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继续护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颜君 陈志群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继续护理教育现状。方法对 35 4名护师及以上职称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 9.9%护理人员未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78.8%认为最需要的课程是“护理技术新进展” ,80 .5 %认为工作忙是妨碍学习的主要因素 ;而在学...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继续护理教育现状。方法对 35 4名护师及以上职称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 9.9%护理人员未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78.8%认为最需要的课程是“护理技术新进展” ,80 .5 %认为工作忙是妨碍学习的主要因素 ;而在学习形式和时间方面 ,“院内学习班”和“18:30~ 2 1:0 0”最受欢迎。结论建议在继续教育的具体安排方面切实考虑到护理人员的需要和实际情况 ,以保证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护理 继续教育 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危重症患者输注白蛋白后血清白蛋白水平与28 d死亡率的相关性
2
作者 张柳攀 石晓彤 +3 位作者 李露兰 师瑞 安胜利 曾振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4-1081,共8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输注人血白蛋白后不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28 d死亡率的关系及其对90 d死亡率、液体出入量、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机械通气比例及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MIMIC IV数据库(2008~2019年)5918例在ICU内... 目的探讨危重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输注人血白蛋白后不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28 d死亡率的关系及其对90 d死亡率、液体出入量、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机械通气比例及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MIMIC IV数据库(2008~2019年)5918例在ICU内接受白蛋白治疗的AKI患者的资料,根据输注后72 h内血清白蛋白水平将其分为低白蛋白组(LA,<30 g/L)、中等白蛋白组(MA,30~35 g/L)和高白蛋白组(HA,>35 g/L)3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白蛋白水平与死亡率的关系。另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7年1月~2022年2月的110例脓毒症AKI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队列,通过生存分析和多因素校正验证结果。结果在MIMIC训练队列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白蛋白分组与危重症AKI患者28 d死亡率无相关性(P>0.05),但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提示白蛋白水平与28 d死亡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阈值效应:>36 g/L时风险升高)。次要终点分析显示,与LA组相比,HA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P<0.001),但ICU住院时间延长(P<0.001)。外部验证队列中,白蛋白水平≥30 g/L与28 d死亡率降低相关(P<0.05)。结论输注人血白蛋白以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与AKI危重患者28 d死亡率的关系存在队列依赖性,可能受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输注策略及统计方法等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危重症患者 白蛋白输注 血清白蛋白水平 28 d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所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开展现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官春燕 潘绍山 +23 位作者 胡德英 杨辉 刘义兰 宋慧娟 张文光 徐朝艳 李智英 李秀莉 刘东玲 蔡忠香 闫俊辉 张巧玲 宁晓东 周文娟 王峥嵘 王淼 王治英 吴松梅 金英爱 王莉 钱立芳 白洁 林静惠 祝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2-86,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开展现状,为护理人文关怀推广制定针对性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制定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开展现况调查表,通过问卷星平台对103所医院进行调查。结果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开...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开展现状,为护理人文关怀推广制定针对性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制定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开展现况调查表,通过问卷星平台对103所医院进行调查。结果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开展总均分为4.12±0.58,得分较低的为护理人文关怀组织管理、护理人文关怀知识培训及质量管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医院有护士参加全国人文护理师资培训、医院开展人文关怀护理试点病房、医院等级是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开展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我国三级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开展较好,还应加强组织护理人文关怀培训,着力开展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及完善护理人文关怀组织管理,同时加强二级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护理 人文关怀 师资培训 试点病房 专家共识 实践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被引量:74
4
