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荭草素通过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
1
作者 万兵 张珊 +3 位作者 杨文超 杨旭 王新波 梁源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833,共6页
目的:探究异荭草素(Iso)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展的影响以及对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CAL 27细胞分为对照组、Iso低、中、高浓度组、Iso高浓度+cGAS抑制剂组(Iso高+RU.521组)。MTT法检测CAL 27细胞增... 目的:探究异荭草素(Iso)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展的影响以及对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CAL 27细胞分为对照组、Iso低、中、高浓度组、Iso高浓度+cGAS抑制剂组(Iso高+RU.521组)。MTT法检测CAL 27细胞增殖活性;TUNEL法检测CAL 27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CAL 27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CAL 27细胞中cGAS-STING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制备小鼠肿瘤移植模型,计算肿瘤抑制率,同时取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o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降低,细胞凋亡率、cGAS、STING蛋白及TBK1、IRF3的磷酸化表达、小鼠的肿瘤抑制率及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百分数均升高(P<0.05);进一步使用cGAS抑制剂逆转了Iso对OSCC发展的抑制作用以及对cGAS-STING信号通路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Iso可通过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抑制OSCC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荭草素 口腔鳞状细胞癌 cGAS-STING信号通路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5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恪钢 张文静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07-714,共8页
目的:分析215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 OM)的发生风险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15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分析215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 OM)的发生风险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15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结束后是否合并OM分为发生OM组和未发生OM组。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筛选与患者OM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OM的准确性和效能。结果:入组患者中男131例,女84例,年龄52~77岁,平均(64.57±7.04)岁,发生OM患者89例,发生率为41.4%。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饮酒史(OR=12.302,95%CI:1.836~82.441)、肿瘤长径(OR=2.092,95%CI:1.221~3.584)、手术时间(OR=1.018,95%CI:1.005~1.031)、术中出血量(OR=1.012,95%CI:1.002~1.022)、含氟尿嘧啶方案(OR=6.450,95%CI:1.266~32.858)、化疗6个周期(OR=1.056,95%CI:1.002~1.112)、化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OR=1.143,95%CI:1.074~1.217)为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发生OM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前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OR=0.922,95%CI:0.865~0.983)、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OR=0.985,95%CI:0.973~0.997)为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发生OM的独立保护因素。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模型拟合度较高(χ2=4.999,P=0.758);ROC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发生O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32(95%CI:0.777~0.887),显著高于各因素独立预测效能。结论:饮酒史、肿瘤长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化疗方案及时间、化疗前血清ALB、PA、IL-6均为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发生OM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化疗 口腔黏膜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_BICD2调节miR-218-5p/RHOA轴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3
作者 刘彦杰 张晓敏 孙绪高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环状非编码RNA(Circ)_BICD2调节微小RNA(miR)-218-5p/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轴对口腔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4种OSCC细胞系(Cal-27、SCC-25、SCC-9、HSC-3)和人口腔角质细... 目的:探讨环状非编码RNA(Circ)_BICD2调节微小RNA(miR)-218-5p/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轴对口腔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4种OSCC细胞系(Cal-27、SCC-25、SCC-9、HSC-3)和人口腔角质细胞HOK中Circ_BICD2、miR-218-5p、RHOA mRNA表达水平;SCC-25细胞分为对照组、sh BICD2组、sh NC组、sh BICD2+miR-218-5p inhibitor组、sh BICD2+inhibitor NC组。检测细胞凋亡、EMT相关蛋白及RHOA表达;验证miR-218-5p分别与Circ_BICD2、RHOA的靶向关系。结果:SCC-25细胞中Circ_BICD2、RHOA mRNA、miR-218-5p表达水平最为显著(P<0.05);miR-218-5p分别与Circ_BICD2、RHOA存在靶向结合位点。干扰BICD2可降低Circ_BICD2、RHOA表达,上调miR-218-5p,抑制细胞增殖及EMT,促进细胞凋亡,miR-218-5p inhibitor逆转了干扰BICD2对SCC-25细胞的恶性行为的抑制作用。结论:干扰Circ_BICD2表达可抑制SCC-25细胞增殖及EMT转化,诱导其凋亡,可能与调控miR-218-5p/RHOA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_BICD2 口腔鳞癌 miR-218-5p/RHOA轴 增殖 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溶性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杨昊楠 刘丰 +3 位作者 孟箭 周霖 戴雨薇 陈寅瑜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300,共8页
