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痤疮患者治疗情况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谢淑霞 张云青 +5 位作者 王玲 李欢 杨素莲 关蕾 郑跃 赖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265-2267,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痤疮患者的治疗情况、就医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9月-2010年9月采用专题讲座、现场医疗咨询、问卷式调查的形式对广州七所高校的大学生痤疮患者进行调研。结果有54.6%(795/1456)的患者曾接受过治疗,其中49... 目的:了解大学生痤疮患者的治疗情况、就医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9月-2010年9月采用专题讲座、现场医疗咨询、问卷式调查的形式对广州七所高校的大学生痤疮患者进行调研。结果有54.6%(795/1456)的患者曾接受过治疗,其中49.0%(390/795)只选择美容院,21.4%(170/795)只选择医院,21.8%(173/795)既到过医院也到过美容院,7.8%(62/795)选择只使用祛痘化妆品。1-4年级接受治疗率分别为43.0%(226/526)、55.9%(232/415)、53.6%(180/336)、87.7%(15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男女生比较,女生接受治疗率为64.6%(534/826),男生为41.4%(261/630),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痤疮严重程度是影响患者是否接受治疗的因素〔OR =1.419,95%CI(1.243,1.619),P=0.000〕。661人没有接受治疗,其中194人(29.3%)认为痤疮不是疾病,没必要治疗;270人(40.8%)认为自己的痤疮很轻,不需要治疗;35人(5.3%)因治疗费用昂贵而不治疗。10.7%(34/317)的学生治疗费占生活费的比例超过30%,15.8%(70/443)认为无法负担治疗费用。结论对痤疮认识不足,选择错误的治疗手段及治疗费用超负荷是延误大学生就医使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重度痤疮、女生及大四学生患者更愿意接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痤疮 治疗 流行病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前后皮肤镜征象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水凤 戚世玲 +9 位作者 巩毓刚 赵莹 张小婷 叶艳婷 曹慧 杨雨清 张斌 蔡泽明 杨建 章星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27-730,共4页
目的:分析576例男性雄激素性秃发(AGA)患者的临床、皮肤镜特征及疗效。方法:对AG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建立专科病历,对其中的391例进行皮损部位的皮肤镜观察并和118例正常人作对照,采用7级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该研究中77.6... 目的:分析576例男性雄激素性秃发(AGA)患者的临床、皮肤镜特征及疗效。方法:对AG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建立专科病历,对其中的391例进行皮损部位的皮肤镜观察并和118例正常人作对照,采用7级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该研究中77.6%的患者发病年龄在21。40岁,89.1%病程在半年以上,61.3%有阳性家族史;95.3%的患者脱发表现为男性型,且82.4%的患者病情在Hamilton分级Ⅱ~Ⅳ级之间。皮肤镜下特征性的征象有〉20%的毛发直径变细、毛周征、毳毛增多、局部无毛征等,其中〉20%的毛发直径变细的发生率最高为87.5%,而对照组仅为3.4%。联合口服非那雄胺和外用米诺地尔治疗的有效率为75.2%,治疗3个月以上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不足3个月者,疗程3个月以上的有效率达76.9%-86.7%,疗效与疗程成正相关关系。结论:AGA患者以轻中度脱发的青中年男性为主。皮肤镜在早期诊断AGA及评价疗效中有重要价值,〉20%的毛发直径变细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准。联合口服非那雄胺和外用米诺地尔治疗AGA疗效确切,但至少需坚持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性秃发 皮肤镜 非那雄胺 米诺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米诺地尔治疗33例女性型脱发治疗前后的临床和皮肤镜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叶艳婷 曹慧 +7 位作者 李水凤 张小婷 戚世玲 杨雨清 赵莹 巩毓刚 杨建 章星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39-742,共4页
女性型脱发(female pattern hair loss,FPHL)是一种常见的女性脱发类型,在澳大利亚约有12%的20~29岁女性患有FPHL,而在〉80岁的女性中FPHL发生率更高达〉50%;在我国台湾及上海的女性人群中。FPHL发生率分别为11.8%及3.1%... 女性型脱发(female pattern hair loss,FPHL)是一种常见的女性脱发类型,在澳大利亚约有12%的20~29岁女性患有FPHL,而在〉80岁的女性中FPHL发生率更高达〉50%;在我国台湾及上海的女性人群中。FPHL发生率分别为11.8%及3.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FPHL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地尔 女性型脱发 皮肤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诱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詹玉云 郑明心 +2 位作者 李玉华 夏定纹 陈丽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320-132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诱因及相关对策。方法:对86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诱发因素及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对策。结果: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诱发因素:饮食因素34例(39.5%),环境因素32例(37.2%),感染因... 目的:探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诱因及相关对策。方法:对86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诱发因素及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对策。结果: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诱发因素:饮食因素34例(39.5%),环境因素32例(37.2%),感染因素10例(11.6%),其他因素10例(11.6%)。经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对策后,老年人皮肤瘙痒症状有所减轻。结论:针对老年人皮肤的特殊性采用相关的护理对策,可明显减轻皮肤瘙痒。