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胎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案讨论
1
作者 徐琦 周祎 +4 位作者 何志明 陈秋莉 曹筱佩 李淑娟 谢红宁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3-635,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34岁,孕24+5周,因甲状腺功能减退10+年,发现胎儿水肿10 d,于2024年2月17日转诊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患者末次月经2023年8月28日,本次妊娠为自然受孕,G 1 P 0。10+年前,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131 I放... 1病历摘要患者,34岁,孕24+5周,因甲状腺功能减退10+年,发现胎儿水肿10 d,于2024年2月17日转诊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患者末次月经2023年8月28日,本次妊娠为自然受孕,G 1 P 0。10+年前,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131 I放射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规律口服左旋甲状腺素(优甲乐)100μg每日1次。孕16周时检查游离甲状腺功能结果示:促甲状腺激素(TSH)15.3 mU/L,予改口服左旋甲状腺素150μg每日1次,后于孕22+4周时遵医嘱改口服左旋甲状腺素125μg每日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孕妇 病案讨论 胎儿甲状腺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常光其 王深明 +4 位作者 陈伟 庄文权 黄雪玲 黄灿之 肖海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275-276,共2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00例原发性甲亢病人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接受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呼吸困难需行气管切开,手术治愈率98%。随访4-54个月,平均2...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00例原发性甲亢病人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接受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呼吸困难需行气管切开,手术治愈率98%。随访4-54个月,平均24.6个月,2例出现甲亢复发,无1例发生甲低。【结论】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甲亢的较佳选择,而正确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外科治疗 原发性甲亢 回顾性 甲低 手术成功 手术治 正确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改善伴高甘油三酯糖代谢异常患者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娟 李月霞 +2 位作者 许雯 邓婉萍 李延兵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伴高甘油三酯(TG)糖代谢异常患者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53例入选者为按2:1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36例,其中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3例,糖耐量减低(IGT)19例,IFG合并IGT6例,2型...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伴高甘油三酯(TG)糖代谢异常患者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53例入选者为按2:1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36例,其中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3例,糖耐量减低(IGT)19例,IFG合并IGT6例,2型糖尿病T2DM8例]和对照组(17例,其中IFG1例,IGT9例,IFG合并IGT4例,T2DM3例),为期3月。治疗前后测血糖、血脂、游离脂肪酸(FFA),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计算IVGTT中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AIR)和胰岛素分泌峰值(CINS,MAX)与空腹胰岛素(FINS)比值、差值(CINS,MAX/FINS、ΔCINS)。计算HOMAIR。【结果】非诺贝特组治疗后血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FA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腰围明显减小;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改变。非诺贝特组ΔCINS、CINS,MAX/FINS治疗后均增加(分别是808±473pmol/L比660±472pmol/L和中位数8.4比5.3,P<0.0001);AIR显著改善(5585±3441比4444±3642pmol·L-1·min-1,P<0.0001);FINS、HOMAIR显著下降(108±65pmol/L比166±115pmol/L,P=0.002;3.8±2.3比6.0±4.2,P=0.001)。对照组3月后复查CINS,MAX/FINS、ΔCINS、AIR降低(4.6比7.0,P=0.01;641±286pmol/L比720±321pmol/L,P=0.039;4313±1943pmol·L-1·min-1比5362±2861pmol·L-1·min-1,P=0.024),HOMAIR增加(7.8±4.2比5.6±3.2,P<0.0001)。AIR改善与TG、FFA下降显著相关(r=0.41,0.36,P=0.002,0.014)。【结论】非诺贝特短期调脂治疗可显著改善糖代谢异常的高TG血症患者血脂谱,降低FFA水平,减小腰围,改善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减轻胰岛素抵抗;非诺贝特对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改善作用和减轻脂毒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甘油三酯血症 非诺贝特 脂毒性 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0
4
