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ADC和NURR1基因联合c17.2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军 李庆军 +4 位作者 周道友 肖颂华 杨淞然 杨炼红 邢诒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0-462,i0016,共4页
目的研究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基因和NURR1基因联合c17.2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人类神经元性AADC基因和NURR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至c17.2神经干细胞内。将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 目的研究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基因和NURR1基因联合c17.2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人类神经元性AADC基因和NURR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至c17.2神经干细胞内。将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予以脑内毁损侧纹状区移植含空质粒的c17.2神经干细胞(A组),pCDNA3-AADC转染后的c17.2神经干细胞(B组),pCDNA3-NURR1转染后的c17.2神经干细胞(C组)以及含有pCDNA3-AADC和pCDNA3-NURR1转染后的c17.2 神经干细胞(D组)。观察其病理性旋转行为的改善,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变化,并用荧光示踪方法观察c17.2细胞在PD模型脑内的移行。结果各组动物脑内移植后动物旋转行为较前均有改善(P<0.05),尤以D组改善最为明显,其行为学最大改善达73.7%,且同A、B、C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可见各组移植TH阳性细胞明显增多,TH染色的神经元树突或轴突密集,体内TH阳性区域明显较PD模型组扩大,其中尤以D组病理学改善最为明显。荧光示踪观察c17.2神经干细胞有突触形成,并与临近的细胞建立突触联系。结论 AADC基因联合NURR1基因共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改善了动物的旋转行为,增加了脑内多巴胺的表达,且植入的神经干细胞可同宿主神经元形成突触联接,为研究多基因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基因 NURR1基因 C17.2神经干细胞 帕金森病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离体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江瑛 闫振文 +1 位作者 张素平 尹义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9期984-987,共4页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离体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为3组:对照组、氯沙坦低剂量组、氯沙坦高剂量组。通过建立缺糖缺氧培养条件的细胞损伤模型,观察氯沙坦对细胞凋...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离体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为3组:对照组、氯沙坦低剂量组、氯沙坦高剂量组。通过建立缺糖缺氧培养条件的细胞损伤模型,观察氯沙坦对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细胞,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方法观察Caspase-3蛋白表达改变。结果:缺糖缺氧环境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预先加入不同剂量氯沙坦进行处理后,活性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神经元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氯沙坦预处理能够减少脑缺血缺氧损伤所致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Caspase依赖性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缺糖缺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后抑制小胶质细胞TLR9激活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晴霞 杨碧莹 +3 位作者 潘经锐 王鸿轩 黎祥喷 王艺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3-408,共6页
目的:观察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OGDR)后小胶质细胞BV-2 Toll样受体9(TLR9)激活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对BV-2细胞或TLR9-siRNA转染的BV-2细胞进行OGDR处理4 h后,将细胞上清添加至OGDR处理4 h的小鼠原代皮层神经元中,继续正常培养24 h... 目的:观察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OGDR)后小胶质细胞BV-2 Toll样受体9(TLR9)激活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对BV-2细胞或TLR9-siRNA转染的BV-2细胞进行OGDR处理4 h后,将细胞上清添加至OGDR处理4 h的小鼠原代皮层神经元中,继续正常培养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元caspase-3蛋白的表达。实验分为正常BV-2组、negative control-siRNA组、TLR9-siRNA组、OGDR组、OGDR+NC-siRNA组、OGDR+TLR9-siRNA组和对照组(神经元OGDR后不添加BV-2细胞上清)。结果:OGDR后神经元胞体肿胀,折光性下降,出现空泡样变,轴突变细、扭曲、断裂。TUNEL染色各组均可见绿染凋亡小体。与对照组比较,其它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正常BV-2组比较,OGDR组和TLR9-siRNA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OGDR+TLR9-siRNA转染组与TLR9-siRNA转染组和OGDR组比较,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OGDR后BV-2细胞TLR9激活致神经元凋亡增多,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抑制TLR9表达后,神经元损伤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 TOLL样受体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程锦萍 李红红 唐亚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0-616,共7页
放射治疗在控制头颈部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对周围正常脑组织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放射性脑坏死和认知功能下降,其发生率最高可达9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人员近年来在多个层面上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潜在病因进行了探索... 放射治疗在控制头颈部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对周围正常脑组织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放射性脑坏死和认知功能下降,其发生率最高可达9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人员近年来在多个层面上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潜在病因进行了探索,通过筛查和鉴定不同干预靶点,为预防和治疗放射性损伤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回顾了现有的药物及非药物干预手段,提出了目前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发病机制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62