作者 于滨生 郑召民 +5 位作者 庄新明 石通和 张旭华 梁春祥 韩国伟 陈柏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评价单纯更换切口敷料、术区持续引流和经皮蛛网膜下腔引流对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科实施脊柱手术2481例,术后44例出现脑脊液漏,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49.1岁。在切口愈合前应... 目的:评价单纯更换切口敷料、术区持续引流和经皮蛛网膜下腔引流对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科实施脊柱手术2481例,术后44例出现脑脊液漏,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49.1岁。在切口愈合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分别进行单纯更换切口敷料(A组,19例)、延长术区引流时间(B组,19例)、腰部经皮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C组,6例),对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A组中9例(47.4%)切口愈合,术后平均16.8d脑脊液漏消失,其中3例合并假性硬膜囊肿;10例(52.6%)治疗失败,其中4例1周内脑脊液漏出无减少趋势,3例行单纯硬膜修补,脑脊液漏于术后14d消失,1例行蛛网膜下腔引流后当日脑脊液漏消失,5例(26.3%)合并脊膜炎,经蛛网膜下腔引流和注入抗生素,脑脊液漏于置管当日消失,3d后治愈,1例(5.3%)合并切口感染。假性硬膜囊肿和切口感染者采用直接硬膜修补和经皮蛛网膜下腔引流均获得治愈,蛛网膜下腔引流后第1日脑脊液漏消失。B组脑脊液漏的消失及引流的平均时间为7.2d,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脊膜炎和切口感染。C组引流后平均1.8d脑脊液漏消失,平均引流时间为6.9d,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延长术区引流时间和经皮蛛网膜下腔引流是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单纯更换切口敷料效果较差、并发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并发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59例卒中危险因素20年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春岭 黄如训 +3 位作者 解龙昌 林健雯 朱良付 师晓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 分析卒中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为卒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资料 完整的3059例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如年龄、 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卒中家族史以及吸烟... 目的 分析卒中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为卒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资料 完整的3059例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如年龄、 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卒中家族史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性,并进 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 结果 3059例卒中患者中共有危险因素3286例次,依次为高血 压1645例次、吸烟622例次、酗酒357例次、冠心病272例次、糖尿病191例次、风湿性心脏病 105例次、卒中家族史94例次。 结论 高血压、吸烟与酗酒为卒中患者,尤其是老年男性的主 要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有助于卒中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危险因素 吸烟 高血压 患者 酗酒 回顾性分析 中共 理论依据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康复治疗技术岗位需求预测研究 被引量:65
6
作者 戴红 卓大宏 +5 位作者 卫波 梁万年 王亚东 尹宗杰 肖忠新 刘学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39-742,共4页
进行我国康复治疗技术岗位需求的预测,为制定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①采用文献检索法了解我们与国外康复治疗人员配置的差距。②用动态数列法和趋势分析法计算我国2005年和2010年的床位数,采用床位数/康复治疗师比... 进行我国康复治疗技术岗位需求的预测,为制定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①采用文献检索法了解我们与国外康复治疗人员配置的差距。②用动态数列法和趋势分析法计算我国2005年和2010年的床位数,采用床位数/康复治疗师比值法,预测2005年和2010年所需的康复治疗师人数。③专家咨询法:选取全国康复医学专家52名,收集各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师目前的人数和2005年、2010年治疗师配置情况的预测。据此计算2005年和2010年所需的康复治疗师人数;另参考广东省康复医学专家对未来10年我国各级医院康复治疗师配置和需求总量提出的预测意见。结果:①我国康复治疗师总数现在约为0.4/10万人口,北京市二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师存在较大人员缺口,社区康复治疗师配置尤为薄弱。②2005年需要康复治疗师43700—47000名,2010年需要康复治疗师68910-74000名;③广东部分专家的预测:2005年和2010年全国需要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为约1.5万人和3.5万人。结论:2005年我国需要康复治疗师的保守估计是1.5万人,乐观估计是4.5万人。2010年我国需要康复治疗师的人数保守估计是3.5万人,乐观估计是6.9万人。2005年PT∶OT=2.51∶1,2010年PT∶OT=2.4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技术 康复医学人才 岗位设置 人力资源配置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侧前方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近期疗效和围手术期并发症 被引量:23
7
作者 郑召民 章健 +6 位作者 刘辉 王建儒 陈凡 龙军 崔昊文 王华 李泽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0-417,共8页
