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基于中国多中心数据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越 季刚 +12 位作者 陶凯雄 梁晖 雷三林 钟晓刚 王小忠 俞金龙 陈超 赵景林 郑权 王强 罗喻文 李勇 王俊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8-1834,共7页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12家医疗中心1569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共52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4例,腹腔镜...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12家医疗中心1569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共52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4例,腹腔镜中转开腹患者共43例。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主要研究终点是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进食全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出院后30 d内因并发症再入院情况等。结果1569例患者中,男性1037例(66.1%),女性532例(33.9%),发病年龄58.4±11.3岁。近端胃切除术105例(6.7%),远端胃切除术877例(55.9%),全胃切除术587例(37.4%)。患者手术时间274.7±80.7 min,中位出血量为150(20~1300)mL,淋巴结清扫数目29.9±13.5枚。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3±1.2 d,首次排气时间3.4±1.6 d,首次排便时间4.8±1.8 d,首次进食全流时间5.5±3.1 d,术后住院时间11.4±5.0 d。术后按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术后30 d因并发症再入院率为1.1%。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腹腔镜中转开腹病例归为开腹手术)。两组患者胃切除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食全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胃癌加速康复外科,相较于开腹手术能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排气、排便、进食全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可获得同样的肿瘤学根治效果,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10例 被引量:31
2
作者 郑春鹏 傅俊惠 +3 位作者 吴智勇 李卓毅 李庆贤 彭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7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2月10例食管癌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先取平卧头高脚低30°位,在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部淋巴结,然后取左侧卧位,经右胸在胸腔镜...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2月10例食管癌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先取平卧头高脚低30°位,在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部淋巴结,然后取左侧卧位,经右胸在胸腔镜下游离切除食管并清扫胸部淋巴结。最后将胃由膈肌裂孔上提到胸腔,制成管状胃,将胃与食管在右胸膜顶行吻合。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3.5~5.5h,术中失血量200~400ml。胸腔引流总量300~550ml,术后住院时间8~12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1~5个月,平均3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胸中下段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技术上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切除术 胸腔镜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春鹏 傅俊惠 +3 位作者 徐建芳 吴智勇 王少洪 李卓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1-534,共4页
背景与目的:单一采用手术治疗进展期食管癌的效果较差,通过新辅助治疗能否改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是近年来食管癌治疗研究的热点,但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在食管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价值。方法:以多西他赛联合顺... 背景与目的:单一采用手术治疗进展期食管癌的效果较差,通过新辅助治疗能否改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是近年来食管癌治疗研究的热点,但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在食管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价值。方法:以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患者49例为研究组,观察化疗的有效率;以同期行单纯手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切除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49例患者均完成2个疗程的化疗,有48例行手术治疗,客观缓解率ORR(CR+PR)为59.2%(29例),术前分期明显降低。对照组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和对照组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获得客观缓解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有助于降低术前分期,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新辅助化疗后获得客观缓解患者的1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新辅助化疗 多西他赛 顺铂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郑春鹏 傅俊惠 +4 位作者 吴智勇 杜泽森 李佳杰 李卓毅 张泽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8月,对45例Ⅰ~Ⅲ期食管癌行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先侧俯卧位,在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并清扫胸部淋巴结;再改平卧位,头高脚低分腿...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8月,对45例Ⅰ~Ⅲ期食管癌行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先侧俯卧位,在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并清扫胸部淋巴结;再改平卧位,头高脚低分腿位,右倾30°,术者位于患者左侧、扶镜手位于患者两腿中间,在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部淋巴结;上腹正中5 cm切口,将胃提出腹腔外,制成管状胃;左颈部斜切口,将胃由膈肌裂孔经右胸上提到左颈部,与食管在左颈部吻合。结果全组45例无中转开胸开腹,手术时间(260±60)min。术中失血量(200±80)ml。术后胸腔引流总量(860±330)ml。术后住院时间(10±3)d。术后胸胃穿孔,二次手术后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4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心律失常2例,切口感染1例,胃瘫1例。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6.5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在技术上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切除术 胸腔镜 腹腔镜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系膜的微创解剖及全食管系膜切除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傅俊惠 杜泽森 +3 位作者 郑春鹏 李佳杰 李卓毅 郑浩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系膜微创解剖特点及食管全系膜切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1例食管癌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01例患者分为食管全系膜切除组(A组,40例)、非食管全系膜切除组(B组...