在日常生活中力求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起一定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诱因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7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芳 王卓 +5 位作者 章星琪 廖绮曼 何定阳 曹光玲 刘涛 韩建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CL-N)的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患者的皮疹特点、有无皮肤外损害,并进行临床分期、评价预后及记录实验室检查结... 目的:探讨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CL-N)的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患者的皮疹特点、有无皮肤外损害,并进行临床分期、评价预后及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7例病例HE染色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41.7±22.7)岁,平均病程31.4(2~48)个月。7例患者中6例(85.7%)患者皮损累及四肢,全部患者皮疹均具有多发性和多形性的特点及慢性溃疡的表现,溃疡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深在、边缘整齐;在发现皮肤损害时,6例(85.7%)患者同时有皮肤外损害;7例患者中,4例(57.1%)死亡,3例(42.9%)带瘤生存。6例(85.7%)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亦有6例(85.7%)患者EB病毒抗体阳性。皮损处组织病理表现为致密的肿瘤细胞浸润真皮和皮下脂肪,并侵及血管;瘤细胞多数为中等大小,常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显示全部患者异型的T细胞相关标志CD45RO/UCHL-1阳性及EB病毒原位杂交阳性,CD56阳性者3例(42.9%)。结论:本病呈多形性、多发性,并以慢性溃疡为主的皮损可能是发现ENKTCL-N的线索,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可能对疾病诊断有提示作用,而皮肤组织病理见大量异形淋巴细胞及侵血管现象对诊断很有价值,最后确诊需要结合病理组织、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淋巴瘤 NK/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小B细胞淋巴瘤
6
作者 陈小红 韩建德 李扬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99-501,共3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小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62岁。反复低热4年,躯干暗红斑、斑丘疹1年。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正常,IgM56 100mg/L,κ轻链(freeк)21.73g/L,尿本-周蛋白阳性。3次骨髓穿刺均显示增生性骨髓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小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62岁。反复低热4年,躯干暗红斑、斑丘疹1年。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正常,IgM56 100mg/L,κ轻链(freeк)21.73g/L,尿本-周蛋白阳性。3次骨髓穿刺均显示增生性骨髓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层及胶原束间密集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肿瘤细胞CD20、CD79a、CD5、CD10、部分CD23、bcl-2均(+),UCHL1、CD4、CD8、CD38、cyclinD1均(-)。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小B细胞淋巴瘤。诊断:原发性皮肤小B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小细胞 B细胞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3^+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与自我更新和转移能力 被引量:3
7
作者 汪思桦 许锐 +2 位作者 何诗敏 韩建德 陈木开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0-226,共7页
【目的】研究CD133阳性亚群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的生物学特性,以探讨cSCC的肿瘤干细胞(CSC)自我更新和促进cSCC恶性行为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分选皮肤鳞状细胞癌Colo-16细胞系中CD133^+(阳性群体)和CD133^-(阴性群体)细胞,应用... 【目的】研究CD133阳性亚群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的生物学特性,以探讨cSCC的肿瘤干细胞(CSC)自我更新和促进cSCC恶性行为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分选皮肤鳞状细胞癌Colo-16细胞系中CD133^+(阳性群体)和CD133^-(阴性群体)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氨唑盐检测两群细胞的增殖活性;体外成球实验检测二者自我更新能力的差异;Transwell法检测细胞浸润能力;应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D44、SOX2等肿瘤干细胞特性(干性)相关基因在两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了解日光性角化病、鲍温病和cSCC组织中CD133的表达情况。【结果】CD133^+Colo-16细胞表现出了显著更强的体外增殖、自我更新和浸润能力(P<0.05);CD133^+细胞中干性相关基因CD44、SOX2和OCT4的蛋白表达及对应的mRNA转录水平均高于CD133^-细胞(P<0.05);另外,CD133在日光性角化病、鲍温病和cSCC组织中表达呈逐步上调趋势。【结论】CSC的分子标记CD133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自我更新和浸润等恶性特征相关,CD133阳性cSCC细胞具有CSC干性。cS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表达CD133阳性的CS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CD133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癜风1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晖 陈木开 +5 位作者 廖绮曼 陈小红 陈闻纳 李欢 杨建 韩建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白癜风的起病诱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58例白癜风门诊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8例白癜风患者中男77例,女81例;平均发病年龄(25.4±15.3)... 