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循环细胞和三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蔡春芳 古家美 官燕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1-479,共9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和三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Ⅰ期子宫内膜癌(EC)的诊断价值,为寻找一种无创的早期EC诊断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11月期间,335例健康女性体检者(对照组)、291例子宫内膜良性病...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和三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Ⅰ期子宫内膜癌(EC)的诊断价值,为寻找一种无创的早期EC诊断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11月期间,335例健康女性体检者(对照组)、291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组)、268例Ⅰ期EC患者(EC组)为研究对象,抽取体检者,患者的术前静脉血液标本3.2 mL,采用免疫荧光杂交和染色技术测定CTC水平,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SAA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E4、CA125水平,观察3组研究对象的CTC、SAA、HE4、CA125阳性率及水平差异,比较CTC、SAA、HE4、CA125、(SAA+HE4+CA125)、(CTC+SAA+HE4+CA125)检测对Ⅰ期E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面积(AUC)的差异。【结果】①CTC、SAA、HE4、CA125、(SAA+HE4+CA125)、(CTC+SAA+HE4+CA125)检测在EC组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良性病变组中,(CTC+HE4+SAA+CA125)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其他检测指标,与HE4、CTC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8,P=0.003;χ^(2)=33.26,P<0.001)。在EC组中,(CTC+HE4+SAA+CA125)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其他检测指标,与CTC、SAA、HE4、CA125、(SAA+HE4+CA125)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EC组的CTC、SAA、HE4、CA125表达水平最高,与对照组、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CTC+SAA+HE4+CA125)检测诊断Ⅰ期EC的灵敏度和符合率度最高,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最大。④CTC、SAA、HE4、CA125、(SAA+HE4+CA125)、(CTC+SAA+HE4+CA125)检测的AUC分别为0.86、0.81、0.75、0.78、0.82、0.95。【结论】(CTC+SAA+HE4+CA125)检测对诊断Ⅰ期E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符合率、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较大的AUC,是一种诊断早期EC的较佳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人附睾蛋白4 糖类抗原125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滑膜肉瘤SS18基因易位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芳 邵琼 +3 位作者 张旭 吴秋良 匡亚玲 邵建永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石蜡包埋滑膜肉瘤组织中染色体易位的病理学辅助诊断意义。【方法】收集168例肿瘤标本,其中75例确诊滑膜肉瘤、33例疑似滑膜肉瘤,采用LSI SS18(18ql1.2)双色断裂分离探针检测SS18基因易位状况;6...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石蜡包埋滑膜肉瘤组织中染色体易位的病理学辅助诊断意义。【方法】收集168例肿瘤标本,其中75例确诊滑膜肉瘤、33例疑似滑膜肉瘤,采用LSI SS18(18ql1.2)双色断裂分离探针检测SS18基因易位状况;60例非滑膜肉瘤作为阴性对照,制定SS18基因易位阳性的判断阈值。【结果】165例肿瘤标本成功进行FISH检测,其中129例(78.2%)SS18基因二体性,36例(21.8%)SS18基因多拷贝数。根据建立的SS18基因易位阳性的判断阈值,确诊滑膜肉瘤的病例中85.1%(63/74)可检测到SS18基因易位,余11例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仍诊断为SS;疑似滑膜肉瘤的病例中71.1%(22/31)可检测到阳性结果,余9例最终诊断为其他肿瘤。【结论】FISH法检测SS18基因易位是滑膜肉瘤诊断的有效辅助手段,滑膜肉瘤的最终诊断及鉴别诊断需结合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的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滑膜 原位杂交 荧光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及其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银珍 王芳 +5 位作者 邵琼 张旭 邓玲 汤涛 张晓 吴秋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94-1998,共5页
目的:建立准确可靠、操作性强、适用于临床实际工作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chain,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方法,用于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B-NHL)的辅助诊断。方法:采用骨架区(framework re... 目的:建立准确可靠、操作性强、适用于临床实际工作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chain,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方法,用于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B-NHL)的辅助诊断。方法:采用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FR)引物FR2、FR3和重链连接区(joining region of heavy chain,JH)引物LJH、VLJH组合、A管+B管模式、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121例B-NHL、58例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T-cell non-Hodgkin lymphoma,T-NHL)和1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石蜡组织进行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分析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在B-NHL组、T-NHL组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中的差异,以及B-NHL中联合应用FR2和FR3与单独应用FR2、FR3之间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的差异。