5
作者 钟建斌 沈庆煜 +4 位作者 陈炽邦 张世军 史丽 钟思敏 潘丽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讨发病3~4.5 h内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治疗效果,其中溶栓组25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8例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 目的:探讨发病3~4.5 h内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治疗效果,其中溶栓组25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8例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14、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 d后应用改良Rankin′s评分量表(m RS)评估患者综合生活能力,同时记录出血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溶栓组NIHSS评分于溶栓后第1和14天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而第90天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更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90 d m 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溶栓组的总出血率明显增加(P<0.05),但颅内出血率未见增加(P>0.05)。结论:超高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高龄患者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艺 彭英 +2 位作者 吴逊(点评) 王鲁宁(点评) 陈海波(点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2018年发表的《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结合我国国情,在广泛征求临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定义和现状、临床表现和特点、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进行总结,推荐临床筛查和评价量表,制定治疗... 2018年发表的《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结合我国国情,在广泛征求临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定义和现状、临床表现和特点、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进行总结,推荐临床筛查和评价量表,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基于该病临床诊断与治疗中遇到的问题,对共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并对一些存有争议而未纳入共识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酒精中毒 中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素A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自噬活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龚哲 张晓旎 +3 位作者 李红红 黎祥喷 彭英 潘经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9-454,共6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羟基红花黄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YSA)对缺血半暗带自噬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构建雄性SD大鼠脑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mia/reperfusion,I/R)组、I/R+HSYA组和...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羟基红花黄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YSA)对缺血半暗带自噬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构建雄性SD大鼠脑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mia/reperfusion,I/R)组、I/R+HSYA组和假手术+HSYA组,分别在再灌注后6 h、1 d、3 d和7 d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 NSS),同时检测缺血半暗带的自噬活性、凋亡及干扰素β(IFN-β)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缺血半暗带在6 h^7 d内可见LC3-Ⅱ蛋白表达增高及SQSTM1/P62蛋白降解,提示自噬激活;与I/R组比较,I/R+HSYA组的自噬活性在1 d和3 d时明显升高(P<0.05),7 d时则明显降低(P<0.05)。同时,I/R组的IFN-β表达较假手术组在6 h时升高(P<0.05),1 d和3 d时降低(P<0.05),7 d时恢复正常;而I/R+HSYA组的IFN-β表达在1 d和3 d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I/R组(P<0.05),并且3 d时的细胞凋亡少于I/R组,m NSS评分自4 d起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HSYA可动态调节缺血半暗带的自噬活性和IFN-β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羟基红花黄素A 自噬 干扰素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抑制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被引量:10
8
作者 毕伟 朱丽红 +2 位作者 王传明 梁嫣然 陶恩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鱼藤酮诱导损伤PC12细胞,经300μmol/L槲皮素预处理后,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JC-1染色检...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鱼藤酮诱导损伤PC12细胞,经300μmol/L槲皮素预处理后,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JC-1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与鱼藤酮组相比,槲皮素加鱼藤酮处理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凋亡率降至6.3%(P<0.01),Bcl-2表达增加(P<0.01),Bax表达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上升(P<0.01)。结论:槲皮素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的表达,维持线粒体膜电位可能是其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鱼藤酮 细胞凋亡 PC12细胞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度高海拔低氧环境对健康成人血糖、血脂谱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丹 李梅 +4 位作者 王玉娥 姜烁 尤丽丽 黎锋 李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83-1688,共6页
