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抛免振捣清水混凝土技术应用要点
1
作者 王永生 吕慧芹 张毅 《城市建筑》 2025年第6期180-182,共3页
文章以某航空维修基地项目实施为基础,针对项目方案对混凝土材料提出的表观质量和高抛免振捣的特殊性能与施工要求,从高抛免振捣清水混凝土配置、施工过程及管控要点、实施效果等方面介绍了高抛免振捣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要点,以供同... 文章以某航空维修基地项目实施为基础,针对项目方案对混凝土材料提出的表观质量和高抛免振捣的特殊性能与施工要求,从高抛免振捣清水混凝土配置、施工过程及管控要点、实施效果等方面介绍了高抛免振捣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要点,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抛免振捣清水混凝土 施工过程及控制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改性聚羧酸盐的合成及与水泥净浆的相互作用
2
作者 向顺成 郑廷祥 +4 位作者 高英力 史威 蒋震 何彦琪 曾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92-298,共7页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获得了最佳制备工艺,采用自由基聚合方式合成了主链聚合度基本相同、侧链长度和官能团不同的梳状聚羧酸盐(M-PCE和O-PCE),将其与两种商用聚羧酸盐(C-PCE-1和C-PCE-2)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不同聚羧酸盐与硅酸盐水泥的吸附...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获得了最佳制备工艺,采用自由基聚合方式合成了主链聚合度基本相同、侧链长度和官能团不同的梳状聚羧酸盐(M-PCE和O-PCE),将其与两种商用聚羧酸盐(C-PCE-1和C-PCE-2)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不同聚羧酸盐与硅酸盐水泥的吸附行为、流动性、Zeta电位和液面表面张力,探究了聚氨酯改性聚羧酸盐(M-PCE)与水泥净浆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由于硅氧烷基团的水解不完全,M-PCE促进了水泥基材料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其他三种聚羧酸盐(O-PCE、C-PCE-1和C-PCE-2)由于其链烷基的屏蔽效应而延迟水化;同时,附带硅氧烷基团的M-PCE具有较高的Zeta电位绝对值,使水泥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表面张力和流动性,即聚氨酯侧链的接入对聚羧酸在水泥净浆中的各项性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聚氨酯改性 水泥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中离散分布的游离氧化钙潜在危害的检测推断
3
作者 李绍鹏 蒋峥瑾 +1 位作者 蒋震 黄政宇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8期90-93,106,共5页
常用于测试游离氧化钙(f-CaO)对混凝土潜在危害的方法包括薄片和芯样试件沸煮测试等,但由于试件体量较小,对离散分布在混凝土中的f-CaO潜在危害测试存在较大偶然性。以某项目实体混凝土墙、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沸煮实验,从外观、厚度、超... 常用于测试游离氧化钙(f-CaO)对混凝土潜在危害的方法包括薄片和芯样试件沸煮测试等,但由于试件体量较小,对离散分布在混凝土中的f-CaO潜在危害测试存在较大偶然性。以某项目实体混凝土墙、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沸煮实验,从外观、厚度、超声波声时、抗压强度多方面对实体混凝土中混入过烧石灰对混凝土质量影响进行测试推断。结果表明:采用沸煮前后外观、厚度、超声波声时、抗压强度多方面测试的结果更全面、准确,对相关事故的防控以及质量检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氧化钙 过烧石灰 沸煮试验 实体混凝土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自密实道路混凝土弯曲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高英力 周文娟 +1 位作者 曾维 段开瑞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0-679,共10页
目的通过掺入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优化自密实道路混凝土配合比,改善其弯曲疲劳性能.方法以填充性能和28 d抗压强度为评价指标,设计L 9(3^4)正交试验优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选取4种配合比制备纳米改性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分... 目的通过掺入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优化自密实道路混凝土配合比,改善其弯曲疲劳性能.方法以填充性能和28 d抗压强度为评价指标,设计L 9(3^4)正交试验优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选取4种配合比制备纳米改性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分别得到50%和95%存活率下基于两参数Weibull分布的概率疲劳方程,并借助SEM观察试件断面微观形貌.结果自密实道路混凝土取得最佳配合比时水胶比为0.26,纳米二氧化硅和硅灰分别占胶凝材料的质量分数为1%、10%;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掺量为1%的试件的疲劳性能最优,达到预估疲劳寿命2.0×10^6次时弯拉强度折减系数增大了1.4%~5.7%,且疲劳寿命对应力水平变化的敏感性降低了2.1%~9.8%;纳米颗粒具有物理填充效应并与水化产物发生二次反应生成低密度水化硅酸钙凝胶,填充内部微孔使结构更为致密.结论纳米二氧化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密实道路混凝土的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正交设计 自密实道路混凝土 弯曲疲劳 WEIBUL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ECC-混凝土复合路面板弯曲疲劳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英力 卜涛 +2 位作者 冷政 龙国鑫 孟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09-2320,共12页