【目的】总结分析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白癜风的起病诱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58例白癜风门诊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8例白癜风患者中男77例,女81例;平均发病年龄(25.4±15.3)岁;57.6%(91/158)的皮损累及头颈部;8.2%(13/158)的患者伴发甲状腺疾病;有阳性家族史者占11.4%(18/158);51.3%(81/158)的患者能找到某种诱因,其中常见的诱因包括不良精神因素(30.4%)、睡眠因素(22.2%)、曝晒(8.9%)、外伤(6.3%)、过于劳累(5.7%)以及接触化学物质(5.7%)。【结论】白癜风好发于青少年;最常见的累及部位是面颈部;伴发率最高的疾病是甲状腺疾病;常见的发病诱因以精神与睡眠因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甲状腺疾病 精神因素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效糖皮质激素局部封包法治疗儿童斑秃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曹慧 杨雨清 +4 位作者 李水凤 戚世玲 叶艳婷 杨建 章星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47-651,共5页
目的:观察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封包治疗儿童斑秃的有效率、安全性及短期复发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试验组(46例)与对照组(44例)对儿童斑秃治疗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短期复发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2... 目的:观察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封包治疗儿童斑秃的有效率、安全性及短期复发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试验组(46例)与对照组(44例)对儿童斑秃治疗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短期复发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2.6%,其中治愈率为69.6%;对照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为36.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封包法治疗有助于患儿的毛发再生。试验组平均起效时间为(1.8±1.0)个月,达到有效生发面积的平均时间为(3.0±1.5)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试验组短期内(3个月)复发率为44.7%,对照组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越小、脱发面积越大者有复发率越高的趋势。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全身及系统性不良反应,部分患儿仅出现轻度局部不良反应(如局部表皮变薄、头皮以外毳毛增多、毛囊炎等)。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9%,对照组为4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糖皮质激素封包治疗儿童斑秃可提高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但未改善复发率,复发率与发病年龄小、脱发面积大及病程长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糖皮质激素 封包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芳 曹光玲 +2 位作者 戚世玲 张小婷 章星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外用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的10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外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对照组外用卤米松软膏,均为每日1次使用。于首次用药后第2、4周观察临床疗效与安全... 目的:探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外用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的10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外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对照组外用卤米松软膏,均为每日1次使用。于首次用药后第2、4周观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1.67%,优于对照组的63.83%(P<0.05)。治疗2周及4周后,试验组湿疹严重度和面积指数(EASI)评分下降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未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改变及皮肤变薄等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结论: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慢性 钙泊三醇 倍他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激光打孔预处理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难治性巨大跖疣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戴海蓉 周晖 +4 位作者 李巧飞 凌宏忠 谢继璜 李玉华 曹光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激光打孔预处理联合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治疗难治性巨大跖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难治性巨大跖疣患者,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打孔预处理疣体组织,再进行ALA光动力治疗,评估治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20例...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激光打孔预处理联合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治疗难治性巨大跖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难治性巨大跖疣患者,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打孔预处理疣体组织,再进行ALA光动力治疗,评估治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接受1-3次光动力治疗后,治愈率达85%(17/20)。其中2例(10%)接受1次治疗,5例(25%)接受2次治疗,10例(50%)接受3次治疗。均未见感染或瘢痕。人乳头瘤病毒(HPV)单一型别感染5例,双重或多重HPV型别感染15例,两组之间跖疣治愈率无统计差异。【结论】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打孔联合光动力治疗,可提高巨大难治性跖疣的治疗效果。