目的:研究中等度高海拔低氧环境对健康成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糖及血脂谱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48名从广东派驻西藏林芝(平均海拔3 000 m)进行援建工作的健康成人,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进藏前和进藏1周、1月及3月... 目的:研究中等度高海拔低氧环境对健康成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糖及血脂谱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48名从广东派驻西藏林芝(平均海拔3 000 m)进行援建工作的健康成人,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进藏前和进藏1周、1月及3月受试者的代谢指标及激素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受试者暴露于高海拔低氧环境至3月,其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逐步降低( P<0.05 ),但其腰围无明显变化。空腹血糖水平在进藏1月和3月时均比进藏前基线降低。总胆固醇水平在进藏3月时比进藏前基线降低;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进藏1月和3月均比进藏前基线下降。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在进藏1周、1月和3月均比进藏前基线升高( P <0.0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在进藏1月内无变化,进藏3月下降( P<0.01 );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进藏1周比进藏前基线降低,在进藏1月和3月稍有回升。血皮质醇水平在进藏1周、1月和3月均比进藏前基线升高( P < 0.01);而在1月时的血皮质醇水平又比1周时稍有回落。结论: 3 000 m的中等度高海拔低氧环境较易被人体适应。中长期生活在此高原环境可减轻体重,降低空腹血糖,改善血脂谱,可能降低代谢综合征和/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度高海拔 甲状腺激素 皮质醇 空腹血糖 血脂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NA3-AADC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原代培养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军 肖颂华 +2 位作者 陶恩祥 邢诒刚 梁秀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5-257,I001,共4页
目的 将人类神经元性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基因构建于含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并检测其在原代培养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经测序证实的人神经元性AADC基因片段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连接,酶切鉴... 目的 将人类神经元性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基因构建于含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并检测其在原代培养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经测序证实的人神经元性AADC基因片段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连接,酶切鉴定并筛选出正向连接重组体,并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原代培养的骨骼肌细胞,免疫印记检测该基因的表达。结果 酶切证实基因片断正向连接于pCDNA3上,并在原代骨骼肌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 含人类神经元AADC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体可在原代培养的骨骼肌细胞中有效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NA3-AADC真核表达载体 构建 原代培养 骨骼肌细胞 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 免疫印记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遗传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世群 刘中霖 +4 位作者 邢诒刚 陶恩祥 刘军 杨炼红 苗国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3-374,共2页
目的 探讨HLA DRB1基因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sporadicAlzheimer sdisease ,SA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技术分别测定 49例SAD患者和 45名正常老年人 (对照组 )的HLA DRB1亚区DRB1 0 3、DR... 目的 探讨HLA DRB1基因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sporadicAlzheimer sdisease ,SA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技术分别测定 49例SAD患者和 45名正常老年人 (对照组 )的HLA DRB1亚区DRB1 0 3、DRB1 0 4、DRB1 0 9三种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SAD患者中三种基因频率分别为 19 4%、5 1%、17 3 % ,而正常老年人中的相应基因频率分别为 7 8%、14 4%、2 1 1% ,其中HLA DRB1 0 3 (OR =2 85 2 ,P <0 0 5 )、DRB1 0 4(OR =0 3 18,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DRB1 0 9(OR =0 784,P >0 0 5 )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 HLA DRB1 0 3可能是SAD的易感基因 ,而HLA DRB1 0 4可能对SAD的发病起到保护作用。HLA DRB1 0 9与SAD发病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遗传易感性 HLA-DRBl基因 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tar乳鼠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的培养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玉凯 刘焯霖 +3 位作者 陶恩祥 徐严明 李宝琴 宁玉萍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索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的培养方法 ,寻找一种较好的帕金森病组织模型材料。【方法】选出生 5d~ 7d的Wistar乳鼠 ,制备中脑黑质层面脑片。用Millicell CM微孔膜将脑片放置在培养液和气体界面上培养。分为培养 0d、10d、2 0d和 ... 【目的】探索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的培养方法 ,寻找一种较好的帕金森病组织模型材料。【方法】选出生 5d~ 7d的Wistar乳鼠 ,制备中脑黑质层面脑片。用Millicell CM微孔膜将脑片放置在培养液和气体界面上培养。