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例上皮样血管瘤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
作者 钟毅 黄怀球 +5 位作者 张晓辉 冯佩英 张静 李美荣 苏向阳 马寒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79-381,共3页
报告2例上皮样血管瘤,分别为18岁女性和10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皮肤出现丘疹、结节、质硬肿物。病理表现均为真皮浅层血管增生、扩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凸出管腔,形成墓碑状,真皮下层血管增生,管周不等量淋巴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报告2例上皮样血管瘤,分别为18岁女性和10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皮肤出现丘疹、结节、质硬肿物。病理表现均为真皮浅层血管增生、扩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凸出管腔,形成墓碑状,真皮下层血管增生,管周不等量淋巴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淋巴滤泡形成。诊断符合上皮样血管瘤。并对其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滑念珠菌Cdc42基因生物信息分析
2
作者 赵静 黄怀球 +3 位作者 袁立燕 钟毅 张静 张晓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分析和预测光滑念珠菌Cdc4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方法:利用NCBI、ExPASy和CBS网站中的各种信息分析工具,并结合Vector NTI suite 8.0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分析预测光滑念珠菌Cdc42基因并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结构的特征... 目的:分析和预测光滑念珠菌Cdc4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方法:利用NCBI、ExPASy和CBS网站中的各种信息分析工具,并结合Vector NTI suite 8.0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分析预测光滑念珠菌Cdc42基因并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结构的特征和功能。结果:Cdc42基因全长为576 bp,编码区具有191个氨基酸,在GenBank同源序列中,其与酵母Cdc42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到99%,且有Cdc42保守域。Cdc42蛋白相对分子量预测为21 420.83,理论等电点为6.31。预测Cdc42编码蛋白ɑ螺旋(H)、β折叠(E)、无规则卷(L)的比例分别是29.84%、28.70%、41.88%,1个GTP/ATP结合位点。Cdc42蛋白为疏水蛋白,无跨膜区,无信号肽。结论:成功预测Cdc42基因及编码蛋白生化及结构特征,为下一步对其进行克隆和表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念珠菌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dc42)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5%盐酸阿莫洛芬霜治疗体股癣多中心的临床试验
3
作者 张军民 曾凡钦 +1 位作者 席丽艳 鲁长明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评价 0 2 5 %盐酸阿莫罗芬霜治疗体股癣临床非劣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 0 1例患者入选 ,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 (1 %联苯苄唑霜 )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根据临床症状改善及病原学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治愈率及安全性。结果 :... 目的 :评价 0 2 5 %盐酸阿莫罗芬霜治疗体股癣临床非劣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 0 1例患者入选 ,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 (1 %联苯苄唑霜 )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根据临床症状改善及病原学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治愈率及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 80 0 %、73 3% (P >0 0 5 ,RR 1 0 9,CI0 87-1 37) ;直接显微镜检查真菌阴转率分别为 82 2 %和 73 3% (P >0 0 5 ) ;真菌培养清除率分别为 80 0 %和 73 3% (P >0 0 5 )。个别患者发生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红斑、瘙痒、灼热感、脱屑 ,不影响治疗 ,均自行缓解。ITT分析结果相似。结论 :0 2 5 %盐酸阿莫罗芬霜治疗体股癣高效安全 ,且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和安全性均与 1 %联苯苄唑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阿莫洛芬霜 治疗 体癣 临床试验 股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