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共价有机骨架的在线微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酚类化合物
1
作者 张成江 秦悦 +6 位作者 李玉凰 谭梦 雷佳红 蒋红 蒋欣庆 张艳飞 张浪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83-1690,共8页
该文建立了一种共价有机骨架(COF)在线微固相萃取(μ-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检测酚类化合物的方法。以1,3,5-苯三甲酰肼(Bth)和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Tp)为有机单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Bth-Tp COF材料,其结构和形貌表征表明材料... 该文建立了一种共价有机骨架(COF)在线微固相萃取(μ-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检测酚类化合物的方法。以1,3,5-苯三甲酰肼(Bth)和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Tp)为有机单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Bth-Tp COF材料,其结构和形貌表征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物化性能。将Bth-Tp作为微固相萃取吸附剂用于5种酚类的分离富集,通过单因素实验,系统考察了影响萃取性能的主要因素;与4种商业化材料相比,其萃取效果显著优于商用材料。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环境水样中5种酚类化合物进行检测。方法在0.50~20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检出限(S/N≥3)为0.10~2.00μg/L,饱和萃取容量为2.65~7.84μg。在3个浓度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2.5%~1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0%~7.0%。与传统的酚类化合物富集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骨架 在线微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酚类化合物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Transformer和迁移学习的声诊体质辨识研究
2
作者 门韶洋 陈绿洁 +3 位作者 黄晓梅 文晓冰 林传权 张洪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50-1757,共8页
目的中医体质证型的辨识,在中医“治未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湿热质及平和质的辨识多以问卷形式判定,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针对中医湿热质及平和质辨识问题,本文通过语音研究自动化体质辨识任务,为中医体质临床辨识提供辅助。方... 目的中医体质证型的辨识,在中医“治未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湿热质及平和质的辨识多以问卷形式判定,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针对中医湿热质及平和质辨识问题,本文通过语音研究自动化体质辨识任务,为中医体质临床辨识提供辅助。方法基于深度学习Transformer和迁移学习,设计一种纯粹注意力机制模型,用于中医声诊体质辨识。采集了34名受试者的700条语音,对语音数据预处理得到对应梅尔频谱图,并利用基于公共数据集预训练的Transformer模型来提升模型对音频分类的性能。结果实验结果准确率为83.3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92.16%,灵敏度为80.25%,特异性为87.03%,与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来构建的深度学习模型相比性能更佳。结论本文湿热质和平和质辨识模型Transformer取得了更优的辨识效果,表明其可提高中医声诊体质识别效率,能够推动体质辨识客观化和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声诊 体质辨识 深度学习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酶修饰植入式微电极对电化学传感性能的提升作用与应用研究
3
作者 阳瀚祺 黄爽 +10 位作者 刘静 刘爽杰 刘铮杰 陈家宜 高路康 黄新烁 姚传捷 徐兴元 张晓东 陈惠琄 谢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探究了三种纳米酶(Au_(24)Cd_(1),Au_(24)Er_(1),Au_(25))对银丝微电极(AgME)、金丝微电极(AuME)以及大脑皮层电图微电极(EcoGME)的修饰及检测方法。首先,本文成功将三种不同的纳米金属团簇材料修饰到三种电极的表面。电化学阻抗谱实验... 探究了三种纳米酶(Au_(24)Cd_(1),Au_(24)Er_(1),Au_(25))对银丝微电极(AgME)、金丝微电极(AuME)以及大脑皮层电图微电极(EcoGME)的修饰及检测方法。首先,本文成功将三种不同的纳米金属团簇材料修饰到三种电极的表面。电化学阻抗谱实验表明,纳米酶修饰后的电极在低频区域的交流阻抗显著降低。同时,研究了纳米酶修饰对不同电化学记录的影响。采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方波脉冲伏安法、常规脉冲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对纳米酶修饰的电极进行测试,探讨不同纳米酶材料、电极基材以及检测方法在神经信号采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能为神经科学研究等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传感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酶 植入式微电极 电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纳米粒子的功能化及生物分析应用
4
作者 李春荣 邹小勇 戴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共11页