目的:评估微创小切口侧前方腰椎间融合术(mini-open lateral-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a 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近期疗效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分析2016年4月~2017年5月应用La LIF治疗的63例(94个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 目的:评估微创小切口侧前方腰椎间融合术(mini-open lateral-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a 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近期疗效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分析2016年4月~2017年5月应用La LIF治疗的63例(94个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资料,男23例,女40例,年龄42~86岁(61±15岁)。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管狭窄症40例,腰椎滑脱症7例,成人退变性侧凸症8例。融合节段为单节段38例,双节段20例,3节段4例,4节段1例。L1/2 3例,L2/3 7例,L3/4 31例,L4/5 53例。不附加内固定即独立的(stand alone)La LIF共56例;同时行二期后路内固定术7例,其中2例非计划内后路手术(1例腰椎管狭窄症因术中终板损伤而行后路内固定术,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术后cage下沉及症状缓解不满意而二期在外院行后路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另5例退变性侧凸症行计划内后路减压或不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及X线片上手术节段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en height,FH)、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disc height,DH)和椎间孔面积(intervertebral foramen area,FA)。结果:63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0±1.2个月(4~8个月)。单节段平均手术时间81±1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0±10ml;双节段平均手术时间130±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0±12ml;3节段平均手术时间198±2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0±20ml;4节段手术时间220min,术中出血量300ml。术中出现静脉损伤1例,腹膜损伤1例,终板损伤2例(共3个节段)。术后1例出现切口红肿,对症治疗后缓解;4例出现一过性大腿前方疼痛或感觉异常,均在术后1个月内消失;1例出现下肢乏力,8周恢复正常。术后随访融合器下沉2例,融合器轻度移位8例。无病例因内置物失败、重要脏器损伤、术区感染等并发症而需行翻修手术。所有患者症状在随访过程中均逐渐改善,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FH、DH和FA较术前均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小切口La LIF作为一种微创腰椎融合术式,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不附加内固定的La LIF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前方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微创小切口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日粮中虾蛋白肽对幼龄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冯健 高玲 +3 位作者 刘永坚 田丽霞 刘栋辉 梁桂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用300尾(3 74±0 23)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作日粮中不同添加量虾蛋白肽(平均肽链长为3 61)对幼龄草鱼生长性能影响研究。实验分为4组,每组75尾鱼,每25尾鱼饲于0 25m3的水族箱中,每组设3个平行水族箱。试验1、2、3组日粮中... 用300尾(3 74±0 23)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作日粮中不同添加量虾蛋白肽(平均肽链长为3 61)对幼龄草鱼生长性能影响研究。实验分为4组,每组75尾鱼,每25尾鱼饲于0 25m3的水族箱中,每组设3个平行水族箱。试验1、2、3组日粮中分别添加w为0 25%虾蛋白肽+w为0 75%鱼粉、w为0 5%虾蛋白肽+w为0 5%鱼粉、w为1%虾蛋白肽,对照组添加w为1%鱼粉。试验期56d。结果表明:试验各组草鱼其特定生长率、蛋白保留效率、饲料系数和血浆中磷、镁含量与小肽总量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试验2、3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草鱼日粮中适宜的虾蛋白肽添加量为w为0 5%。草鱼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虾蛋白肽均可提高饲料表观消化率和蛋白消化率,增加血液循环中生物活性肽的含量,提高机体对日粮中氨基酸的利用率,从而增加体内氮沉积,减少肝胰脏和肠系膜脂肪储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营养生理 小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dU体外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冯善伟 姚晓黎 +3 位作者 李中 柳太云 黄文 张成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最佳标记时间、剂量。方法差速贴壁法对SD鼠MSCs进行体外传代培养;第6代细胞行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的表面抗原;以终浓度分别为5、10、15μmol/L的BrdU检测最佳标记剂... 目的探讨连续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最佳标记时间、剂量。方法差速贴壁法对SD鼠MSCs进行体外传代培养;第6代细胞行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的表面抗原;以终浓度分别为5、10、15μmol/L的BrdU检测最佳标记剂量;在细胞生长融合前72、48、36、24、12、3h加入BrdU,使终浓度为10μmol/L,并分别孵育至细胞融合,测定BrdU的标记率,找出最佳标记时间;免疫组化分析BrdU标记率。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标记的细胞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11b和CD45;终浓度为10μmol/L和孵育48hBrdU标记率均>98%,并且连续传5代均可检测到。结论传代后贴壁生长的梭形细胞为MSCs,终浓度为10μmol/L和孵育48hBrdU标记率均>98%,且可以连续检测到,提示BrdU标记可用于MSCs移植入体内后存活、生长和分化的动态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嘧啶核苷酸类 流式细胞术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分离 造血干细胞 骨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H_2O_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8
