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睾丸良性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雪莲 叶云林 +4 位作者 郭胜杰 周芳坚 韩辉 刘卓炜 秦自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84-1385,1389,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7例小儿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年龄3个月~12岁,中位年龄14个月,2岁及以下21例。左侧18例,右侧15例,双侧4例,... 目的总结儿童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7例小儿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年龄3个月~12岁,中位年龄14个月,2岁及以下21例。左侧18例,右侧15例,双侧4例,后者均为肾上腺睾丸残基瘤。其中35例以睾丸肿块就诊,1例睾丸残基瘤体检发现,1例睾丸成熟畸胎瘤因"会阴坠痛"就诊,均经超声或CT检查,33例行瘤标检测。37例睾丸良性肿瘤中,其中25例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12例行保留睾丸手术。结果 37例患者随访3~107个月,中位时间为46个月。所有受访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或者残留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并有3例自然生育。结论良性肿瘤在小儿睾丸肿瘤占有较高比例,应重视良性肿瘤的术前诊断和治疗,尽量保留睾丸。术前超声或者CT结合肿瘤标志物(AFP等)可以作为判断睾丸肿瘤性质的重要指标,对于睾丸良性肿瘤者可采取保留睾丸组织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睾丸肿瘤 良性肿瘤 睾丸部分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重建下尿路功能 被引量:6
2
作者 周芳坚 刘卓炜 +5 位作者 余绍龙 熊永红 韩辉 秦自科 李永红 王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9-41,共3页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手术繁杂、时间长、出血和并发症较多,以及相当一部分患者控尿不佳等缺点,我们对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进行了反复改良,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本文报告我...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手术繁杂、时间长、出血和并发症较多,以及相当一部分患者控尿不佳等缺点,我们对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进行了反复改良,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本文报告我们的经验。方法:采用改良的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治疗119例临床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男性109例,女性10例。年龄33~78岁,平均55岁。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对新膀胱功能、并发症、肿瘤控制和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对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一共进行了八处改良。从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用改良术治疗119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50~330min,平均245min。输血39例(32.8%)。术后病理分期浅表性膀胱癌(T1N0M0)9例,浸润性110例(其中T2N0M0102例、T3aN0M03例、T3aN1M02例、T3bN1M02例,、T4N1M01例)。随访6~72个月,平均45个月,108例生存,10例因肿瘤死亡,1例非肿瘤原因死亡。术后白天控尿良好113例(95%),夜间控尿良好97例(81.5%)。主要并发症有切口裂开5例,二次缝合后治愈;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漏1例,经再次手术作输尿管再植治愈;肠梗阻3例需住院处理。输尿管末端粘连引起肾积水8例,经内镜下切断粘连后积水消退。无肠瘘和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瘘或狭窄,无膀胱输尿管返流。结论:全膀胱切除后采用改良原位新膀胱术重建下尿路功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和并发症少,新膀胱控尿和排尿满意,是目前全膀胱切除后最理想的下尿路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细胞癌 膀胱 尿流改道 原位新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中MMP9定量测定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雪培 申鹏飞 +3 位作者 周成 周芳坚 谢志光 齐范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尿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定量测定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免疫测定 (EIA)法定量检测 4 1例BTCC患者尿液中MMP9的含量 ,同时对 9例BTCC术后复查阴性患者、9例癌前病变患者、13例其他泌... 目的 :探讨尿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定量测定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免疫测定 (EIA)法定量检测 4 1例BTCC患者尿液中MMP9的含量 ,同时对 9例BTCC术后复查阴性患者、9例癌前病变患者、13例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患者、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结果 :BTCC组尿液中MMP9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对照组 ,MMP9的量随着肿瘤的分级分期升高而升高 ,初发复发肿瘤之间其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截取值为 1.5ng/ml时 ,尿MMP9测定诊断BTCC的敏感性为 90 .2 % ,特异性 78.7%。结论 :BTCC患者尿液中MMP9的含量明显升高 ,并与肿瘤的侵袭状态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肿瘤患者数字健康技术使用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霞 周洁 +5 位作者 胡雅 徐曼 陈敏杰 龚惠萍 杨燕玲 何荣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0-24,34,共6页
目的 深入了解老年肿瘤患者使用数字健康技术的体验,旨在为制定干预方案以提高老年肿瘤患者数字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选取14例老年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 目的 深入了解老年肿瘤患者使用数字健康技术的体验,旨在为制定干预方案以提高老年肿瘤患者数字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选取14例老年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老年肿瘤患者使用数字健康技术的体验可归纳出4个主题,分别是缺乏对医疗相关数字技术的感知需求,社交网络对数字健康技术使用的多样影响,使用数字健康技术的障碍,感知数字技术在保持健康方面的多重优势。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认可数字健康技术提升自身健康的作用,但受到各种阻碍因素影响,其使用数字健康技术的意愿偏低。护理人员需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以拓展数字技术的可及性,使老年肿瘤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老年人 健康管理 数字健康 数字技术 社交网络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治疗肾脏肿瘤
