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三维适形、静态调强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黎 习勉 +3 位作者 孙文钊 梁健 黄晓延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肝癌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例行4DCT扫描的原发性肝右叶癌,为每例患者制定三套放疗计划:3DCRT、9野sIMRT和VMAT计划...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肝癌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例行4DCT扫描的原发性肝右叶癌,为每例患者制定三套放疗计划:3DCRT、9野sIMRT和VMAT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50 Gy,分25次照射。比较不同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加速器跳数(MU)以及治疗参数等。【结果】三组计划的Dmax无明显差异;IMRT和VMAT计划的靶区覆盖率、均匀性和适形性均显著优于3DCRT。三组计划的肝平均剂量分别为(20.5±4.5)Gy(3DCRT)、(21.1±3.8)Gy(IMRT)、(20.9±3.9)Gy(VMAT),肾脏、胃、小肠、脊髓的受照剂量差异不明显。3DCRT、IMRT、VMAT计划的MU分别为405±99、392±81、438±76(P=0.226),有效治疗时间分别为(2.1±0.2)min、(4.8±0.7)min、(3.0±0.2)min(P=0.000)。【结论】VMAT的剂量分布与IMRT相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与3DCRT相比,IMRT和VMAT计划均可显著改善肝癌靶区的剂量覆盖,但在正常器官的保护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黎 梁健 +4 位作者 孙文钊 习勉 赵磊 邓小武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9-584,共6页
【目的】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是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于肝癌伴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共入组4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和/... 【目的】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是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于肝癌伴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共入组4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实施以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为形式的SBRT,其中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33例,下腔静脉癌栓8例。中位放疗剂量36 Gy(30~48 Gy),两周内分6次照射。根据CTCAE 3.0标准评价治疗毒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全组中位随访时间12.1月。4例(9.8%)达到完全缓解,19例(46.3%)部分缓解,有效率56.1%。SBRT治疗后3月内无患者发生放射性肝炎和4/5级治疗相关毒性,仅1例出现3级胆红素升高。全组1年生存率为50.3%,中位生存期13.0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近期疗效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VMAT-SBRT治疗肝癌伴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的疗效满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时代同期化疗对中危鼻咽癌的治疗价值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帆 张媛 +3 位作者 李文斐 陈磊 林爱华 马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5-623,共9页
【目的】探讨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代同期化疗对中危鼻咽癌(II期及T3N0M0期)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共440例单纯IMRT治疗或IMRT治疗及同期化疗的中危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使用倾... 【目的】探讨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代同期化疗对中危鼻咽癌(II期及T3N0M0期)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共440例单纯IMRT治疗或IMRT治疗及同期化疗的中危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得到宿主以及肿瘤因素均衡匹配的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7.3个月。在匹配前,接受单纯IMRT治疗的患者对比接受IMRT治疗及同期化疗的患者,估计三年无瘤生存(FFS)、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LR-FFS)、无远处转移生存(D-FFS)、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分析中,同期化疗并非3年FFS、LR-FFS、D-F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然而,在接受IMRT治疗及同期化疗的患者发生严重急性毒性较接受单纯IMRT治疗的患者显著增多;在匹配后,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在各项生存终点均无显著差异(FFS:92.8%vs 91.2%,P=0.801;LR-FFS:95.2%vs 94.4%,P=0.755;D-FFS:96.4%vs 96.3%,P=0.803;OS:98.2%vs 98.9%,P=0.276)。【结论】对于IMRT治疗下的中危鼻咽癌患者,同期化疗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却显著增加了急性严重毒性的发生,同期化疗是否应作为中危鼻咽癌患者的常规治疗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危鼻咽癌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同期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曹卡加 黄惠英 +1 位作者 练小荷 崔念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方法: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189例无肉眼和镜下残留。病理分期为T1~3、N1~2、M0,其中75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综合组),114例单纯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术后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方法: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189例无肉眼和镜下残留。病理分期为T1~3、N1~2、M0,其中75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综合组),114例单纯手术治疗(手术组)。