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外科治疗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捷 陈茄威 +2 位作者 郑国荣 何传超 肖治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61-2166,共6页
肝癌治疗涉及内科、外科、放射、介入等多个学科,目前,以手术为主的外科治疗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针对肝癌外科治疗在理念的变迁、治疗方式的转变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探讨肝癌外科治疗相关技术及理念的优势和局限... 肝癌治疗涉及内科、外科、放射、介入等多个学科,目前,以手术为主的外科治疗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针对肝癌外科治疗在理念的变迁、治疗方式的转变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探讨肝癌外科治疗相关技术及理念的优势和局限性,为进一步推动肝癌外科治疗进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泉波 陈汝福 +3 位作者 周佳佳 林青 陈积圣 王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的外科治疗特点及预后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HCC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病理诊断为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累计生存率差异显著(P<0.001)。根治切除组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姑息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的外科治疗特点及预后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HCC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病理诊断为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累计生存率差异显著(P<0.001)。根治切除组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姑息切除组和单纯引流组,手术切除组较非手术切除组生存时间显著提高(P<0.001)。术前T分期和Bithmuth分型能指导手术切除率及术式选择。不同的T分期的手术切除率及切缘阴性率差异显著(P<0.001)。分别对16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表明肿瘤大小、门静脉侵犯、局部浸润及转移、手术方法、UICC分期、改良T分期、淋巴结转移对预后有影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表明手术方法、UICC分期是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最重要预后因素,扩大手术范围能获得较好切缘无癌率,术前的T分期和Bismuth分型综合评估将有助于进一步在安全的范围内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外科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二) 被引量:22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14 位作者 赵玉沛 黄宇光 陈亚进 成伟 黑子清 李秉璐 梁霄 刘连新 吕国悦 欧阳文 彭书崚 邰升 王鲁 张野 祝胜美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632-640,共9页
肝胆手术随着精准理念及微创技术的推广普及,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及路径在肝胆外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肝胆外科围术期实施ERAS安全有效[1]。ERAS促进了多学科团队的协作... 肝胆手术随着精准理念及微创技术的推广普及,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及路径在肝胆外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肝胆外科围术期实施ERAS安全有效[1]。ERAS促进了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提高了肝胆手术的安全性,也极大改善了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体验,康复质量和速度均具有显著提高。然而,肝胆外科手术操作复杂,具有技术要求高、标准术式少、术式变化大等临床特点,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往往差异很大。因此,肝胆外科开展ERAS较其他专科更具复杂性,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实施方案,在最大限度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加速康复。本指南所涉及的肝胆外科手术包括肝切除、胆道探查、胆肠吻合等术式,不包括肝移植术。由于术式复杂多样,以肝切除术的ERAS流程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加速康复外科 临床实践指南 肝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4
4
作者 颜永聪 温凯 +2 位作者 毛凯 肖治宇 王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67-2172,共6页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致死性肿瘤之一。慢性HBV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介绍了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具体机制,包括HBV X蛋白、免疫失衡以及病毒DNA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并重点阐述HBV X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病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HBV X蛋...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致死性肿瘤之一。慢性HBV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介绍了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具体机制,包括HBV X蛋白、免疫失衡以及病毒DNA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并重点阐述HBV X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病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HBV X蛋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影响血管形成,促进细胞凋亡和导致代谢重组而发挥其致癌作用。深化对HBV X蛋白生物学功能、免疫失衡以及病毒DNA整合的相关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肝癌的发生机制,促进HBV相关肝癌新型治疗靶标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致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大鼠NK细胞肿瘤杀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丽 吕丽虹 +4 位作者 俞建东 龙天柱 黄永亨 闵军 万云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91-2096,共6页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NK细胞肿瘤杀伤活性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大鼠脾脏N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对NK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ELISA检测大鼠脾脏NK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乳...