5
作者 李文全 黄金华 +4 位作者 高飞 顾仰葵 周芳坚 韩辉 鹿连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治疗肾脏良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手术难以切除的10例复杂性肾癌和肾错构瘤。术后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并定期...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治疗肾脏良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手术难以切除的10例复杂性肾癌和肾错构瘤。术后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并定期随访复查患者肝肾功能和双肾影像学表现,监测其疗效。【结果】10例患者经平均每人3次消融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治疗区病灶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全部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其中2例患者顽固性血尿症状消失,1例反复包膜下出血消失。无一例出现尿瘘、肠瘘、出血、针道转移等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用于手术难以切除的肾脏良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消融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肖康华 王晓寒 +3 位作者 谭磊 秦自科 周芳坚 叶云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睾丸良性肿瘤行保留睾丸手术的治疗效果、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7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35例睾丸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为保留睾丸手术组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组。结果:35例患者平均年龄... 目的:探讨睾丸良性肿瘤行保留睾丸手术的治疗效果、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7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35例睾丸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为保留睾丸手术组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组。结果:3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18.8(0.4~44.0)岁,其中14例(40.0%)行保留睾丸手术、21例(60.0%)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分别为1.8(0.4~4.0)cm和2.7(1.0~8.0)cm,围手术期均未见明显并发症,且均治愈出院。术后病理为表皮囊肿18例、成熟型畸胎瘤10例、间质细胞瘤4例和腺瘤样瘤3例。10例患者行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检查,均与石蜡病理结果相符。行保留睾丸手术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且性功能和生育能力保存良好。结论:保留睾丸手术是可靠的,肿瘤的大小影响其实施。对于术前诊断考虑良性或性质不定的睾丸肿瘤,应行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检查,确定为良性者行保留睾丸手术,否则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良性肿瘤 保留睾丸手术 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卡介苗灌注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蔡涛浓 卢江丽 +4 位作者 林志君 罗明睿 梁海滔 秦自科 叶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8-494,共7页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行卡介苗(BCG)灌注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9月~2021年9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术后BCG灌注的患者资料。采用无复发生存率(RF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疾病特异生...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行卡介苗(BCG)灌注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9月~2021年9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术后BCG灌注的患者资料。采用无复发生存率(RF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疾病特异生存率(DSS)评估BCG灌注患者的预后。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5.0版评估灌注后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BCG灌注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共纳入患者421名,患者平均年龄为61.79±11.51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7月。BCG灌注后88名患者发现复发(20.9%),中位复发时间为13个月;40名患者出现进展(9.5%),中位时间为18个月;14名患者死亡(3.3%),中位时间为30个月。201名患者出现相关不良反应,1级不良反应的患者有69名;2级不良反应有110名;3级不良反应23名。生存分析提示当患者年龄小于67.5岁(P=0.013),肿瘤为初发(P<0.001)、单发(P=0.010)、超过1年复发(P=0.042),且患者中性粒细胞较低(P=0.005),单核细胞较低(P=0.001),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0.014)较低,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P=0.002)较低时无复发生存率明显升高,当患者年龄小于67.5岁(P=0.042),肿瘤为初发(P<0.001),CyFra21-1较低(P=0.042)时患者无进展生存率更高。多因素COX分析提示:肿瘤复发时间(P=0.007,HR=2.669,95%CI 1.316-5.414)、单核细胞数(P=0.015,HR=0.376,95%CI 0.171-0.829)和CyFra21-1值(P=0.002,HR=0.312,95%CI 0.151-0.647)是NMIBC患者BCG灌注RFS的独立预测因素;肿瘤初发或复发(P=0.003,HR=0.301,95%CI 0.138-0.660)、中性粒细胞数(P=0.028,HR=0.302,95%CI 0.103-0.882)和CyFra21-1值(P=0.029,HR=0.358,95%CI 0.142-0.903)是PF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中、高危的NMIBC患者术后的BCG灌注治疗效果显著,且大部分的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肿瘤的复发时间、单核细胞计数和CyFra21-1为RFS的独立预测因素,肿瘤的初发或复发、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CyFra21-1为PFS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卡介苗 预后 不良反应 独立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中M2巨噬细胞调控CLDN10通路促进膀胱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5