10
作者 唐小卿 聂亚雄 +1 位作者 冯鉴强 陈培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2-676,共5页
目的 探讨姜黄素 (curcumin ,Cur)对氧化应激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H2 O2 损伤PC12细胞为氧化应激损伤的模型 ,采用甲氮甲唑蓝 (3 [4 ,5 dimethylthia zol 2 yl] 2 ,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 目的 探讨姜黄素 (curcumin ,Cur)对氧化应激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H2 O2 损伤PC12细胞为氧化应激损伤的模型 ,采用甲氮甲唑蓝 (3 [4 ,5 dimethylthia zol 2 yl] 2 ,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 ,碘化丙啶 (Propidiumiodide,PI)染色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 ,FCM )检测细胞凋亡 ,罗丹明 12 3(Rho damine12 3,Rh12 3)染色FCM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mito chondrialpotentialmembrane ,△Ψm) ,双氢罗丹明 12 3(Dihy drohodamine12 3,DHR)染色FCM检测细胞内活性氧 (reac tiveoxygenspecies,ROS)的含量。 结果  2 0和 4 0 μmol·L-1Cur均可使 2 5~ 4 0 0 μmol·L-1H2 O2 作用 2 4h后对PC12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下降 ,可明显抑制 10 0和 2 0 0 μmo·L-1H2 O2 作用 2 4h后对PC1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和对PC12细胞△Ψm的降低作用 ,可明显降低 10 0和 2 0 0 μmol·L-1H2 O2 作用 12h后细胞内ROS的含量。结论 Cur对氧化应激损伤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ROS的含量 ,进而抑制△Ψm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氧化应激 PC12细胞 △Ψ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范围人肝癌变和热凝固导致组织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华江 邢达 +4 位作者 何博华 谷怀民 巫国勇 陈雪梅 鲁建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8-872,共5页
研究了人肝的癌变及热凝固导致其对710,730,750,770,790,810,830,850,870和890nm的钛宝石激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变化,实验采用双积分球测量系统以及反向倍增法获取肝组织的吸收和散射特性参数。结果表明人肝的癌变导致其吸收系数发生... 研究了人肝的癌变及热凝固导致其对710,730,750,770,790,810,830,850,870和890nm的钛宝石激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变化,实验采用双积分球测量系统以及反向倍增法获取肝组织的吸收和散射特性参数。结果表明人肝的癌变导致其吸收系数发生了显著的减小,其变化的最大值在850nm,其值为86.12%,而变化的最小值在750nm,其值为82.65%。正常人肝组织热凝固导致其吸收系数明显变化,其吸收系数的变化的最大值在710nm,其值为79.55%,而变化的最小值在790nm,其值为0.72%。人肝癌组织热凝固导致其吸收系数显著地增大,其变化的最大值在810nm,其值为78.69%,而变化的最小值在710nm,其值为38.16%。人肝的癌变导致了肝组织的散射系数发生了显著的增大,其变化的最大值在710nm,其值为158.37%,而变化的最小值在890nm,其值为136.03%。正常人肝组织热凝固导致其散射系数显著地增大,其变化的最大值在890nm,其值为632.92%,而变化的最小值在710nm,其值为587.40%。人肝癌组织热凝固导致其散射系数显著地增大,其变化的最大值在810nm,其值为384.25%,而变化的最小值在710nm,其值为330.86%。肝组织的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变化也随着激光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组织 吸收和散射特性 钛宝石激光 癌变 热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指导内镜套扎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斌 陈白莉 +1 位作者 吴晖 崔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适应症、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胃黏膜下肿瘤58例,均拟诊为上消化道间质瘤或平滑肌瘤。所有病变均采用标准橡皮圈或...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适应症、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胃黏膜下肿瘤58例,均拟诊为上消化道间质瘤或平滑肌瘤。所有病变均采用标准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法治疗,术后常规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并于术后两周复查胃镜。【结果】肿瘤直径0.5~4.0 cm,平均1.2(S=0.5)cm,病变位于食道26(44.8%)例,胃23(39.7%)例,十二指肠9(15.5%)例;位于固有肌层28(48.3%)例,黏膜肌层24(41.4%)例,黏膜下层6(10.3%)例。一次套扎成功53例(91.4%),失败5例(8.6%),其中4例为2周后复查发现病变残留,其直径>1.5 cm(1.5~4.0 cm)且位于固有肌层,1例因不能耐受手术中途放弃套扎。结果表明病变大小、层次及生长方式是套扎成功的决定因素。3例患者术后5天内出现一过性少量黑便,未经特殊处理症状消失,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直径<1.5 cm的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安全有效,可行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粘膜下肿瘤 套扎术 超声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贫血患病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林茂欢 林国垣 +2 位作者 刘品明 黄至斌 王景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8-672,692,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CHF)住院患者贫血患病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0年来符合入选条件的住院CHF患者相关资料,了解贫血(Hb<120 g/L)的患病率,比较贫血与非贫血患者的临床、生化特征及住院期间...