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NK细胞肿瘤杀伤活性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大鼠脾脏N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对NK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ELISA检测大鼠脾脏NK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大鼠脾脏NK细胞对小鼠淋巴瘤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大蒜素对体外培养的NK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增殖和抑制NK细胞自然凋亡的作用,并能提高NK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和增强对Yac-1细胞的杀伤毒性,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其中30mg/L是大蒜素的相对适宜浓度。结论:大蒜素可能通过上调NK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增强其体外肿瘤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杀伤细胞 天然 干扰素Γ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切除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亚进 张磊 陈积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01-102,106,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 原发性肝癌 焦点问题 腹腔镜肝脏手术 并发症发生率 肝左外叶切除 肝脏血管解剖 腹腔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对胆管癌细胞NFAT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廖巧芳 李志花 +4 位作者 陈汝福 郭宁 曾兵 程帝 郑礼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 C)是否通过调控转录因子NFAT1的表达参与肝内胆管癌的发展及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构建表达HCV C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3-HCV C,通过瞬时转染pEGFP-N3-HCV C质粒,RT-PCR检测肝内胆管癌RBE细胞...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 C)是否通过调控转录因子NFAT1的表达参与肝内胆管癌的发展及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构建表达HCV C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3-HCV C,通过瞬时转染pEGFP-N3-HCV C质粒,RT-PCR检测肝内胆管癌RBE细胞中NFAT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FAT1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转染HCV C后胆管癌细胞NFAT1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CV C能够促进细胞向G2/M期进展及使细胞增殖能力增加。结论 HCV C可上调胆管癌细胞中NFAT1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周期进展及胆管癌细胞增殖,可能与肝内胆管癌的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内胆管癌细胞RBE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核转录因子NFAT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与手助腹腔镜在困难肝切除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浩铭 李国林 +2 位作者 常瑞明 何海 闵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76-1679,共4页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在困难肝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64例腹腔镜困难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手术41例,手助腹腔镜手术23例。对比分析手助式、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差异。结果两组患...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在困难肝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64例腹腔镜困难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手术41例,手助腹腔镜手术23例。对比分析手助式、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手助腹腔镜组与全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240 vs 191 min),出血量(430 vs 220 m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平均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87 vs 4.74万)。但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恶性肿瘤的1年和2年复发率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助腹腔镜肝切除适用于一些风险较大的肝脏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总费用低等优势,作为全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一种补充,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手助腹腔镜肝脏切除 全腹腔镜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脏NK细胞的分离、纯化与超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龙天柱 李国林 +4 位作者 吕丽虹 俞建东 许晓婷 林浩铭 万云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而高效的大鼠全肝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分离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获得目的细胞,研究肝脏NK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通过灌注和消化法分离大鼠肝脏非实质细胞,经大鼠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后收集单个核细胞层,磁...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而高效的大鼠全肝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分离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获得目的细胞,研究肝脏NK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通过灌注和消化法分离大鼠肝脏非实质细胞,经大鼠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后收集单个核细胞层,磁珠分选得到肝脏N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及免疫荧光鉴定其纯度,并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的方法对目的细胞进行形态学特征研究。