作者 李延兵 廖志红 +5 位作者 许雯 姚斌 邓婉萍 欧香忠 胡国亮 翁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对空腹血糖>11.1mmol/L的8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对空腹血糖>11.1mmol/L的8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分析评价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前者以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时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Homaβ和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反映,后者用HomaIR表示。FFA用酶法,血浆胰岛素、胰岛素原浓度用RIA法测定。【结果】82/85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次日即可见到明显的血糖下降,空腹、餐后2h血糖分别于治疗后3.45d、6.15d达到良好控制,且未见明显低血糖。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明显升高,FFA则由治疗前(0.67±0.24)mmol/L下降至(0.60±0.19)mmol/L,差异具显著性。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明显增加,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由治疗前的每分钟(892±386)pmol/L增加至(1318±518)pmol/L(P=0.000)。Homaβ值明显提高,而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则明显下降(由30%±16%下降至17%±9%,P=0.000)。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抵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庄文权 陈伟 +4 位作者 杨建勇 肖海鹏 黄勇慧 李家平 郭文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回顾分析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Graves病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方法  4 1例Graves病患者接受了双侧甲状腺上动脉或加一侧下动脉的栓塞治疗 ,栓塞剂选用白芨微球或聚乙烯醇微球 (PVA)和羊毛微钢圈 ,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术中及术后不良... 目的 回顾分析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Graves病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方法  4 1例Graves病患者接受了双侧甲状腺上动脉或加一侧下动脉的栓塞治疗 ,栓塞剂选用白芨微球或聚乙烯醇微球 (PVA)和羊毛微钢圈 ,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喉部疼痛和颈前区不适 ,栓塞术后 3d至 1周T3 、T4可有一过性增高 ,随后逐步下降至正常水平。大多数患者 (30 / 4 1)术后出现发热。 1例 (1/ 4 1)出现左侧视力部分缺失。 1例由于栓塞甲状腺上动脉主干的钢圈脱落异位至大脑中动脉顶后小分支 ,但未引起血管堵塞 ,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1例选用白芨微球栓塞剂的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损害。所有患者术后眼症均无变化 ,未出现声音嘶哑或发音困难 ,无并发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亢危象等并发症。结论 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可出现一些可逆的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 ,但通过细心操作 ,经验积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GRAVES病 不良反应 并发症 白芨微球 聚乙烯醇微球 羊毛微钢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姚斌 许雯 +2 位作者 胡国亮 翁建平 梁奕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4-55,63,共3页
目的 观察利塞膦酸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8例,对照组24例,服安慰剂,实验组24例,服利塞膦酸钠5 mg/d,两组每日均服凯思立D 1片,2组共观察6月。结果 利塞膦酸钠组腰椎、股骨颈及大粗隆的骨密度均明显升高(... 目的 观察利塞膦酸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8例,对照组24例,服安慰剂,实验组24例,服利塞膦酸钠5 mg/d,两组每日均服凯思立D 1片,2组共观察6月。结果 利塞膦酸钠组腰椎、股骨颈及大粗隆的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5%(P<0.01)。结论 利塞膦酸钠能明显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副作用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 治疗 骨密度 塞膦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新建议 被引量:36
7
作者 廖志红 孟栋栋 翁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212-1213,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诊断标准 血糖 并发症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甫能 廖志红 +3 位作者 胡国亮 李延兵 欧香忠 翁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那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游离脂肪酸的影响。方法42例从未进行降糖及降脂药物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及瑞格列奈组各21例,测定空腹游离脂肪酸(FFA)及空腹血糖(FPG)、标准餐后2h血糖(2hPG)、血脂谱... 目的探讨那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游离脂肪酸的影响。