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计算机的研究和展望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惟昌 陈志华 +1 位作者 邱红霞 王自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6-159,共4页
DNA计算机是计算机科学和分子生物学互相结合、互相渗透而产生的新兴交叉研究领域 .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 .DNA计算机是以编码的DNA序列为运算对象 ,通过分子生物学的运算操作以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 .DNA计算机的重要特点是信息容量的巨量... DNA计算机是计算机科学和分子生物学互相结合、互相渗透而产生的新兴交叉研究领域 .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 .DNA计算机是以编码的DNA序列为运算对象 ,通过分子生物学的运算操作以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 .DNA计算机的重要特点是信息容量的巨量性和密集性 ,和处理操作的高度并行性 ,通过强力搜索策略迅速得出正确的答案 ,从而使其运算速度大大超过常规计算机的计算速度 .介绍了DNA计算机的近期进展和工作原理及其分子生物学的运算操作过程 .并对DNA计算机的未来发展前景及在生物信息学中的意义 ,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计算机 NP完全问题 并行处理 强力搜索策略 互补DNA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神经元BCL-2、BAX及FO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2
2
作者 邱红霞 陈惟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5-212,共8页
为了了解BCL2,BAX 及FOS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和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以大鼠单侧血管内栓线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实验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不同脑区在不同时相与病理分区中三种... 为了了解BCL2,BAX 及FOS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和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以大鼠单侧血管内栓线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实验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不同脑区在不同时相与病理分区中三种基因的表达变化,并以假手术动物脑区作对照。用HE 染色观察神经元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各脑区在缺血1.5 h、再灌24 h 后三种基因的表达变化最明显。中心梗塞区神经元消失,无任何基因表达;梗塞边缘区神经元缺血变性较重,BAX 表达较BCL2 明显;缺血反应区神经元缺血变性较轻,BCL2 表达较BAX 明显。FOS蛋白在缺血反应区内的表达较显著。BAX 表达神经元的变性程度比BCL2 者严重,FOS蛋白表达的神经元核着色均匀,未显固缩和碎裂现象。以上结果提示,BCL2 和BAX 所代表的两类分子的比例可能最终决定细胞的死亡或存活的结局。损伤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是对损伤刺激的早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bcl-2 BAX C-FOS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分子结构的高维空间拓扑编码与手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惟昌 王文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0-236,共7页
分析高维空间的拓扑特性,并给出高维空间的标准作图法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有机分子结构的高维空间拓扑编码方法。这种方法以不同的上标符号代表不同的非氢原子,再根据有机分子中的非氢原子在高维空间中的位置排列和联结方式... 分析高维空间的拓扑特性,并给出高维空间的标准作图法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有机分子结构的高维空间拓扑编码方法。这种方法以不同的上标符号代表不同的非氢原子,再根据有机分子中的非氢原子在高维空间中的位置排列和联结方式进行编码。这种编码简单明了,普遍适用,统一规范,系统性强,使用方便,同时能够反映出分子的不同异构体和手性。特别对L-型氨基酸及D-型氨基酸的手性及其编码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结构 高维空间 拓扑编码 手性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燃效应与海马即早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于苹 陈惟昌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6-88,共3页
海马是一个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结构。海马的神经分子生物学研究集中于探讨学习记忆的基础──神经系统长时程改变(long-termchange)的引出与维持的机制。关于海马的多项研究表明,当点燃效应的后放电后,海马的某些即早... 海马是一个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结构。海马的神经分子生物学研究集中于探讨学习记忆的基础──神经系统长时程改变(long-termchange)的引出与维持的机制。关于海马的多项研究表明,当点燃效应的后放电后,海马的某些即早基因的表达暂时、大量地增加,其蛋白产物改变了编码一些细胞内蛋白的“晚效应基因(lateeffectgene)”,从而导致了一种长期改变,这可能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系统长时程改变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即早基因 点燃效应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程增强效应与逆信使一氧化氮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立民 陈惟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24-427,共4页
长时程增强效应(LTP)是神经元可塑性的反映和记忆过程中神经元生理活动的指标,一氧化氮(NO)在 LTP 产生过程中,可能作为逆信使作用于突触前区,增加递质释放,维持 LTP.
关键词 一氧化氮 逆信使 长时程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