综合组于术后22~53天开始照射患侧肺门和纵隔,剂量为46~66Gy/23~33次/5~7周(中位数56Gy)。用寿命表及Log-Rank法计算和比较两组病例的生存率与局控率。结果: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等基本相同。综合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7%、40.0%、29.3%;手术组分别为76.3%、39.5%、28.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25,P=0.6233)。综合组1、3、5年局控率分别为95.7%、78.5%、68.5%,明显高于手术组的81.0%、58.3%、55.1%(χ2=4.4961,P=0.03691)。综合组出现胸内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2.5个月(7~47个月),手术组为12.0个月(4~6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103,P=0.043)。结论:术后放射治疗能提高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局控率,延长复发出现的时间,但未能改善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全乳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晓波 蒋国樑 +3 位作者 陈佳艺 陈兰飞 胡伟刚 徐志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32-838,共7页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可显著改善全乳切线野照射中靶区与邻近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分布,然而各放疗单位优化设计全乳IMRT计划的方法仍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全乳IMRT的多种计划设计,以探讨最优化的设计方...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可显著改善全乳切线野照射中靶区与邻近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分布,然而各放疗单位优化设计全乳IMRT计划的方法仍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全乳IMRT的多种计划设计,以探讨最优化的设计方法。方法:选择1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病例进行全乳放射治疗的常规、正向与逆向计划设计。用子野总数、总跳数等评价计划效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差异。结果:正向IMRT计划包括人工优化法(MO)、多点强制均匀优化法(PO)和自动逆向优化法(AO)等3种,子野总数的中位数分别是5、5.5和5个,逆向IMRT的中位数为20个。总跳数分别为225.8、228.4、226.4和345.8。在正向调强计划中,靶区覆盖率和剂量分布均匀性以AO计划较好(P≤0.01),而心脏、同侧肺、肝脏、对侧肺和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D_(mean))在AO和PO计划中明显小于MO计划(P≤0.05)。逆向IMRT计划在改善PTV剂量分布均匀性以及减少OARs照射上较正向IMRT计划更好(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全乳IMRT计划设计的方法,以正向计划中AO优化法在效率和剂量学优势上最适合。逆向IMRT计划较正向计划体现了更好的剂量学优势,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成熟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放射治疗计划/正向 逆向 剂量体积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例鼻腔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分析
6
作者 张允 毛燕萍 +2 位作者 欧阳普云 梁雪霞 谢方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78-981,共4页
目的:评价94例鼻腔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比较各期治疗方案,并探讨影响鼻腔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58.2%,其中青少年组高于... 目的:评价94例鼻腔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比较各期治疗方案,并探讨影响鼻腔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58.2%,其中青少年组高于中老年组(P<0.05);早期患者高于晚期患者(P<0.01);颈部淋巴结阳性者低于阴性者(P<0.05)。94例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4种,放疗+/-化疗组、手术+/-化疗组、放疗+手术+/-化疗组、单纯化疗组。4种治疗方法的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早期患者,放疗、手术、放疗+手术三种治疗方法无统计学差异。对于晚期患者,单纯化疗预后最差,推荐综合治疗。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癌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后诱发的恶性肿瘤(附198例报道)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海霞 刘孟忠 +4 位作者 何立儒 习勉 刘慧 胡永红 蔡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3-316,共4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诱发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潜伏期及预后的因素。方法:1964年2月至2003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91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出现诱发肿瘤的19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诱发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潜伏期及预后的因素。方法:1964年2月至2003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91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出现诱发肿瘤的19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鼻咽癌放疗后诱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0.5%,中位潜伏期108(36~360)个月。口腔是诱发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共107例(54.0%)。病理类型中鳞癌最多,共137例(69.2%),其次为纤维肉瘤21例(10.6%)及骨肉瘤12例(6.1%)。潜伏期与鼻咽癌患者放疗时年龄、放疗程式、鼻咽癌总剂量及化疗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诱发肿瘤复发是影响诱发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诱发的恶性肿瘤以口腔肿瘤最多见。鼻咽癌放疗患者应尽量减少口腔组织的受量,以减少诱发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放疗诱发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8