结果:118例成功检测的B-NHL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为81%(96/118);54例成功检测的T-NHL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为4%(2/54);19例成功检测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未检出IgH基因单克隆重排。B-NHL组与T-NHL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相比,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NHL中,FR2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为58%(68/118),FR3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为55%(65/118),联合应用FR2和FR3,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为81%(96/118),联合应用FR2和FR3与单独应用FR2、FR3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FR2、FR3、LJH及VLJH引物组合、A管+B管模式和半巢式PCR法进行石蜡组织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阳性率较高,可用于临床B-NHL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免疫球蛋白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103可作为乳腺癌潜在的诊断标记物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小拍 吴兴平 +1 位作者 颜黎栩 邵建永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1-634,638,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miR-103在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中表达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搜集50例首治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及相应的石蜡包埋组织和50例正常女性的血清作为对照,从血清中提取总RNA,运用荧光定量PCR的技术检测miR-10... 目的探究血清miR-103在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中表达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搜集50例首治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及相应的石蜡包埋组织和50例正常女性的血清作为对照,从血清中提取总RNA,运用荧光定量PCR的技术检测miR-103在乳腺癌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16.0软件行t检验、ANOVA、χ2检验、秩和检验及MedCalc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103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血清中miR-103上调的相对表达量与乳腺癌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5)相关。miR-103所得ROC曲线下面积为84.3%,区别乳腺癌和正常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70%。结论血清miR-103可作为乳腺癌一项潜在的诊断标记物,并对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乳腺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游离DNA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筛选及患者预后预测的研究
5
作者 邓绮玲 宋迪 +3 位作者 奚可欣 谢晓婷 吴小延 赵卫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5-364,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血浆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高通量检测广泛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筛选。本研究探讨cfDNA中Ⅰ类及Ⅱ类靶向治疗相关基因变异类型及数量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癌预后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血浆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高通量检测广泛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筛选。本研究探讨cfDNA中Ⅰ类及Ⅱ类靶向治疗相关基因变异类型及数量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2023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项目的NSCLC患者的测序结果及临床资料,并对入组患者从2021年6月1日采集血浆当天开始截至2024年5月27日进行生存随访,并使用GraphPad Prism 8.0及SPSS Statistics 25.0对患者生存期与临床资料及测序结果中Ⅰ类与Ⅱ类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类型及数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伦理批号:B2024-359-01)。结果:313例NSCLC患者中确诊时分期Ⅰ期25例(7.98%)、Ⅱ期20例(6.39%)、Ⅲ期38例(12.14%)和Ⅳ期230例(73.48%);组内NSCLC分型包含腺癌(90.10%),鳞癌(5.11%),大细胞癌(2.87%)及其他分型(1.92%);入组的NSCLC患者血浆cfDNA中Ⅰ类与Ⅱ类靶向治疗相关基因数及占比分别为:0个(25.24%)、1个(17.57%)、2个(19.17%)、3个(14.38%)、4个(8.31%)、5个及以上(15.34%)。患者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中,突变频率最高的3个基因分别为EGFR、TP53、ERBB2基因,其中EGFR基因突变频率为36.04%,TP53基因突变频率为30.63%,ERBB2基因突变频率为4.95%。患者生存期不仅与热点靶向基因表达情况相关,与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中Ⅰ类和Ⅱ类靶向相关位点基因变异个数也呈正相关。经过治疗后无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位点变异比有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位点变异的患者的生存期长,死亡风险可降低63.2%。而单纯一个基因位点变异比多个驱动基因位点变异的患者的生存期长,死亡风险更低,所测得的Ⅰ类及Ⅱ类靶向治疗药物在3个基因数以内,基因数目越少,患者的生存期越长。结论: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中Ⅰ类和Ⅱ类靶向相关位点基因变异个数对经过治疗后的NSCLC患者的生存期有影响。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检测可作为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浆游离DNA 高通量测序 基因突变位点 靶向治疗药物筛选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测序在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叶 刘小云 +3 位作者 颜淑梅 龙亚康 王海云 王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23,共7页