8
作者 袁刚军 韩娜 +10 位作者 谭星亮 邹园涛 鲜鹏 宋彦平 袁方 戴君勇 唐显力 李俊 王呈 李元 刘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525-2531,共7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微环境中M2巨噬细胞通过CLDN10信号通路对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3-9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膀胱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 目的探讨膀胱癌微环境中M2巨噬细胞通过CLDN10信号通路对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3-9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膀胱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化观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对癌和癌旁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受巨噬细胞调控的潜在基因。采用CCK-8、细胞克隆、Western blot等方法观测CLDN10对膀胱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结果巨噬细胞特征性分子CD68和M2型巨噬细胞CD163分子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增加。对基因测序结果分析后发现CLDN10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最显著,对膀胱癌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行免疫评分后发现CLDN10的表达与巨噬细胞在膀胱癌组织中的浸润呈正相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膀胱癌组织中CLDN10蛋白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P<0.05)。敲低CLDN10的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膀胱癌细胞生长能力下降,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膀胱癌细胞形成细胞克隆数目降低(198.0±10.3 vs 145.0±8.4,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EMT相关指标蛋白snail、twist、vimentin的表达水平降低,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巨噬细胞上调膀胱癌细胞CLDN10的表达促进膀胱癌细胞EM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 CLDN10 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附21例报告)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明坤 张钉钻 +5 位作者 秦自科 周芳坚 胡卫列 韩辉 刘卓炜 叶云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19-624,共6页
背景与目的: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少见,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有待更进一步认识。本研究通过分析21例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病理特点、预后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 背景与目的: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少见,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有待更进一步认识。本研究通过分析21例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病理特点、预后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及广州军区总医院2002年9月-2009年4月所有诊断为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2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病理特点、预后及治疗策略。按照Ann Arbor临床分期,ⅠE期3例,ⅡE期4例,ⅢE期5例,Ⅳ期9例,行睾丸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均接受CHOP方案辅助性化疗,初治性化疗失败以后改用其他挽救性化疗或放疗并定期随访。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0~83个月,3例ⅠE期患者均无瘤生存,其余18例可评价疗效。初治性化疗有效率为72.2%(13/18),其中完全缓解率(compelete response,CR)为33.3%(6/18),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sponse,PR)为38.9%(7/18)。出现耐药或复发10例,挽救性化疗有效率仅为30.0%(3/10)。随访期内11例(52.3%)死亡,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本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CD10阳性患者7例,bcl-6阳性患者5例,bcl-2阳性表达12例,而MUM1阳性表达有15例,bcl-2及MUM1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non-GCB为主,bcl-2及MUM1阳性表达时其预后相对较差,CHOP方案初治性化疗有效的所有患者术后均应接受化疗,早期可治愈,但对复发及耐药患者,挽救性化疗或放疗效果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葵素通过诱导细胞周期G1/S阻滞抑制裸鼠前列腺癌细胞Du145移植瘤生长 被引量:7
10
作者 钟伟枫 刘思平 +3 位作者 潘斌 唐兆烽 钟锦光 周芳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5-670,共6页
目的探讨龙葵素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度恶性的转移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作为动物体内实验的模型,裸鼠皮下接种Du145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1周后将接种的裸鼠随机分为2组:龙葵素实验组和生... 目的探讨龙葵素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度恶性的转移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作为动物体内实验的模型,裸鼠皮下接种Du145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1周后将接种的裸鼠随机分为2组:龙葵素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每3 d分别向实体瘤中间部位注射0.2 m L龙葵素(50μg/m L)和生理盐水,观察裸鼠体内肿瘤生长,3周后颈椎脱臼处死裸鼠,剥离肿瘤组织,测量肿瘤的重量并根据肿瘤重量计算抑瘤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裸鼠瘤体细胞周期相关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Tunel原位检测各组裸鼠瘤体组织凋亡情况。结果龙葵素治疗组裸鼠肿瘤成瘤率明显下降,裸鼠瘤体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龙葵素能抑制瘤体细胞Cyclin D1、Cyclin E1、CDK2、CDK4和CDK6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21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龙葵素干预后裸鼠瘤体组织凋亡显著增加(P<0.01)。结论龙葵素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G1/S关卡促进组织细胞凋亡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素 细胞周期 凋亡 前列腺癌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干扰BIRC6对肾癌786-O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钟凯华 陈东 +4 位作者 吴志明 王晓红 潘斌 陈南辉 钟伟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51-1655,共5页