硅纳米粒子作为一类新兴的荧光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研究方面有许多优势。近年来,开展功能化硅纳米粒子修饰在生物传感器、生化分析、荧光探针等方面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综述对硅纳米粒子的功能化修饰技术,及其在荧光检测、生物... 硅纳米粒子作为一类新兴的荧光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研究方面有许多优势。近年来,开展功能化硅纳米粒子修饰在生物传感器、生化分析、荧光探针等方面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综述对硅纳米粒子的功能化修饰技术,及其在荧光检测、生物传感、成像分析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对硅纳米粒子的功能化发展前景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纳米粒子 细胞成像 功能化修饰 生物传感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核酸检测实验课程设计——聚合酶链式反应及环介导等温扩增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5
作者 柳思扬 李勇科 +2 位作者 许宇智 潘逸航 戴宗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3-1450,共8页
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系统性科研思维,促进学生从课本走向临床检验实际应用场景,该实验课程将核酸检测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的完整检验流程引进实验教学。课程包括咽拭子采样及核酸提取,并基于临床检验广泛使用的聚合... 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系统性科研思维,促进学生从课本走向临床检验实际应用场景,该实验课程将核酸检测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的完整检验流程引进实验教学。课程包括咽拭子采样及核酸提取,并基于临床检验广泛使用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新型恒温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进行核酸扩增,最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以及琼脂糖电泳技术对产物进行表征及数据处理。通过全流程实验步骤,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并了解核酸扩增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在实验课中创新性安排小型学术研讨,讨论并比较两种扩增方法的技术优势、限制及适用场景,将科研前沿与临床检验融会贯通;通过介绍核酸检测领域学术泰斗的科研经历,引发学生忆苦思甜、艰苦奋斗的思想,将思政元素引入实验教学中。基于所设计的核酸检测综合性实验,有望巩固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科研及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 核酸扩增 新冠检测 实验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在膝关节植入物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邵佳升 宋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1-870,共10页
膝关节植入物常被用来替换膝关节受损组织,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和关节内正常的应力分布。有限元分析(FEA)可利用有限的、相互连接的单元对膝关节植入物植入后的膝关节应力进行精准、快捷的计算,直观的展现植入物植入后的膝关节应力分... 膝关节植入物常被用来替换膝关节受损组织,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和关节内正常的应力分布。有限元分析(FEA)可利用有限的、相互连接的单元对膝关节植入物植入后的膝关节应力进行精准、快捷的计算,直观的展现植入物植入后的膝关节应力分布情况。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调研FEA在膝关节植入物生物力学研究中应用的相关文献,以人工膝关节、人工半月板和前交叉韧带移植物为主体,阐述了通过FEA分析植入物在不同材料结构设置和植入条件下对术后膝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该领域现存的技术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人工膝关节 人工半月板 前交叉韧带移植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调控下肢血流及壁面切应力因子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吴自在安 胡骏 杜健航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7-377,共1页
下肢动脉疾病(LEAD)具有发病率高危害大的特点,如何有效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其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源自本课题组实验室的现代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高效的无创辅助循环技术,获国际临床指南推荐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最近临床观察... 下肢动脉疾病(LEAD)具有发病率高危害大的特点,如何有效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其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源自本课题组实验室的现代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高效的无创辅助循环技术,获国际临床指南推荐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最近临床观察显示EECP在LEAD疾病的管理中具有巨大潜力,但相关机制尚不清晰。目的开展首个前瞻性研究,深入探索EECP及不同作用模式所诱导的下肢股动脉血流及WSS相关应力因子的变化机制。方法入组12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基于超声多普勒的非介入技术测量EECP干预中下肢股总动脉(CFA)及股浅动脉(SFA)的血流变化。通过磁共振技术获得股动脉分叉的血管影像并进行几何重构。进而建立三维个体特异性的流体动力学(CFD)模型进行WSS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因子求解。