分为培养 0d、10d、2 0d和 30d 4组 ,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酪氨酸羟化酶 (TH)免疫组化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培养 10d和 2 0d的脑片与 0d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培养 30d脑片发现有部分神经元变性坏死 ,胶质细胞明显增生 ,TH阳性神经元减少。同时发现在脑片长期培养过程中存在“微血流”现象。【结论】Millicell CM膜的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培养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神经组织体外培养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中脑 疾病模型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硝普钠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秀勤 杨炼红 +2 位作者 钟健强 叶晋豪 刘淑琼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米诺环素(minocycline,MC)抑制硝普钠(sodium nitoprusside,SN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SNP组、MC+SNP组和PI3K抑制剂LY294002+MC+SNP组。用四甲基偶...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米诺环素(minocycline,MC)抑制硝普钠(sodium nitoprusside,SN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SNP组、MC+SNP组和PI3K抑制剂LY294002+MC+SNP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时点(0.5、1、2、3 h)各处理组PI3K/Akt通路蛋白p-Akt和Akt的表达。结果:SNP处理PC12细胞24 h能抑制细胞生长,加入10μmol/L MC预处理30 min可明显提高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抑制SN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MC组的p-Akt表达高于其它组,而加入LY294002后可阻断MC的上述效应。结论:MC可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SN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 AKT信号通路 米诺环素 细胞凋亡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小鼠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Toll样受体9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碧莹 马珊珊 +3 位作者 潘经锐 纪原 彭晴霞 王艺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84-88,共5页
目的观察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OGDR)对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OGDR法建立BV-2细胞缺氧、缺糖模型,以常氧培养的BV-2细胞作为对照。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BV-2细胞在OGDR后0、6、12、24、48... 目的观察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OGDR)对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OGDR法建立BV-2细胞缺氧、缺糖模型,以常氧培养的BV-2细胞作为对照。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BV-2细胞在OGDR后0、6、12、24、48、72 h形态的变化,CCK8法检测OGDR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TLR9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①OGDR后BV-2细胞由原来静止的分枝状变成激活的阿米巴状。②OGDR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0 h为对照组的(65.7±9.2)%;12 h下降至最低,为对照组的(44.8±2.3)%,后逐渐升高,48、72 h分别为对照组的(60.8±10.2)%、(72.3±10.0)%。③OGDR后,随着时间的延长,TLR9 mRNA表达逐渐升高,24 h达高峰,后逐渐降低,但72 h仍高于0 h时间点的表达。TLR9蛋白表达亦呈升高趋势,在72 h达高峰。对照组各时间点TLR9 mRNA、TLR9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相同时间点的比较,OGDR组OGDR后6~72 h,TLR9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12~72 h,TLR9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OGDR后BV-2细胞被激活,其细胞内TLR9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9 小神经胶质细胞 氧葡萄糖剥夺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脑梗死后小胶质细胞内Toll样受体9选择性上调 被引量:6
15
作者 纪原 杨碧莹 +3 位作者 黄小雄 潘经锐 王鸿轩 王艺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Toll样受体9(TLR9)表达量及其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线栓法制备C57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90 min后再灌注。假手术组为对照。再灌注后6 h、3d、7 d和14 d处死动物(n=3),制备脑冠状位冰冻...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Toll样受体9(TLR9)表达量及其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线栓法制备C57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90 min后再灌注。假手术组为对照。再灌注后6 h、3d、7 d和14 d处死动物(n=3),制备脑冠状位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LR9表达量及其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梗死灶边缘区TLR9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始终高于对侧及假手术组。病变全程偶见神经元胞内小点状TLR9,TLR9阳性率无时间、组间差异。激活态小胶质细胞聚集于梗死灶边缘区,胞内TLR9由散在小点状变为团块状粗颗粒样。TLR9阳性率随时间先升后降,始终高于对侧及假手术组。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未见TLR9阳性染色。结论:脑梗死后,中枢定居细胞中神经元TLR9维持固有表达,仅小胶质细胞TLR9表达选择性上调,星形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无TLR9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TOLL样受体9 小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磁共振脊髓水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丽敏 刘中霖 +4 位作者 王丽娟 黄飚 张玉虎 赵洁皓 周晓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研究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SIHS)的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yelography,MRM)特点,探讨MRM对SIHS的诊断价值,并揭示SIHS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扫描... 