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2和IL-15刺激脐血NK细胞对K562/Jurkat细胞的杀伤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碧红 吴燕峰 +3 位作者 岑丹阳 魏菁 刘勇 陈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58-362,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脐血(cord blood,CB)NK细胞的杀伤功能及细胞因子IL-2和IL-15对NK细胞杀伤K562/Jurkat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autoMACS及CD3阴选后CD56阳选两步免疫磁珠分选法从脐血单个核细胞纯化NK细胞,分选后N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纯度... 本研究旨在探讨脐血(cord blood,CB)NK细胞的杀伤功能及细胞因子IL-2和IL-15对NK细胞杀伤K562/Jurkat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autoMACS及CD3阴选后CD56阳选两步免疫磁珠分选法从脐血单个核细胞纯化NK细胞,分选后N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纯度,通过IL-2及IL-2和IL-15两种细胞因子组合培养3天,用LDH释放法检测培养前后脐血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Jurkat的细胞毒活性(效靶比10∶1),并记录不同细胞因子培养体系条件下NK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CB-MNC中CD3-CD56+细胞含量为(14.88±9.2)%,分选后CD3-CD56+细胞含量为(92.39±0.8)%;培养3天后,IL-2组NK细胞形成集落数为148.60±13.0,IL-2复合IL-15组NK细胞形成集落数为831.80±23.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以K562为靶细胞时,新鲜纯化CB-NK的杀伤活性为(27.76±8.8)%,IL-2组杀伤活性为(61.9±9.1)%,IL-2复合IL-15组杀伤活性为(87.62±3.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以Jurkat为靶细胞时,新鲜纯化CB-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为(29.32±2.5)%,IL-2组杀伤活性为(69.43±4.4)%,IL-2复合IL-15组杀伤活性为(92.95±3.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血新鲜纯化NK细胞对K562、Jurkat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但自发细胞毒活性较低,IL-2/IL-15刺激后杀伤活性显著提高,IL-15复合IL-2对促进脐血NK细胞的生长和提高其细胞毒活性明显优于单用I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白介素2 白介素15 NK细胞 K562细胞 JURKAT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20单抗在致敏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吕宏 方建培 +3 位作者 Le Yi 洪冬玲 翁文骏 魏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40-2043,共4页
目的:寻找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致敏受者植入的策略研究,探讨抗CD20单抗在致敏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分别于移植前第14d及第7d予BALB/c小鼠输注C57BL/6小鼠的脾细胞建立致敏模型。实验组于移植前第11d经尾静脉输注抗CD20单... 目的:寻找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致敏受者植入的策略研究,探讨抗CD20单抗在致敏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分别于移植前第14d及第7d予BALB/c小鼠输注C57BL/6小鼠的脾细胞建立致敏模型。实验组于移植前第11d经尾静脉输注抗CD20单抗(美罗华)2mg/mouse,对照组于移植前第11d予输注RPMI-1640培养液0.2mL/mouse。于第0d(移植当天)取部分小鼠分离得血清及脾细胞,并检测供者反应性抗体及CD19+B细胞;部分小鼠予[^(60)Co]致死量照射,4h后予1×107C57BL/6小鼠骨髓细胞进行移植,观察生存情况及血常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细胞毒性指数分别为(37.00±3.46)%和(51.80±3.49)%,差异显著(P<0.01);2组的脾细胞CD19+B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7.32±3.02)%和(34.26±2.87)%,差异显著(P<0.01)。照射移植后2组受者均于14d左右全部死亡,生存中位数分别为第13d及第11d,Log-rank检验2组间的差别无显著(P>0.05)。濒死动物血常规结果示三系减少,提示受者死于造血衰竭。结论:抗CD20单抗能杀伤受者B细胞,降低致敏程度,但实验中该单抗并不能有效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致敏受者的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受者 抗CD20单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细胞因子TGF-β、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0
3
作者 祝丽琼 陈慧 +5 位作者 刘梅兰 陈颖 王瞾华 魏菁 苏芳 张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99,103,共5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及细胞因子TGF-β及IL-10的变化。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的有URSA病史的稽留流产患者、有URSA病史未孕患者各50例;以正常早孕者及正常...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及细胞因子TGF-β及IL-10的变化。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的有URSA病史的稽留流产患者、有URSA病史未孕患者各50例;以正常早孕者及正常未孕者各25例作为正常对照。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Foxp3 mRNA表达;血清中细胞因子TGF-β及IL-10的表达。结果正常早孕者Treg细胞百分比较正常未孕者增高;URSA稽留流产者Treg细胞百分比较URSA未孕者增高;URSA稽留流产患者Treg细胞百分比较正常早孕者明显下降;正常早孕者Foxp3 mRNA水平较正常未孕者增高;URSA稽留流产者Foxp3 mRNA水平较URSA未孕者增高;URSA稽留流产患者Foxp3 mRNA水平较正常早孕者下降;URSA稽留流产患者TGF-β及IL-10水平均较正常早孕者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及功能下降可能与URSA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调节性T细胞 叉状头转录因子 TGF-Β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肿瘤及急性白血病中ICAM-1(CD54)的表达及在CIK细胞免疫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熊稀霖 黎阳 +3 位作者 王林 魏菁 马磊 沈溪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2-28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在初诊儿童肿瘤及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阳性表达率,以了解其分布规律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儿童实体瘤的病理组织切片ICAM-1的阳性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儿童急性白... 