通过网格独立性分析得到最优求解网格方案。结果EECP显著促进了CFA及SFA的顺行与逆行血流,但心率保持不变。相对于基线状态,反搏压为10、20、30、40 k Pa的EECP作用分别增加32.41%、121.30%、178.24%、214.81%的周期平均切应力(TAWSS),而粒子相对滞留时间(RRT)分别下降24.53%、61.01%、69.81%、77.99%。当反搏压不低于30k Pa时,低WSS水平区域比例接近于0。结论EECP是一种高效、无创及安全的下肢血流及WSS调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流 下肢动脉疾病 动脉分叉 反搏 临床指南 超声多普勒 壁面切应力 磁共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基于蚁群算法结合连通支配集的路由协议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娜 李丹 刘晓樑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22-3827,共6页
针对蚁群优化(ACO)在无线自组织网络应用的缺点,如搜寻和维护路由信息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开销和能量,在ACO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连通支配集的混合路由协议。该协议将网络中的连通支配集(CDS)作为集群节点的辅助结构,从前进蚂蚁... 针对蚁群优化(ACO)在无线自组织网络应用的缺点,如搜寻和维护路由信息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开销和能量,在ACO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连通支配集的混合路由协议。该协议将网络中的连通支配集(CDS)作为集群节点的辅助结构,从前进蚂蚁中获取网络的状态信息,这些信息仅可以通过每个集群头进行广播,从而减少传输蚂蚁数据包所需的开销。为了增加网络的效率,采用伪随机比例选择策略对后向蚂蚁从源节点到目的地节点间的最优路径进行评估。NS-2网络仿真器实验结果表明,与自组织按需距离向量(AODV)路由协议和蚁群优化路由协议相比,提出的路由协议在数据包传输率、网络总体吞吐量和平均端到端延迟等方面均有明显改进。此外,提出的路由协议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少,适合节点连接程度比较高的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优化算法 连通支配集 无线自组织网络 网络仿真器 路由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纹理特征分析鉴别诊断表现为肺部亚实性结节的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 被引量:29
9
作者 金志发 陈相猛 +4 位作者 冯宝 陈业航 李青 李荣岗 龙晚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评估CT纹理特征术前鉴别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的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腺癌(IA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胸部CT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IA或IAC的100例患者,包括43例MIA和57例IAC。选择4个CT主观征象(密度、大小、分叶... 目的评估CT纹理特征术前鉴别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的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腺癌(IA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胸部CT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IA或IAC的100例患者,包括43例MIA和57例IAC。选择4个CT主观征象(密度、大小、分叶、形态)构建诊断MIA与IAC的CT主观征象模型。提取896个CT纹理特征,并构建CT纹理特征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纹理特征模型、CT主观征象模型鉴别诊断MIA和IAC的效能。结果 CT主观征象中,亚实性结节的密度和大小的一致性非常好,选择密度征象[优势比=8.177,95%CI(1.142,58.575)]为CT主观征象模型的独立预测因子;于896个纹理特征中,选择4个纹理特征构建模型。训练集中纹理特征模型诊断MIA与IAC的敏感度为0.85(33/39),特异度为0.90(28/31),AUC为0.94[95%CI(0.88,0.99)];验证集中纹理特征模型的敏感度为0.89(16/18),特异度为1.00(12/12),AUC为0.97[95%CI(0.92,1.00)]。结论 CT纹理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鉴别诊断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的MIA和IAC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纹理分析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MRF能量和模糊速度的乳腺癌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冯宝 陈业航 +3 位作者 刘壮盛 李智 宋嵘 龙晚生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8-1199,共12页
乳腺癌灶的精确分割是乳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重要前提.在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图像中,乳腺癌灶具有对比度低、边界模糊及亮度不均匀等特点,传统的活动轮廓模型方... 乳腺癌灶的精确分割是乳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重要前提.在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图像中,乳腺癌灶具有对比度低、边界模糊及亮度不均匀等特点,传统的活动轮廓模型方法很难取得准确的分割结果.本文提出一种结合马尔科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MRF)能量和模糊速度函数的活动轮廓模型的半自动分割方法来完成乳腺癌灶的分割,相对于专业医生的手动分割,本文方法具有速度快、可重复性高和分割结果相对客观等优点.首先,计算乳腺DCE-MRI图像的MRF能量,以增强目标区域与周围背景的差异.其次,在能量图中计算每个像素点的后验概率,建立基于后验概率驱动的活动轮廓模型区域项.最后,结合Gabor纹理特征、DCE-MRI时域特征和灰度特征构建模糊速度函数,将其引入到活动轮廓模型中作为边缘检测项.在乳腺癌灶边界处,该速度函数趋向于零,活动轮廓曲线停止演变,完成对乳腺癌灶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助于乳腺癌灶在DCE-MRI图像中的准确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马尔科夫随机场能量 活动轮廓模型 模糊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玉环 尹游兵 +2 位作者 侯江涛 夏军 张贺晔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301,共9页