目的研究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SIHS)的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yelography,MRM)特点,探讨MRM对SIHS的诊断价值,并揭示SIHS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扫描系统对18例SIHS进行全脊柱磁共振脊髓水成像检查。结果18例SIHS患者中有12例发现存在脑脊液漏,阳性率高达(66.7%),其中9例在颈椎,2例在胸椎,1例在腰椎。SIHS的MRM特点主要表现为硬脊膜增厚,脑脊液漏口相应水平神经根鞘增粗变形,边缘模糊,漏口周围及其以下节段硬膜外间隙积液,周围组织信号增高,鞘旁软组织内积液。结论SIHS的MRM有特征性改变,MRM可明确显示脑脊液漏的部位,有助于SIHS的临床诊断及病因查找,脑脊液漏可能是SIHS的主要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磁共振脊髓水成像 脑脊液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拉法辛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云云 王银玲 +4 位作者 谢高强 沈庆煜 郑东辉 温小军 刘中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19-620,共2页
横纹肌溶解症可由外伤、缺血缺氧、药物、毒物、代谢障碍、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药物中比较常见的包括水杨酸类药物及其衍生物,神经松弛剂,麻醉药,金鸡纳碱,皮质内固醇激素,他汀类药物,茶碱,三环类抗抑郁药,... 横纹肌溶解症可由外伤、缺血缺氧、药物、毒物、代谢障碍、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药物中比较常见的包括水杨酸类药物及其衍生物,神经松弛剂,麻醉药,金鸡纳碱,皮质内固醇激素,他汀类药物,茶碱,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氨基己酸.苯丙醇胺和异丙酚^[1]。而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中因服用文拉法辛所致却非常罕见.现将我科临床诊治一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横纹肌溶解症 药物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经锐 袁芳 +3 位作者 黄小雄 胡涛 黄穗乔 王艺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检测脑感觉运动皮质(sensorimotor cortex,SMC)区激活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44例脑梗死患者在起病6~72 h内和14 d进行手被动运动模式的fMRI成...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检测脑感觉运动皮质(sensorimotor cortex,SMC)区激活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44例脑梗死患者在起病6~72 h内和14 d进行手被动运动模式的fMRI成像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在起病30 d和90 d时进行修正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和修正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 SMC激活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无激活组(6~72 h:9.5±2.1 vs 11.9±4.2,P=0.023;14 d:中位数:5 vs 10,P=0.01),脑梗死体积小于无激活组(P<0.05);14 d SMC激活组的30 d和90 d MBI、30 d mRS评分均优于无激活组(P<0.05),14 d SMC激活体积与14 d NIHSS、30 d和90 d的MBI、mRS评分值也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手被动运动激活SMC区的fMRI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预后评估价值,尤其起病14 d时SMC区的激活情况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颅内动脉血管壁TNF-α和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安民 刘军 +2 位作者 蔡望青 胡震 郑眉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31-1735,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颅内动脉血管壁炎症反应和血管重塑的可能作用。方法:雌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2只,随机分为4组: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对照组、卵巢切除去势组、去势后雌激素替代组和卵巢切除去势对照组,每组8只。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静...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颅内动脉血管壁炎症反应和血管重塑的可能作用。方法:雌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2只,随机分为4组: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对照组、卵巢切除去势组、去势后雌激素替代组和卵巢切除去势对照组,每组8只。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静脉血的雌激素水平,获取标本后光镜下观察血管壁的病理变化,运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颅内动脉Willis环血管壁组织TNF-α和MMP-9蛋白的含量。结果: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对照组雌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卵巢切除去势组(P<0.01);卵巢切除去势后雌二醇替代组的雌激素水平较卵巢切除去势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所有大鼠均未见进展期动脉瘤。在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对照组中未见动脉瘤样改变,在卵巢切除去势组、卵巢切除去势对照组和卵巢去势后雌激素替代组中分别发现2个、3个和1个早期动脉瘤样改变。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对照组颅内动脉血管壁TNF-α和MMP-9的含量明显低于卵巢切除去势组,雌二醇替代治疗组颅内动脉血管壁的TNF-α和MMP-9表达明显低于卵巢去势对照组(P<0.01)。结论:雌激素能通过抑制颅内动脉的炎性反应,降低血管壁MMP-9的表达,影响颅内动脉的血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雌激素类 血管重塑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所致帕金森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云云 刘中霖 彭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59-760,共2页
临床上帕金森综合征多继发于脑血管疾病、脑炎[1]、抗精神病药物等之后,而由于长期咀嚼槟榔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却极其罕见,我们报告1例如下。1资料患者,男,50岁,因"行动迟缓伴言语含糊半年余"于2010年12月20日入院。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 槟榔 槟榔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