提出一种延性更突出的混杂纤维ECC(HE),并将其作为加铺层浇筑在普通混凝土(PC)基层上形成复合路面板,选取常规ECC(CE)以及PC加铺层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加铺层对于复合路面板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当加铺厚度h=25 mm时... 提出一种延性更突出的混杂纤维ECC(HE),并将其作为加铺层浇筑在普通混凝土(PC)基层上形成复合路面板,选取常规ECC(CE)以及PC加铺层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加铺层对于复合路面板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当加铺厚度h=25 mm时,HE复合路面板的抗弯曲疲劳性能较PC路面板有显著改善,且相同层厚下改善效果均比CE的优,层间黏结性也较为理想;从微观角度发现EVA、粉煤灰以及硅灰的掺入大大加强纤维和基体的黏结性,聚乙烯醇(PVA)纤维、表面压痕改性处理的聚丙烯(MPP)纤维和碳酸钙晶须(CW)在各自尺寸上乱向分布,在阻裂的同时,为水化产物提供更多的成核位点,加速沉淀,使结构更加密实;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发现每立方米HE成本仅为CE的1/4.65,且大大降低了水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 混杂纤维ECC 复合路面板 疲劳特性 增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和灰色关联理论的混杂纤维ECC优化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英力 裴甘鹏 +1 位作者 徐艺珅 冷政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2-269,共8页
目的对混杂纤维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得到综合性能优越的混杂纤维ECC材料(HFRECC)。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水胶比、PVA纤维、碳酸钙晶须(CW)以及改性PP纤维(MPP)体积分数等因素对流动度、立方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 目的对混杂纤维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得到综合性能优越的混杂纤维ECC材料(HFRECC)。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水胶比、PVA纤维、碳酸钙晶须(CW)以及改性PP纤维(MPP)体积分数等因素对流动度、立方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利用组合加权灰色关联理论确定各性能的权重,实现HFRECC配合比的优化设计。结果PVA纤维体积分数为1.0%,碳酸钙晶须体积分数为0.8%,改性PP纤维体积分数为0.6%时,HFRECC的综合性能最佳。抗压强度提高了23%,抗折强度提高了42.4%,劈裂抗拉强度提高了34.4%,折压比提高了17.8%,流动度提升了28.6%。结论组合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实现多目标性能需求的混杂纤维ECC配合比优化设计,适量PVA纤维、CW及MPP纤维的混杂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HFRECC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C材料 混杂纤维 组合加权 灰色关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00~1800密度等级的板岩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工作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哲 李玉平 +2 位作者 谭勇波 王伟 胡小波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2,共4页
采用绝对体积法设计了1300~1800密度等级的板岩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随着粉煤灰掺量和砂率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所提高,坍落度增大;但当砂率超过43%时,抗压强度和坍落度反而会有所降低。可加入HPMC和CNC改善拌和物的匀质性,... 采用绝对体积法设计了1300~1800密度等级的板岩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随着粉煤灰掺量和砂率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所提高,坍落度增大;但当砂率超过43%时,抗压强度和坍落度反而会有所降低。可加入HPMC和CNC改善拌和物的匀质性,可得坍落度和扩展度分别为264mm和595mm,且经时坍落度和扩展度降低速度缓慢,有利于混凝土的泵送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岩陶粒混凝土 配合比 砂率 抗压强度 匀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清水混凝土外观性能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绍鹏 汪亮 +2 位作者 王建强 程曦 伍慧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5,共4页
