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省式教学法在皮肤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1
作者 由天辉 陈丽华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5年第3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讨反省式教学法在皮肤科护理教学查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实习的护士108人中通过设立反省式教学组和传统式教学组,分别采取相应的皮肤科教学查房方式,通过整体皮肤科护理综合考试和民意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反省式教学组... 目的:探讨反省式教学法在皮肤科护理教学查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实习的护士108人中通过设立反省式教学组和传统式教学组,分别采取相应的皮肤科教学查房方式,通过整体皮肤科护理综合考试和民意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反省式教学组的护生在整体护理综合考试成绩、带教老师及护士长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均优于传统式教学组,而护士对教学查房方式的评估方面,反省式教学法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反省式教学法在皮肤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省 教学 查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对男女大学生心理人格倾向及生活质量影响比较 被引量:24
2
作者 谢淑霞 张云青 +5 位作者 王玲 李欢 杨素莲 卢荣标 郑跃 赖维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23-326,336,共5页
目的:比较痤疮对男女大学生患者心理人格倾向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专题讲座、现场医疗咨询,问卷式调查(UPI、APSEA量表)的形式对广州七所高校的男女大学生痤疮患者进行调研。结果:分别回收UPI有效问卷773份,其中男... 目的:比较痤疮对男女大学生患者心理人格倾向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专题讲座、现场医疗咨询,问卷式调查(UPI、APSEA量表)的形式对广州七所高校的男女大学生痤疮患者进行调研。结果:分别回收UPI有效问卷773份,其中男286份,女487份;APSEA有效问卷1 356份,其中男577份,女779份。结果 UPI总分≥25者,男生占24.1%,女生占25.5%;APSEA评分>80者,男生占8.8%,女生占9.2%,经2检验,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分别为0.17、0.07,P值均>0.05)。使用Spearman秩相关法检验APSEA总评分>80与痤疮的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r男生>r女生>0,表明痤疮越严重,APSEA总评分>80的发生率越高,而且男生组关联性比女生组强。男女生患者的心理问题均表现为焦虑、抑郁、社交障碍和缺乏自信,女生患病后比男生更容易情绪失控(男69.3%,女79.7%)、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男48.9%,女62.3%)和不愿与外界接触(男45.4%,女5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痤疮对男女大学生患者的心理健康、人格倾向都有较大程度的影响,痤疮越严重,受影响的程度越高。患有严重痤疮的男生发生心理异常的可能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心理人格倾向 生活质量 UPI APS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Is抗肿瘤靶向药物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晖 王芳 +2 位作者 唐旭华 曹光玲 章星琪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28-331,共4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已成为多种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药物,但在发挥抗肿瘤效应的同时,也常给患者带来各种皮肤不良反应,如:丘疹脓疱样疹、指趾甲的改变、皮肤干燥、瘙痒、毛发改变等,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能导致患者减量或...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已成为多种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药物,但在发挥抗肿瘤效应的同时,也常给患者带来各种皮肤不良反应,如:丘疹脓疱样疹、指趾甲的改变、皮肤干燥、瘙痒、毛发改变等,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能导致患者减量或停药而影响疗效,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EGFRIs对患者皮肤带来的不良影响及相关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1肌注引起局部皮肤反应1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唐旭华 周晖 章星琪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1期51-52,共2页
维生素K1常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由维生素K1引起的皮肤反应比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48岁男性,因听神经瘤术后右下腹部切口出现瘀斑和脑出血,给予双侧臀部肌注维生素K1,10天后局部出现瘙痒性的红色斑块,诊断为维生素K1肌注引起的局... 维生素K1常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由维生素K1引起的皮肤反应比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48岁男性,因听神经瘤术后右下腹部切口出现瘀斑和脑出血,给予双侧臀部肌注维生素K1,10天后局部出现瘙痒性的红色斑块,诊断为维生素K1肌注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应,予停用维生素K1后6天皮疹变平、颜色变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盐酸特比奈芬乳膏治疗皮肤癣菌病48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郑道城 曹广金 +3 位作者 郭丽君 黄永青 覃佳平 凌宏忠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4年第1期31-32,43,共3页