作者 马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9-185,共7页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提高了鼻咽癌的局部区域性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并改善了生存质量,而准确勾画靶区是保证鼻咽癌调强疗效的前提。近年临床研究结果逐渐支持以同步放化疗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诱导化疗和辅助化疗的价值尚有...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提高了鼻咽癌的局部区域性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并改善了生存质量,而准确勾画靶区是保证鼻咽癌调强疗效的前提。近年临床研究结果逐渐支持以同步放化疗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诱导化疗和辅助化疗的价值尚有待明确。鼻咽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主要处在Ⅰ、Ⅱ临床试验阶段,为今后的综合治疗模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就这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启动子控制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家媛 何振宇 +2 位作者 李凤岩 管迅行 严泽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启动子控制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Ad-Surp-LRIGl组(尾静脉注射Ad-Surp-LRIGl上清液)、AD-LRIG1组(尾静脉注射... 【目的】探讨Survivin启动子控制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Ad-Surp-LRIGl组(尾静脉注射Ad-Surp-LRIGl上清液)、AD-LRIG1组(尾静脉注射Ad-LRIGl上清液)、PBS组(尾静脉注射PBS),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LRIG1和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Ad-Surp-LRIGl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其他2组,治疗结束后Ad-Surp-LRIGl组肿瘤较其他2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86,P<0.001),Ad-LRIGl组与PB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06)。与其他两组相比,Ad-Surp-LRIGl组LRIG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EGF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Ad-Surp-LRIGl在体外均能明显抑制膀胱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部分与LRIG1能下调EGFR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膀胱肿瘤 SURVIVIN启动子 LRIG1基因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0
作者 高远红 高黎 +6 位作者 高剑铭 张玉晶 刘秀芳 黄莹 伍建华 夏云飞 杨伟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彗星"分析法应用于预测临床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可能性。[方法]60例鼻咽癌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47岁;应用"彗星"分析法检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鼻咽活检组织的放射敏感性,用尾力矩之比... [目的]探讨"彗星"分析法应用于预测临床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可能性。[方法]60例鼻咽癌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47岁;应用"彗星"分析法检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鼻咽活检组织的放射敏感性,用尾力矩之比(RTM)表示;所有病例在放疗前以及在放疗中(中位剂量50Gy)复查螺旋CT或MR,分别测量肿瘤最大横截面积S0和S50,临床放射敏感性用肿瘤最大横截面积的消退率(Rs)表示;根据Rs将临床放射敏感性分为低度敏感(Rs≤50%)、中度敏感(50%-75%)和高度敏感(Rs>75%)。[结果]全组患者RTM与Rs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410,P=0.001),在Ⅱ、Ⅲ和Ⅳ期每一组患者中,RTM与Rs也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TM能对Rs做出较准确的估计(F=13.271,P=0.001),回归系数B=0.502(95%CI:0.380~0.624,t=8.276,P= 0.000)。在高、中、低度临床放射敏感性的三组患者中,其RTM平均值分别为4.51(4.51±0.55)、3.48(3.48±0.42)和2.14 (2.14±0.32),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F=7.859,P=0.001)。[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彗星"分析法检测的鼻咽癌肿瘤细胞RTM,与个体肿瘤患者的临床放射敏感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TM能对鼻咽癌的临床放射敏感性做出较准确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彗星”分析法 鼻咽癌 放射敏感性 肿瘤消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上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和静态调强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1
11
作者 张瑞 习勉 +5 位作者 李巧巧 赵磊 黄晓波 何立儒 胡永红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静态调强(s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7例局部晚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3DCRT、7野sIMRT和360度单弧VMAT 3套放疗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60 Gy/30F。...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静态调强(s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7例局部晚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3DCRT、7野sIMRT和360度单弧VMAT 3套放疗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60 Gy/30F。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加速器的总机器跳数(MU)和有效治疗时间(TT)等。【结果】VMAT与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均优于3DCRT。对于正常组织,三组计划中肺、心脏的受照剂量均无明显差异,但IMRT与VMAT可较3DCRT更好的保护脊髓。