目的研究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蛋白6(BIRC6)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BIRC6沉默对786-O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肾癌手术切除标本20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BIRC6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 目的研究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蛋白6(BIRC6)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BIRC6沉默对786-O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肾癌手术切除标本20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BIRC6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肾癌786-O细胞分为两组,对照siRNA组和BIRC6 siRNA组;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BIRC6小干扰RNA(BIRC6-siRNA)及其对照siRNA(con-siRNA)转染到肾癌786-O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BIRC6蛋白表达水平,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BIRC6-siRNA和5-FU人肾癌786-O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和LC3A/B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IRC6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肾组织,转染BIRC6-siRNA后786-O细胞的BIRC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12.5、25、50、100和200μg/mL的5-FU诱导786-O细胞后,BIRC6-siRN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con-siR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检测结果显示,BIRC6-siRNA组肾癌786-O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con-siR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IRC6-siRNA组肾癌786-O细胞Beclin和LC3A/B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on-siRNA组。结论siRNA干扰BIRC6能够抑制肾癌786-O细胞自噬,促进5-FU诱导的细胞凋亡,促进肾癌786-O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蛋白6 细胞自噬 细胞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优化护理策略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郑霞 刘芬 +2 位作者 李雨晨 胡雅 陈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8-40,共3页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优化护理管理策略及效果。方法选取130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9年5~12月)和观察组(2020年1~6月)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优化护理管理策略及效果。方法选取130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9年5~12月)和观察组(2020年1~6月)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实施优化护理策略,包括建立管理团队、优化健康教育和实施心理、疼痛干预等。结果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疼痛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实施优化护理策略能够减轻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 优化护理策略 快速康复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复发或转移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东 郭胜杰 +4 位作者 叶云林 董培 张志凌 刘卓炜 周芳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548-3551,共4页
目的:分析肾部分切除术(PN)治疗肾癌出现术后复发及转移情况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中心2000-2014年508例接受PN治疗的肾癌患者的病历和随访资料,对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描述和讨论。结果:508例肾癌患者... 目的:分析肾部分切除术(PN)治疗肾癌出现术后复发及转移情况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中心2000-2014年508例接受PN治疗的肾癌患者的病历和随访资料,对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描述和讨论。结果:508例肾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1-133个月),共有3例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局部无肿瘤复发)。结论:PN术后仍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所以术前避免漏诊卫星灶、肿瘤界线不清的患者行术中病理会诊、级别较高的患者注意术后长期随访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激素非依赖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自科 杨光伟 +3 位作者 周芳坚 韩辉 刘卓炜 吴志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79-481,491,共4页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 (健择 ) +顺铂全身化疗治疗激素非依赖性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 :本组 18例激素非依赖性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全部经去势手术及不同程度的抗雄激素药物治疗 ,经全身骨扫描证实均有多发性骨转移灶 ,...