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获得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无创性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检查方式,且已被证实可准确地诊断和排除引起血流功能异常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创CT-FFR可以呈现... 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获得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无创性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检查方式,且已被证实可准确地诊断和排除引起血流功能异常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创CT-FFR可以呈现整个冠状动脉血管树血流储备分数(FFR)的计算结果,更具有临床使用价值。本文将阐述有创FFR与无创CT-FFR原理、无创CT-FFR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流程、CT-FFR结果解读及影响CT-FFR的主要因素,以期协助临床医生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无创FFR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FFR) CT血管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T-FFR)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状态多阶段任务系统的可靠度理论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尧 孙志礼 +1 位作者 周杰 王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9-695,共7页
多状态多阶段任务系统常见于关键性系统,其可靠性要求较高而其可靠度计算又相对困难.为实现该类系统可靠度的精准预测,研究了部件劣化符合马尔科夫过程的多状态多阶段任务系统的可靠度理论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工作效率与需求的关系对该... 多状态多阶段任务系统常见于关键性系统,其可靠性要求较高而其可靠度计算又相对困难.为实现该类系统可靠度的精准预测,研究了部件劣化符合马尔科夫过程的多状态多阶段任务系统的可靠度理论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工作效率与需求的关系对该类系统可靠度进行了界定.其次,依据条件概率理论,建立了多阶段任务系统任务成功完成的概率公式.基于此,根据部件劣化的马尔科夫性及部件状态的跨阶段依赖性,推导了多状态多阶段任务系统的可靠度理论计算方法,并提出一种快速穷举部件状态组合的方法用于提高该计算方法的计算效率.最后,通过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比,验证了推导的可靠度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与计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科夫过程 多状态多阶段任务系统 条件概率 系统可靠度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稀疏贝叶斯逻辑回归的P300信号通道自动选择算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宝 张绍荣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45-1251,共7页
为了提高脑机接口中P300脑电信号的分类准确率和计算速度,提出一种组稀疏贝叶斯逻辑回归的P300脑电信号通道自动选择算法.该算法首先在贝叶斯框架下建立P300脑电信号的解码模型,其次提出先验的组自动相关确定(GARD)方法构建组稀疏约束下... 为了提高脑机接口中P300脑电信号的分类准确率和计算速度,提出一种组稀疏贝叶斯逻辑回归的P300脑电信号通道自动选择算法.该算法首先在贝叶斯框架下建立P300脑电信号的解码模型,其次提出先验的组自动相关确定(GARD)方法构建组稀疏约束下的P300脑电通道权重系数,最后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来求解超参数并选出P300脑电通道最优子集,避免了大量的交叉验证过程.所提方法在BCI竞赛数据和自采集数据上进行了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能够自动选择P300脑电通道子集,提高了P300特征分类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相关确定 组稀疏贝叶斯 通道选择 P300 脑机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动轮廓模型和影像组学的乳腺癌LVI状态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宝 李昌林 +1 位作者 李智 刘壮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针对乳腺癌患者术前LVI状态预测问题,提出了活动轮廓模型和影像组学相结合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后验概率和模糊速度函数的活动轮廓模型方法来完成乳腺癌DCE-MRI图像分割.通过在小波域下构建基于后验概率的活动轮廓模... 针对乳腺癌患者术前LVI状态预测问题,提出了活动轮廓模型和影像组学相结合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后验概率和模糊速度函数的活动轮廓模型方法来完成乳腺癌DCE-MRI图像分割.通过在小波域下构建基于后验概率的活动轮廓模型的区域项,同时利用模糊速度函数构建活动轮廓模型的边界项,可以提高乳腺癌病灶分割的准确性.其次,提取形态、灰度、纹理等图像特征,利用集成分类器随机森林方法构造LVI状态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对乳腺癌患者LVI状态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E-MRI 乳腺癌 活动轮廓模型 影像组学 图像分割 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糖基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成像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穆相君 冯青月 +2 位作者 李梅金 易长青 付凤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25-2132,共8页