[目的]为了探索杂交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分子亚型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112例,均进行基于1021个基因panel的杂交捕获二代测序检测,分析各分子亚型的分子变异谱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 [目的]为了探索杂交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分子亚型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112例,均进行基于1021个基因panel的杂交捕获二代测序检测,分析各分子亚型的分子变异谱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DNA聚合酶ε(POLE)突变型8例(7.1%),错配修复功能缺陷型34例(30.4%),TP53突变型26例(23.2%),非特异性分子谱型44例(39.3%),4个亚型肿瘤突变负荷中位数分别为252.0、38.4、5.8及5.4 Muts/Mb。子宫内膜癌各分子亚型之间与患者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是否有脉管内癌栓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TEN(75.5%)、PIK3CA(66.7%)、ARID1A(55.9%)、TP53(40.2%)、NF1(29.4%)为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突变。[结论]对子宫内膜癌进行二代测序,可同时获悉其分子分型各项指标,有效筛查Lynch综合征、各亚型分子变异谱、为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提供指导,并有助于分子遗传特征的进一步积累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子宫内膜癌 分子分型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7
作者 彭俊玲 汤涛 +5 位作者 叶祖禄 邵琼 黄丽云 邓玲 王芳 邵建永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情况及其与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的相关性,并总结MSI散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多重荧光PCR法检测散发...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情况及其与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的相关性,并总结MSI散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多重荧光PCR法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DNA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MLH1、MSH2、MSH6、PMS2蛋白的表达缺失,分析MSI发生与MMR蛋白表达缺失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7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检出MSI 21例(28%),包括MSI-H 19例、MSI-L 2例,其他54例(72%)为MSS。检出MMR蛋白表达缺失16例(21.33%),其中15例(93.75%)为MSI-H、1例(6.25%)为MSS;MMR蛋白表达59例(78.67%),其中4例(6.78%)为MSI-H、2例(3.39%)MSI-L,其他53例为MSS。MSI组MMR蛋白缺失率(15/21,71.43%)显著高于MSS组(1/54,1.9%)(P<0.01)。MSI与患者年龄,是否黏液腺癌,肿瘤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1),其中MSI-H好发于年龄>50岁、肿瘤无远处转移、MMR蛋白缺失人群,且类型以黏液腺癌为主。结论: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MSI发生率高于MMR蛋白缺失率,并且MSI-H的散发性结直肠癌转移风险较低、预后较好。检测MSI状态对提高结直肠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结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 错配修复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shRNA抑制垂体腺瘤PTTG基因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沈云龙 安泰学 +5 位作者 罗巧灵 李和珍 杨勇 王雪娟 刘丽红 王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2-529,共8页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的sh RNA对GH3和At T20型垂体腺瘤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筛选最佳抑制效果的干扰序列构建PTTG基因sh 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GH3...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的sh RNA对GH3和At T20型垂体腺瘤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筛选最佳抑制效果的干扰序列构建PTTG基因sh 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GH3和At T20型垂体腺瘤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TTG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和Ed U法分别检测靶向PTTG的sh RNA对肿瘤细胞增殖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基因芯片筛查干扰后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细胞转染表达PTTG基因sh RNA的慢病毒载体后,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PTTGm 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且增殖抑制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细胞生长显著变慢,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克隆形成能力下降,细胞侵袭能力也显著减弱,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I3K等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也发生显著变化。【结论】慢病毒介导sh RNA沉默PTTG基因表达可能是通过对PI3K信号通路的调控,抑制了GH3和At T20垂体腺瘤细胞的生长,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发夹RNA 垂体腺瘤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核磷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疗效的关系