3DCRT、IMRT、VMAT的MU分别为537±92、601±122、682±139,有效治疗时间(min)分别为3.9±0.3、6.0±0.7、4.7±0.7(P<0.05)。【结论】与3DCRT相比,VMAT与IMRT在胸上段食管癌均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但VMAT较IMRT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食管肿瘤 容积旋转调强 静态调强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的前瞻性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陈勇 梁少波 +6 位作者 毛燕萍 宗井凤 唐玲珑 郭颖 曾祥发 刘孟忠 马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785-789,共5页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对鼻咽癌高发区人群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2年7月至2005年9月316例非角化型或未分化型鼻咽癌,第五版AJCC分期为Ⅲ~ⅣB的患者入组。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同期放、...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对鼻咽癌高发区人群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2年7月至2005年9月316例非角化型或未分化型鼻咽癌,第五版AJCC分期为Ⅲ~ⅣB的患者入组。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组(试验组)。两组均采用根治性常规分割放疗。试验组患者在放疗期间同时给予Cisplatin 40mg/m2,d1,1次/周,连续7次,放疗结束后1个月开始辅助化疗,采用Cisplatin 80mg/m2,d1,5-FU 800mg/m2,d1~5,1次/4周,共3个疗程。结果采用意向性分析,比较两组疗效、治疗毒性及顺应性。结果:两组病例的主要预后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活动状态、分期方法及临床分期等,均具有可比性。试验组68.4%的患者完成了7个疗程同期化疗,84.2%的患者完成了6个疗程以上同期化疗,91.1%的患者完成了5个疗程以上同期化疗,61.4%的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辅助化疗。试验组和对照组3级以上急性毒副反应为62.6%vs32.3%(P=0.000)。试验组和对照组2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9.8%vs79.7%(P=0.003),84.6%vs72.5%(P=0.001),86.5%vs78.7%(P=0.024)及98.0%vs91.9%(P=0.007)。结论:在鼻咽癌高发区,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提高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同期放化疗 辅助化疗 Ⅲ期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常规静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郭蕊 孙颖 +5 位作者 黄劭敏 尹文晶 唐玲珑 刘立志 林爱华 马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5-840,855,共7页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VMAT)相比常规静态调强(s-IMRT)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及治疗效率。【方法】选取52名病理确诊且接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统一采用同步加量技术给予肿瘤靶区处方剂量7...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VMAT)相比常规静态调强(s-IMRT)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及治疗效率。【方法】选取52名病理确诊且接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统一采用同步加量技术给予肿瘤靶区处方剂量70 Gy/33次,亚临床病灶区60 Gy/33次,预防照射区56 Gy/33次。每例患者采用相同剂量学限制条件分别进行容积旋转调强及常规调强计划设计(Monaco计划系统)。通过其剂量学对比分析评估:①靶区覆盖,均匀性及适形性;②危及器官剂量分布;③治疗时间及治疗跳数。【结果】两组计划均有较好靶区剂量覆盖,但PTV70常规调强组相比容积旋转的均匀性(VMAT vs.s-IMRT,1.09±0.02 vs.1.07±0.02;P<0.001)和适形性(VMAT vs.s-IMRT,0.48±0.15 vs.0.54±0.13;P<0.001)更优;同时VMAT组在正常组织上也未显示剂量学优势,VMAT组脑干剂量较s-IMRT组剂量略低(VMATvs.s-IMRT,57.99±6.43 vs.58.22±5.78;P<0.001),但脊髓,腮腺及喉的剂量较s-IMRT组高(P<0.05)。VMAT单次治疗时间(7.0 min)较IMRT(13 min)显著缩短,但平均治疗跳数(VMAT vs.s-IMRT,644±172 vs.654±180;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可达到常规静态调强较相似的剂量分布,但治疗时间显著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容积旋转调强 常规静态调强 剂量学 治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双唑钠联合DDP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何振宇 李凤岩 +3 位作者 童琴 廖志伟 管迅行 王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38-2040,共3页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联合DDP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T3~4N2~3M0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60Co或6~8MV的X线加速器进行常规放疗,鼻咽DT:70~78Gy,...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联合DDP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T3~4N2~3M0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60Co或6~8MV的X线加速器进行常规放疗,鼻咽DT:70~78Gy,颈部阳性淋巴结DT:60~68Gy,颈部预防照射DT:50~54Gy,每周5次,每次2Gy,并配合DDP20mg/m2每周单药化疗,其中研究组同期配合甘氨双唑钠800mg/m2放疗前1h静脉滴注,每周3次。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两组的有效率(CR+PR)均为100%,但治疗结束时,研究组和研究组的肿瘤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3.33%和73.33%(χ2=4.32,P=0.038);两组的毒副反应相似。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DDP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肿瘤消退速度及消退率,其急性毒副反应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增敏剂 甘氨双唑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何振宇 李凤岩 +3 位作者 吴三纲 王俊杰 郭君 管迅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1-705,共5页
