计问题,采用一种健康参数线性组合的方法。通过迭代搜索方法优化得到最优变换矩阵,对原健康参数进行线性组合,生成一组维数等于可用传感器个数的调整参数向量,然后采用卡尔曼滤波器对调整参数向量进行估计,最后通过还原变换得到原健康参数的估计值。以涡扇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的仿真结果表明,在风扇、压气机的效率以及涡轮效率和流量分别或同时蜕化2%到3%时,该方法能够准确估计出所有的健康参数,而估计参数子集法的估计结果有可能出现明显偏差,甚至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健康参数 线性组合 卡尔曼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建模与检测Ⅱ:基于北航低速压气机试验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聪 司文杰 +3 位作者 文彬鹤 张明明 王勇 侯安平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14-1422,共9页
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和喘振的提前检测对于提高压气机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重点实验室的低速轴流压气机实验台为研究对象,基于确定学习理论及动态模式识别方法,开展旋转失速初始扰动近似准... 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和喘振的提前检测对于提高压气机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重点实验室的低速轴流压气机实验台为研究对象,基于确定学习理论及动态模式识别方法,开展旋转失速初始扰动近似准确建模和快速检测研究.首先,在压气机机匣壁面周向布置多个动态压力传感器,获取压气机失速前和失速先兆的动态压力信号,基于确定学习理论对旋转失速初始扰动的内部系统动态进行建模;其次,基于以上建模,利用微小振动故障检测方法实现对旋转失速的离线和在线提前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在不同转速情况下,提前0.3 s^1 s实现对旋转失速的实时在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旋转失速 喘振 故障检测 确定学习 模式识别 在线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线圈电磁耦合的沿面DBD气体放电加速诱导气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汝兵 孙伟 +3 位作者 黄印阳 王萌萌 牛中国 林麒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01-2106,共6页
为了提高典型沿面DBD平板激励器诱导气流速度,通过实验研究了典型DBD平板激励器表面的磁场分布,提出了在DBD平板激励器的上、下电极之间夹进平面线圈,运用电磁耦合原理增强等离子体激励器放电效果,从而加速DBD等离子体诱导气流的方法。... 为了提高典型沿面DBD平板激励器诱导气流速度,通过实验研究了典型DBD平板激励器表面的磁场分布,提出了在DBD平板激励器的上、下电极之间夹进平面线圈,运用电磁耦合原理增强等离子体激励器放电效果,从而加速DBD等离子体诱导气流的方法。探究了不同结构参数的电感线圈产生的电磁耦合作用对大气压下平板式DBD等离子体激励器放电加强的效果,以及夹进平面线圈后加载电源的电压和频率对DBD放电的影响,并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电磁耦合作用下典型DBD等离子体诱导气流流场,考察了其中电磁耦合对加速诱导气流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运用电磁耦合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放电效果,一些电感线圈产生的电磁耦合作用可显著改善DBD等离子体诱导气流的连续性和加厚流场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电磁耦合 介质阻挡放电 诱导气流 平面电感线圈 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时滞不确定切换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月全 邓林 +1 位作者 姜建妹 张天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7-130,共4页
针对一类不确定且常时滞的切换T-S模糊系统,基于并行分布补偿算法,提出了实现该系统渐近稳定的控制器和切换律设计的新方案.利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对该类切换模糊系统进行了渐近稳定性分析.同时,以线性矩阵不... 针对一类不确定且常时滞的切换T-S模糊系统,基于并行分布补偿算法,提出了实现该系统渐近稳定的控制器和切换律设计的新方案.利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对该类切换模糊系统进行了渐近稳定性分析.同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形式,给出了实现该类切换模糊系统实现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构造由两个T-S模糊子系统组成的不确定且常时滞切换系统,利用Matlab的LMI工具箱实现了该切换模糊系统的控制器增益和切换控制律的计算,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模糊模型 切换系统 不确定 时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在系统可靠性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若平 冯达 +1 位作者 欧阳海滨 高立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6,共5页
分析了经典差分进化算法的寻优特点,提出一种扩展变量维数的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该算法将变异率作为解向量的一维分量,随其他分量一起参与算法进化的全过程,使算法参数更好地适应算法进化各阶段的要求,提高了算法性能.将改进后的算法应... 分析了经典差分进化算法的寻优特点,提出一种扩展变量维数的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该算法将变异率作为解向量的一维分量,随其他分量一起参与算法进化的全过程,使算法参数更好地适应算法进化各阶段的要求,提高了算法性能.将改进后的算法应用到系统可靠性问题中,针对3种典型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具有很好的寻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进化 自适应 扩展变量维数 变异率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