方法42例从未进行降糖及降脂药物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及瑞格列奈组各21例,测定空腹游离脂肪酸(FFA)及空腹血糖(FPG)、标准餐后2h血糖(2hPG)、血脂谱,次日行静脉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IVG-IRT)后,分组给予那格列奈60~90mg或瑞格列奈0.5~1.0mg,双盲治疗12周后,重复前述检查。结果37例完成试验,那格列奈组(18例)空腹FFA从(0.47±0.18)mmol/L下降到(0.36±0.16)mmol/L,平均下降(0.11±0.21)mmol/L(P<0.05),瑞格列奈组(19例)空腹FFA无显著变化,那格列奈组比瑞格列奈组空腹FFA降低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血脂谱无明显变化,治疗后FPG、2hPG、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IVG-IRT10min内急性胰岛素反应(AIR)均有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那格列奈有降低空腹游离脂肪酸的倾向,其机制可能独立于改善胰岛功能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瑞格列奈 2型糖尿病 游离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甲状腺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庄文权 肖海鹏 +3 位作者 陈伟 杨建勇 陈国锐 凌启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利用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的手术切除标本 ,观察栓塞后甲状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并测量甲状腺腺体内动脉的平均管径 ,为临床选择合适栓塞颗粒大小提供依据。方法 将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的手术切除标本作多层次切片 ,石... 目的 利用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的手术切除标本 ,观察栓塞后甲状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并测量甲状腺腺体内动脉的平均管径 ,为临床选择合适栓塞颗粒大小提供依据。方法 将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的手术切除标本作多层次切片 ,石蜡包埋 ,苏木精 伊红染色 ,光镜下观察甲状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用显微长度测量计测量各不同部位的动脉内径。结果 甲状腺病理切片显示被栓塞的甲状腺上、下动脉的首级分支及其微细分支几乎全部闭塞、机化 ,相应甲状腺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 ,滤泡上皮呈扁平或立方形 ,胶质减少。甲状腺上动脉首级分支主干腔径为 4 4 0~5 5 0 μm ,下动脉首级分支主干腔径为 30 0~ 375 μm ,其细分支血管腔径为 12 0~ 2 5 0 μm ,未闭塞的末梢血管腔径为 4 0~ 110 μm。峡部血管内径 130~ 15 0 μm。 结论 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其可使Graves病患者甲状腺腺体分泌功能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甲状腺动脉栓塞 病理学 组织形态学 栓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洪澍彬 郑艳玲 +4 位作者 曹筱佩 修玲玲 廖志红 李延兵 肖海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对2型糖尿病(T2DM)伴冠心病(CAD)的诊断预测作用.[方法]将98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伴CAD分为CAD组48例和无CAD组50例,测量最大cIMT以及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CAD组中最大cIMT高于无CAD... [目的]探讨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对2型糖尿病(T2DM)伴冠心病(CAD)的诊断预测作用.[方法]将98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伴CAD分为CAD组48例和无CAD组50例,测量最大cIMT以及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CAD组中最大cIMT高于无CAD组[1.30 mm (1.13,1.40) vs.1.00 mm (0.80,1.20),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心血管风险因素校正后,最大cIMT仍与T2DM伴CAD相关(OR=3.135,95% CI 1.501~6.549,P=0.001),是T2DM伴CAD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最大cIMT对T2DM伴CAD的诊断切点为1.15 mm,其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0%.[结论]最大cIMT是T2DM伴CAD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较高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作为T2DM伴CAD的一个简便、无创、有效的诊断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A1c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及胞内血红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叶少英 阮萍 +3 位作者 雍军光 沈洪涛 廖志红 董晓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红细胞及胞内血红蛋白(Hb)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人30名为对照组(H组),T2DM患者102例,按Hb A1c水平分为3组: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30例(Hb A1c<7.0%);血糖控制较差组(B组)3... 目的:探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红细胞及胞内血红蛋白(Hb)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人30名为对照组(H组),T2DM患者102例,按Hb A1c水平分为3组: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30例(Hb A1c<7.0%);血糖控制较差组(B组)36例(7.0%≤Hb A1c<9.0%);持续高血糖组(C组)36例(Hb A1c≥9.0%)。