结果:分离所得NK细胞纯度为(88.64±4.36)%,存活率>95%。肝脏NK细胞具有典型大颗粒淋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胞内可见多量与其细胞毒性相关的分泌颗粒及NK细胞特有的囊泡结构。随着其被激活,细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结论:该方法是大鼠肝脏NK细胞分离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肝脏NK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为其细胞功能发挥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脏自然杀伤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破裂出血围手术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浩铭 朱颉 +1 位作者 李国林 闵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急诊治疗的策略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肝癌破裂出血急诊治疗经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肿瘤,经肝动脉介入栓塞(TAE)和非手术治疗。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本组患者30 d死亡率的风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急诊治疗的策略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肝癌破裂出血急诊治疗经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肿瘤,经肝动脉介入栓塞(TAE)和非手术治疗。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本组患者30 d死亡率的风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30 d死亡率为28.3%(n=17),单因素分析显示Child C级肝功,休克,大量输血及肿瘤体积巨大是影响患者30 d死亡率的风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休克和大量输血是影响手术切除患者30 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TAE患者,较大的肿瘤体积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的严重并发症,肝功能较差,病期较晚以及出血的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根治性切除以及TAE治疗在严格选择的病例中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自发性破裂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YD3过表达对人肝内胆管癌细胞miR-124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礼平 李志花 +4 位作者 陈汝福 曾兵 周嘉嘉 龚远锋 宋亚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细胞HCCC-9810中SET和MYND结构域含有蛋白3(SET and MYN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SMYD3)过表达对miR-124表达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瞬时转染SMYD3真核表达质粒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SMYD3蛋白...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细胞HCCC-9810中SET和MYND结构域含有蛋白3(SET and MYN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SMYD3)过表达对miR-124表达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瞬时转染SMYD3真核表达质粒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SMYD3蛋白水平的变化;qRT-PCR检测细胞中SMYD3 mRNA和miR-124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miR-124-1、miR-124-2和miR-124-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以空白组为对照,肝内胆管癌细胞HCCC-9810在转染pEGFP-SMYD3质粒后,SMYD3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miR-124-1、miR-124-2和miR-124-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显著增加(P<0.05),miR-124表达明显下降(P<0.05),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过表达SMYD3可引起miR-12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增加,导致胆管癌细胞中miR-124的表达下降,同时过表达SMYD3可增强细胞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CC-9810细胞 SET和MYND结构域含有蛋白3 miR-124 甲基化特异性PCR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甲胎蛋白胃癌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先焕 李海刚 +2 位作者 胡俊庭 王捷 刘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6-96,共1页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在胚胎发育时期由胎肝及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血清AFP水平升高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有少数胃癌患者血清AFP也可以升高。我院收治1例产AFP胃癌,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甲胎蛋白(AFP) 胚胎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肝NK细胞对肝移植免疫反应中NF-κB活性和IL-1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东佳 黄永亨 +4 位作者 龙天柱 俞建东 林泽宇 闵军 万云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12-2217,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移植肝组织内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5(IL-15)的表达水平及脾组织内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活性变化,探讨供肝NK细胞减轻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Lewis大鼠为肝移植供体,BN大鼠为受体,改良"二袖套"法... 目的:观察大鼠移植肝组织内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5(IL-15)的表达水平及脾组织内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活性变化,探讨供肝NK细胞减轻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Lewis大鼠为肝移植供体,BN大鼠为受体,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应用[60Co]射线照射清除供体免疫细胞和经门静脉回输供肝NK细胞等技术,实验设立3组。