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CHF)住院患者贫血患病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0年来符合入选条件的住院CHF患者相关资料,了解贫血(Hb<120 g/L)的患病率,比较贫血与非贫血患者的临床、生化特征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多因素Logistic分析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66例患者,平均年龄65(S=14)岁,平均Hb128(S=20)g/L。贫血患病率为32.58%。与非贫血患者相比,贫血的CHF患者多见于女性、年龄大、体质量低、合并高血压、基础病为冠心病,下肢水肿、肺水肿和胸腔积液更常见,eGFR、血浆白蛋白(ALB)低于非贫血组,而SCr、BUN、平均LVEF高于非贫血组,同时贫血组住院时间延长。贫血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9.7%vs 5.3%,P=0.03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OR=2.87,P<0.001)、年龄增加(每5岁,OR=1.09,P=0.02)、NYHA分级升高(OR=1.27,P=0.029)以及SCr升高(每10μmol/L,OR=1.08,P<0.001)是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F患者贫血的患病率较高,尤其在女性、高龄、心衰程度重以及肾功能下降患者,贫血增加CHF住院期间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 贫血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与宫颈妊娠的超声监测 被引量:65
14
作者 林美芳 谢红宁 +1 位作者 朱云晓 李丽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与宫颈妊娠的超声声像变化特征,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下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监测价值。方法:总结1995~2005年6月本院住院诊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和宫颈妊娠病例,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 目的:分析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与宫颈妊娠的超声声像变化特征,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下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监测价值。方法:总结1995~2005年6月本院住院诊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和宫颈妊娠病例,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特征,追踪其临床转归及手术、病理结果。结果: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9例,宫颈妊娠5例,均由临床手术病理证实,根据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学特征分为4型:I型为胚胎存活型(5例),II型为胚胎停育有孕囊型(2例),III型为类滋养细胞疾病型(4例),IV型为绒毛退变型(3例)。I型全宫切除3例,保守治疗2例,II型2例均行全宫切除;III型全宫切除1例,经腹宫颈切开取绒毛术1例,余2例保守治疗;IV型均为保守治疗。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下部异位妊娠能够提供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的超声分型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估计病程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齐铁伟 石忠松 +4 位作者 李雪松 黄正松 郭少雷 梁丰 杨李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Onyx胶在脑动静脉畸形(B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7年11月应用Onyx胶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BAVM患者28例,总结治疗结果、临床并发症及预后,评价Onyx胶在B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男1... 目的探讨Onyx胶在脑动静脉畸形(B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7年11月应用Onyx胶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BAVM患者28例,总结治疗结果、临床并发症及预后,评价Onyx胶在B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12~65岁,平均(35±12)岁。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12例,Ⅳ级6例,Ⅴ级2例。应用Onyx胶栓塞40次,共计76根血管,栓塞比例在30%~100%,平均74.6%,其中7例完全栓塞(25%),6例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Onyx胶栓塞BAVM具有操作简单、可控性强及栓塞效率高等优点,在BAVM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ONYX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对MPTP处理小鼠行为学及黑质区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朱蔚文 刘焯霖 +5 位作者 徐浩文 褚文政 叶钦勇 谢安木 陈玲 黎锦如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7-671,共5页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对MPTP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灵芝孢子油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方法C57BL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PTP组、灵芝孢子油+MPTP组。MPTP组皮下注射MPTP(30mg/kg×6d)及喂食生理盐水,灵芝孢子...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对MPTP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灵芝孢子油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方法C57BL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PTP组、灵芝孢子油+MPTP组。MPTP组皮下注射MPTP(30mg/kg×6d)及喂食生理盐水,灵芝孢子油+MPTP组在注射MPTP前2d开始鼻饲灵芝孢子油1.5g/kg·d,连续8d。2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Npc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blot法对中脑TH蛋白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1)爬杆实验中肢体出现刻板抖动行为的小鼠数目比例灵芝孢子油+MPTP组较MPTP组显著减少(12.5%vs68.7%)。(2)DA及其代谢物含量在两组间有差异,灵芝孢子油+MPTP组各项指标均高于MPTP组。(3)灵芝孢子油+MPTP组小鼠在SNpc的TH阳性细胞、中脑TH蛋白含量均较MPTP组明显增多。结论灵芝孢子油能明显改善MPTP小鼠模型行为学,增加纹状体DA及其代谢物含量,减少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伤,提示灵芝孢子油可能具有减缓PD病变进程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MPTP 动物模型 多巴胺 酪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导致肝细胞癌SYK基因失表达 被引量:12