HPV型别与难治性跖疣病情和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疣 光动力治疗 二氧化碳激光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和疗程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周村建 王莉 +3 位作者 郭在培 涂亚庭 卢念祖 郝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0-42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和疗程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1000mg每日3次口服,共服7d;对照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300mg每日2次口服...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和疗程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1000mg每日3次口服,共服7d;对照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300mg每日2次口服,共服10d。用药后第3、6和10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128例,全分析集(FAS)分析128例,符合方案集(PPS)分析118例。治疗后第3、6和1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下降值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nal analogue scale,VAS)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入组时疼痛VAS值≥8的患者,FAS集分析显示,在治疗后第6、10天VAS值下降两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PS集分析显示治疗后第10天VAS值下降,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8%和12.50%,主要为嗜睡和恶心。结论:增加伐昔洛韦用量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与较低剂量伐昔洛韦组相比,对疼痛程度较严重的患者能更显著地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伐昔洛韦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1致系统性接触性皮炎1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锋刚 卢小红 +4 位作者 李笑春 庄仕龙 李祥 黎燕琼 高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7-308,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28岁。双侧臀部红斑、风团伴瘙痒1d于2011年10月5日入院。患者因空洞型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收入我院外科,拟行肺叶切除手术。完善术前检查时发现出凝血时间异常,纤维蛋白原(Fbg)1.61g/L(正常值2.00-4.00g/L,
关键词 维生素K1 接触性皮炎 系统性 药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性低氧模拟剂氯化钴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春喜 张美芬 +6 位作者 杨春涛 杨战利 凌宏忠 孟金兰 曾凡钦 陈培熹 冯鉴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3-637,共5页
目的探讨化学性低氧模拟剂氯化钴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oCl2处理HaCat细胞,建立化学性低氧诱导皮肤细胞损伤的实验模型后,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培养液... 目的探讨化学性低氧模拟剂氯化钴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oCl2处理HaCat细胞,建立化学性低氧诱导皮肤细胞损伤的实验模型后,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以及血红素加氧酶(HO-1)表达。结果在500~3000μmol.L-1浓度范围内,CoCl2可降低HaCat细胞存活率,且CoCl2剂量越大、细胞存活率降低越明显;2000μmol.L-1CoCl2能诱导HaCat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应,使胞内ROS生成增多,MMP降低;CoCl2能诱导HaCat细胞产生炎症反应,使IL-6和IL-8释放增多;1000~3000μmol.L-1CoCl2能上调HO-1的表达。结论CoCl2在诱导HaCat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应的同时,也能引起炎症反应,促进IL-6和IL-8的释放及HO-1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低氧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炎症反应 血红素加氧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常性痤疮13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敏华 张馨月 +2 位作者 廖绮曼 陈木开 韩建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反常性痤疮(acne inversa,AI)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总结不典型患者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9年—2014年该科就诊的13例AI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归纳出不典型患者的诊断方法,评估异维A酸治疗该病的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反常性痤疮(acne inversa,AI)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总结不典型患者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9年—2014年该科就诊的13例AI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归纳出不典型患者的诊断方法,评估异维A酸治疗该病的疗效。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腋窝、臀部和头皮的炎性丘疹、结节及脓肿,伴瘘管窦道及挛缩瘢痕形成等多种皮损同时存在,并见具有诊断价值的双头粉刺和多头囊肿。8例患者(61.5%)有严重痤疮家族史。9例患者(69.3%)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需借助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典型组织病理表现为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破坏或残留的毛囊及皮脂腺组织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线索。采用异维A酸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痊愈9例(72.7%),好转2例(18.2%),1例复发(9.1%)。结论:不典型AI患者需结合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及遗传家族史,排除其他疾病等方可诊断。异维A酸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对大部分患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反常性 临床 组织病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与银屑病相关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小红 韩建德 +1 位作者 李斌 吴勤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1-544,548,共5页