设计、合成了3种水溶性糖基金属铱配合物[(dfppy)_(2)Ir(bpy-sugar)]Cl(1)、[(tpy-COOH)_(2)Ir(bpy-sugar)]Cl(2)和[(mpbq)_(2)Ir(bpysugar)]Cl(3)(dfppy=2-(2,4-二氟苯基)吡啶,tpy-COOH=4-(2’-吡啶基)苯甲酸,mpbq=2-甲基-3-苯基苯并[g... 设计、合成了3种水溶性糖基金属铱配合物[(dfppy)_(2)Ir(bpy-sugar)]Cl(1)、[(tpy-COOH)_(2)Ir(bpy-sugar)]Cl(2)和[(mpbq)_(2)Ir(bpysugar)]Cl(3)(dfppy=2-(2,4-二氟苯基)吡啶,tpy-COOH=4-(2’-吡啶基)苯甲酸,mpbq=2-甲基-3-苯基苯并[g]喹喔啉,bpy-sugar=4,4’-二(1-硫代-β-D-葡萄糖甲基)-2,2’-联吡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光物理性质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通过辅助配体的调控,可以实现配合物从黄色到近红外的不同波长发光。配合物1和2在水溶液中表现出黄色发光,发射波长分别为546和584 nm,配合物3在水和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液(39∶1,V/V)中表现出近红外发光,发射波长为780 nm。配合物1和2具有相对较高的量子产率(16.9%和3.1%)和较长的发光寿命(0.22和0.10μs)。在配体上修饰不同的基团可以增大配合物的细胞穿透性和水溶性,实现配合物在细胞内的成像分析。从细胞成像结果可以看出,金属铱配合物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且与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染色的细胞核部分有所重合,说明进入到了细胞核。同时配合物的发光情况良好,说明在细胞所在的生物环境中,这种配合物仍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铱配合物 光致发光 成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编码器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睡眠呼吸暂停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覃恒基 刘官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2-431,共10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容易引发心血管并发症。作为睡眠呼吸暂停诊断的金标准,多导睡眠仪的检测费用昂贵且影响患者睡眠质量。鉴于心肺高度耦合,心电信号已被广泛应用于睡眠呼吸暂停检测中。然而,大多数基于心电信号的研究专注于人工特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容易引发心血管并发症。作为睡眠呼吸暂停诊断的金标准,多导睡眠仪的检测费用昂贵且影响患者睡眠质量。鉴于心肺高度耦合,心电信号已被广泛应用于睡眠呼吸暂停检测中。然而,大多数基于心电信号的研究专注于人工特征的设计,依赖于专家先验知识。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能够减少特征提取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提出一种基于自编码器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睡眠呼吸暂停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栈式稀疏自编码器,直接从RR间期序列中进行半监督特征学习,先在预训练阶段进行无监督学习,随后在微调阶段引入标签进行有监督学习。然后,构建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分别结合隐马尔可夫模型之后,组成决策融合分类器,隐马尔可夫模型引入片段之间的时间依赖性,决策融合可整合不同分类器之间的优势。基于PhysioNet的apnea-ECG数据库70例整夜睡眠数据,实验结果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片段识别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7%、88.9%和82.1%,个体识别准确率达到100%。基于自编码器的特征提取方法相较于特征工程,能够降低先验知识限制,使特征提取过程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此外,决策融合分类器相较于单一分类器,不仅可提升片段识别准确率,而且能缓解识别结果中敏感性和特异性之间的不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心电信号 自编码器 隐马尔科夫模型 决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PGA/HEMA/PEG聚合物晶胶支架修复兔眼眶骨折缺损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熊柯 刘春桃 +2 位作者 吴钊英 张伟 张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1-1433,共13页
