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Portal技术实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校内网络资源共享 被引量:4
1
作者 道焰 曹熙斌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3-86,共4页
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许多学校的网络教育学院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学校,从办公行政、网络连接到网络教学平台以及资源建设都相对独立,这样势必使得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与学校内开展的网络教学的教学资源无法共享,造成资源... 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许多学校的网络教育学院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学校,从办公行政、网络连接到网络教学平台以及资源建设都相对独立,这样势必使得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与学校内开展的网络教学的教学资源无法共享,造成资源建设的重复、浪费,同时学校内部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也无法让远程教育的学生共享。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ortal技术的资源共享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共享 PORTAL 学习管理平台 学习内容管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与教育关系新论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竹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26-32,共7页
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是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技术曾经对教育变革产生过革命性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教育应该围着技术转。包容性思考是整合"以技术为中心"还是"以教育为中心"这两... 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是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技术曾经对教育变革产生过革命性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教育应该围着技术转。包容性思考是整合"以技术为中心"还是"以教育为中心"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有效方法。技术分为革命性技术与过渡性技术两大类,未来的革命性技术是能进入普通家庭的多向视频会议系统和移动视频终端技术。在技术与教育之间应该寻找一个平衡点和结合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应该从以前的资助项目,向今后的资助人的方向转变。教育技术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应该既是新技术的引领者和推广者,同时还应是技术的反思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与教育 教育变革 技术决定论 视频会议系统 包容性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落,还是兴盛?——关于教育技术学科前景的争鸣与反思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竹立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4,共10页
教育技术领域前景广阔、越来越好,但教育技术学科和专业前景堪忧,路越走越窄的问题已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学科专业"衰落"的原因可概括为传统职能日益削弱、学科转型尚未成功。学科转型不成功的原因与学科定位不清、不准有很大... 教育技术领域前景广阔、越来越好,但教育技术学科和专业前景堪忧,路越走越窄的问题已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学科专业"衰落"的原因可概括为传统职能日益削弱、学科转型尚未成功。学科转型不成功的原因与学科定位不清、不准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学科定位的错误,导致学科的研究范式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脱离实际等严重问题。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既不是教育,也不是技术,而应该是教育与技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育与技术互动中的问题。教育技术人的使命就在于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并为广大教师作出示范。教育技术学不应该归为教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而应该成为教育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教育技术的主流研究范式不应该是系统科学方法,而应该是更接地气的质的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应该创立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与课程体系;应该吸收各方面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市场需求,分层培养各类教育技术人才,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学科定位 系统科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是如何协作探究的——大学通识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叙事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吴薇 王竹立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81,共13页
本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中山大学通识课程"现代学习理论与技术"中的小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参与式研究。在对四个学生小组的深入观察、调查、访谈与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常见困难与问题,... 本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中山大学通识课程"现代学习理论与技术"中的小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参与式研究。在对四个学生小组的深入观察、调查、访谈与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常见困难与问题,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选题和定题时面临困难,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协作,研究缺乏深度等;继而,研究对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如传统学习方式、社团活动、课外阅读量、课程性质、小组构成、课程设计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加强教师指导、抓住选题和定题的关键阶段和改善课程各项设计等建议。希望本研究对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 教育叙事 质的研究 大学通识课 合作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是如何改变教育的?——兼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78
5
作者 王竹立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1,共7页