独特的外观性能是清水混凝土区别于普通混凝土的关键,但目前仍无标准的方法综合评价其外观性能。根据层次分析法设定"清水混凝土外观性能评价"为一级指标,下设4个二级指标和8个三级指标,建立了一套清水混凝土外观性能的综合... 独特的外观性能是清水混凝土区别于普通混凝土的关键,但目前仍无标准的方法综合评价其外观性能。根据层次分析法设定"清水混凝土外观性能评价"为一级指标,下设4个二级指标和8个三级指标,建立了一套清水混凝土外观性能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能根据清水混凝土外观性能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合理的综合评价。采用此方法确定了长沙金鹰广场清水混凝土项目的混凝土最优配合比,并运用于其工程验收时的抽检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清水混凝土 外观性能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粉煤灰复合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幸超群 邓怡帆 +1 位作者 笪俊伟 李蒙强 《新型建筑材料》 2022年第9期52-56,85,共6页
利用硅灰和粉煤灰制备了复合矿物掺合料,研究了不同形态硅灰和复配比例对胶砂流变性能和活性指数的影响;采用复合掺合料等质量取代水泥,研究其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灰复配比例超过40%时,流动度降低;而当复配... 利用硅灰和粉煤灰制备了复合矿物掺合料,研究了不同形态硅灰和复配比例对胶砂流变性能和活性指数的影响;采用复合掺合料等质量取代水泥,研究其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灰复配比例超过40%时,流动度降低;而当复配比例为8∶2时,2种加密状态硅灰-粉煤灰复合掺合活性指数较高,且半加密硅灰活性指数高于全加密;复合掺合料可使混凝土扩展度增大、粘聚性改善、强度提高,但对长龄期强度贡献较小;对比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发现,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早期和后期的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较低,且使用半加密硅灰-粉煤灰掺合料对混凝土火山灰效应强度的贡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灰 粉煤灰 复合掺合料 活性指数 火山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罩面层间黏结性能评价指标与检测方法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康 张毅 李杰 《公路与汽运》 2023年第1期91-94,共4页
层间黏结性能是保障路面层间协同工作的重要基础。为提高超薄罩面层间黏结性能检测评价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文中阐述普通路面加铺层与超薄罩面层结构特点及黏结层受力的差异,对比分析现有层间黏结性能评价指标与检测方法,结合超薄罩面特点... 层间黏结性能是保障路面层间协同工作的重要基础。为提高超薄罩面层间黏结性能检测评价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文中阐述普通路面加铺层与超薄罩面层结构特点及黏结层受力的差异,对比分析现有层间黏结性能评价指标与检测方法,结合超薄罩面特点,提出超薄罩面层间黏结性能评价指标、检测方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超薄罩面 黏结受力 层间黏结性能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绍鹏 寇建岭 +2 位作者 汪亮 王建强 肖俊呈 《工程与建设》 2016年第5期663-665,668,共4页
为研究再生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一组C30混凝土配比作为基准配比,然后分别用再生粗、细骨料按不同比例(20%、40%、60%、80%、100%)单独取代普通骨料成型试件进行抗压与抗折强度试验。通过对抗折与抗压强度数据的分析,... 为研究再生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一组C30混凝土配比作为基准配比,然后分别用再生粗、细骨料按不同比例(20%、40%、60%、80%、100%)单独取代普通骨料成型试件进行抗压与抗折强度试验。通过对抗折与抗压强度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变化对混凝土抗折与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非线性拟合分别得到了再生粗、细骨料混凝土7d、28d抗折和抗压强度与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之间的关系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再生细骨料取代率 影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炉渣基绿色墙体材料的制备
12
作者 笪俊伟 蒋震 +1 位作者 曾维 张毅 《新型建筑材料》 2022年第3期16-19,共4页
利用垃圾焚烧炉渣作为加气混凝土中硅质原料的替代材料,研究炉渣的替代量、品质、蒸压养护等对垃圾焚烧炉渣基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对产品的重金属浸出安全性和保温隔热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炉渣替代量从0增加到100%时,加气... 利用垃圾焚烧炉渣作为加气混凝土中硅质原料的替代材料,研究炉渣的替代量、品质、蒸压养护等对垃圾焚烧炉渣基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对产品的重金属浸出安全性和保温隔热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炉渣替代量从0增加到100%时,加气混凝土制品强度呈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随着垃圾焚烧炉渣粒度逐渐变小时,制品强度出现了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为3.2MPa。蒸压养护的条件需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增加蒸压的时间和压力,制品强度提高,但当蒸压养护的压力和时间超过一定范围后,会降低了制品的强度。