目的:为提高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水溶性及对肿瘤的被动靶向作用,设计并合成两亲性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十八胺嵌段共聚物,形成包裹PTX的聚合物胶束,并探索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包覆PTX的PEG-十八胺... 目的:为提高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水溶性及对肿瘤的被动靶向作用,设计并合成两亲性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十八胺嵌段共聚物,形成包裹PTX的聚合物胶束,并探索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包覆PTX的PEG-十八胺聚合物胶束(polyethylene glycol-octadecylamine polymer micelles-paclitaxel,PEG-ODA-PTX),并对其粒径和Zeta电位、包封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ion microscope,TEM)微观形态及稳定性进行考察。通过细胞摄取、CCK-8法及活/死细胞染色实验,在细胞水平检测其抗肿瘤效应及细胞毒性。构建裸鼠CAL-27细胞移植瘤模型,检测其体内抗肿瘤效果及生物安全性。结果:结果显示PEG-ODA-PTX粒径为(188.4±7.9)nm,电位为(28.50±0.1)mV,包封率为(76.43±1.2)%、TEM下观察为大小均一的球状结构,稳定性良好。PEG-ODA-C6对CAL-27细胞具有显著的靶向作用,且PEG-ODA-PTX对CAL-27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诱导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PEG-ODA-PTX可显著减小裸鼠瘤体体积(P<0.05),抑瘤率达到72%。溶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以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证实PEG-ODA-PTX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聚合物胶束PEG-ODA-PTX,其具有显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靶向性,并在细胞水平和整体动物水平均表现出优良的抗OSCC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十八胺 紫杉醇 聚合物胶束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杨浦地区3~5岁儿童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与患龋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孙芳 孟庆芳 +1 位作者 聂莉莉 刘海霞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3-510,共8页
目的:对上海杨浦地区3~5岁不同患龋儿童唾液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低龄儿童龋病(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唾液生化指标,探究龋病状况与菌群的相关性。方法:依据儿童口腔检查结果分为ECC组、重度低龄儿童龋病(seve... 目的:对上海杨浦地区3~5岁不同患龋儿童唾液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低龄儿童龋病(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唾液生化指标,探究龋病状况与菌群的相关性。方法:依据儿童口腔检查结果分为ECC组、重度低龄儿童龋病(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和对照组。采集儿童唾液样本检测唾液生化指标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结构。线性回归分析唾液生化指标与乳牙龋失补指数(decayed-missing-filled teeth index,DMFT)关系,置换多元方差分析细菌种丰度与DMFT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唾液细菌种丰度与唾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构建菌群物种间共存网络。结果:患龋儿童唾液Mg^(2+)、Ca^(2+)、Cl^(-)、NH_(4)^(+)、Br^(-)与DMFT呈线性正相关,NO_(3)^(-)、pH值与DMFT呈线性负相关(P<0.05)。SECC组和ECC组产黑色素普雷沃菌、裂阿托波氏菌、极小阿托波氏菌、链球菌AY020、变形链球菌丰度高于对照组,卟啉单胞菌CW034、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血链球菌丰度低于对照组(P<0.05)。唾液变形链球菌丰度与DMFT指数正相关,卟啉单胞菌CW034丰度与DMFT指数负相关(P<0.05)。变形链球菌与K^(+)、Mg^(2+)、Cl^(-)、Br^(-)呈正相关,卟啉单胞菌CW034与NO_(3)^(-)呈正相关(P<0.05)。链球菌属与漫游球菌属、链球菌属与肠球菌属在共存网络中协同促进了ECC发生进展。结论:不同龋病程度儿童唾液生化指标与微生物菌群结构存在差异,变形链球菌和卟啉单胞菌CW034可能是儿童早期患龋及重度龋病进展的临床指示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儿童龋病 重度低龄儿童龋病 唾液 微生物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口腔科种植体管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舒香云 周利文 +2 位作者 包年香 骆伟燕 姚馨蕙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科种植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方法采用植入材料验收、交接签收单和高风险医用材料使用登记表,加强种植体采购、验收、保管环节及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结果加强管理后种植体保管完好率、与此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率、患者满... 目的探讨口腔科种植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方法采用植入材料验收、交接签收单和高风险医用材料使用登记表,加强种植体采购、验收、保管环节及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结果加强管理后种植体保管完好率、与此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加强种植体管理,可保证手术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科 种植体 管理 医疗纠纷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欣 裴辰玮 +1 位作者 金建秋 王兴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1,共7页