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技术的进步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不仅能改变教育应该培养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的人这个总体目标,还能改变如何培养人这个教育所需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技术进步都能对... 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技术的进步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不仅能改变教育应该培养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的人这个总体目标,还能改变如何培养人这个教育所需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技术进步都能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只有革命性技术才能产生这样的影响,对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应采取理性态度。人工智能是有史以来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必将对教育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培养具有全新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的创新型人才,是智能时代教育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与技术关系 教育本质 软知识 创新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 被引量:486
6
作者 王竹立 李小玉 林津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5年第4期14-21,共8页
以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在于:过度强调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引入课堂,却偏偏把互联网拒于学校与课堂的大门之外;过度强调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却忽视了网络时代知识与学习已发生质的变化这一基本事实。以智能手机为标志... 以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在于:过度强调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引入课堂,却偏偏把互联网拒于学校与课堂的大门之外;过度强调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却忽视了网络时代知识与学习已发生质的变化这一基本事实。以智能手机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正对课堂教学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互联网+"教育将颠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互联网进课堂、生活实践进课堂、创新教育进课堂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课堂模式,将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智能手机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关联主义和新建构主义将成为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主要指导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互联网+ 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 新建构主义 创客教育 翻转课堂 微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馆用户网络自主培训系统构建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潘燕桃 道焰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58,50,共9页
为研发一个能够满足图书馆用户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网络自主培训需求的图书馆用户培训系统,在对国内外图书馆用户培训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既强调自主学习又提升信息素质、既适应不同类型又满足个性需求、既创设... 为研发一个能够满足图书馆用户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网络自主培训需求的图书馆用户培训系统,在对国内外图书馆用户培训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既强调自主学习又提升信息素质、既适应不同类型又满足个性需求、既创设多种情景又注重模拟实践的设计理念,运用信息推送与信息聚合的设计策略,采取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的利用和信息资源导航的内容架构策略,创设具有学习功能、实操功能、互动功能和交流功能的模块设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用户网络自主培训系统 图书馆用户培训 信息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的创新 被引量:95
8
作者 王竹立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4年第2期3-12,共10页
网络时代人们通过三种模式进行学习:学校教育、网络教育和网络学习。我国教育信息化历来把重心放在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上,造成了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天花板困局","电子书包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教育信息化的... 网络时代人们通过三种模式进行学习:学校教育、网络教育和网络学习。我国教育信息化历来把重心放在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上,造成了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天花板困局","电子书包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应该在网络教育而不在学校课堂;网络教育不能照搬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而必须另辟蹊径;网络学习可能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网络教育 电子书包 学校教育 网络学习 MO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教育资源为什么存在“数字废墟”——中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之难点剖析 被引量:58
9
作者 王竹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46-53,共8页
所谓"数字废墟"现象,是指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低、使用效果不佳的状况。目前我国网络资源建设的模式,既无计划,也不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地区和学校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导致资源分布极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现... 所谓"数字废墟"现象,是指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低、使用效果不佳的状况。目前我国网络资源建设的模式,既无计划,也不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地区和学校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导致资源分布极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从教育本身来说,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的深层原因,一是我国大部分教学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需要学生过多地使用网络和数字资源;二是网络信息太多且信息更新快,导致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快速转移。因此,需要国家和省一级教育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围绕核心性课程,建设少而精的配套教育资源。网络时代应大力建设适合网络尤其是手机播放的微课或微视频,建设适合个性化个别化教学需求的教学资源,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育资源 微视频 精品课程 碎片化 资源建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视野中的可汗学院课程评价及其启示 被引量:78