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系膜微创解剖特点及食管全系膜切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1例食管癌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01例患者分为食管全系膜切除组(A组,40例)、非食管全系膜切除组(B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清扫淋巴结组数、清扫淋巴结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长(t=2.483,P=0.015),但术中出血少(t′=-4.103,P=0.000),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A组清扫淋巴结组数及淋巴结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00)。术后30d内出现近期并发症共20例(19.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40)和22.95%(14/61),差异无显著性(χ2=0.962,P=0.327)。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按食管系膜的微创解剖行食管全系膜切除,手术创伤小,淋巴结清扫较彻底,有望使临床疗效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系膜 胸腔镜 腹腔镜 食管癌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食管全系膜切除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傅俊惠 杜泽森 +4 位作者 郑春鹏 周厚强 李卓毅 李佳杰 郑浩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0期884-88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系膜的微创解剖特点以及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esophagealexcision,TME)的必要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5月106例资料完整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食管系膜的微创解剖特点以及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esophagealexcision,TME)的必要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5月106例资料完整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为胸、腹腔镜食管TME组(45例,2011年7月~2012年5月)和胸、腹腔镜非食管TME组(61例,2009年7月~2011年7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清扫淋巴结组数、清扫淋巴结个数、阳性淋巴结个数及阴性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结果与非TME组相比,TME组手术时间长[(251.3±27.9)min vs.(235.4±33.6)min,t=2.574,P=0.011],但术中出血少[(136.4±32.6)ml vs.(197.1±66.2)ml,t’=-6.202,P=0.000],2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TME组清扫淋巴结组数明显高于非TME组(10.5±1.5 vs.7.1±1.2,t=12.959,P=0.000),清扫颈段、胸段、腹段食管系膜淋巴结总数明显高于非TME组(P均=0.000),清扫食管系膜阳性淋巴结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809)。术后30天内出现近期并发症29例(27%),2组差异无显著性[27%(12/45)vs.28%(17/61),χ2=0.019,P=0.891]。结论食管癌胸腔镜下食管全系膜切除是安全的,且淋巴结清扫可能更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系膜 胸腔镜 腹腔镜 食管癌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蔡慕妍 李琼妹 +2 位作者 王沐廷 邱旭龙 李锐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686-2689,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3个月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及影响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09年6月至2016年5月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连续患者共121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向患者发放SF-36生存质量调查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3个月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及影响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09年6月至2016年5月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连续患者共121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向患者发放SF-36生存质量调查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与术前比较CABG术后3个月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以及躯体健康总评和精神健康总评的分值均增高(P<0.01)。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术后辅助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因素与术后精神健康总评分值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 CABG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值较术前均不同程度增高,合并基础疾病、高龄患者、女性患者、病变较重、术前健康评分值低等因素是导致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吻合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廖文鹏 彭启全 王小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242-2242,共1页
胆总管探查术后留置T管是过去的常规做法。近年来,陆续有文献报道了胆总管探查术后不留置T管而行一期吻合。本研究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胆总管探查.对一期吻合和常规留置T管两种术式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术后 一期吻合 腹腔镜 不留置T管 应用 胆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洪伟勤 吴骏 温思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2880-2881,共2页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特点。方法:对我科1985年8月至2006年3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0例高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高龄病人均在基础病得到控制以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除1例第10天出现消化...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特点。方法:对我科1985年8月至2006年3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0例高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高龄病人均在基础病得到控制以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除1例第10天出现消化道出血和6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保守治疗而愈外,其余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皆痊愈出院。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还有一定的病死率,高龄病人更因基础病多、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等,给手术增加了很多困难和危险性,但只要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注意预防感染和治疗基础病,加强营养支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高龄病人壶腹周围癌和胰头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与左室功能关系的探讨