9
作者 翁洁玲 彭俊玲 +2 位作者 符珈 汤涛 张梅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19-1423,共5页
目的:探讨核磷蛋白(nucleophosmin,NPM、B23、NO38或NPM1)在鼻咽癌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增殖指数和患者个体化治疗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5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治... 目的:探讨核磷蛋白(nucleophosmin,NPM、B23、NO38或NPM1)在鼻咽癌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增殖指数和患者个体化治疗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5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治疗前活检蜡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NPM1和Ki67的表达,并结合相应临床病理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NPM1的表达水平与Ki6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45,P<0.01),与淋巴结分期呈负相关(N0,N1,N2和N3;r=-0.235,P<0.01),但与原发灶分期(T1,T2,T3和T4;r=0.006,P>0.05)和临床分期(r=-0.74,P>0.05)无相关性。NPM1表达水平与有淋巴结转移组治疗后淋巴结情况呈负相关(r=-0.196,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治疗后原发灶情况呈负相关(r=-0.349,P<0.05)。NPM1表达水平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NPM1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Ki6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NPM1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可能作为一个评估个体化治疗疗效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磷蛋白 鼻咽癌 免疫组织化学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TAG液相芯片技术用于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适用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元杰 汪威 +3 位作者 付莎 刘芳 郭婧 邵建永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42-1246,共5页
目的分析肺癌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突变,以Sanger测序法为参照,探讨x TAG液相芯片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的适用性。方法随机选择1 139例Ⅰ-Ⅳ期肺癌组织标本,提取DNA,分别采用x TAG液相芯片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 目的分析肺癌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突变,以Sanger测序法为参照,探讨x TAG液相芯片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的适用性。方法随机选择1 139例Ⅰ-Ⅳ期肺癌组织标本,提取DNA,分别采用x TAG液相芯片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评价x TAG液相芯片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液相芯片法:共1 134例患者获得基因突变检测结果,Sanger测序法:共1 105例患者获得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检测成功率分别为99.56%和97.01%。以Sanger测序法为参照,x TAG液相芯片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9.59%和94.54%,两种方法均检出少数样本存在双外显子突变。两种方法检测出的突变型别完全吻合。结论采用x TAG液相芯片法可有效检测肺癌EGFR基因突变,实现突变分型,且相对测序法更方便、高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EGFR突变 x TAG液相芯片 Sanger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N10A rs1263294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化疗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孔连广 彭俊玲 +5 位作者 郑祥珍 苏芳 魏宜胜 张啸 洪楚原 翁洁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SCN10A基因外显子区rs12632942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RC)患者化疗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OXLI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319例接受含... 目的:探讨SCN10A基因外显子区rs12632942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RC)患者化疗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OXLI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319例接受含奥沙利铂(OXL)化疗方案的CRC患者(均为中国中南地区汉族)血液标本,常规提取DNA、PCR扩增及分析SCN10A外显子多态位点rs12632942基因型,评估OXLIPN程度。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外显子多态rs12632942基因型与OXLIPN的相关性。结果:319例CRC患者rs12632942基因型:AA134例、AG156例、GG29例,rs12632942基因型频率符合哈温平衡(P>0.05)。rs12632942的AG+GG基因型与Ⅱ~Ⅳ度OXLIPN相关(P<0.01),是发生Ⅱ~Ⅳ度OXLI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44,95%CI=1.231~3.392,P<0.01)。结论:SCN10A基因外显子区rs12632942AG+GG基因型的CRC患者易感Ⅱ~Ⅳ度OXLI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奥沙利铂 SCN10A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外周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