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 (健择 ) +顺铂全身化疗治疗激素非依赖性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 :本组 18例激素非依赖性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全部经去势手术及不同程度的抗雄激素药物治疗 ,经全身骨扫描证实均有多发性骨转移灶 ,其中肝脏、双侧肾上腺和颅内转移各 1例 ,血PSA呈逐渐上升趋势。用健择 10 0 0mg/m2 +NS 10 0ml静脉滴注 ,第 1、8天各一次 ;DDP 10 0mg/m2 +NS 5 0 0ml静脉滴注 ,第 1天用 ,或者DDP 30mg +NS2 5 0ml静脉滴注 ,第 1~ 5天使用 ;每 2 8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12例患者的血PSA值降至正常水平 (<4ng/l) ,4例PSA值下降超过 5 0 % ,2例PSA值变化不明显。化疗前 ,14例骨转移灶疼痛按VRS分级Ⅰ级 5例、Ⅱ级 6例、Ⅲ级 3例 ,化疗后分别为Ⅰ级 3例、Ⅱ级 1例、Ⅲ级 0例。多发性颅内转移灶其中最大转移瘤直径由化疗前的 3.0cm缩小至 0 .5cm ,化疗后面瘫症状消失。肝脏转移瘤由原来的 10 .2cm缩小至 3.3cm。双侧肾上腺多发性转移瘤化疗后总的肿瘤体积缩小三分之二以上。随访 2~ 33个月 ,平均 17.3个月 ,3例患者死亡 ,中位生存期 16 .2个月。疼痛缓解期平均为 15 .3个月。PSA值降低的稳定期平均为 14 .2个月。本组病例最常见的毒副反应分别是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及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顺氯铵铂 前列腺癌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术快速康复护理体会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卢惠明 陈小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6-647,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6年1-9月我院72例行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06±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6年1-9月我院72例行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06±2.34)d,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为(1.18±0.39)d,下床活动时间为(1.68±1.25)d,尿管留置时间(2.61±1.31)d,引流管留置时间(3.56±1.76)d,其中6例患者带引流管出院,1例术后出现瘘尿,1例患者肾周积液二次入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高碳酸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术后不适,减少术后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且不影响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部分切除术 快速康复 围手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葵素通过ROS/p38信号通路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伟枫 陈南辉 +6 位作者 黄裕清 万沛 林毅锋 江惠明 钟凯华 潘斌 刘思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7-461,316,共6页
目的探讨龙葵素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LNCaP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龙葵素对Du145和LNCaP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龙葵素对Du145和LNCaP细胞中活性氧的生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龙葵素对细胞内p38和p-p3... 目的探讨龙葵素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LNCaP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龙葵素对Du145和LNCaP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龙葵素对Du145和LNCaP细胞中活性氧的生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龙葵素对细胞内p38和p-p38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龙葵素能显著抑制Du145和LNCaP细胞的细胞活力,且呈现剂量依赖性(P<0.01),ROS清除剂NAC能显著抑制龙葵素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40μmol/L龙葵素作用细胞24h能诱导细胞ROS生成和细胞凋亡,并促进p38磷酸化,NAC能显著抑制龙葵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和p38的磷酸化,p38磷酸化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龙葵素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龙葵素诱导ROS的产生,通过激活p38通路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素 细胞凋亡 前列腺癌 P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挖掘并验证调控前列腺癌转移的枢纽基因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河元 陈南辉 +7 位作者 王晓红 高白云 凌木安 陈果 吴志明 李宇同 钟伟枫 潘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31-1640,共10页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挖掘并验证前列腺癌转移的关键枢纽基因。方法对前列腺癌全基因组芯片GSE6919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R语言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WGCNA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在TCGA公共数据...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挖掘并验证前列腺癌转移的关键枢纽基因。方法对前列腺癌全基因组芯片GSE6919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R语言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WGCNA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在TCGA公共数据中分析基因表达量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设计和验证针对转移相关的关键基因HNRNPA2B1的小分子干扰片段,通过MTT、流式细胞术、克隆形成、Transwell等实验验证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生长、凋亡、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PCA分析显示癌转移组和原位及癌旁组明显分开聚类,基因表达差异显著。