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界中的“果蝇”——拟南芥 被引量:5
1
作者 袁月星 李巧丽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植物界 拟南芥 模式植物 实验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Cu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永志 徐建民 +1 位作者 柯欣 谢正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27-130,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u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种类数和个体数密度急剧减少,以重金属污染指数Pi来表征Cu的污染程度时,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种类数、均匀度指数都...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u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种类数和个体数密度急剧减少,以重金属污染指数Pi来表征Cu的污染程度时,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种类数、均匀度指数都随着污染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动物中,蜱螨目、膜翅目和弹尾目是优势种,它们分别占全捕量的41.07%、35.23%和17.21%,同翅目是常见种,占全捕量的2.11%,其中弹尾目昆虫的裸长角跳属Sinella对重金属Cu污染反应不灵敏,陷等跳属Isotomurus、棘跳属Onychiurus对Cu污染敏感,而盐长跳属Salina、叶跳属Lobella只在污染严重的处理中才有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污染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引起的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1
3
作者 汤道强 张云怡 +6 位作者 张彦 张湘燕 胡宝瑜 傅爱芬 赵伶兹 郭晓奎 姜叙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1-81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引起豚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的炎症反应及其发病机制。方法豚鼠腹腔内分别注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1株,观察豚鼠各...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引起豚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的炎症反应及其发病机制。方法豚鼠腹腔内分别注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1株,观察豚鼠各脏器的病理改变;EnVision二步法检测钩端螺旋体在各脏器中的分布;应用Real-ti me RT-PCR法检测豚鼠血液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MCP-1mRNA的表达。结果钩端螺旋体IPAV株和Patoc1株不能引起豚鼠组织病变,但是在感染早期引起细胞因子的高表达;而Lai株可以引起典型的钩端螺旋体病病变,但是在感染早期引起细胞因子较低表达。结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毒力株Lai株引起的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低于非致病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1株和赖型无毒株IPAV株,可能与钩端螺旋体病炎症反应轻微有关,有利于钩端螺旋体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在体内繁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棉铃虫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流动的ISSR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戴凌燕 周弘春 黄勇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利用inter-重复序列引物扩增DNA多态性(ISSR-PCR)方法分析了6个产棉区棉铃虫间基因流动情况。筛选后的15个引物共扩增出138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的条带为125条,占90.6%。6个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22 1 0.093 6 (SD),平均遗传相似系... 利用inter-重复序列引物扩增DNA多态性(ISSR-PCR)方法分析了6个产棉区棉铃虫间基因流动情况。筛选后的15个引物共扩增出138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的条带为125条,占90.6%。6个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22 1 0.093 6 (SD),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595 6 0.054 5 (SD)。结果表明,今年不同地理种群间有较弱的基因流。聚类结果显示,河南安阳、江西九江、湖北武汉、安徽阜阳四种群间曾有过较强的基因流,而江苏南京种群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新疆库尔勒种群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棉铃虫 地理种群 基因流动 ISSR分析 遗传相似系数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稻瘟病水稻BAC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琪 邓一文 +5 位作者 黄彬彬 孙晓明 张文文 王刚 许政暟 宋任涛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5-330,共6页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单子叶植物模式.稻瘟病是水稻生长中的一种严重病害,因此分离和克隆新的稻瘟病抗病基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一个抗稻瘟病农家种水稻为材料,以plndigoBAC5为载体,构建了细菌人工染色体(BAC...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单子叶植物模式.稻瘟病是水稻生长中的一种严重病害,因此分离和克隆新的稻瘟病抗病基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一个抗稻瘟病农家种水稻为材料,以plndigoBAC5为载体,构建了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该文库共有90 000个转化子,插入频率99%,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105kb,由此推测这个文库覆盖水稻基因组约20倍.利用其中的45 000个转化子建立了4维PCR筛选体系,并且通过4维PCR筛选体系,筛选获得了7个含水稻分蘖基因(MOC1)的阳性克隆.因此该文库是一个高质量、高覆盖率的水稻BAC文库,能有效用于目的基因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 4维PCR筛选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突变提高D-氨甲酰水解酶的可溶性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袁野 蔡渊恒 +1 位作者 姜世民 姜卫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8,共5页
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对皮氏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ickettii)来源的D-氨甲酰水解酶(D-carbamoylase,DCase)编码基因的3个位点A18、Y30、K34进行突变,并将获得的突变体基因片段构建入高表达载体pET-28b中,转化E.coliBL21(DE3),获... 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对皮氏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ickettii)来源的D-氨甲酰水解酶(D-carbamoylase,DCase)编码基因的3个位点A18、Y30、K34进行突变,并将获得的突变体基因片段构建入高表达载体pET-28b中,转化E.coliBL21(DE3),获得带有组合三突变(A18E/Y30D/K34E)的DCase-SM表达菌株BL21/pET-DCSM。当以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时,发现突变菌株(DCase-SM)与出发菌株(DCase)菌株相比,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显著提高,其可溶蛋白比例约为64%;与出发菌株相比,其单位菌体酶活增加427%;另外,与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高可溶性三叠加突变体菌株DCase-M3相比,单位菌体酶活亦增加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甲酰水解酶 定点突变 诱导表达 可溶性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