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在初诊儿童肿瘤及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阳性表达率,以了解其分布规律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儿童实体瘤的病理组织切片ICAM-1的阳性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上ICAM-1的阳性率。儿童实体瘤包括淋巴瘤10例,肝母细胞瘤3例,神经母细胞瘤6例,横纹肌肉瘤2例,尤文氏肉瘤6例,纤维肉瘤2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5例,肾母细胞瘤11例,骨肉瘤1例;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0例(M1 6例、M2 7例、M3 7例、M4 15例、M5 5例)。结果表明,儿童肿瘤组中3例肝母细胞瘤ICAM-1全部阳性,而在淋巴瘤、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及尤文氏肉瘤阳性率不高,纤维肉瘤、肾母细胞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儿中未见ICAM-1表达。急性白血病组中ALL的ICAM-1阳性率为55%,ANLL的M1、M2、M3型ICAM-1的阳性率为65%,M4、M5型为50%。结论:ICAM-1在儿童肿瘤、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呈一定变异性,其在肝母细胞瘤及ANLL(M1、M2和M3)上阳性率高,而在纤维肉瘤、肾母细胞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等中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儿童肿瘤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IL-15刺激后脐血NK细胞穿孔蛋白表达及其与细胞毒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燕峰 张碧红 +2 位作者 岑丹阳 魏菁 陈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015-101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脐血NK细胞的穿孔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2、IL-15作用下穿孔蛋白表达与NK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关系。采用CD3阴选后CD56阳选两步免疫磁珠分选法纯化脐血NK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NK细胞纯度,通过IL-2、IL-2+IL-15两种细胞因子培养... 本研究旨在探讨脐血NK细胞的穿孔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2、IL-15作用下穿孔蛋白表达与NK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关系。采用CD3阴选后CD56阳选两步免疫磁珠分选法纯化脐血NK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NK细胞纯度,通过IL-2、IL-2+IL-15两种细胞因子培养体系培养3天,流式细胞术测定培养前后穿孔蛋白表达水平;LDH释放法检测培养前后脐血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细胞毒活性(效靶比10∶1)。结果表明,纯化后CD3-CD56+细胞含量为(92.39±0.8)%。,以K562为靶细胞,新鲜纯化CB-NK的杀伤活性为(27.76±8.8)%,IL-2组杀伤活性为(61.9±9.1)%,IL-2+IL-15组杀伤活性为(87.62±3.7)%,新鲜纯化CB-NK穿孔蛋白表达率为(67.21±6.14)%,IL-2组CB-NK细胞穿孔蛋白表达率(84.55±3.8)%,IL2-+IL-15组CB-NK细胞穿孔蛋白表达率(87.22±2.2)%。穿孔蛋白表达率与NK细胞毒活性呈正相关(r=88.6,p<0.05)。IL-2组穿孔蛋白表达率与新鲜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L-2组与IL-2+IL-15组穿孔蛋白表达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促进穿孔蛋白表达是IL-2提高脐血NK细胞细胞毒活性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IL-2 IL-15 自然杀伤细胞 穿孔蛋白 细胞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和时段输入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源CIK/NK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相互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黎阳 王潇娉 +6 位作者 郭海霞 黄科 魏菁 周敦华 黄文革 吴燕峰 黄绍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40-145,共6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的输注途径以及不同的时段输注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脐血源CIK/NK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相互作用机制。输注前每毫升MSC悬液中加入5μl DiI染液(红色),每毫升CIK/NK细胞悬液中加入1μl CFDA SE染液(... 本研究探讨不同的输注途径以及不同的时段输注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脐血源CIK/NK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相互作用机制。输注前每毫升MSC悬液中加入5μl DiI染液(红色),每毫升CIK/NK细胞悬液中加入1μl CFDA SE染液(绿色)进行荧光标记。每只NOD/SCID小鼠的MSC的输注量为1×106(0.1ml),CIK/NK细胞为1×107(0.1ml)。实验分4为组,每组6只。A组:MSC+CIK/NK细胞同时静脉输注;B组:MSC+CIK/NK细胞静脉输注,CIK/NK细胞在MSC后48小时输注;C组:MSC髓腔输注+CIK/NK细胞同时静脉输注;D组:MSC髓腔输注+CIK/NK细胞静脉输注,CIK/NK细胞在MSC后48小时输注。CIK/NK细胞输注后24、48小时解剖NOD/SCID小鼠(每批次3只),分别取小鼠肝、脾、肺、肾脏进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每低倍镜视野红色和绿色荧光细胞的平均数量及其平均比值关系,以反映MSC与CIK/NK细胞体内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IK/NK细胞抑制作用的强度。结果表明: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后,A、B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均高于C、D组,而A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高于B组,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后C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低于D组,而48小时后其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高于D组,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A、B、C、D4组小鼠在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后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的平均比值之和均高于肾脏。