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扎尼定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晓宏 赵伟成 杨承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435,共2页
目的:用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来评价盐酸替扎尼定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在完成了1周的单盲服用安慰剂的基础治疗后,被随机分入替扎尼定组(n=34)和安慰剂组(n=33)。所有患者都完成了8周的治疗... 目的:用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来评价盐酸替扎尼定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在完成了1周的单盲服用安慰剂的基础治疗后,被随机分入替扎尼定组(n=34)和安慰剂组(n=33)。所有患者都完成了8周的治疗。在基础值、治疗后第4周、第8周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替扎尼定组比安慰剂组有明显的优势:疼痛改善率51.9%∶11.8%(P<0.05),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率91.2%明显好于18.2%(P<0.05),副作用包括嗜睡、眩晕、口干和无力等的发生率为10%,但是没有患者因副作用而退出试验。结论:替扎尼定是一种能有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扎尼定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扎尼定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晓宏 赵伟成 杨承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评价盐酸替扎尼定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替扎尼定组(A组)、卡马西平组(B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8天对患者的疼痛频率、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并观察其总体有效性、耐受性和安全性。... 目的:评价盐酸替扎尼定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替扎尼定组(A组)、卡马西平组(B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8天对患者的疼痛频率、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并观察其总体有效性、耐受性和安全性。结果:替扎尼定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替扎尼定组和卡马西平组两组间疗效有显著差异,替扎尼定组的起效时间较卡马西平组慢,但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结论:替扎尼定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替扎尼定 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光引导胸椎小关节注射治疗胸背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宏 李世杰 +2 位作者 黄翔 富沛勇 杨承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4-357,共4页
目的:评价小关节注射治疗胸背部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胸背痛患者,随机分为超激光治疗组(S组,n=30)和介入治疗组(I组,n=30)。S组患者取俯卧位,超激光照射病变关节部位,每天1次,每次15 min,共14次;I组... 目的:评价小关节注射治疗胸背部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胸背痛患者,随机分为超激光治疗组(S组,n=30)和介入治疗组(I组,n=30)。S组患者取俯卧位,超激光照射病变关节部位,每天1次,每次15 min,共14次;I组患者取俯卧位,在X光引导下确定病变小关节平面,穿刺针经皮正确无误到达胸椎后关节突关节间隙,到位后注射消炎镇痛液。对治疗后第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VAS进行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与S组比较,I组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且未发现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关节注射治疗胸背痛是一项操作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可靠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小关节 胸背痛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