目的近年来,眶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其治疗关键旨在修复缺损的眶骨,聚(γ-谷氨酸)/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γ-PGA/HEMA/PEG)聚合物晶胶是一种具有互连多孔结构的新型支架材料,研究旨在检验其在眼眶骨折缺损修复中的骨修复效... 目的近年来,眶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其治疗关键旨在修复缺损的眶骨,聚(γ-谷氨酸)/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γ-PGA/HEMA/PEG)聚合物晶胶是一种具有互连多孔结构的新型支架材料,研究旨在检验其在眼眶骨折缺损修复中的骨修复效果。方法采用低温凝胶技术制备了γ-PGA/HEMA/PEG聚合物晶胶。制备了兔的眼眶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支架材料的不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聚合物晶胶组(Gel组)、矿化聚合物晶胶组(M-gel组)。植入后8周和16周标本取材进行大体观察,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其血管生成和成骨效果。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支架材料能有效促进眶骨缺损的修复,缺损区被骨组织完全替代。组织学结果表明,支架材料可以增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PN)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的表达,这表明支架材料植入后血管生成和成骨能力增强。结论矿化聚合物晶胶是一种良好的眼眶骨折缺损修复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 眶骨骨折 聚合物晶胶 矿化 成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二维心脏超声图像分割模型在小规模数据集上的性能评估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天予 宋亮 +1 位作者 高智凡 张贺晔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198,共8页
目的:评估一种心脏超声分割算法:密集金字塔和深度监督神经网络(DPS-Net),在小规模数据集上的分割性能。方法:利用两个小规模心脏超声数据集,用于多结构超声分割的心脏超声采集(CAMUS)和HMC-QU数据集,在数据量和模型不同的情况下分别对D... 目的:评估一种心脏超声分割算法:密集金字塔和深度监督神经网络(DPS-Net),在小规模数据集上的分割性能。方法:利用两个小规模心脏超声数据集,用于多结构超声分割的心脏超声采集(CAMUS)和HMC-QU数据集,在数据量和模型不同的情况下分别对DPS-Net进行对比实验。结果:DPS-Net在两个数据集上的性能随病例数的减少并未显著降低(在CAMUS中Dice系数由0.951下降到0.935),且其分割能力超过两种经典算法,取得了更好的分割结果。结论:DPS-Net在小规模数据集上也能很好地完成心脏超声分割任务,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心脏超声 医学图像分割 小规模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任务多注意力残差收缩卷积神经网络的可穿戴睡眠呼吸暂停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奇 魏克铭 刘官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0-662,共13页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障碍疾病,常伴随着多种并发症,严重困扰着人类健康。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容积血流脉搏波(PPG)的SAS检测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具有低成本、低负荷、穿戴方便等优点。针对可穿戴PPG信号干扰更大的问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障碍疾病,常伴随着多种并发症,严重困扰着人类健康。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容积血流脉搏波(PPG)的SAS检测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具有低成本、低负荷、穿戴方便等优点。针对可穿戴PPG信号干扰更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多任务多注意力残差收缩卷积神经网络的睡眠呼吸暂停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智能手环设备,收集了92例手腕部的PPG睡眠数据;其次,设计了一种残差多注意力机制卷积模块,高效地融合了网络在时间域与通道域的双重重要特征;然后,引入残差收缩卷积模块来抑制信号噪声以及网络的冗余特征。以这两种模块的结合构建了用于特征提取的骨干网络。结果表明,片段检测的准确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分别达到了81.82%,70.27%以及85.81%;个体检测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达到了95.65%,88.89%以及97.30%。所提出的模型具有优异的检测性能,有望嵌入到可穿戴设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可穿戴设备 容积血流脉搏波 卷积神经网络 多任务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长效抑菌缓释剂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伟才 易丹 +2 位作者 李淑钰 张利萍 蒋庆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57-461,共5页
通过测定多种牙膏常用的抑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发现西吡氯铵(CPC)和氯己定对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MIC均低于1 mg/L。利用三乙酰基-β-环糊精(TA-CD)和乙基纤维素(EC)对CPC进行包裹,喷雾干燥制样,... 通过测定多种牙膏常用的抑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发现西吡氯铵(CPC)和氯己定对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MIC均低于1 mg/L。利用三乙酰基-β-环糊精(TA-CD)和乙基纤维素(EC)对CPC进行包裹,喷雾干燥制样,得到的载药颗粒具有明显的"暴释"现象,加入硬脂酸(SA)后,载药颗粒表现出更好的缓释效果。另外,在载药颗粒中添加一定量的聚乙烯醇(PVA),可以明显提升载药颗粒刷牙后在口腔的附着率,当PVA的质量分数为20%时,载药颗粒的附着率最高,达到19.1%。利用混合菌生物膜对DLP-7载药颗粒和CPC进行抑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延长,载药颗粒抑菌率不断增加,4 h后其抑菌率要明显高于CPC对于生物膜的抑菌率,即DLP-7载药颗粒体现出长效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抑菌 喷雾干燥 缓释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