结论:相同部位、相同时段输注MSC与CIK/NK细胞时,两种细胞在体内发生相互作用,MSC在动物模型体内和CIK/NK细胞相互作用的场所可能主要位于肺部和肝脏等网状内皮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CIK/NK细胞 NOD/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5b在儿童AML中的表达及其反义寡核苷酸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晓丹 徐令 +1 位作者 檀卫平 颜慕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8-741,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中miR-125b的表达及miR-125b为靶标的反义寡核苷酸对人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儿童AML治疗前后骨髓细胞中miR-125b的表达。采用电转法...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中miR-125b的表达及miR-125b为靶标的反义寡核苷酸对人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儿童AML治疗前后骨髓细胞中miR-125b的表达。采用电转法将与miR-125b序列互补的反义寡核苷酸转染HL-60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转染后24 h、48 h、72 h、96 h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芯片结果显示miR-125b在儿童AML中表达明显增高,约为正常的12倍,qRT-PCR结果进一步证实了miR-125b在儿童AML中异常高表达,同时还发现miR-125b在儿童AML部分缓解的患者骨髓细胞中表达下降,在完全缓解患者骨髓细胞中降至正常水平。CCK-8结果显示,针对miR-125b的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miR-125b在儿童AML中可能起"癌基因"作用,以miR-125b为靶标的反义寡核苷酸可能为儿童AML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5b 寡核苷酸类 反义 HL-6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BTLA及其配体HVEM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超 耿素霞 +7 位作者 李敏明 苏芳 陈晓梅 邓程新 黄欣 赖沛龙 翁建宇 杜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B和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1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和11例正常供者外周血BTLA及其配体HVEM 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 目的:探讨B和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1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和11例正常供者外周血BTLA及其配体HVEM 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γδT细胞表面BTLA及其HVEM的表达。结果:CMML患者外周血BTLA及其配体HVEM 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值分别为0.009%和559.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053%和1031%)(P<0.001);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BTLA其配体HVEM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3031和0.2576),但CM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中位值:37.73%)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中位值:69.23%)(P=0.0005)。CMML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表面BTLA表达(中位值:23.26%)较对照组(中位值:52.64%)明显降低(P<0.05),HVEM表达无明显异常(P=0.2791)。结论:CMML患者外周血BTLA以及配体HVEM的表达、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γδT细胞表面BTLA的表达降低,这些异常对T细胞功能及患者的预后和疗效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BTLA HVEM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培养中“黑胶虫”污染的检测及防治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怡婷 高增鸿 +3 位作者 杨嘉文 汪瑾 郭雅彬 马广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68,共8页
很多国内的细胞培养实验室受到"黑胶虫"(或称为"胶虫"、"焦虫")污染的困扰,类似的污染在国外通常称为"纳米细菌"(nanobacteria)污染,但"黑胶虫"/纳米细菌究竟是何物种抑或是一种非... 很多国内的细胞培养实验室受到"黑胶虫"(或称为"胶虫"、"焦虫")污染的困扰,类似的污染在国外通常称为"纳米细菌"(nanobacteria)污染,但"黑胶虫"/纳米细菌究竟是何物种抑或是一种非生命颗粒,至今还没有定论.我们将细胞培养中的污染物从培养基中分离出来,进行培养和形态学观察,并利用16S r DNA鉴定技术及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对"黑胶虫"进行鉴定,最后通过抗生素敏感试验及细胞结晶紫染色技术筛选出抑制"黑胶虫"增殖的抗生素及可用于细胞培养的工作浓度.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黑胶虫"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呈点状或片状;电镜下展示为杆状,长1 300~1 600 nm,宽400~500 nm;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400倍镜下进行原地"布朗运动". 16 S rDNA鉴定及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结果显示:本实验室分离的"黑胶虫"为一株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的新菌株,该菌株与Brevundimonas diminuta的相似性为97.8%,与Brevundimonas faecalis的相似性为98.1%.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黑胶虫"对氯霉素(25 mg/L)、红霉素(200 mg/L)和四环素(2.5 mg/L)敏感,对氨苄青霉素(50 mg/L)、嘌呤霉素(2 mg/L)、青霉素-链霉素双抗(100×)和庆大霉素-两性霉素B双抗(100×)均不敏感.细胞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氯霉素(25 mg/L)、红霉素(200 mg/L)或四环素(2.5 mg/L)均可抑制细胞培养中"黑胶虫"的增殖,降低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分离鉴定的"黑胶虫"为一种短波单胞菌,低浓度的氯霉素、红霉素或四环素均可降低该菌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鉴于研究的局限性,我们不排除"黑胶虫"是其他物种的可能性,但是本研究为"黑胶虫"的种属鉴定及细胞无菌化培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并有望帮助一些实验室解决"黑胶虫"污染的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污染 “黑胶虫” 纳米细菌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