A组:急性排斥组;B组:单纯[60Co]照射排斥组;C组:[60Co]照射+供肝NK细胞门静脉回输排斥组。移植术后第1、3、7天收集受鼠外周血清,ELISA法检测IL-15分泌水平,同时切取移植肝行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移植肝组织IL-15蛋白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MSA)检测受鼠脾组织NF-κB表达活性。另外每组各设亚组观察移植后大鼠自然生存时间。结果:B组术后大鼠自然存活时间较A、C组明显缩短,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程度较A、C组严重;术后第3、7天,3组受鼠外周血IL-15水平均较第1天时显著升高;移植术后第3、7天,B组大鼠血清IL-15浓度均显著高于A、C组;术后第3、7天,移植肝组织中B组IL-15表达也显著高于A、C组,受鼠脾组织中B组NF-κB表达活性亦显著高于A、C组。结论:IL-15可能作为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移植物的预后估计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供肝NK细胞可能通过下调NF-κB的表达活性来调节IL-15的水平,进而减轻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白细胞介素15 NF-ΚB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istein抑制肝细胞肝癌侵袭性生长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岩 朱晨芳 +3 位作者 张伟 郭善禹 王捷 陈积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9期713-716,共4页
目的 研究genistein对肝癌细胞侵袭性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Bel 7402肝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5μg/mL和10μg/mL genistein干预,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活力和不同时间点细胞体外黏附能力变化,以Trans... 目的 研究genistein对肝癌细胞侵袭性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Bel 7402肝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5μg/mL和10μg/mL genistein干预,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活力和不同时间点细胞体外黏附能力变化,以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同时行局部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细胞DNA含量的双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和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genistein显著抑制Bel 7402肝癌细胞株的生长,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肿瘤细胞抑制率在G5组平均为26.71%,在G10组平均为42.64%;细胞体外黏附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在genistein作用的前40 min内最为明显,40 min时的黏附抑制率在G5组为43.52%,G10组为84.18%;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G10组的侵袭抑制率可达28%;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期细胞比率显著降低,细胞生长主要阻滞在G2/M期;信号转导分子FAK表达在G10组(12.89±0.36)%显著低于对照组(19.75±1.12)%(P<0.05)。结论 genistein可以显著抑制Bel 7402肝癌细胞株的体外侵袭性生长,FAK表达改变与genistein抑制作用的发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7402 肝癌细胞株 体外侵袭 FAK 黏附 抑制率 表达 细胞生长 细胞活力 信号转导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SMYD3对人胆管癌FRH0201细胞中DNMT3B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帝 李志花 +5 位作者 陈汝福 郭宁 廖巧芳 郑礼平 周泉波 周嘉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目的:研究人胆管癌细胞株FRH0201中SET和MYND结构域含有蛋白3(SET and MYN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SMYD3)过度表达对DNA甲基化转移酶3B(DNA methyltransferase 3B,DNMT3B)表达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瞬时转染SMYD3真核表达... 目的:研究人胆管癌细胞株FRH0201中SET和MYND结构域含有蛋白3(SET and MYN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SMYD3)过度表达对DNA甲基化转移酶3B(DNA methyltransferase 3B,DNMT3B)表达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瞬时转染SMYD3真核表达质粒后,RT-PCR检测细胞中DNMT3B 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DNMT3B蛋白水平的变化;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以未处理组为对照,胆管癌细胞FRH0201在转染pEGFP-C3-SMYD3质粒后,DNMT3B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提高、细胞增殖速度加快(P<0.05);进入G_2/M期的细胞明显增多(P<0.05)。结论:过度表达SMYD3,可引起细胞中DNMT3B的表达上调并增强细胞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H0201细胞 甲基化 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 DNA甲基化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mIFN-γ的溶瘤病毒CNHK300-mIFN-γ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林辉 周杰 +5 位作者 霍枫 蒲淼水 张琪 苏长青 钱其军 万云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2-806,共5页
目的:研究携带小鼠干扰素γ(mIFN-γ)基因的溶瘤病毒CNHK300-mIFN-γ(CNHK300-Mγ)对恶性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CNHK300-Mγ、CNHK300、ONYX-015和AdEasy-mIFN-γ(AdEasy-Mγ)感染肺癌细胞株A549、肝癌细胞株SMMC-7721、胰腺癌... 目的:研究携带小鼠干扰素γ(mIFN-γ)基因的溶瘤病毒CNHK300-mIFN-γ(CNHK300-Mγ)对恶性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CNHK300-Mγ、CNHK300、ONYX-015和AdEasy-mIFN-γ(AdEasy-Mγ)感染肺癌细胞株A549、肝癌细胞株SMMC-7721、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正常成纤维细胞株BJ,通过病毒增殖实验、细胞病理效应和细胞杀伤实验观察CNHK300-Mγ、CNHK300和ONYX-015在上述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增殖能力和对这些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CNHK300-Mγ和AdEasy-Mγ在上述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不同时相的mIFN-γ表达量。