目的 :探讨 1 %盐酸特比奈芬乳膏外用治疗皮肤癣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观察 95例皮肤癣菌病患者 ,其中治疗组 48例 ,外用 1 %盐酸特比奈芬乳膏 ,每日 2次 ;对照组 47例 ,外用 1 %联苯苄唑霜 ,每日 1次 ,两组疗程均 2周 ,比较其临床... 目的 :探讨 1 %盐酸特比奈芬乳膏外用治疗皮肤癣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观察 95例皮肤癣菌病患者 ,其中治疗组 48例 ,外用 1 %盐酸特比奈芬乳膏 ,每日 2次 ;对照组 47例 ,外用 1 %联苯苄唑霜 ,每日 1次 ,两组疗程均 2周 ,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真菌清除率稍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1 %盐酸特比奈芬乳膏外用治疗皮肤癣菌病疗效肯定 ,安全性高 ,可作为临床常规选用外用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盐酸特比奈芬乳膏 药物治疗 皮肤癣菌病 外用药 1%联苯苄唑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损害为首发表现的ALK^+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旭华 毛任翔 +5 位作者 王芳 赵玉坤 叶艳婷 章星琪 韩建德 廖绮曼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62-364,共3页
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分为原发皮肤型和系统型,原发皮肤型常表现为孤立或局限的皮肤结节,而系统型皮损常表现为红色丘疹或结节,表现为肿块的比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12岁女性患者以左腋下无痛性红色肿块为首发表现的表达间变淋巴瘤激酶的系... 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分为原发皮肤型和系统型,原发皮肤型常表现为孤立或局限的皮肤结节,而系统型皮损常表现为红色丘疹或结节,表现为肿块的比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12岁女性患者以左腋下无痛性红色肿块为首发表现的表达间变淋巴瘤激酶的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按照非霍奇金淋巴瘤方案化疗后肿块明显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 系统型 皮肤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例皮肤溃疡病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芳 陈木开 +2 位作者 陈小红 廖绮曼 韩建德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溃疡的病因与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皮肤溃疡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包括血液生化检验、病原微生物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6例溃疡病例中,感染性溃疡10例,占38.46%,其中按照病原体的种... 目的:探讨皮肤溃疡的病因与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皮肤溃疡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包括血液生化检验、病原微生物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6例溃疡病例中,感染性溃疡10例,占38.46%,其中按照病原体的种类,可分为细菌性(8例,30.77%)、真菌性(1例,3.85%)及病毒性(1例,3.85%);非感染性溃疡16例,占61.54%,其中又可分为原发皮肤疾病导致的溃疡(6例,26.92%)和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溃疡(10例,38.46%)。结论:皮肤溃疡的病因分析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与特异性的辅助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诊断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2例报道伴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戴向农 叶兴东 +3 位作者 邹新青 田歆 林日华 韩建德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89-394,共6页
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实现早诊早治。方法:对2例疑似原发性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腿型)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分析及组织病理检查,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确诊,采用利妥昔单抗联... 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实现早诊早治。方法:对2例疑似原发性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腿型)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分析及组织病理检查,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确诊,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21天为1个疗程,连续半年结束疗程继续随访。结果: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进展迅速,可破溃,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真皮单核细胞浸润,细胞异型明显,免疫组化表现为B细胞表型,CD20(+),CD79a(+),BCL-2(+),CD10(-),BCL-6(-),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随访2年疗效肯定。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连续6个疗程治疗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淋巴瘤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妻同患皮肤海鱼分支杆菌感染 被引量:3
9
作者 唐旭华 何定阳 章星琪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年第1期47-48,共2页
患者甲,男,55岁,左手背部皮疹1年余。患者乙,女,54岁,右手、前臂皮疹2个月。现病史:患者甲1年前无明显诱因左手指背侧出现红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继而化脓结痂,皮疹缓慢扩大,蔓延至左手背。初在外院予中药治疗效果欠佳,后在我院外科予... 患者甲,男,55岁,左手背部皮疹1年余。患者乙,女,54岁,右手、前臂皮疹2个月。现病史:患者甲1年前无明显诱因左手指背侧出现红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继而化脓结痂,皮疹缓慢扩大,蔓延至左手背。初在外院予中药治疗效果欠佳,后在我院外科予"聚维酮碘、清创膏"等治疗效果仍欠佳。2010年1月来我科门诊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鱼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黄素T在皮肤淀粉样变染色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斌 张万鹏 韩建德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5年第4期304-305,共2页