多年来,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进步,但目前OSCC的5年生存率仍在50%~68%。OSCC的传统治疗方式常伴随严重不良反应。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能选择性作用于病损,对正常组... 多年来,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进步,但目前OSCC的5年生存率仍在50%~68%。OSCC的传统治疗方式常伴随严重不良反应。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能选择性作用于病损,对正常组织损伤小,产生瘢痕小,并发症少,已成为多种头颈部及皮肤黏膜疾病的治疗选择。同时,PDT对OSCC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独立治疗早期OSCC,有效率较高,还可以辅助治疗晚期或复发难治性OSCC,进行局部病灶控制。本综述从细胞学、动物和临床研究方面,对PDT治疗各阶段OSCC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系统讨论了PDT在OSCC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口腔 鳞状细胞癌 光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课堂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何蓉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4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实践效果。方法在口腔门诊健康教育小组的组织下,采用课堂式健康教育的方法,对1257例口腔科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正确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全口洁治及使用牙线情况等行...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实践效果。方法在口腔门诊健康教育小组的组织下,采用课堂式健康教育的方法,对1257例口腔科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正确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全口洁治及使用牙线情况等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口腔科课堂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变患者口腔不良习惯,减少口腔疾病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疾病 健康教育 课堂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C基因沉默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杰 李欢 +6 位作者 王鑫 陈正岗 王莹 李泉 华英杰 王婧 迟增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7,共11页
目的:分析RhoC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UALCAN和K-M plotter在线数据库预测分析RhoC在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期分生存率的关系,并结合IHC实验检测OSCC组织中RhoC的表达水平。按照人R... 目的:分析RhoC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UALCAN和K-M plotter在线数据库预测分析RhoC在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期分生存率的关系,并结合IHC实验检测OSCC组织中RhoC的表达水平。按照人RhoC基因构建两条小干扰RNA(siRNA)并将细胞进行实验分组。RT-qPCR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RhoC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实验分组细胞中RhoC、FAK、MAPK、p-FAK、p-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白表达;此外,比较各实验分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和划痕愈合面积分析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活动。最终通过构建裸鼠肺转移模型对上述实验进行验证。结果:RhoC在OSCC中高表达,并和病理分期和病理分级等关联性大。RhoC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在OSCC中增高(P<0.01);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减RhoC表达后,Rho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FAK、p-MAPK、MMP-2和MMP-9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FAK和MAPK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在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发出的荧光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裸鼠肺结节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RhoC基因可影响O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FAK和MAPK信号分子参与O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RHOC基因 小干扰RNA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患者源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的药敏分析与初步临床应用
10
作者 陈霖 陈寅瑜 +3 位作者 李欣然 葛良玉 王守鹏 孟箭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5-721,共7页
目的:基于所建立的患者源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模型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对相应患者制定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效与实验结果的匹配性。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活检或根治手术获得新鲜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建立患者源性类器官模型,依托... 目的:基于所建立的患者源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模型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对相应患者制定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效与实验结果的匹配性。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活检或根治手术获得新鲜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建立患者源性类器官模型,依托此模型对6种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药物(顺铂、紫杉醇、5-FU、西妥昔单抗、阿培利司、Nutlin-3)的敏感性进行测定,并对其中4例活检患者参考实验结果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观察两个疗程后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10例OSCC类器官(成功率10/12,83.3%),均可稳定传代、扩增达4代以上,且与亲本肿瘤组织表现出高度一致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模型在药敏实验结果中表现出个体化差异,4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肿瘤控制结果均达到部分缓解标准,与实验结果一致。