利用新型静态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对各组红细胞及胞内Hb进行检测。结果:与H组比较,A、B、C组红细胞的圆度因子明显增大(P<0.05)且与Hb A1c水平呈正相关;B组红细胞的截面积和C组红细胞的全部形态参数均较H组明显增大(P<0.05);A、B、C组,除A、B组间红细胞长短轴参数无显著差异,其它组间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与H组比较,A、B、C组Hb的紫外-可见光谱的谱型和谱峰未出现明显差异,但B、C组Hb的吸光度较H组明显下降(P<0.01),且C组Hb的吸光度也明显低于A组(P<0.05),随Hb A1c水平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随Hb A1c水平的升高,T2DM患者红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变形功能逐渐减弱,胞内Hb的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A1C 红细胞 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玉秀 丁国宪 +11 位作者 李启富 陈丽 胡国亮 姬秋和 王守俊 郭妍 罗蓉 候为开 王甫能 张南雁 张雅萍 王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个中心219例未使用药物、诊断时间>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完成那格列奈组105例、瑞格列奈组114例;观察时间12周,有效性指标为空腹和标准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个中心219例未使用药物、诊断时间>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完成那格列奈组105例、瑞格列奈组114例;观察时间12周,有效性指标为空腹和标准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安全性指标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尿常规。结果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治疗后HbA1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低血糖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那格列奈是安全有效的降血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瑞格列奈 2型糖尿病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韶瑞 马翠萍 +3 位作者 骆荣江 卫国红 谢强 廖瑞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8-652,共5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抽取103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身和眼部的诊治详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患者(83眼)行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抽取103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身和眼部的诊治详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患者(83眼)行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B组50例患者(74眼)行单纯药物治疗,并根据视力、眼底荧光造影、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评价和比较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单纯药物治疗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A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眼底改变、血流动力学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者(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减轻眼底病变,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各项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而不是骨骼肌的脂肪含量与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被引量:4
14
作者 赖水青 洪真真 +3 位作者 陈红梅 林锦信 邝建 李延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1-1466,共6页
目的在不同糖耐量状态的肥胖人群中定量测定肝脏脂肪和骨骼肌脂肪的含量,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探讨异位脂肪沉积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26例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和糖代谢情况分为糖耐量正常(NGT)-非肥胖组(10例)、NGT-肥胖... 目的在不同糖耐量状态的肥胖人群中定量测定肝脏脂肪和骨骼肌脂肪的含量,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探讨异位脂肪沉积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26例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和糖代谢情况分为糖耐量正常(NGT)-非肥胖组(10例)、NGT-肥胖组(9例)和糖耐量异常(IGT)-肥胖组(7例)。所有受试者均采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试验评估胰岛素敏感性,磁共振质谱法(1HMRS)定量测定肝脏和骨骼肌脂肪含量,并进行人体参数测量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A1c等检测。采用线性相关及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胰岛素抵抗与异位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及主要相关因素。结果 IGT-肥胖组、NGT-肥胖组和NGT-非肥胖组葡萄糖输注率(GIR,M值)分别为3.95±1.66、6.14±1.90、8.78±2.46 mg/(kg·min),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GT-肥胖组胰岛素敏感性最低。