10
作者 马明山 乔丹丹 汪向征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3-98,共6页
可汗学院是当前视频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产品之一。该研究从公众评论的视角,对网易公开课中的可汗学院的视频课程的评价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以寻求其在国内公众中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给国内视频资源建设与应用提供借鉴。研... 可汗学院是当前视频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产品之一。该研究从公众评论的视角,对网易公开课中的可汗学院的视频课程的评价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以寻求其在国内公众中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给国内视频资源建设与应用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公众尤其是学生群体是可汗学院课程的主要受众,但现有课程的受关注度与世界名校公开课仍有较大差距;在现有的各类课程中,实用性强的课程获得的关注度高,并更倾向于受到东部地区公众的关注;在采样的评论中,对课程传播的关注几乎与课程内容相当。总体而言,评论中较多的反映公众对可汗学院课程的价值认可,同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翻译、下载和视频质量问题,尤其是翻译和下载问题,在评论中占有较大比重,成为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汗学院 视频公开课 翻转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 被引量:240
11
作者 王竹立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4年第5期34-40,共7页
当前,微课研究正在陷入两个误区:一方面对微课的定义陷入繁琐论证之中,二是试图用微课改变学校内的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是为在线学习而生的,是一种在线学习资源,应对现有的网络视频资源进行"微课化"改造。教育变革可能不是通... 当前,微课研究正在陷入两个误区:一方面对微课的定义陷入繁琐论证之中,二是试图用微课改变学校内的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是为在线学习而生的,是一种在线学习资源,应对现有的网络视频资源进行"微课化"改造。教育变革可能不是通过改造课堂而实现的,而必须通过发展网络教育与在线学习才能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课堂教学模式 网络教育 在线学习 零存整取学习策略 O2O 混合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 被引量:351
12
作者 王竹立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1年第2期11-18,共8页
针对网络时代学习面临的挑战,首次提出了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括为两大挑战、一种学习策略、七个关键词和一种思维方法,并介绍了相关案例。接着从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新建构主义和知识管理的关系、教师的任务... 针对网络时代学习面临的挑战,首次提出了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括为两大挑战、一种学习策略、七个关键词和一种思维方法,并介绍了相关案例。接着从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新建构主义和知识管理的关系、教师的任务以及该理论的意义和局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网络学习 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 包容性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互联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及应对之策——从零存整取到“互联网+”课堂 被引量:215
13
作者 王竹立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6年第4期9-16,共8页
碎片化学习包括狭义与广义两种内涵,学习的碎片化由知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和建构主义学习方式等因素共同形成。碎片化学习有利有弊,解决的办法有复原和重构两种。零存整取是应对碎片化学习挑战的基本原则与普遍规律,可以体现在个人层... 碎片化学习包括狭义与广义两种内涵,学习的碎片化由知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和建构主义学习方式等因素共同形成。碎片化学习有利有弊,解决的办法有复原和重构两种。零存整取是应对碎片化学习挑战的基本原则与普遍规律,可以体现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团队层面和技术层面上。碎片化学习与学科导向的系统学习应向个人导向的系统学习靠拢,以建立更适合问题解决与创新的个性化知识体系。"互联网+"课堂模式有助于整合学校内的系统学习与碎片化学习。未来个人导向的系统学习将取代学科导向的系统学习,成为主流学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学习 零存整取 “互联网+”课堂 翻转学习 创客式学习 碎片化学习 零存整取 “互联网+”课堂 翻转学习 创客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时代的知识观与学习观新论 被引量:80
14
作者 王竹立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7年第3期3-10,共8页
知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软知识,一种是硬知识。对于软知识,目前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区别软知识和硬知识最主要的指标是知识的稳定性。稳定性又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结构的稳定性,二是内容的稳定性,三是价值的稳定性。由于网络与信息技术... 知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软知识,一种是硬知识。对于软知识,目前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区别软知识和硬知识最主要的指标是知识的稳定性。稳定性又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结构的稳定性,二是内容的稳定性,三是价值的稳定性。由于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软知识大量涌现。在迈向智能时代的今天,什么是软知识、如何看待软知识、软知识与碎片化知识的异同、学习软知识需要哪些新理念、新策略以及认识软知识有何现实意义等问题,对"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学习者而言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知识 碎片化学习 关联主义 新建构主义 智能时代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创新实践 被引量:109
15
作者 王竹立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2年第6期3-10,共8页