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患者源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类器官模型高度还原了同源亲本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基于该模型的体外药敏实验与相应患者临床治疗反应一致,为建立个性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精准药物治疗新体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源性类器官 口腔鳞状细胞癌 体外药敏实验 精准治疗 临床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核芯针穿刺活检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应用及诊断效能评价
11
作者 周晓凯 徐志铭 +2 位作者 徐凤 李志萍 孟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4-839,共6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核芯针穿刺活检(US-CNB)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应用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US-CNB患者192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结果,探讨US-CNB对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效能。结果:在192例病例中,恶性肿瘤87例,良性肿瘤及病变105...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核芯针穿刺活检(US-CNB)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应用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US-CNB患者192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结果,探讨US-CNB对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效能。结果:在192例病例中,恶性肿瘤87例,良性肿瘤及病变105例,US-CNB诊断灵敏度为93.1%、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4.6%、准确率96.9%、误诊率3.1%。Kappa值为0.937(95%CI:0.887-0.986)。US-CNB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0.966(95%CI:0.929-0.986)。结论:US-CNB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成为评估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标准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超声检查 核芯针穿刺活检 诊断 活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调控雷帕霉素靶蛋白/M2型丙酮酸激酶轴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糖酵解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熊璟 何元春 +4 位作者 刘杰 张英 李永强 邱勇棋 庄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3-577,共5页
目的: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M2型丙酮酸激酶(M2 isoform pyruvate kinase,PKM2)轴探讨白藜芦醇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的糖酵解的影响。方法:培养CAL-27和SCC-15细... 目的: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M2型丙酮酸激酶(M2 isoform pyruvate kinase,PKM2)轴探讨白藜芦醇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的糖酵解的影响。方法:培养CAL-27和SCC-15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50、100、200、400、80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24 h,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 50 )值。选用250 μmol/L白藜芦醇或10 nmol/L mTOR抑制剂Rapamycin干预细胞 24 h ,采用2-脱氧葡萄糖类似物[(2-deoxy-2-[(7-nitro-2,1,3-benzoxadiazol-4-yl)amino]-D-glucose,2-NBDG]法检测细胞葡萄糖摄取率;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中乳酸含量、细胞内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和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己糖激酶2(hexokinase2,HK2)、PKM2、mTOR和磷酸化mTOR(phosphorylation mTOR,p-mTOR)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白藜芦醇对两株OSCC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05),并呈现浓度依赖性。白藜芦醇可显著抑制两株OSCC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以及降低乳酸的产生量( P <0.05),并可抑制两株细胞PK活性( P <0.05)、下调PKM2蛋白的表达( P <0.05),但对HK活性及HK2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P >0.05)。同时,白藜芦醇干预还可显著降低细胞内p-mTOR水平( P <0.05)。另外,Rapamycin干预也可抑制两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降低细胞上清中乳酸的产生量和细胞内p-mTOR水平,同时也可下调PKM2蛋白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OSCC细胞的糖酵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PKM2轴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口腔鳞状细胞癌 糖酵解 雷帕霉素靶蛋白/M2型丙酮酸激酶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骨粉、口腔修复膜应用于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礼明 胡丽曼 +1 位作者 柳锋 黄卫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069-1070,共2页