3组间肝脏脂肪含量亦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5.23±3.09)%、(6.25±0.38)%、(1.89±0.90)%,P<0.05,IGT-肥胖组肝脏脂肪含量最高。3组胫骨前肌肌细胞内脂肪含量分别为1.54±0.66、2.69±0.95、2.61±1.45 mmol/kg,IGT-肥胖组和NGT-肥胖组较NGT-非肥胖组显著增高(P<0.05)。全研究组相关分析提示肝脏脂肪含量与M值呈显著负相关(r=-0.895,P<0.01)而与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β存在正相关(r=0.708,P<0.01)。但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IMCL/肌细胞外脂肪含量与M值、HOMAβ均无显著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肝脏脂肪含量是胰岛素敏感性(M值)独立危险因素(Y=-30.562X+9.007,R^2=0.717,P<0.01)。结论肝脏脂肪含量而不是骨骼肌脂肪含量与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脂肪沉积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试验 磁共振质子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合酶激酶-3β与内质网应激相互作用参与高糖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文明 林建聪 +2 位作者 陈美姬 张常然 李延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2-619,共8页
目的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与内质网应激(ERS)相互作用是否参与高糖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方法应用40 mmol/L葡萄糖作用HUVECs 24 h构建高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SK-3β、糖调节蛋白78(GRP... 目的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与内质网应激(ERS)相互作用是否参与高糖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方法应用40 mmol/L葡萄糖作用HUVECs 24 h构建高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SK-3β、糖调节蛋白78(GRP78)、CHOP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细胞凋亡;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应用40 mmol/L葡萄糖处理HUVECs 3~24 h,磷酸化(p)-GSK-3β表达减少,与Con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高糖处理HUVECs 1~24 h,对促进GRP78和CHOP蛋白表达呈显著的时间依赖性,与Con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化锂(Li Cl,GSK-3β抑制剂)能减轻高糖引起的ERS,使GRP78和CHOP蛋白表达减少,与高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苯基丁酸(4-PBA,ERS抑制剂)减弱高糖对GSK-3β的激活作用,使p-GSK-3β表达增多,与高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糖处理HUVECs 24 h能引起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和ROS生成增多及MMP丢失等损伤;在高糖作用前,应用Li Cl或4-PBA预处理60 min均减轻高糖引起的上述损伤,与高糖组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高糖损伤的HUVECs,存在GSK-3β与ERS的相互作用并参与高糖对HUVECs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酶激酶-3Β 内质网应激 相互作用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韶瑞 李小敏 +5 位作者 陈慧 田臻 卫国红 谢强 朱文珲 骆荣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369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A组,n=179)或单纯药物治疗(B组,n=190)。治疗行视力、眼底荧光造影、血流动力学等检查。结果 A组患者经治...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369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A组,n=179)或单纯药物治疗(B组,n=190)。治疗行视力、眼底荧光造影、血流动力学等检查。结果 A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眼底、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改善(P<0.05),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增强型体外反搏 视力 眼底荧光造影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基因Codn25(CAA/CAG)和G-2548A变异与肥胖症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华 修玲玲 +1 位作者 隋籦 翁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观察瘦素基因变异[codn25(CAA/CAG)、G鄄2548A]与中国人肥胖及其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用PCR鄄RFLP方法,对271例中国南方汉族人,其中正常组66例、Ⅰ度肥胖组153例和Ⅱ度肥胖组52例,进行瘦素基因2个变异的基因型分析。【结果... 【目的】观察瘦素基因变异[codn25(CAA/CAG)、G鄄2548A]与中国人肥胖及其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用PCR鄄RFLP方法,对271例中国南方汉族人,其中正常组66例、Ⅰ度肥胖组153例和Ⅱ度肥胖组52例,进行瘦素基因2个变异的基因型分析。【结果】①在女性Ⅱ度肥胖亚组中的Codn25CAA/CAG基因型及CA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②肥胖患者中腰围的变化在G鄄2548A不同的基因型中有明显差异(F=6.259,P=0.015),A/A纯合子组的腰围显著低于A/G、G/G基因型组;③在不同的基因型分组中,两个基因变异对临床表型的影响相互间没有协同性。