WGCNA分析得到与癌转移组密切相关的模块,与干细胞分化、氨基酸代谢及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进一步筛选得到与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BDH1、PAK4、EXTL3)和转移相关的(NKTR、CTBP2、HNRNPA2B1)6个枢纽基因,在TCGA数据库中有表达差异,且与患者的总生存期相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NRNPA2B1小分子干扰成功;干扰片段转染PC3及LNCap细胞,MTT实验结果显示沉默HNRNPA2B1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沉默HNRNPA2B1可诱导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沉默HNRNPA2B1可抑制其克隆形成,Transwell实验显示沉默HNRNPA2B1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结论发现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BDH1、PAK4、EXTL3和转移相关的NKTR、CTBP2、HNRNPA2B16个枢纽基因,为前列腺癌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转移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枢纽基因 TC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化疗治疗T1G3膀胱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云林 刘卓炜 +4 位作者 周芳坚 郭胜杰 陈思亮 贺秋明 秦自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379-3381,共3页
目的:分析动脉化疗治疗T1G3膀胱癌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6月至2014年5月,本中心共有39例T1G3膀胱癌患者接受GC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动脉化疗,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定期复查。对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肿瘤行经尿道... 目的:分析动脉化疗治疗T1G3膀胱癌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6月至2014年5月,本中心共有39例T1G3膀胱癌患者接受GC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动脉化疗,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定期复查。对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肌层浸润性肿瘤行全膀胱切除术。结果:其中男32例,女7例。中位年龄56岁(31-82岁),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12-136个月)。19例为初发膀胱癌,20例为复发。共17例出现复发肿瘤,其中8例进展,3例因疾病进展死亡。2年、5年无进展率分别为88%和74%,2年、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7%和89%,生存者5年膀胱保留率达81%。仅1例患者因药物毒副作用未完成化疗。结论:GC方案动脉化疗能有效治疗T1G3膀胱癌,预防肿瘤进展,且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动脉化疗 T1G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hibitin在低胆固醇培养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表达上调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培 李永红 +2 位作者 尧凯 刘卓炜 周芳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16-2119,共4页
目的:探讨prohibitin(PHB)表达上调在低胆固醇培养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对前列腺癌进展的影响。方法:PC-3细胞分别培养于普通和低胆固醇培养基中48 h后,real-time PCR鉴定PHB mRNA的差异表达。克隆PHB基因启动子片段,构... 目的:探讨prohibitin(PHB)表达上调在低胆固醇培养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对前列腺癌进展的影响。方法:PC-3细胞分别培养于普通和低胆固醇培养基中48 h后,real-time PCR鉴定PHB mRNA的差异表达。克隆PHB基因启动子片段,构建萤光质粒并转染至PC-3细胞,检测细胞培养基中胆固醇变化对于PHB基因启动子萤光素酶表达影响。结果:低胆固醇培养基组中PHB表达上调约19倍,在低胆固醇培养基的前列腺癌PC-3细胞中PHB基因启动子质粒萤光素酶表达显著增强,同普通培养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PHB在低胆固醇培养前列腺癌PC-3细胞中表达显著增强,这可能是前列腺癌细胞在不利于增殖条件下的一种自我保护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胆固醇 PROHIBITIN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加明 陈安薇 +3 位作者 彭文明 秦自科 梁国华 屈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预后相关因素,探讨NHL患者入院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08倒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随访资料,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预后相关因素,探讨NHL患者入院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08倒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随访资料,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生存概率进行评估,进一步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0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5:1,中位年龄48岁。治疗前,61.1%的患者为Ann ArborⅠ~Ⅱ期,ECOG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评分0-1的患者约占总数的93%,乳酸脱氢酶升高见于19.2%的患者,80.6%的患者属于IPI低危组。入院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ALC≤1×10^9/L)见于35.2%的患者,29.6%的患者有贫血(Hb≤110g/L),26.9%的患者伴有B症状。ALC〉1×10^9/L患者70例,平均Hb为129.2±17.5g/L,而ALC≤1×10^9/L患者38例,平均Hb为98.1±20.6g/L(P〈0.05)。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年,中位生存时间2.3年,2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3-2%和39.6%。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LC≤1×10^7L、Hb≤110g/L、B症状及国际预后指数(IPI)≥2是NHL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LC≤1×10^9/L、B症状及IPI≥2是NHL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B症状是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之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指标。临床上,根据IPI及简单的临床参数ALC和B症状判断NHL预后.对实施个体化治疗可能具有更大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非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