结果:CNHK300-Mγ具有类似于CNHK300的肿瘤细胞选择增殖性,能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大量增殖并杀灭肿瘤细胞,均强于ONYX-015(P<0.01),而在正常细胞中增殖和杀伤作用均较弱,弱于ONYX-015(P<0.05)。CNHK300-Mγ感染恶性肿瘤细胞后有大量的mIFN-γ表达,并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表达量也相应上升,而AdEasy-Mγ感染后只有少量mIFN-γ的表达,而且感染的时间延长表达量变化也不大(P<0.01)。结论:CNHK300-Mγ能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增殖,并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大量表达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蛋白,发挥多重抗瘤作用,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腺病毒 基因疗法 干扰素γ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F6在人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璐 李琳 +5 位作者 闵军 王捷 伍衡 曾育杰 陈双 褚忠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67-1771,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不同成熟度树突状细胞(DCs)中的表达及其对DCs免疫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s,...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不同成熟度树突状细胞(DCs)中的表达及其对DCs免疫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s,经TNF-α、LPS和细胞因子鸡尾酒法诱导成熟,分别以流式细胞术、ELISA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s的表面标志、IL-12分泌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各组TRAF6蛋白水平及mRNA的表达。结果:各组DCs均表达TRAF6,成熟状态最佳的鸡尾酒诱导下DCs的TRAF6蛋白表达最高。高表达TRAF6的DCs可促进IL-12的分泌,增强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TRAF6是调节DCs激活和成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肉瘤样癌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林 袁杭 +4 位作者 赵晓慧 关雪丹 姜燕慧 刘宜敏 毕卓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7-240,共4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于2017年10月9日因"发现右下牙龈肿物1月余"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患者在2017年9月拔牙后出现右侧下牙龈肿物,且逐渐增大,在进食后肿物会因为摩擦而出血。患者否认既往射线接触史、...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于2017年10月9日因"发现右下牙龈肿物1月余"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患者在2017年9月拔牙后出现右侧下牙龈肿物,且逐渐增大,在进食后肿物会因为摩擦而出血。患者否认既往射线接触史、手术外伤史,否认患其他疾病,否认吸烟、酗酒、咀嚼槟榔病史。查体发现右下牙龈可见约5cm×3cm的红色肿块,触之疼痛。颈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肉瘤样癌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X蛋白对肝癌细胞组蛋白H3K4甲基化修饰的影响及机制
19
作者 叶华 孙健 +5 位作者 徐鋆耀 张建龙 肖治宇 何传超 何波 王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Bx)与肝癌细胞组蛋白H3K4位点甲基化修饰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稳定表达HBx基因的HepG2-hbx及载体对照细胞系HepG2-vc,同时培养用于阳性对照的肝癌细胞系HepG2.2.15及阴性对照细胞系HepG2;用...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Bx)与肝癌细胞组蛋白H3K4位点甲基化修饰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稳定表达HBx基因的HepG2-hbx及载体对照细胞系HepG2-vc,同时培养用于阳性对照的肝癌细胞系HepG2.2.15及阴性对照细胞系HepG2;用酶标法检测各组细胞组蛋白H3K4位点甲基转移酶活性,比较HBx对H3K4位点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H3K4位点特异性甲基转移酶SMYD3(SET and MYND domain containing3)基因转录水平变化;Western-blot检测SMYD3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4例肝癌组织(包含:HbsAg(+)58例,HbsAg(-)26例)中SMYD3与组蛋白H3K4me3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稳定表达HBx基因的肝癌细胞系其组蛋白H3K4位点甲基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且SMYD3表达上调(P<0.05);肝癌组织组蛋白SMYD3表达与患者是否存在HBV感染有关,并且促进H3K4甲基化修饰。【结论】HBx上调肝癌细胞组蛋白H3K4位点甲基转移酶活性,这可能与其介导的SMYD3表达上调有关,并且在肝癌组织中由HBx介导的SMYD3上调也增强了组蛋白H3K4甲基化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X 肝细胞癌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病理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侨东 颜永聪 +1 位作者 黄拼搏 肖治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448-3450,共3页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性肿瘤之一。肝癌在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中排名第6位,在所有癌症相关死亡中位于第2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细胞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3.5亿的...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性肿瘤之一。肝癌在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中排名第6位,在所有癌症相关死亡中位于第2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细胞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3.5亿的HBV携带者。然而,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发生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HBV的X基因编码的多功能蛋白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被认为是HBV致癌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就目前HBx在肝细胞肝癌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多功能蛋白 病理作用 肝癌发生 携带者 肝癌细胞系 肝癌细胞增殖 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