目的:寻找硫代黄素T对皮肤淀粉样物质特殊染色的最佳浓度。方法:在20例标本中分别用1%、0.5%、0.1%、0.05%硫代黄素T分别染色。结果:0.1%硫代黄素T对皮肤淀粉样物质染色效果较好。结论:0.1%硫代黄素T是显示淀粉样物质的一种良好方法。
关键词 硫代黄素T 荧光显微镜 皮肤淀粉样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纤维黄瘤1例
11
作者 韩建德 张万鹏 廖绮曼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4年第3期277-278,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纤维黄瘤 肿瘤 左耳 褐色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例斑秃皮肤镜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庄娘桥 唐旭华 +2 位作者 李俊珊 曹孙香 章星琪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镜下斑秃临床特征表现。方法: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我科门诊确诊为斑秃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皮肤镜特征。结果:斑秃患者脱发区域皮肤镜征象包括黄点征、黑点征、断发、感叹号样发、短毳毛(新生短发<10 mm)。其... 目的:探讨皮肤镜下斑秃临床特征表现。方法: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我科门诊确诊为斑秃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皮肤镜特征。结果:斑秃患者脱发区域皮肤镜征象包括黄点征、黑点征、断发、感叹号样发、短毳毛(新生短发<10 mm)。其中黄点征发生率最高,达69.8%,是诊断斑秃的敏感指标;感叹号样发、黑点征、断发在活动期发生率高,分别是40.6%、52.1%、48.9%,是斑秃重要的皮肤镜征象。结论:上述皮肤镜征象在斑秃的诊断、活动性评判及疗效评估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皮肤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后不典型皮肤结核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小宝 韩建德 马春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80-282,共3页
报告1例外伤后皮肤结核。患者男,50岁,右肘部暗红色皮疹伴胀痛2年余。皮肤科检查:右肘部伸侧见一大小约15 cm×12 cm片状暗红色斑块,表面不平整,其上可见散在丘疹及点状坏死、结痂、小溃疡,附着较多鳞屑,界限欠清。右肘部皮损组织... 报告1例外伤后皮肤结核。患者男,50岁,右肘部暗红色皮疹伴胀痛2年余。皮肤科检查:右肘部伸侧见一大小约15 cm×12 cm片状暗红色斑块,表面不平整,其上可见散在丘疹及点状坏死、结痂、小溃疡,附着较多鳞屑,界限欠清。右肘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增生,角化不全,真皮见多个结节状病灶,病灶中央见小灶干酪样坏死,周围围绕上皮样细胞巢,并见少量多核巨细胞,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抗酸染色(-)。皮损组织培养:有抗酸杆菌生长。患者PPD强阳性。诊断:皮肤结核。予异烟肼及利福平二联抗结核治疗6个月,临床治愈,随访6个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皮肤结核 抗结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雨婷 陈小红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皮肤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成熟B细胞增殖性疾病,各亚型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具有异质性。其中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和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皮肤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成熟B细胞增殖性疾病,各亚型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具有异质性。其中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和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和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更具侵袭性,而EBV阳性皮肤黏膜溃疡呈惰性、自限性过程。惰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首选局部治疗,侵袭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首选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本文从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分类、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B细胞淋巴瘤 组织病理 免疫表型 遗传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3例
15
作者 陈雨婷 马春光 +3 位作者 韦竹梅 许锐 韩建德 陈小红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第5期401-404,共4页
报道3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2女1男,年龄分别为77、57和77岁,分别表现为下肢、上肢及背部单发的无痛性肿块。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弥漫浸润的肿瘤细胞,体积大,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79a及Mum-1,... 报道3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2女1男,年龄分别为77、57和77岁,分别表现为下肢、上肢及背部单发的无痛性肿块。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弥漫浸润的肿瘤细胞,体积大,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79a及Mum-1,而Bcl-6及Bcl-2呈阳性或阴性。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3例患者经过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其中1例发生皮肤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B细胞淋巴瘤 腿型 原发性 弥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特发性皮肤萎缩1例
16
作者 吴敬英 何伟峰 +1 位作者 张万鹏 韩建德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皮肤萎缩 弥漫性 特发性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7