根据试验的研究结果,确定垃圾焚烧炉渣基加气混凝土的配比为:水泥8%、生石灰24%、炉渣65%(粉磨35 min)、石膏3%、铝粉0.14%、水料比0.58,蒸压养护条件为185℃、1.2 MPa,升温2 h、保温8 h、自然降温到室温,制品性能满足GB11968—200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标准》B05级加气混凝土性能要求。同时其重金属浸出性能符合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炉渣 蒸压加气混凝土 抗压强度 重金属 保温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拌合过程电流信号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张毅 何彦琪 +1 位作者 蒋震 刘斌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3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为研究混凝土拌合过程电流信号预测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可行性,文章研究了混凝土拌合过程对应电流信号特征以及混凝土标号、稀稠状态、方量和搅拌机状态等对电流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标号的增大,其峰值电流、稳定电流及时... 为研究混凝土拌合过程电流信号预测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可行性,文章研究了混凝土拌合过程对应电流信号特征以及混凝土标号、稀稠状态、方量和搅拌机状态等对电流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标号的增大,其峰值电流、稳定电流及时间均相应增大;混凝土稀稠状态主要影响电流信号搅拌阶段的平均斜率,即混凝土越干稠,其平均斜率绝对值越大;搅拌方量的增大会导致峰值电流和稳定电流增大,且呈线性关系;搅拌机状态则主要影响空载电流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拌合过程 电流信号特征 关联分析 影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臂碳纳米管/SBS复合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研究
14
作者 程梦筠 刘建芳 +1 位作者 廖亚雄 张毅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年第9期5-7,共3页
为探究碳纳米管复配SBS对沥青高温性能改善效果,基于碳纳米管改性沥青特性,掺入一定量SBS复配。以延度、软化点、针入度为指标,结合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综合分析碳纳米管和SBS掺量对于复合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 为探究碳纳米管复配SBS对沥青高温性能改善效果,基于碳纳米管改性沥青特性,掺入一定量SBS复配。以延度、软化点、针入度为指标,结合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综合分析碳纳米管和SBS掺量对于复合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SBS与掺量0.6%碳纳米管复配改性沥青,可表现出较好的低温延展性;动态剪切流变试验表明碳纳米管与SBS复配能有效改善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SBS掺量为3%时,碳纳米管SBS复合沥青高温抗变形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SBS 复合改性沥青 高温性能 低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船坞工程低热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管理概述
15
作者 刘思雨 《新材料·新装饰》 2023年第5期10-13,共4页
文章结合某船坞工程低热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管理经验,分析了低热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用的内容,并且强调如何保证低热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能及质量管控,确保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 低热大体积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质量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环境下骨料含泥量对预制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郑文 何国良 +1 位作者 张辰 叶康 《新材料·新装饰》 2023年第9期5-7,71,共4页
骨料含泥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尤其是工作性能和早期强度。文章以中泰高铁一期项目(曼谷—呵叻段)为依托,研究了在固定胶材种类与用量、水胶比的情况下,粗、细骨料中不同的含泥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早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 骨料含泥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尤其是工作性能和早期强度。文章以中泰高铁一期项目(曼谷—呵叻段)为依托,研究了在固定胶材种类与用量、水胶比的情况下,粗、细骨料中不同的含泥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早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骨料含泥量在0.9%、细骨料含泥量在1.5%以下时,能够满足高标准的早期强度与施工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含泥量 预制梁混凝土工作性能 早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