【目的】探讨各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及其提取物的IgG,IgM和IgA抗体水平和可能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点滴状(36例)、斑块状(36例)、红皮病型(30例)、关节型(15例)、脓疱型(30例)共银屑病患者147... 【目的】探讨各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及其提取物的IgG,IgM和IgA抗体水平和可能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点滴状(36例)、斑块状(36例)、红皮病型(30例)、关节型(15例)、脓疱型(30例)共银屑病患者147例及正常对照(36例)血清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整菌、培养液和胞浆提取物的IgG、IgM和IgA抗体。【结果】各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可检出不同水平的抗两种微生物三类成份的抗体,整菌抗原免疫反应最强,点滴状银屑病抗体水平最高;点滴状和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两种微生物IgG、IgM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抗β-溶血性链球菌抗体与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有相关性。【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及其提取物抗体,两种微生物对银屑病的免疫反应有相似之处,提示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与银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Β-溶血性链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康唑洗剂专家共识 被引量:4
17
作者 章星琪 范卫新 +1 位作者 杨勤萍 吕中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47-753,共7页
酮康唑洗剂是治疗多种浅表性真菌病的常用局部外用药物,其治疗头皮糠疹(头皮屑)、脂溢性皮炎和花斑糠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均已得到充分的临床证实,并在雄激素性秃发、马拉色菌毛囊炎及头癣等疾病发挥着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该文针对酮康唑... 酮康唑洗剂是治疗多种浅表性真菌病的常用局部外用药物,其治疗头皮糠疹(头皮屑)、脂溢性皮炎和花斑糠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均已得到充分的临床证实,并在雄激素性秃发、马拉色菌毛囊炎及头癣等疾病发挥着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该文针对酮康唑洗剂的作用机制、在不同皮肤疾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就酮康唑洗剂的适应证及用法用量等给出专家共识,以期为酮康唑洗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 洗剂 头皮屑 脂溢性皮炎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皮下型环状肉芽肿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芳 杨建 +1 位作者 文佩军 韩建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02-503,共2页
患者女.51岁。手背、面部、四肢皮疹3年。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手背、上肢和面部皮疹,高出皮面,为红色,结节状,散发.略有压痛,无明显痒感。皮疹渐增多。曾在外院行皮疹组织病理检查:呈肉芽肿性病变,抗酸染色阴性。
关键词 肉芽肿 环状 皮下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痹性痴呆临床特点和预后——附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晖 吴谷茸 +2 位作者 廖绮曼 韩建德 陈木开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4-395,共2页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均为中青年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性痴呆、精神障碍、癫(?)样发作;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与梅毒螺旋体颗...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均为中青年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性痴呆、精神障碍、癫(?)样发作;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与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100%阳性。脑脊液TPPA100%阳性,脑脊液RPR阳性率80%;8例患者曾被误诊,6例患者经青霉素驱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误诊率高;诊断要根据临床特点、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综合考虑。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痴呆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医学与宗教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晖 陈小红 章星琪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8,共3页
医学与宗教客观存在广泛联系、相互影响并彼此渗透。在各种慢性病、老年病成为现代医学技术棘手"苛疾"的今天,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在充分利用技术优势的同时,应走出专业主义壁垒,关注宗教有关精神、心理调节等有助健康的人文理念... 医学与宗教客观存在广泛联系、相互影响并彼此渗透。在各种慢性病、老年病成为现代医学技术棘手"苛疾"的今天,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在充分利用技术优势的同时,应走出专业主义壁垒,关注宗教有关精神、心理调节等有助健康的人文理念,引导宗教及其相关医学成为现代公共医疗体系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哲学 医学 宗教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