作者 周晖 韩建德 +1 位作者 曹光玲 章星琪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导致皮损中黑素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迄今尚未明确。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功能性黑素细胞凋亡和(或)丢失、神经体液等假说。目前比较推崇的观点是氧化应激在遗传易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导致皮损中黑素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迄今尚未明确。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功能性黑素细胞凋亡和(或)丢失、神经体液等假说。目前比较推崇的观点是氧化应激在遗传易感个体可能为始动因素,而固有免疫所致炎症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这两者均可直接抑制或损害黑素细胞,并通过激发链式适应性免疫反应来清除黑素细胞,诱发白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发病机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例女性型脱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西兰 叶艳婷 +5 位作者 赵莹 张斌 蔡泽明 巩毓刚 杨建 章星琪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63-368,共6页
目的:研究女性型脱发的临床、实验室结果及皮肤镜表现的特点。方法:对比分析5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及20例慢性休止期脱发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和皮肤镜表现,同时采集20例年龄相同、无脱发表现健康女性的头皮皮肤镜表现作为对照。结果:与... 目的:研究女性型脱发的临床、实验室结果及皮肤镜表现的特点。方法:对比分析5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及20例慢性休止期脱发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和皮肤镜表现,同时采集20例年龄相同、无脱发表现健康女性的头皮皮肤镜表现作为对照。结果:与慢性休止期脱发相比,女性型脱发患者中具有雄激素性脱发家族史者较常见,且其发病年龄较早。≤25岁女性型脱发患者的雄激素性脱发家族史阳性率最高、雌激素水平及E2/T值相对最低;25~40岁女性型脱发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最低;>40岁女性型脱发患者严重脱发的发生率最高。女性型脱发患者的皮肤镜表现特点如头皮色素沉着、局部无毛征、棕色毛周征、白色毛周征和白点征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遗传因素和低雌激素水平可能参与早发型女性型脱发的发病;低血清铁蛋白可能是中青年人发病的诱因之一;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是中老年女性患者出现严重女性型脱发的原因之一。毛周征、头皮色素沉着、局部无毛征和白点征是女性型脱发的常见皮肤镜表现特点,其中白色毛周征不仅是严重脱发的表现,还可能是治疗预后不好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型脱发 慢性休止期脱发 头皮皮肤镜 Ludwig分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环丙烯酮局部治疗斑秃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莹 蔡泽明 +5 位作者 张斌 西兰 巩毓刚 杨建 陈闻纳 章星琪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34-339,共6页
目的:分析斑秃患者局部外用二苯环丙烯酮(DPCP)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6例斑秃患者进行外用DPCP治疗,详细记录其临床资料及副作用;并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斑秃患者DPCP治疗总有效率为56.5%,复发率为23.1%。16.7... 目的:分析斑秃患者局部外用二苯环丙烯酮(DPCP)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6例斑秃患者进行外用DPCP治疗,详细记录其临床资料及副作用;并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斑秃患者DPCP治疗总有效率为56.5%,复发率为23.1%。16.7%患者出现较明显副作用(严重接触性皮炎、白癜风)。副作用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IgE浓度明显高于有效组患者(P=0.03)。另外,患者年龄、发病年龄、病程、脱发面积、维持治疗浓度、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异位性疾病病史和斑秃家族史、皮损病理改变与DPCP治疗的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外用DPCP治疗斑秃安全性较高,可避免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治愈率也较高。治疗前进行血清IgE测定可提前发现对治疗不耐受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环丙烯酮 斑秃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感染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2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旭华 郭鹏豪 +2 位作者 周晖 汪思桦 韩建德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74-277,共4页
创伤弧菌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致命性,早期识别皮疹和干预可降低死亡率。本文报告创伤弧菌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2例。病例1,男,44岁,双下肢肿痛伴皮肤淤斑4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和酗酒史。皮肤科查体:双下肢肿胀、广泛大... 创伤弧菌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致命性,早期识别皮疹和干预可降低死亡率。本文报告创伤弧菌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2例。病例1,男,44岁,双下肢肿痛伴皮肤淤斑4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和酗酒史。皮肤科查体:双下肢肿胀、广泛大片淤斑,部分张力性水疱、大疱和血疱。病例2,女,62岁,右上肢淤斑1天,腹痛和意识障碍半天。皮肤科查体:右上肢9 cm×10 cm大小的淤斑,上有个别水疱和血疱。2例患者的皮损分泌物培养均为创伤弧菌,结合临床症状,均诊断为创伤弧菌感染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1例治疗无效死亡,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提示四肢进行性淤斑和其上水疱或血疱可能是创伤弧菌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较早的危险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坏死性筋膜炎 皮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