10
作者 蔡志雄 王晓青 +5 位作者 蓝斌 胡莲清 陈平 朱稚丹 郭舜奇 罗燕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测定压力源性的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评价其与传统的Rentrop分级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该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后左室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 【目的】测定压力源性的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评价其与传统的Rentrop分级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该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后左室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术中用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根据“病变远端楔嵌压/主动脉平均压”计算冠脉侧支血流分数,以0.24为截值将29例分为两组:A组(19例)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0.24,B组(10例)侧支血流分数≤0.24。术后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行Rentrop分级。采用Simpson's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计算相关的容积指数。【结果】Rentrop分级与压力源性的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呈正相关性,该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同30d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内压力源性的侧支血流分数可预测临床成功的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左室功能的恢复,并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时侧支循环血流作出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侧支循环 侧支血流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核酸扩增法与病理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诊断效能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晓榕 朱李玲 陈静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491-3495,共5页
目的:评价和比较一步核酸扩增法(OSNA)与病理法在术中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在 Pubmed、Embase、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上公开发表的、有关于 OSNA 与病理在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数据,采用Stata、Med... 目的:评价和比较一步核酸扩增法(OSNA)与病理法在术中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在 Pubmed、Embase、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上公开发表的、有关于 OSNA 与病理在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数据,采用Stata、Medcal 统计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纳入研究11项,入组患者1782例,有4505个前哨淋巴结接受了OSNA和病理的检测,采用随机模型的Meta 分析。 OSNA在前哨淋巴结宏转移的阳性率与病理法相似(458 vs.3671、476 vs 3671, OR=0.9597,95%CI:0.8365~1.1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在与病理法的拟合度分析中,OSNA对宏转移的阳性预测值为0.87,即有13%的前哨淋巴结被OSNA法诊断为宏转移,但是病理法则为非宏转移。另外,OSNA对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特异的检测效能,阳性率较病理法高(OR=1.69)。结论:OSNA法是一种敏感、特异的分子诊断方法,可作为病理法的辅助方法,更准确地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一步核酸扩增法 病理 前哨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系膜切除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手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傅俊惠 郑浩胜 +3 位作者 杜泽森 李卓毅 杨枫 谢鹏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8-872,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系膜切除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手术操作流程优化及手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2013年3月~2014年10月262例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和家属的意愿选择术式,分为胸、腹腔镜食管癌食管系膜切除组(EME组,n=132... 目的探讨食管系膜切除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手术操作流程优化及手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2013年3月~2014年10月262例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和家属的意愿选择术式,分为胸、腹腔镜食管癌食管系膜切除组(EME组,n=132)和开放食管癌切除组(开放组,n=130),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率、食管系膜转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ME组术中出血量(105.6±34.5)ml,明显少于开放组(168.4±40.7)ml(t=-13.480,P=0.000);术后引流量(975±267)ml,明显少于开放组(1289±287)ml(t=-9.171,P=0.000);术后住院时间(9.6±2.8)d,明显短于开放组(14.7±3.5)d(t=-13.034,P=0.000);清扫淋巴结数(24.3±12.1)枚,明显多于开放组(18.9±12.1)枚(t=3.612,P=0.000);淋巴结转移率65.1%(86/132),明显高于开放组46.2%(60/130)(χ~2=9.581,P=0.002);淋巴结外转移率43.2%(57/132),明显高于开放组13.8%(18/130)(χ~2=27.587,P=0.000);食管系膜转移率71.9%(95/132),明显高于开放组45.3%(59/130)(χ~2=19.105,P=0.000)。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6%vs.27.7%)差异无显著性(P>0.05)。EME组局部复发率9.8%(13/132),明显低于开放组26.9%(35/130)(χ~2=12.760,P=0.000)。EME组与开放组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3.129,P=0.077)。结论 EME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可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以食管周围间隙及食管系膜的界标为平面进行整块切除,优化了手术流程,有利于食管癌手术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系膜 腹腔镜 胸腔镜 食管系膜切除术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