目的:选择合适的适应征进行微创拔牙后行即刻种植术,观察人工珊瑚颗粒、海奥生物膜行GBR技术,应用于前牙区即刻种植成骨效果。方法:25例前牙冠根折伴骨吸收患者进行即刻种植手术。微创拔除残根,牙槽窝嵴周少量骨缺损或伴唇侧骨壁洞穿,... 目的:选择合适的适应征进行微创拔牙后行即刻种植术,观察人工珊瑚颗粒、海奥生物膜行GBR技术,应用于前牙区即刻种植成骨效果。方法:25例前牙冠根折伴骨吸收患者进行即刻种植手术。微创拔除残根,牙槽窝嵴周少量骨缺损或伴唇侧骨壁洞穿,常规预备后植入种植体,种植体与牙槽窝骨壁间隙内、骨缺损处植入人工珊瑚颗粒(天博骨粉),盖海奥口腔修复膜,种植体均为潜入式愈合,二期手术后常规修复。观察二期手术及修复后6月或1年植骨区外形及牙龈状况。结果:二期手术时牙槽嵴成骨明显,包绕种植体颈周,二期手术修复后6月或1年牙槽外形均较植骨前丰满,牙龈质地、色泽良好。结论:珊瑚骨粉颗粒联合海奥生物膜应用于即刻种植修复少量骨缺损,成骨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骨粉 海奥口腔修复膜 即刻种植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口腔癌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顾倩平 孟箭 +2 位作者 孟庆飞 张杰 李志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52-655,共4页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DCF)治疗晚期口腔癌的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例晚期口腔癌患者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DCF化学治疗方案:尼妥珠单抗200 mg,每周1次,连用6个周期;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75...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DCF)治疗晚期口腔癌的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例晚期口腔癌患者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DCF化学治疗方案:尼妥珠单抗200 mg,每周1次,连用6个周期;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氟尿嘧啶750 mg.m-2,第1~5天,每天持续静脉输注8 h。21天为l周期。结果对9例患者化学治疗后进行短期疗效评价示,有效率为88.89%,疾病控制率为100%。本研究化学治疗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电解质紊乱等。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DCF方案治疗晚期口腔癌短期内安全有效,可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妥珠单抗 口腔癌 多西他赛 顺铂 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状颏下肌皮瓣修复口腔口咽癌术后组织缺损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延武 李劲松 +1 位作者 陈伟良 武东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评价岛状颏下肌皮瓣修复口腔口咽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采用岛状颏下肌皮瓣修复的58例口腔口咽癌术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分析,包括受区缺损情况、肌皮瓣大小、成活情况、术后... 【目的】评价岛状颏下肌皮瓣修复口腔口咽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采用岛状颏下肌皮瓣修复的58例口腔口咽癌术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分析,包括受区缺损情况、肌皮瓣大小、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外形和功能、癌肿复发以及患者的生存状态等多方面。【结果】全部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58例中的55例岛状颏下肌皮瓣完全成活,另3例肌皮瓣远心端边缘部分坏死,经修剪换药后愈合,术后口腔和颈部创面均一期愈合,无涎瘘、口底颌下瘘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无一例癌肿复发或死亡。患者术区外形良好,语音和吞咽功能均满意。【结论】岛状颏下肌皮瓣与口腔口咽区邻近,血供可靠,质地柔软,厚度适中,切取方便,制备较简单,并发症少,是修复口腔口咽癌术后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口咽癌 缺损 颏下肌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对成年雌兔下颌骨骨密度的影响
16
作者 马璞玉 赵鹏 +5 位作者 齐宇 张子涵 常静 陈杰 岳增文 吴豪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究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对成年雌兔下颌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5只成年雌兔用双能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测腰椎骨密度后随机分为3组(n=5),假手术组开腹后切除临近卵巢的脂肪组织,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联合组切除双侧卵巢后第... 目的:探究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对成年雌兔下颌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5只成年雌兔用双能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测腰椎骨密度后随机分为3组(n=5),假手术组开腹后切除临近卵巢的脂肪组织,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联合组切除双侧卵巢后第3周开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5 mg/kg),余2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周2次,连续注射8周。术后12周再次测腰椎骨密度后处死,取下颌骨进行MicroCT扫描,根据三维重建结果获取骨密度相关指标,包括松质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骨小梁间隔、骨小梁模式因子等,HE染色观察下颌骨组织形态学。结果:术后12周,根据腰椎骨密度,联合组骨质疏松模型构建成功,去势组未达到骨质疏松状态,为骨质减少状态。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去势组比较,联合组骨小梁明显稀疏,骨小梁之间的间距增大,可见到骨缺损、骨断端,呈现明显骨质破坏等骨质疏松的微观表现;联合组下颌骨松质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均低于假手术组,骨小梁间隔和骨小梁模式因子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去势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相比假手术组,联合组可见骨小梁稀疏、变细甚至中断,失去正常拱桥状结构,去势组与假手术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可快速、有效降低兔下颌骨骨密度,破坏骨微观结构,建立下颌骨骨质疏松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卵巢切除 去势 地塞米松 下颌骨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os调控p16/CyclinD1信号途径并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锐 张睿智 +1 位作者 龚正林 张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c-fos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n=60)中的CyclinD1、p16和c-fos,根据不同处理将HN6和SCC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siRNA-scramble组、... 