【目的】本研究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25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7.4f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进行FIF-IMRT计划和常规切线野(CRT)计划设计,比较... 【目的】本研究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25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7.4f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进行FIF-IMRT计划和常规切线野(CR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及加速器总跳数的差异。【结果】FIF-IMRT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及适形性分别为1.08±0.01、0.58±0.08,优于CRT计划1.12±0.04、0.50±0.07(P<0.05)。左侧乳腺癌FIF-IMRT计划的心脏、冠状动脉和同侧肺的V40为(2.7±1.8)%、(27.2±15.4)%、(9.4±2.3)%,与CRT计划中(3.2±2.5)%、(30.0±16.6)%、(10.0±2.6)%相似(P>0.05);但FIF-IMRT计划的心脏、冠状动脉和同侧肺的V5分别为(10.5±4.5)%、(71.9±17.6)%、(24.8±6.2)%,较CRT计划中(9.1±3.5)%、(68.6±15.9)%、(23.1±6.2)%大(P<0.05)。右侧乳腺癌FIF-IMRT计划的肝脏和同侧肺的V40分别为(2.2±1.0)%、(7.7±2.3)%,与CRT计划中(2.1±0.8)%、(8.0±3.0)%相似(P>0.05);但FIF-IMRT计划的肝脏和同侧肺的V5分别为(6.5±1.1)%、(24.2±3.9)%,较CRT计划中(6.1±1.0)%、(23.6±4.0)%大(P<0.05)。FIF-IMRT计划机器跳数为(221±20)MU较CRT的(388±59)MU少(P<0.05)。【结论】与CRT相比较,FIF-IMRT可以改善靶区剂量、减少机器的损耗,但未能减少邻近的正常器官的高剂量照射体积,反而增加低剂量的照射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伴或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同期放化疗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鹏 习勉 +5 位作者 李巧巧 何立儒 赵磊 刘施亮 沈静娴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侧数对非手术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及胸段食管鳞癌放化疗预后因素。【方法】将395例接受同期放化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分为五组:A组,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B组,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C组,单侧颈部淋...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侧数对非手术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及胸段食管鳞癌放化疗预后因素。【方法】将395例接受同期放化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分为五组:A组,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B组,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C组,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不伴有其他远处转移;D组,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不伴有其他远处转移;E组,其他远处转移。研究终点是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A、B、C、D、E组的3年OS分别为47.6%、46.4%、33.5%、14.8%、5.7%(P=0.000);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5.2%、39.5%、26.4%、4.9%、4.3%(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长度、T分期、M分期、化疗方案及疾病分组对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化疗方案及疾病分组为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胸上段和胸中段食管癌,与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比,胸段食管鳞癌伴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好,可考虑视为区域性病变。性别、T分期、同期化疗方案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侧数是胸段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同期放化疗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加速外照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凤岩 何振宇 +3 位作者 童琴 廖志伟 管迅行 黄晓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2-485,489,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加速外照射(APBI-3DCRT)计划设计的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APBI-3DCRT剂量学分布特点及剂量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保乳术后T1~2N0M0病例,利用三维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加速外照射(APBI-3DCRT)计划设计的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APBI-3DCRT剂量学分布特点及剂量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保乳术后T1~2N0M0病例,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APBI-3DCRT计划及全乳腺照射(WBI)计划。按RTOG0319标准对50例APBI-3DCRT计划进行剂量学可行性评价;并比较正常组织在APBI-3DCRT和WBI计划中受量情况。【结果】50例APBI-3DCRT计划中评为Ⅰ级1例(2%);Ⅱ级46例(92%);Ⅲ级3例(6%)。与WBI相比,评价为Ⅰ~Ⅱ级APBI-3DCRT计划的患侧肺平均剂量(Dmean)以及至少接受20 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分别从9.259 Gy减少至1.637 Gy和从15.53%到1.79%,心脏的Dmean和V20分别从1.826 Gy减少至0.305 Gy和从3.14%到0.04%,对侧肺的最大剂量(Dmax)和Dmean分别从2.809 Gy减少至0.236 Gy和从1.107 Gy到0.102 Gy,对侧乳腺的Dmax和Dmean分别从2.391 Gy减少至0.231 Gy和从0.984 Gy到0.098 Gy,甲状腺的Dmax和Dmean分别从0.494 Gy减少至0.203 Gy和从0.203 Gy到0.078 Gy(P<0.05)。【结论】与WBI相比,APBI-3DCRT可以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及照射剂量,有利于减轻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进行APBI-3DCRT在剂量学上是可行的,建议进行Ⅰ/Ⅱ期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乳房保留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胸壁电子束照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振宇 李凤岩 +4 位作者 郭君 吴三纲 王俊杰 林焕新 管迅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71-2674,共4页
