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中国乳腺癌重要临床研究成果
1
作者 杨鑫 史钱枫 刘强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5,共9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患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2024年,中国学者在乳腺癌临床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进展:在外科手术方面,新型光学成像技术为手术边缘的准确评估助力,靶向腋窝淋巴结清扫(target axillary dissection,T...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患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2024年,中国学者在乳腺癌临床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进展:在外科手术方面,新型光学成像技术为手术边缘的准确评估助力,靶向腋窝淋巴结清扫(target axillary dissection,TAD)继续为手术降阶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影像组学联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也有助于手术决策。在靶向治疗方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类药物表现出优秀的临床结局,其中PILHLE-001研究探索了吡咯替尼新的用药亚型,为管腔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乳腺癌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安罗替尼和阿帕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均可靠;双重靶向HER2方案用于早期HER2阳性患者的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及辅助治疗较单靶方案组显著获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各类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也均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获益,同时,中国自己研发的新药也走向国际舞台,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此外,免疫治疗和基于复旦分型的精准治疗也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生存改善。在化疗方面,研究者探索了不同的NAT策略。在内分泌治疗方面,进一步巩固了CDK4/6抑制剂(CDK4/6 inhibitor,CDK4/6i)在晚期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中的重要地位,并探讨了既往尚未确定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GnRHa)用药剂型等问题。在放疗方面,局部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HER2阳性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还针对放疗相关心脏毒性不良反应等问题进行了优化。在此,本文总结2024年中国乳腺癌领域重要的临床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临床研究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Vacora旋切术在乳腺多发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龚畅 陈怡 +2 位作者 肖晓云 文艳玲 宋尔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0期936-93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系统(Vacora旋切系统)在乳腺多发(一侧乳腺病灶≥3个)良性病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6月应用真空辅助旋切系统(美国巴德公司Vacora系统)对17例经B超检查发现直径≤3 cm的79个良...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系统(Vacora旋切系统)在乳腺多发(一侧乳腺病灶≥3个)良性病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6月应用真空辅助旋切系统(美国巴德公司Vacora系统)对17例经B超检查发现直径≤3 cm的79个良性乳房肿瘤进行实时超声引导旋切,术后2 d,2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行超声随访,并将手术区超声图像与术前病灶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有无血肿,肿瘤残留及美容效果。结果所有乳腺多发病灶均准确并完整切除,经病理诊断均为良性。17例随访1~16个月,平均7.6月,1例术后14 d复查可见血肿形成,术后2个月血肿完全消失;1例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残留,继续跟踪随访;所有患者皮肤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切口瘢痕。结论超声引导下Vacora旋切系统对乳腺多发良性病灶切除效果好,具有美观、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真空辅助旋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曲妥珠单抗所致间质性肺病全程管理策略
3
作者 张剑 韩茜 +12 位作者 徐菲 甘露 陈占红 马力 王浩 刘洁琼 吴小红 蔡莉 赵兵 吕铮 黎莉 倪苏婕 胡夕春 《中国癌症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7-1079,共13页
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已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乳腺癌、胃癌、肺癌及其他实体瘤等领域的临床试验中证实了显著疗效,其安全性总体可控、可耐受,但其也会导致... 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已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乳腺癌、胃癌、肺癌及其他实体瘤等领域的临床试验中证实了显著疗效,其安全性总体可控、可耐受,但其也会导致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ILD病因多样,不同抗肿瘤药物所致ILD发生率不等,症状表现各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T-DXd相关ILD多为1~2级,实施规范化的临床管理措施可降低ILD严重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实现T-DXd临床获益最大化。本文对ILD的流行病学、病因、高危因素以及药物所致ILD的可能机制进行总结,并重点介绍T-DXd所致ILD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以及经规范化临床管理后的ILD发生情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T-DXd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进行规范化临床管理的重要性。在具体的临床管理策略上,本文结合临床研究方案管理标准及国内外真实世界管理经验,从患者筛查、患者教育、ILD监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T-DXd所致ILD全程管理策略进行综述。在接受T-DXd治疗前,患者筛查有助于识别高危ILD风险患者,高危患者应谨慎使用T-DXd。而良好的患者教育可提高患者的主动性,促使其及时报告疑似症状,有助于ILD的早期识别。在T-DXd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ILD患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并通过定期的影像学监测和多学科团队合作尽可能早期诊断ILD,将严重ILD的发生风险降至最低。在出现疑似症状或影像学表现时,必须立即中断T-DXd治疗,在考虑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病因。确诊ILD后,应根据其严重程度分级决策T-DXd后续剂量调整、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方案。此外,本文结合国内外临床经验针对T-DXd所致ILD患者是否可进行T-DXd再治疗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1级ILD患者可在特定情况下再次接受T-DXd治疗。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梳理T-DXd所致ILD的流行病学、发生及发展特点、临床试验推荐管理策略以及国内外真实世界管理措施,结合临床专家经验对T-DXd所致ILD的全程管理策略进行总结和讨论,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T-DXd所致ILD的认知水平,为T-DXd所致ILD的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和妥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病 德曲妥珠单抗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SL3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科 陈怡 +1 位作者 董艳 叶志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0-255,共6页
目的:观察比较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3(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3,ACSL3)在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和不同类型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通过构建ACSL3基因稳定表达的前列腺癌细胞株研究ACSL3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 目的:观察比较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3(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3,ACSL3)在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和不同类型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通过构建ACSL3基因稳定表达的前列腺癌细胞株研究ACSL3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ACSL3 mRNA在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局限性及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进展及转移的关系;以前列腺癌细胞基因组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ACSL3基因,重组构建含有Flag标签的pCDNA3.1(+)-Flag-ACSL3质粒,包装慢病毒,转染前列腺癌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鉴定ACSL3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利用Transwell侵袭实验研究ACSL3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较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各种前列腺癌细胞中ACSL3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同时,局限性前列腺癌细胞中ACLS3 mRNA表达较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明显升高;此外,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比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中ACLS3 mRNA表达显著降低。进而,我们成功构建和包装了表达ACSL3基因的pCDNA3.1(+)-Flag-ACSL3重组质粒及慢病毒,并转染前列腺癌细胞,筛选出稳定表达株;并且,通过Transwell实验证实ACSL3表达与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呈负相关。结论: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及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ACSL3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提示ACSL3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成功构建了ACSL3基因稳定表达的前列腺癌细胞株,并初步证实ACSL3过表达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3 肿瘤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