17
作者 元云飞 汪建平 +5 位作者 李锦清 王莉 刘文姬 崔伯康 杨祖立 张昌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SYK(Spleentyrosinekinase,脾酪氨酸激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不表达的机制。方法: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检测SYK基因在肝癌细胞系(HepG2和Hep3B)... 目的:探讨SYK(Spleentyrosinekinase,脾酪氨酸激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不表达的机制。方法: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检测SYK基因在肝癌细胞系(HepG2和Hep3B)和34例肝细胞癌组织、癌旁非瘤组织中的表达和甲基化情况。结果:肝癌细胞系Hep3B表达SYKmRNA,而HepG2不表达SYKmRNA。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处理HepG2后,SYK重新表达。Hep3B细胞SYK甲基化阴性,HepG2细胞SYK甲基化阳性。34例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中,5例SYKmRNA表达阴性,SYK基因甲基化均阳性;29例SYKmRNA表达阳性,其中3例SYK甲基化阳性,其余26例SYK甲基化阴性。肿瘤组织SYK基因的甲基化率为23.5%(8/34),而瘤旁肝组织中为8.8%(3/34)。结论: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肝细胞癌SYKmRNA失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K 甲基化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FN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覃肇源 刘慰华 黄河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研究黄连素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黄连素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组、高糖+SB203580组、高糖+黄连素低剂量组、高... 目的研究黄连素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黄连素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组、高糖+SB203580组、高糖+黄连素低剂量组、高糖+黄连素高剂量组共6组,观察黄连素对高糖培养下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以及p38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高糖组相比,黄连素降低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抑制p38MAPK及其下游核转录因子CREB的磷酸化。结论黄连素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可能与其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FN的积聚,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外基质 纤维连接蛋白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上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19
作者 王凌华 陈冬 +2 位作者 王智崇 周世有 余克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5-417,共3页
目的观察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上(全)泪道阻塞的手术疗效。方法浚通泪道后,在“软泪道探针”的辅助下,从泪小点植入硅胶管,留置3—6个月后拔管。结果共治疗患者415例471眼,硅胶管平均留置3.4个月,拔管后平均随访15.1... 目的观察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上(全)泪道阻塞的手术疗效。方法浚通泪道后,在“软泪道探针”的辅助下,从泪小点植入硅胶管,留置3—6个月后拔管。结果共治疗患者415例471眼,硅胶管平均留置3.4个月,拔管后平均随访15.1个月,随访率为96.18%。共治愈349眼(77.04%),好转39眼(8.61%),失败65眼(14.35%),总有效率为85.65%。术后出现泪小点撕裂12眼(2.65%),硅胶管部分脱出8眼(1.77%),泪小管息肉3眼(0.66%),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损伤性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上(全)泪道阻塞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浚通术 硅胶管植入术 上泪道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o-2细胞模型——药物吸收研究的有效“工具” 被引量:38
20
作者 关溯 陈孝 黄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9-614,共6页
吸收过程是决定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 ,然而很多药物的吸收机制还不明确。Caco 2细胞模型是目前最好的体外吸收模型 ,在药物的吸收过程及吸收机制的研究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中药吸收研究方面 ,Caco 2细胞模型的应用成为目... 吸收过程是决定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 ,然而很多药物的吸收机制还不明确。Caco 2细胞模型是目前最好的体外吸收模型 ,在药物的吸收过程及吸收机制的研究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中药吸收研究方面 ,Caco 2细胞模型的应用成为目前的热点。另外 ,Caco 2细胞模型在药物代谢方面也有应用。因此 ,Caco 2细胞模型将成为药物吸收研究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加快新药筛选和开发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模型 药物吸收 吸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