目的评价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胸壁电子束照射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42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7.4f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进行电子束照射计划和切线照射计划设计,胸壁处方剂量均为5000cGy/25次,用剂量直方图来比较两种计划... 目的评价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胸壁电子束照射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42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7.4f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进行电子束照射计划和切线照射计划设计,胸壁处方剂量均为5000cGy/25次,用剂量直方图来比较两种计划中临床靶区和心脏、同侧肺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胸壁电子束照射计划靶区的Dmax为5562±61cGy,较胸壁切线照射计划的5402±82cGy高(t=6.10,P<0.05);胸壁电子束照射靶区均匀性也较胸壁切线照射计划好(1.18±0.03vs.1.13±0.18,t=6.50,P<0.05);但胸壁电子束照射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更好(0.77±0.17vs.0.57±0.17,t=3.49,P<0.05)。胸壁电子束照射计划的肺V40、心脏最大剂量、心脏V30和心脏V40较胸壁切线照射计划小(5.86±3.68%vs.8.73±3.26%,t=-2.27,P<0.05;4839±388cGyvs.5095±176cGy,t=-2.32,P<0.05;2.58±1.50%vs.7.20±2.62%,t=-4.70,P<0.05;1.74±1.23%vs.4.20±2.51%,t=-3.50,P<0.05)。结论与胸壁切线照射计划相比较,左侧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胸壁电子束照射计划的适形性较好,并降低了心、肺的高剂量体积,但其均匀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治疗 电子束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复发宫颈癌的同期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伟军 曹新平 +2 位作者 李爱菊 任玉峰 陈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探讨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在复发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行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为实验组,选择同期行常规后装放疗的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近期疗效及合并症。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20... 目的:探讨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在复发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行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为实验组,选择同期行常规后装放疗的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近期疗效及合并症。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例,对照纽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4例,进展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出现5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对照组出现3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结论:盆腔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治疗复发宫颈癌近期疗效满意,优于常规近距离放疗,毒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治疗 近距离放疗 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的TNM临床分期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0
作者 马骏 毛燕萍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48-654,共7页
鼻咽癌6th UICC/AJCC分期系统的不足之处:①某些T分期之间的风险差异性不显著;②N分期触诊的淋巴结最大径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③同一临床分期中部分各T、N组合的风险一致性不好。磁共振成像(MRI)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显示早期病变如... 鼻咽癌6th UICC/AJCC分期系统的不足之处:①某些T分期之间的风险差异性不显著;②N分期触诊的淋巴结最大径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③同一临床分期中部分各T、N组合的风险一致性不好。磁共振成像(MRI)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显示早期病变如咽旁间隙、口咽侵犯及咽后淋巴结转移更为准确,并发现更多的深处组织病变如:颅底骨质、颅内侵犯,应作为鼻咽癌T分期的首选手段。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PET-CT)较MRI在检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灶方面有明显优势。随着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分期系统也应不断完善。基于磁共振成像资料研究显示:①将6thUICC/AJCC分期系统原有T分期的4个亚组简化为3个亚组能更好地预测预后;②在N分期中删除触诊淋巴结最大径这一因素,使N分期标准的表述更简洁;③发现了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水平﹑侧数﹑包膜外侵犯是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提出了基于RTOG颈部淋巴结分区的影像学N分期标准,适应了精确放射治疗影像横断面靶区勾画的要求,并首次将包膜外侵犯和咽后淋巴结转移这些重要预后因素纳入分期系统,提高了其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预后因素 肿瘤分期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