目的:探讨c-fos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n=60)中的CyclinD1、p16和c-fos,根据不同处理将HN6和SCC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siRNA-scramble组、siRNA-c-fos组。检测各组细胞中CyclinD1和p16 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以及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病例组中c-fos和CyclinD1表达增加,p16表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iRNA-c-fos组HN6和SCC9细胞中CyclinD1表达显著降低,p16表达明显上升,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都显著下降。结论:c-fos可以通过p16/CyclinD1信号途径增强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 细胞周期蛋白D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洗涤口腔器械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舒香云 耿发云 +2 位作者 李红文 周利文 姚馨蕙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4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口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洗涤方法。方法将含氯消毒剂浸泡过的污染口腔器械1050件随机分成三组各350件,A组将器械进行人工刷洗后置于1∶200安必洁快速多酶洗剂中浸泡10min,再用自来水冲洗;B组将器械置于超声清洗机中,用1∶200安... 目的探讨提高口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洗涤方法。方法将含氯消毒剂浸泡过的污染口腔器械1050件随机分成三组各350件,A组将器械进行人工刷洗后置于1∶200安必洁快速多酶洗剂中浸泡10min,再用自来水冲洗;B组将器械置于超声清洗机中,用1∶200安必洁快速多酶洗剂超声清洗10min再用自来水冲洗;C组器械先进行人工刷洗,再放入超声清洗机中用1∶200安必洁快速多酶洗剂超声清洗10min,最后用自来水冲洗。比较三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结果三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2.86%、96.57%、99.43%,C组显著优于A、B组(均P<0.0125)。结论采用人工刷洗、超声清洗结合酶清洗的洗涤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口腔器械洗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器械 人工刷洗 超声清洗 多酶清洗剂 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与螺旋CT口腔全冠图像中的伪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文博 杜申钊 +1 位作者 曾静 谷耀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与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口腔全冠图像中的伪影特征,以及两种检查技术的辐射剂量差异,旨在为临床不同修复材料口腔影像检查技术的合理选择提供借鉴... 目的:探讨不同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与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口腔全冠图像中的伪影特征,以及两种检查技术的辐射剂量差异,旨在为临床不同修复材料口腔影像检查技术的合理选择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我院采用不同口腔修复材料行牙全冠修复的1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材料不同将其分为银钯合金组(38例,75颗)、钴铬合金组(36例,73颗)、镍铬合金组(34例,77颗)和纯钛组(40例,79颗),均接受CBCT和MSCT检查,分析4种口腔修复材料在两种检查影像中的伪影指数、伪影面积、伪影形态等特征,比较两种检查过程中有效辐射剂量(exposure dose,ED)。结果:4种口腔修复材料在CBCT口腔全冠影像中伪影指数、颊舌向、远近中向伪影直径、条索状、实心伪影面积均小于MSCT影像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口腔修复材料随其密度增加,在CBCT影像与MSCT影像中,其伪影指数、颊舌向、远近中向伪影直径、条索状、实心伪影面积也均随之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口腔修复材料在CBCT口腔检查过程中ED显低于MSCT检查过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口腔修复材料在CBCT牙全冠图像中伪影更小,影像质量明显优于MSCT,且辐射剂量低于MSCT;低密度口腔修复材料在口腔检查时影像中伪影最小,影像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多层螺旋CT 牙修复 牙科材料 影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NOS和VE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晓光 王延秀 +3 位作者 杨宪勇 王青 李毅 侯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0-723,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探讨三者与口腔鳞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研究一氧化氮 (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VEGF促肿瘤生长中...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探讨三者与口腔鳞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研究一氧化氮 (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VEGF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4例口腔鳞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 ,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 ,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 1) 3 9例口腔鳞癌组织表达VEGF ,42例表达iNOS ,45例表达eNOS ;( 2 )VEGF与iNOS的表达正相关 ,与eNOS的表达无相关 ;( 3 )VEGF、iNOS的表达与口腔鳞癌MVD呈正相关 ,eNOS的表达与口腔鳞癌MVD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4 )VEGF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正相关 ;与临床分期无关。iNOS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正相关 ;eNOS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 :( 1)iNOS对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有重要影响 ;( 2 )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鳞状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