【结论】①瘦素基因Codn25(CAA/CAG)基因型与女性II度肥胖者密切相关,提示该基因变异对肥胖易感性的影响存在着肥胖度及性别的差异;②瘦素基因G鄄2548A的变异则与肥胖人群的腹部脂肪分布相关;③两个瘦素基因变异之间对肥胖的临床影响没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瘦素基因 变异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自动消化法分离纯化人胰岛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桦 蔡德鸿 +7 位作者 韩钧凌 卫国红 孙嘉 孙卫平 张剑 陈宏 曾龙驿 翁建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索用半自动胰腺消化系统建立大规模人胰岛细胞纯化的可靠方法。方法使用自制的半自动人胰腺消化分离装置及胶原酶P进行人胰腺的消化分离,用COBE2991细胞分离机及HCA-Ficoll纯化人胰岛细胞。通过DTZ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胰岛细... 目的探索用半自动胰腺消化系统建立大规模人胰岛细胞纯化的可靠方法。方法使用自制的半自动人胰腺消化分离装置及胶原酶P进行人胰腺的消化分离,用COBE2991细胞分离机及HCA-Ficoll纯化人胰岛细胞。通过DTZ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胰岛细胞的数量和纯度,用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消化后平均每条胰腺可平均获得(386201±78219)个胰岛细胞当量(IEQ),纯化后平均每条胰腺可获得231420±28054IEQ,平均每克胰腺组织可获得(3148±317)IEQ,纯化后胰岛细胞平均纯度为(62.81±2.68)%。纯化后的胰岛细胞对胰岛素释放刺激反应良好,高糖(16.7mmolL)时胰岛素的释放量为低糖(3.3mmolL)时的3.53倍(P≤0.001)。结论成功建立了半自动人胰岛细胞分离、纯化的方法,纯化的人胰岛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 移植 细胞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肿瘤与循环RNA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肖海鹏 喻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30,共6页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研究发现,外周血循环RNA含量在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表达,是潜在的肿瘤诊断的生物学标志和药物治疗靶点。血清甲状腺特异mRNA(包括促甲状腺受体m RNA和甲状腺球蛋白mRNA)被报道在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研究发现,外周血循环RNA含量在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表达,是潜在的肿瘤诊断的生物学标志和药物治疗靶点。血清甲状腺特异mRNA(包括促甲状腺受体m RNA和甲状腺球蛋白mRNA)被报道在甲状腺肿瘤患者中异常表达,可以作为肿瘤诊断及其复发转移的分子标志物。近年研究显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细菌、真菌和哺乳动物等多种生物体的活动中可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调控作用,并且在循环血中稳定存在,ncRNA有希望成为肿瘤诊断的新型无创标志物。该研究介绍与甲状腺肿瘤相关的循环RNA最新研究进展,并着重讨论循环mRNA、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lncRNA)及环状RNA(circRNA)在甲状腺肿瘤发生、转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循环RNA 信使RNA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F4通过激活Akt通路促进胰岛素瘤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 被引量:3
20
作者 卫国红 王利 +1 位作者 万学思 谭泳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29-1333,共5页
目的探索ELF4促进胰岛素瘤细胞增殖与抗凋亡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构建稳定高表达ELF4的胰岛素瘤细胞BON-ELF4,以及载体对照组细胞BON-Vector。采用MTT法检测胰岛素瘤细胞BON-ELF4和BONVector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 目的探索ELF4促进胰岛素瘤细胞增殖与抗凋亡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构建稳定高表达ELF4的胰岛素瘤细胞BON-ELF4,以及载体对照组细胞BON-Vector。采用MTT法检测胰岛素瘤细胞BON-ELF4和BONVector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0.1μmol/L化疗药物表阿霉素处理BON-ELF4和BON-Vector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凋亡相关指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中凋亡通路关键因子caspase-9,caspase-8和PARP切割带的表达水平;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素瘤细胞BON-ELF4和BONVector细胞中Akt磷酸化水平。结果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BON-ELF4细胞中ELF4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细胞BONVector(P=0.013),稳定高表达外源性ELF4蛋白的细胞系BON-ELF4构建成功。稳定高表达ELF4的细胞系BON-ELF4生长明显较快(P<0.05)。相比较于载体对照组BON-Vector,BON-ELF4细胞在0.1μmol/L表阿霉素处理24 h后caspase-8,caspase-9的蛋白前体降低,而caspase-8,caspase-9切割成熟体升高(P<0.05);同时,相应的PARP切割带随着ELF4的高表达而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22.90%的载体对照组BON-Vector细胞呈现出Annexin V阳性、PI阴性的早期凋亡结果,6.03%的BON-ELF4细胞组呈现出Annexin V阳性、PI阴性的早期凋亡结果。外源高表达ELF4的肿瘤细胞中Akt的磷酸化显著升高(P<0.05),而Akt总蛋白的水平基本未受影响(P>0.05)。结论ELF4能通过激活Akt通路而促进胰岛素瘤细胞增殖和抗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F4 胰岛素瘤细胞 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