新建构主义是适用于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的理论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实现知识创新。网络时代的学习是一个零存整取、不断重构的过程,创新比继承更重要。今天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应该由金字塔形向蜘蛛网形转变。随着信... 新建构主义是适用于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的理论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实现知识创新。网络时代的学习是一个零存整取、不断重构的过程,创新比继承更重要。今天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应该由金字塔形向蜘蛛网形转变。随着信息超载与知识碎片化趋势的日益加剧,新建构主义的适用范围也在日益扩大。通过从理论产生的背景与过程、理论的基本框架、理论的创新实践及理论适用范围与定位等四个方面,对新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构主义 网络时代 学习理论 零存整取学习策略 知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存整取:网络时代的学习策略 被引量:90
16
作者 王竹立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3年第3期37-43,共7页
为了应对网络时代知识碎片化的挑战,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其实质就是通过不断地改写、使碎片化的知识逐渐整合起来,并与个人原有的知识体系实现对接,从而达到化零为整的目的,最终实现知识创新。"零存"... 为了应对网络时代知识碎片化的挑战,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其实质就是通过不断地改写、使碎片化的知识逐渐整合起来,并与个人原有的知识体系实现对接,从而达到化零为整的目的,最终实现知识创新。"零存"的关键是学会选择,"整取"的关键是不断写作,因为写作可以促进思考。零存整取式学习既可以基于博客,也可以基于其他多种平台与工具。其常见的问题是对该策略的精髓理解不透、信心不足,思维与写作能力欠缺,选择及创新意识不强以及缺少内读的意识与能力等。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除了可以指导个体学习之外,还可以指导协作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 新建构主义 网络学习 知识碎片化 协作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 被引量:107
17
作者 王竹立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1年第5期34-40,共7页
关联主义和新建构主义都是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前者关注的是学习的外部过程,后者关注的是学习的内部过程,两者可以互为补充。通过对两种理论的异同点的比较与分析,提出了将两者互相融合、共同指导网络时代学习的基本思想,并对网络时代... 关联主义和新建构主义都是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前者关注的是学习的外部过程,后者关注的是学习的内部过程,两者可以互为补充。通过对两种理论的异同点的比较与分析,提出了将两者互相融合、共同指导网络时代学习的基本思想,并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构主义 关联主义 网络时代学习理论 知识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思维:网络时代学习的一种新思维方法 被引量:35
18
作者 王竹立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94,共7页
网络时代的知识与学习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不得不面对碎片化和信息超载两大挑战。这就不仅需要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还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包容性思维是指将一些看似互不关联甚至互相矛盾的思想、观点、理论经过一定的加工改造,使... 网络时代的知识与学习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不得不面对碎片化和信息超载两大挑战。这就不仅需要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还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包容性思维是指将一些看似互不关联甚至互相矛盾的思想、观点、理论经过一定的加工改造,使之互相兼容、有机组合、融为一体。通过这种新方法,达到将碎片化知识和信息化零为整、减少大脑存储空间的目的。文章首先介绍了包容性思维产生的背景、内涵和六项基本法则,其次举例说明包容性思维与教育教学、知识创新的关系,对包容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及中庸之道的异同进行了辨析,最后探讨了包容性思维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思维 信息超载 碎片化 批判性思维 知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构主义与知识创新 被引量:36
19
作者 王竹立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2年第2期36-43,共8页
知识可分为三级结构,第一级结构是感性认识,第二级结构是理性认识,第三级结构是联想,构成了一个由弥散到收敛再到发散的过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知识"嫁接"与"自嫁接"的过程。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模式... 知识可分为三级结构,第一级结构是感性认识,第二级结构是理性认识,第三级结构是联想,构成了一个由弥散到收敛再到发散的过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知识"嫁接"与"自嫁接"的过程。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模式识别是知识创新的主要范式。知识创新最关键的环节来自"顿悟"。网络时代,人类的主要职责是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集成、重构,以实现知识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构主义 知识的三级结构 知识嫁接 知识创新 顿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嫁接学说: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教学理论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竹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33-39,共7页
人类知识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其特有的教与学系统而实现的。以往各种教与学理论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阐述了教育教学的部分本质。知识嫁接学说试图综合各种教与学的理论成果,从更开阔更全面的视角来阐释教学的过程和本质。该学说认为,人... 人类知识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其特有的教与学系统而实现的。以往各种教与学理论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阐述了教育教学的部分本质。知识嫁接学说试图综合各种教与学的理论成果,从更开阔更全面的视角来阐释教学的过程和本质。该学说认为,人类的个体知识就像一棵具有三级结构的"榕树",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对知识树实施"嫁接"的过程。在网络时代,知识嫁接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知识嫁接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知识之间的亲和力,掌握知识嫁接的时机,对不同种类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嫁接技术。在人类知识的传承过程中,复制与模仿是知识嫁接的重要方式之一,知识嫁接成功的标志就是知识由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今天的教育教学应该将自下而上的学习与自上而下的学习结合起来,以最终实现知识创新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嫁接 教学理论 知识创新 知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